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通用5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1

德国很多音乐学院专业齐全,但不像我们设置很多的系,而是按照其共同性质划分几大专业范围(Fachbereich),例如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分别归属于三个专业范围:(1)音乐表演;(2)作曲与音乐教育、音乐学;(3)舞蹈与戏剧。钢琴专业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全部设在第一专业范围“音乐表演”之内。它们在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1.钢琴演奏专业(Klavier)

主要培养职业钢琴家。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①,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Grundstudium)和主科学习(Hauptstudium)两个阶段:一般4个学期之后举行一次学习中期考试(Vordiplomortifung)。通过后进入主科学习,在第10个学期进行毕业考试(DiplomprÜfung),获得硕士文凭。主科毕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继续学习(Aufbaustudium)4个学期,毕业获得“音乐会考试文凭”(Konzertexamen)②。

入学考试要求:(1)钢琴演奏:4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乐曲,要求完整地(包括奏鸣曲和组曲)背谱演奏,总演奏时间不低于40分钟;视奏总成绩在25分的总分内至少必须超过13;(2)视唱练耳:包括45分钟的听音笔试(听记一条单声部、一条两声部旋律、和弦听写)和10分钟的口试(音程、和弦的听辨,旋律听唱、视唱,节奏听辨模仿与视奏);(3)基本乐理:包括60分钟的笔试(音程、和弦、音阶,为旋律配多声部等)和10分钟的面试(和弦功能与曲式分析)。

学习内容:课程设置见下面表1。第2栏“学习学期范围”是推荐的一个大致的学习时间范围,学生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在哪一个学期学习该门课程。第3栏是必须总共参加几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所有课程中,只有钢琴演奏、作曲学、曲式学、作品分析、音乐史、视唱练耳等课程需要有考试成绩,作为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证明,其他课程只需要按规定的学期数参加听课,认可教师出具参加证明即可,而不规定必须考试。其中钢琴演奏作为主科不在每一个学期考试,而只在学习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进行。代替学期考试的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至少在校内各种音乐会中公开登台钢琴独奏演出两次。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1首高级练习曲,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乐曲,总时间至少40分钟,要求全部完整地背谱演奏;钢琴视奏。

毕业钢琴考试:首先向考试委员会提供一份演奏曲目单,其中包括至少1套巴赫平均律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和另外1部巴罗克时期的大型作品(后者也可以用另外的两套巴赫平均律或一些斯卡拉蒂奏鸣曲代替)、2首练习曲(至少1首是肖邦练习曲)、古典奏鸣曲、浪漫派作品、印象派或新古典主义作品、1950年以后的现代作品、钢琴协奏曲、较大型的钢琴室内乐各1首/部。所有曲目必须是在本院未参加过考试的(招生入学考试除外)。曲目审查获得通过后将分两次考试:1场公开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曲目从所报演奏曲目单中自选,总时间50至80分钟;1场不公开的考试演奏,包括30分钟的钢琴演奏(曲目由考试委员会从未参加公开音乐会演奏的其他曲目中现场挑选指定)、1首现场学习演奏的新曲目(有3小时的准备时间)和视奏。

2.钢琴 …教育专业(Klavierpadagogik)

该培养方向归属于“器乐与声乐教育学”专业(Instrumental―und Gesangspädagogik,简称IGP),主要培养钢琴教师。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8个学期,也分为基础学习和主科学习两个阶段(4+4),需要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获得硕士文凭(Diplom)。

入学考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钢琴演奏:4首风格不同的、具有相当程度的曲目,总演奏时间至少20分钟,加视奏;(2)选修乐器:原则上要求选修一种管弦乐器,演奏3首不同风格的简单乐曲,总时间10分钟内;(3)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基本与上述“钢琴演奏”专业相同。

表2中是从IGP整体培养计划中提炼出来的钢琴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栏目里列出的只是课程方向,例如“演奏实践”课程,包括歌曲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爵士和流行音乐、改编弹奏等;“作曲学”为分析并掌握各种典型音乐风格作品的特点;可能以风格流派或者作曲大师为单元逐步学习,所以有些课程要学习好几个学期。“学习证明”栏目的“考试证明”(Leistungsschein)表示该课程需要参加考试,“参加证明”(Teilnahmesschein)则可以只参加课程学习而选择不考试,教师出具参加学习证明即可。该栏目的两项之和等于“必修学期数”栏目的数字,代表该门课程总共必须修几个学期。其中“视唱练耳”课未规定学期数,但总共必须通过四个级别的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上课或者直接参加考试。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至少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曲目,大型作品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总演奏时间不低于25分钟;视奏。中期考试最迟必须在第4学期完成,以显示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该专业的能力。申请参加中期考试必须出具参加了以下课程学习的证明:钢琴和选修器乐每学期一份证明,室内乐、演奏实践、音乐学、教学法各1学期,音乐与器乐教育学4学期,曲式学和音乐史各2学期,视唱练耳和作曲学各1学期。中期考试未通过者可以在1学期之后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必须退学。

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后,即可申请毕业考试,毕业考试可以申请按科目分期分批进行,或者申请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毕业考试钢琴演奏为4首完整的、不同风格的乐曲,其中1首必须是协奏曲或室内乐合 奏曲目,总演奏时间约50分钟,另加1首现场抽签指定的新曲目,有6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是10分钟视奏。此外,递交一份毕业论文,论文的选题由考试委员会和学生谈话商定,从开题到完稿提交时间为6个月。

与“钢琴演奏”专业相比,钢琴教育专业在钢琴演奏要求上稍低,但增加了音乐教育学、钢琴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而且全部要求考试成绩,作为毕业条件之一。

3.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专业(Aufbaustudiengang Klavierkammermusik und/oder Liedbegleitung)

主要培养音乐会合作演奏人才。报考者必须已经获得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毕业文凭,所以称之为深造学习(Aufbaustudium)。标准学制为6个学期。学习者可以在第四个学期之后选择到底将钢琴室内乐、还是钢琴伴奏、或者两者都要作为毕业考试重点。毕业获得硕士文凭(Diplom)③。

入学考试:分为钢琴独奏和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两部分。前者包括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作品,1首练习曲,总时间不少于40分钟,加钢琴视奏;后者包括与本院师生合作演奏1部钢琴室内乐的一个乐章,2首歌曲伴奏,曲目在考试前四周公布。

学习内容:表3是具体课程设置。由于这是深造学习,所以要求的必修课全部是演奏实践性的课程,而没有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当然学生如果有兴趣,所有课程都是敞开可供学习的。此外,钢琴室内乐方向学生必须参加乐器演奏主科学生的课堂伴奏,钢琴艺术指导方向学生必须参加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以及学院合唱排练伴奏。

在一些其他音乐学院,该专业方向也如同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一样作为常规硕士专业设置。例如莱比锡音乐学院称之为合奏专业,培养音乐会演奏的职业音乐家,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4+6)。分为不同的重点方向,其课程设置也稍有不同:(1)钢琴室内乐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歌曲伴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其他乐器主科的课堂伴奏等;(2)钢琴艺术指导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室内乐合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嗓音训练、意大利语音、法语语音等,在主科学习阶段要参加一次戏剧排练演出实习。其他音乐基础课程为共同课程,例如作曲学、视唱练耳、音乐史、乐器学、曲式学、音乐分析等。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申请双主科或者另外一门副科学习。

以上简要介绍了德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的基本情况。这些方向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实际上已基本存在,入学、毕业考试要求也大致相同,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学院师资力量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不同主要体现在:

(1)课程考试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考试,一些课程可以选择只参加学习而不考试,这样可大量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毫无畏惧地、尽可能地多听课,或钻研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主科钢琴演奏,在整个学习过程只有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而我们是每一个学期都要考试,学生常常为了准备考试曲日而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整个学期就为了准备考试的几首曲目,导致无暇、也无心学习其他乐曲,严重阻碍了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风格的作品、扩展音乐视野。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量身定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主要得益于其全学分弹性学制。而我国的现行模式是固定的四年制,所有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固定在某一学期,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来学习。

(3)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一些重要课程要求学习多个学期,但并不一定非得具有连续性,而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学期参加不同专题或由不同的教师主讲的课程的学习。例如“钢琴教学法”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都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而只推荐参考文献,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专题的形式授课,其内容可能在各个学期轮流开设或不断补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试听,然后选择听谁的课程和听哪一个专题。这样的好处,对于教师而言,体现了一种竞争性,可以形成以教学促进研究和以研究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于学生而言,不必硬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某位教师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常换常新。能够不停地接触到新的成果和观点,而不会局限于某一位教师、某一本固定教材的“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我们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人才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显示了中国钢琴教育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愿我国的钢琴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发达!

注释:

①德国高等学校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只是最普通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学习时间或者由于天赋和勤奋缩短学习时间。对于以前在其他学校学习过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可以出具课程成绩并申请减免学时测试,通过后即可缩短学期数。例如很多外国学生在本国内已经获得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在不转换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出具文凭和成绩,申请测试,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2

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抢素质

在中国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音乐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擂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对人精神上能够产生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他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将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创立了人类早期的音乐教育。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音乐内在情感的同时,强调音乐的思想性、精神性。

音乐教育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进免了枯操的说教,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的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科达伊认为让孩子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甸牙利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的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滋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愉,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优美高尚的音乐组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气“警”与“恶”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僧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它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例如,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那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爱国诗人闻一多所作,首先学生们通过歌词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歌中唱到“你可知mace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当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又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但学生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精神焕发。《_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悄、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与计算之脑。有人称之为“数学脑气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等。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侧重于与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内容。被一些科学家称之为“音乐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和智能才能提高,人的智粗才能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左脑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成为主要目的,导致的后果是使学生的左大脑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使学生大脑功能低下,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脑功能的损坏,影响身心健康。而音乐活动可以使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得以平衡发展,因为右脑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音乐刺滋右脑到兴奋点时,左脑就会相对地受到抑制,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左右脸平衡发展的目的。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提高智力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马克思、爱因斯坦、歌德、托尔斯泰等,他们除了具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徽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葱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爱因斯坦深信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有共同的动力和源泉,那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敏感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蔽。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能力,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的变换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通过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乐器的声音,提商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音乐和文字不同,它不是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它是通过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这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对作品的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风格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较完美的演唱、演奏。这种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再现的能力就构成了理解和表现能力。以上几种能力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民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作为个体的“人气其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他要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秩序的制约,包括法律的、道德的理性因素:作为生命性的个体,他要满足生存的要求,包括各种欲望、兴趣的感性因素。这两方面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即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据权威部门统计,平均每所学校都会有30%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等等都是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重负的客观因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心情烦跪、精神紧张、人际敏感、忧郁悲伤、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出现举止反常,行为偏离的现象。

音乐教育就可以释放学生们被压抑的能量,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健康的身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犯罪心理学认为音乐家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由此看出音乐的确能陶冶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超越现实中所存在的局限。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均可在音乐中得到实现。音乐可以使学生迷茫的心灵找到慰藉,使企盼的精神回归家园,它可以给压抑或阻碍的情感提供一块栖息的绿洲。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好的'音乐作品总是以激昂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朽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和振奋的力量,阴暗、消极的情绪会被乐观、光明、积极奋发的情绪所战胜。如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可以傲发学生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可以滋励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丹顶鹤》的故事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感染是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它从心灵深处给学生以真、普、美的启迪,唤起学生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脸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五首,至今,师生们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此外,跳健美操、练习歌唱都是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锻炼的有利手段。

音乐教育能够徽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实戏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创造性,缺乏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则具有特殊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给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演绎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广阔空间。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育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和任何形式的必然性,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中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徽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如在欣赏民乐《白鸟朝凤》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同学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再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让学生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描述音乐形象:在欢快的舞会上,人们在尽情跳舞,有一些妇人在卿卿喳喳说着闲话。描述完音乐后,让编故事的同学和设置情节的同学合作,一个讲故事,三个来表演,即要有故事情节,有故事内容,包括台词的设定。表演开始了,只见说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他设定的长舌妇在说自己的孩子好,别人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另一个说闲话的人也同声附和,第三个则表现出相对的怀疑。这些都是通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生活的体验用肢体、语言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此外,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音乐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曲。—音乐表演一一音乐欣赏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过渡到创造力。

同时,音乐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如在上《你好!动物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锻炼了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芭蕾舞演员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我拿出准备好的几双真正的硬头芭蕾舞鞋,分组指导学生自己穿上并立起脚尖体脸,同学们都疼得故牙咧嘴的站不直身。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跳芭蕾舞的难度,同时也深为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合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在这里做不做是关键问题,好不好则是次要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粗糙的、不完美的,但从中却傲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愈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因此,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在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而这个过程却能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音乐教育过程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本土音乐;传承;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1-0062-07

学界同行们对于“本土音乐在教育中传承”大多持赞成态度,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校本课程、地方性课程的要求。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多来自本省、学校地点大多位于地方性县、市,办学规模相对较小”,但在“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问题上,这些弱势却恰恰变成了优势。职业教育要加快速度向前发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则需要培养专门人才。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申报轻保护”、“重收集轻传承”,“本土音乐”濒临灭绝的客观事实,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有理由、有实力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双重需求做出更多切合实际的贡献。

一、理论基础

客观地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有其不同的文化,因而至今未有能适应于各民族音乐传承的“万能”模式产生。相对而言,学界普遍较为认可艾伦・帕・梅里亚姆(Merriam, Alan P.)的“概念-行为-音声”三维模式以及蒂莫西・赖斯(Timothy Rice)的“历史性的架构-个人的创作与经验-社会性的维持”三维模式。

1964年,艾伦・帕・梅里亚姆在其著作《音乐人类学》[1]的第二章(Toward a Theory for Ethnomusicology)中创建了分析“音乐与文化”的关于“音乐的概念、与音乐相关的行为和音乐声音本身三者的关系”的三维模式,给了学者们诸多启发;但随着学术不断发展,该模式被指出在音乐活动中未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和未能掌握历史性变化的事实等特点。对此,蒂莫西・赖斯随后提出了立体观照下的“个人创作与经验、历史性的架构、社会性的维持”三维模式。其中“历史性的架构”涵括音乐之历史性变化的事实,“社会性的维持”t是重点研究各自社会所形成的制度和信念如何维持音乐,以及是否发生变容。赖斯的三维模式是对梅氏三维模式的丰富,使得民族音乐学在共时性研究中加进了历时性的研究,在文化与音乐共融的研究中增加了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按照上述三维模式,政策的号召与支持、教育制度的实施与保障等应属于梅氏三维模式中“概念”与“行为”双向影响的范畴,在赖氏三维模式中则既对应属于“历史性的架构、社会性的维持、个人创作与经验”三维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又贯穿于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的各个环节。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曾说过:“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2]教育部明确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原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在全国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协会的学术年会上曾说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决不是一种低水平教育,决不是一种低成本教育,也决不仅仅是一种低层次教育。”具体到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上来说,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不仅具有进行音乐学理论研究的科研实力与人才保障,且能为本土音乐传承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而且具有下到田野乡间对本土音乐表演技术进行采集、整理、学习与实践的专业优势和地理优势。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新与普及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无可替代的优势。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国家政策大力倡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强调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号召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此乃“天时”;本土音乐需要供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需要帮助其继续发展的专业性高层次的人才,本土音乐传承能为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方向,高职音乐专业能为本土音乐传承提供科研理论支撑与专业人才保障,二者之间完全可能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此乃“地利”;剩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应该为之付出无限努力的“人和”――不断探求既符合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客观规律、又可促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多重路径与具体方法。

二、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 传承之可行性分析

1.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急需寻求新的生长点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政府、各行各业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对于高职音乐专业而言,其办学前景却不容乐观,不仅生源欠缺,而且就业困难。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科学研究理念欠创新。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虽一直力求突出其学科特色。但目前,对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研究仍大多停留在跟着教育学或者音乐学的研究范式走的阶段,缺乏既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音乐教育要求,又能真正指导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向前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第二,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目前的职业教育音乐专业多由之前的中等职业专科学校中的音乐科发展而来,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上却基本上沿用以往或是照搬高师音乐专业和专业音乐院校。受生源限制,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远不及专业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院校。在目前毫无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下, 完全寄希望于大学期间逆转其演唱演奏水平、使其在就业中与其他两类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并取胜几无可能。大多数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转行,剩下少数人混迹于私人培训学校,毫无职业归属感可言。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高职音乐专业面临缩减、撤除的危机,某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逐渐被公共艺术教学部所替代。第三,专业艺术实践未落实。据调查:目前高职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主要是以下这三种状态:一是基本套用高师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模式,并未突出高职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特点;二是艺术实践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和抽查落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对学生就业的实际帮助不大。

因此,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急需厘清学科定位,寻求新的生长点。对于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而言,在制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符合音乐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三方面的客观规律,这要求研究者们在积极探求三者之间共通性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执行者们则需在进一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另辟蹊径。

目前看来,“扎根民间、面向本地区,以传承传播本土音乐为立足点,不断探求、加强、突出高职音乐专业的办学与培养特色”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路径。相对于其他类型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高职音乐专业对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虽然不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十分精湛、理论功底十分深厚,但要求学生“吹、拉、弹、唱、导、编、改、创、演”样样都行,尤其要求与人民日常文艺生活紧密接轨,能尽快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培养高职音乐专业学生走向社区、乡镇等最基层的文艺团体和单位,不仅可以避免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被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同质化、标准化与系统化;而且可以通过对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基层文艺部门人才需求形成合理对接;还可以发挥职教特色,提高其毕业生就业率,使高职音乐专业摆脱发展困境,加快速度向前发展。如:在课程建设之地方音乐课程设置上完全可以与本土音乐之地方性乐种相结合,面向学生开设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或者是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本土音乐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2. 本土音乐传承需要多方位、接地气的传承路径

本土音乐一般是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形成,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它们大多土生土长、形态稳定、自娱自乐、口传心授,属于小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流系,正是这些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小传统音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对此,不少前辈学者已经做出了大量优秀研究成果,如:费师逊将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六大流系[3],苗晶、乔建中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十一个近似色彩区[4],王耀华将中国传统音乐分成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下将中国音乐体系分为十二支脉[5]等。这些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提示,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也应根据其音乐典型特征、分布区域、种族、地理、文化背景等淞⑵鸬赜蛐源承的思维。也就是说,对不同地域本土音乐的传承是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工作落到实处的具体有效举措。

音乐的产生、表演离不开音乐的“场”。同理,音乐的传承也离不开“场”。尤其对于本土音乐而言,其独特的音乐语言、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决定了这类音乐往往只能被一定地区文化和社会团体中的人们所喜爱、吸收、共享,而其他文化圈中的人们相对较难理解和欣赏。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日盛,本土音乐生存的原生文化圈已经被打破,即本土音乐产生、表演的“老场”已逐渐改变,于是,我们需要为本土音乐的传承寻找新的、顺应其发展规律的“新场”。

“实践性”的追求是接通“职业教育、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传承”三者之间的连接点。音乐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均十分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本土音乐的传承更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根本离不开其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因此,相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和专业音乐学院而言,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尤其要走向社会,走到民族民间音乐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三者对“实践性”的共同追求,在高职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环节上狠下功夫、集思广益,真正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学习”、“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合理对接,在强调理论研究的同时强调实践与体悟;在平时苦练的基础上加强临场实践;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下实现个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帮助更多学生找准定位,学有所得、学能所用。事实上,三者具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如:传统音乐传承、民间技艺传授、高职音乐技能教学均是采用“师徒制”等。

3. 基层文艺部门艺术人才培养需要寻找合理化路径

在这里,基层文艺团体主要是指各县、区、乡、村的文化馆、文化站、群艺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等。这些部门及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对本土音乐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等多项工作的工作实效。

据笔者了解,目前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并非音乐专业出身,对于本土音乐的传承缺乏方法论的指导;并且有不少人面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流于表面,对本土音乐缺乏真正的热爱,因而常使得工作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另外,由于基层文艺工作十分具体,且经常要下到乡下进行田野调查和慰问演出,条件艰苦,加之专业音乐院校与重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目前多实行西方音乐体系下的音乐教育模式,这些学习内容与基层文艺部门的工作内容不符,因而大多专业音乐院校或重点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前往就业,即便是偶有前往者,也较难找到工作归属感而长期坚持下来。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本土音乐传承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谁来保护、谁能保护”的问题。对此,深受职业教育理念影响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是具有较大优势的。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仅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还包括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国家教育部专门为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高考招生中设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这些来自中专和职中的学生虽然文化底子相对薄弱,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决断与实践能力却比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完全可以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自身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实现对本土音乐学习、传承、发展的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多属于地方性高校,师生也多来自本省或本地。他们不仅具有“田野调查与艺术实践”实施便利的地域性优势,而且具有“能懂方言,与民间艺人交流无障碍”的语言性优势,而这在本土音乐传承上恰恰是十分重要的。第三,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师大多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水平与经验,且大多已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团队,在多次的田野调查、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中,他们不仅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当研究者的角色,还能灵活合理地变换“局内人”与“局外人”的研究角色,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与文化传承的责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较之其他院校音乐专业,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更有可能和优势将本土音乐的传承进行到底。

三、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 传承之路径探索

本土音乐传承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实现有效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而应提出具体实施措施,践行到日常教学与工作之中去。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

1. 树立以本土音乐传承为主导的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理念

随着多元文化交流日盛,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等各方面均已发生变迁,千百年来沿袭之“口耳相传”的本土音乐传承方式已无法保证本土音乐文化的持久、健康发展。随着老艺人的离去,不少本土音乐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学者们天天在呼吁、在研究,但却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要想将本土音乐的传承落到实处,不仅政府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快法制化建设步伐,而且要鼓励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人多做贡献;不仅要鼓励民众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到旅游业、电广传媒行业,实现多种媒体的协调互动,而且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以真正实现多方着手、多路径、多渠道的全民传承。

具体到本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首先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从思想上建立以文化传承(音乐传承)为主导的音乐教育观,使音乐教育从技术、技能教育和流于表面的素质教育转向真正的多维文化教育。不仅要强调对本土音乐的主要内容与典型特征的深入掌握,更要实现对本土音乐的“文化濡化”。众所周知,现今的高职院校多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级而来,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实施者、管理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与其和专业音乐学院、高师音乐院校抢生源、争职位,还不如另辟蹊径,在专业学习上“扬长补短”,从办学特色上“扬长避短”,以本土音乐传承为立足点,从学校制度、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多方面作出调整,不断探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办学新方向。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想在夹缝中求发展,需尽早确定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毕业生在就业中找准定位。学校要对高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灌输“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使之在就业中量体裁衣、有的放矢;还要注重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合理引导,不仅要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学习本土音乐、传承本土音乐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就业生态链规律”的理念,而且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对本土音乐收集、整理、研究、保护、传承方法论上的学习与实践,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跟进,使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角色,获得职业满足感,保证他们能长期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实事、办好事,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

2. 加强对本土音乐传承人才的培养

笔者多次在田野{查中听到老艺人们无奈的说出“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了,产生不了经济效应”的话来,在问及老人们的子孙对这些传统音乐传承的态度时,他们也大多表示不感兴趣、不想学习本土音乐,认为学习本土音乐老土、跟不上时代,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本土音乐的受众群体年龄趋于老年化,年轻人自小受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喜欢外来音乐和通俗音乐,却对本土音乐兴趣寡然”确是客观现实。因此,早在20世纪末,音乐学家郭乃安先生就曾提出“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6]的著名论断。

对本土音乐实现有效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传承人才加强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音乐的创者、传者、承者都是人;而且对传承的“场”(即:音乐传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仍然是人。自然环境的改造者是人,社会环境的建立者也是人。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传者”的保护,要重视对“承者”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传承环境”的营造。在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中,全民树立“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立志将本土音乐传承下去”的决心与信心是第一步;其次是要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认定和资金配备,使其在获得社会认可之满足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逐渐形成个人、团队、家传、广传的传承模式;此外,对于“承者”的选拔与培养需要多方位、多路径实施,不仅要重视对本土音乐爱好者的挖掘与引导,还要有意识的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层且具有一定音乐潜质的“承者”,实现兴趣、经历、专业、工作四者之间的趋同与兼容,使本土音乐传承真正深入“承者”的骨髓与血液。

众所周知,教育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最高目标或终极目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农业社会中,学徒制是一种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但学徒制在职业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工业社会,职业教育突破农业社会中单一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开始通过学校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也开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作用;而到了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人”的介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承与创新职业文化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新起点。因此,无论是从顺应时展的规律与潮流角度,还是从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角度,“培养本土音乐传承人才”都必将成为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重点。

3. 充分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建立学校和民间的无障碍联系

各地的本土音乐因其音乐典型特征不同,传承方式上各有千秋。受环境和条件制约,目前高校对“本土音乐”的传承存在“曲目有限、风格变形、研究与传承脱节”等问题,这样的传承与既定目标与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要使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得以长期顺利地传承,建立学校和民间的无障碍联系十分重要。在具体实施方法上,主要可从两个大方面展开。

一方面是请进来。“请进来”这个词组使用在文化交流中并不陌生,但在这里,该词组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民间艺人亲自进课堂授课。目前,虽有少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意识到“本土音乐传承”对学术进步、文化传承、学科发展、学生就业十分必要,因此尝试在校本课程中加进相关内容,但这种尝试往往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和“学习几首本土曲目、进行相应欣赏与表演”,或是停留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依葫芦画瓢”阶段,缺少真正走向民间,全面接受民间艺人指导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中少有人懂得本土音乐传承的价值与意义,且受其成长经历影响而对本土音乐兴趣不大,加之受经济制约,指望他们主动走向民间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几无可能。因此,将民间艺人亲自请进课堂授课,聘请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担任地方性课程教师,实现民间艺人和高校教师有效配合,真正的走进课堂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2)民间班社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个别授课仅是一方面,要想真正的深入本土音乐的某一音乐形式,就需要直接客观的观摩该乐种、乐器、乐曲,从“形、神、声、像”等各方面模仿、解读该音乐。倡导并践行民间班社走进校园文化艺术节,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该音乐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立体观照”。如果有可能,可以鼓励学生从节目观摩、个别学习向逐步渗入、表演综合实践过渡。该过渡可分三步:第一步,让学生全程观摩民间班社的节目演出;第二步,让学生参与个别节目的演出,担任个别角色;第三步,在学生个别一对一的向民间班社演员请教、学习之后,再由学生组成团队,集体模仿、学习民间班社的演出。整个过程中,倡导并鼓励学生不断挖掘本土音乐内涵,力争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3)本土音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全面渗透。高职音乐专业专业课程中对本土音乐的运用不仅要包括对音乐曲目的学习,还应包括对本土音乐之技能技巧、演出实践、以及音乐理论(如:记谱法、乐律学等方面的知识)、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只有全方位的引进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这一新场域下,为本土音乐传承尽可能的营造一种有意传授与无意渗透相结合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对本土音乐的学习效果和达成既定的传承目标!

(4)在高职音乐专业招生中为本土音乐传承志愿者开辟绿色通道。自2003年高考自主招生政策出台以来,不少高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相应的自主招生条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面向全国或全省自主招收具有各类特长及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对艺术特长生相应加分的政策等。因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也可争取相应政策的支持,为本省本区的本土音乐传承志愿者(包括国家、省、市、区各级传承人的后代,也可以是立志传承本土音乐、具有本地方言优势或是有一定的本土音乐学习基础的高中毕业生、或是基层文艺团体中实践经验丰富又迫切想要提升学识学历的年轻工作人员)开辟招生绿色通道。长此以往,逐渐建立对本土音乐传承的长效机制。

当然,仅将本土音乐、本土音乐传承人、本土音乐民间班社引进高职院校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本土音乐离开其产生、发展、表演的原生场域而使表演变形,单说本土音乐传承人趋于老年化,存在年龄大而出行不便、语言不通等细小却具体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且不得不考虑的事实。诚然,传承包括原样传承和变化传承,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变迁逐渐发生“变容”,但基于对中国传统音乐之“移步不换形”特点的尊重与遵从,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共时性下的“脱离成法,又不背乎成法”。这就要求高职音乐专业师生还要积极创造机会“走出去”。

另一方面是走出去。杨民康曾在2010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徐州论坛上指出:“文化语境由不同要素组成,它包括民俗环境、传承人、展演场域以及自然地理这些生态环境条件。它们之间是协同作用的,表现在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与艺术风俗、礼仪、节庆密不可分[7]。”因此,将本土音乐表演者请进校园、将本土音乐表演形式移植到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之中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高职音乐专业的师生应该走进乡里田间、大街小巷,在本土音乐原生的生态环境之中,“眼光朝下”的参与到各种节庆、仪典中的本土音乐表演中,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模仿、摸爬滚打,使自己逐渐向“局内人”身份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拓展本土音乐传承渠道”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建设”的共赢。

当然,受学生身份的限制,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在校学习其他文化通识课程,只能阶段性的走出校园学习本土音乐,因此,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积极拓展学习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特点,笔者主要总结出以下三条学习途径及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素质拓展机会向民间艺人学习。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国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发展以及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主要是从体验式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着重从社交礼仪、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七个方面训练大学生的基本素质[8]。因此,高职音乐专业的师生在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应冲破既往的实践程式,成系统、成规模、有计划的逐年展开对本土音乐的学习与传承。尤其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高职音乐专业师生可以将平时对本土音乐的学习成果穿插应用到下乡演出之中,这样的节目一方面能拉近与乡民的距离,另一方面能接受当地人民的检验,达到“以演促学、以演促研”的目的。

(2)按照远景计划与近期目标明确每年艺术实践的主题。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艺术实践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音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教学编导能力。大部分音乐院校均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不断加大艺术实践比例,以实现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的接轨。纵观各音乐院校现今的艺术实践,其形式主要以舞台表演、参加赛事居多,高职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也不例外。在实践内容和主题上,缺少针对不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针对不同地域人才需求而实施艺术实践。因此不仅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作用不大,而且对本土音乐的传承并无多大意义。实际上,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艺术实践应该是为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不同类型的大学就应该实施符合各自办学特点的艺术实践。尤其高职音乐专业更应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专业优势与特点制定远景计划与近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年艺术实践的主题、前往本土音乐发源地深入学习与实践,真正使艺术实践做到主题明确、有的放矢、任务完成好,实践意义大。

(3)在“扎根基层”的基础上实现毕业实习地点、学生成长环境、本土音乐原生场域三者的统一。毕业实习对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毕业实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学以致用;而且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会为人处世,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还能促使学生在实习与就业问题上实现接轨,在社会竞争日盛的形式下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与音乐专业的的特点,高职音乐专业教育除了要遵从“扎根基层”的原则之外,还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素质拓展和实习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每届学生的生源特点注意对实习地点、实习对象等方面的选择,尽可能实现素质拓展和实践实习地点、学生成长环境、本土音乐表演与传承之原生场域三者的统一,使得素质拓展、实践与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实现“局内人”与“局外人”、“Etic”c“Emic”之间的及时合理转换,逐渐形成大家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文化自觉”。另外,在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的时候,绝对不能完全按照惯常的评价方式来评价,而应在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多样性、实际执行性等方面认真思考并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与上文针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特点、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形成配套对接,真正实现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余论

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传承是可行且必要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与困难,如:从学校与地方的关系角度,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传承由谁主导执行、由谁协商管理?经费投入如何承担解决?由于传承效果的体现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体现,怎样才能顶住压力、长期坚持下来等等;从音乐传承本身角度,在许多民间音乐、本土音乐的传承问题上有祖辈定下的“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规矩,如何帮助传承人解放思想,面向全民进行传承?此外,学生长期接受的“西方音乐思维与审美”与本土音乐之“中国音乐思维与审美”之间如何转换等问题都十分具体。笔者在此仅仅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兴趣以及工作经验出发,抛砖引玉,还望各位同仁群策群力,共襄教书育人、文化传承之盛举!

参考文献

[1] [美]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M].穆谦,译。陈铭道,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33-35.

[2]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6.

[3] 费师逊。民族音乐与文化流[J].人民音乐,1988(01):19-21.

[4] 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4):27-33.

[5] 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65-354.

[6] 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02):16-21.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音 毕业生 就业 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随着“艺术热”的产生,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急剧增长,艺术生就业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客观的讲,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音乐艺术文化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社会也并没有更多的岗位提供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而这也是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比较被动与困难的原因。围绕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既然客观因素无法改变,我们则更应该关注学生自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本文将从当今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因素为出发点,着重探究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之所在,并提供客观的指导与意见,为更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当前社会环境下就业形式分析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大院校依然实行扩招的招生政策,从而导致了毕业生的急剧增长,在这个大环境下,“艺术热”也在不断发酵,盲目的为了升学而学习艺术的人数不断增多,直至今年为止也已经达到了饱和程度,再加之社会上提供的音乐专业岗位本来就非常有限,而这对于音乐专业毕业生来说,面对这些困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原本就业面就非常局限,再加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个人因素

众所周知,音乐专业是一门“高投资,低回报”的专业,部分学生从小就接受音乐的熏陶,并高价选购乐器,所以,很多这方面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高校进行就业,怀着“非教师不当”、“不是高校不进”的想法,并不愿意选择收入较低的基层单位进行工作,这也是逆反心理的体现,而教师也好,高校工作者也好也都是要从最基层做起的,另一部分则在报考专业时却仅仅看到了其升学率的保障,对于之后的就业并没有过多考虑,这也是造成音乐专业毕业生突涨的关键因素。

二、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专业性强而综合能力偏弱

所谓就业竞争力可总结为三点:1.核心竞争力;2.基础竞争力;3.环境竞争力,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其主修的专业。主修专业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科目,而主修科目的成绩也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力重要依据,很多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只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提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观点也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体系。但对就业而言,更多的就业岗位则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即基础竞争力,所谓“基础竞争力”是取决于一个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而这就和之前在高校培养的专业能力造成了相互的矛盾;毕业生在就业上则更多会选择对口的岗位进行就业,这便导致了专业内部竞争的压力增大,而被竞争出局的毕业生在从事综合性强的岗位上又无法胜任。所以,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学校则更应该开设更多实用性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学生方面则应转变思想,适当学习课外知识或职业课程以培养自身的基础竞争力。

(二)勤奋有余但创新能力不足

若论学习的刻苦认真程度,音乐专业学生绝不输给文理专业的学生,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将比他们还要刻苦,因为音乐专业本来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熟能生巧,很多乐器专业甚至一天在琴房练习八个小时,但这种刻苦的练习却很容易导致思维的禁锢,使创新能力渐渐的被繁琐的谱面知识所抹杀,而这便是就业的最大忌讳,很多用人单位在技巧、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会选择思维较活跃、有创新潜力的求职者入职,这便是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劣势所在,而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通过后期的培养所获得,这就要求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刻苦联系谱面的前提下,多思考,多创作,将固定的谱例演奏出自己的个性,或者试着总结出新颖的方法或理论,从而活跃自身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三、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建议与指导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综合素质等,以及实践经验是决定就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音乐专业毕业生有着其他专业所不能及的优势,但在个别地方如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则相形见绌,而想要培养这些能力,将这些劣势化为优势,多进行艺术实践则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因为实践不仅可以培养能力,更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就如同教师这个职业是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从业的梦想,但不走进教室,大学所学习的那些零零碎碎的知识永远是独立的,无法发挥作用,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把这些知识相互融合,综合运用;并且,实践也可以进一步感受社会环境,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如何沟通,如何团队协作,这些都是经验累积的过程,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就能够更从容的应对各种招聘与考试。

其次,个人就业观念的改变也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使就业变得非常轻松,其关键在于发现自身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并适当降低自身的预期目标,选择社会需要的、就业机会多的基层岗位进行就业,这样以来自身的优势便可以无限扩大,也能够在工作中慢慢弥补自身的不足,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选择比自身预期目标低的工作不仅可以给自己缓冲,更重要的是可以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俗语所说的“先就业,再择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不是单方面造成的,有社会、学校、环境的原因,也同时受着个人的因素的影响,社会方面的原因我们暂时是无法改变的,也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理性的评估能力,调整状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平静地对待就业,在此之上,我们除了加强专业知识以外,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渠道的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就业中战胜对手、战胜自己。

参考文献:

[1]黄雪,李星。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1).

[2]孙远航。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音乐时空,2015,(10).

[3]于洋。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音乐毕业论文 篇5

摘要: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但当前,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差,存在较多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展开研究。

关键词: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0.前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致使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都不容乐观。因此,以音乐学院为例,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学生特点研究

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音乐学院的学生属于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在招生时主要注重学生的技艺,如歌唱水平,乐器演奏能力等内容,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低,学生在高考时的文化课分数在300分左右就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因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的显著特点。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学生的文化课要求低。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主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文化素质。[1]二音乐专业的特点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参加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舞台表现力,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缺少多余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制约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阻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因素之一。

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音乐学院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特长,想象力丰富,思想较为活跃的特点,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较高的审美水平,致使音乐学院学生个性较为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其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学生对社会话题较为敏感,创造力较强,想象力较为丰富,音乐表现力强,音乐作品具有感染力。但其弊端也同样不容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淡薄,办事随性,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都较弱。

价值取向较高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爱音乐、懂音乐,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都能够成为明星,不再平凡,使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于选秀、成名特别热衷,过于追求物质,缺乏现实的理想以及人生信念,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2]音乐学院价值观普遍较高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一学生的理想不切实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二学生在业余时间闲暇生活时,主要以消费性,娱乐性的项目为主,在娱乐活动的侵蚀下有迷失自己的趋势。由此可见,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是音乐学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加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是音乐学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性不够,教育方法又较为传统单一,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条件。

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音乐学院的学生个性鲜明,价值取向偏高,传统单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郝刚(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168)一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产生更恶劣的问题。因此,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都是以教师枯燥的讲授为主要教育方法,

一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并延伸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此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针对学校中出现的典型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学生众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听过之后并不会放在心上,无法达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问题之一。

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愈加紧张,各高校都尽全力抢夺生源,以达到促进本校发展进步的目的。因而,学校领导将大部分时间应用到教学建设,创新学校品牌,培养专业人才,扩大招生等方面,为学校建设,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贡献力量,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不够到位,重视性不够会严重影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导致学校的学生、教师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较少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校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方面存在疏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学生需要具有主观接受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乐于接受,努力思考,积极转变。学生只有虚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3.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须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改进教育方法

改进教育方法是解决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有效方法,是产生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传统,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改进教育方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进教育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音乐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单纯地采用严加管教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4]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个性不同,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例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采用特别柔和的方式,性格内向的学生普遍有些敏感,对教师的话较为看中,并容易胡思乱想。针对此类学生,需要点到为止,给予关心与理解,从而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多给予一些耐心与爱心,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三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亲切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改进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具有较好的效果。

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明确教师责任分工。专业课教师也需要对音乐学院的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

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是加强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主要措施,通过加大宣传,能够使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意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研究的知识讲座。对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强学院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思想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习,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5]

三组织辩论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期间,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以辩论赛的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学生的角度辩论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结语

研究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仅能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方式,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闵永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

[2]李积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5(09).

[3]明丽霞。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6(08).

[4]董文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