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毕业论文(优秀6篇)

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所学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下是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有关会计毕业论文(优秀6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专业论文 篇1

高校教育,以人文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如今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诚信教育,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综合改革领域的重要方向与基本导向。诚信是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度,体现出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会计专业大学生由于其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也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其不仅仅应该熟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较高的道德品质,强化职业素养,增强诚信度。加强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规律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四、结语

会计专业论文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的简称,也即利用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来代替传统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及代替部分由人工完成的信息分析、处理和判断的过程。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处理向电算化的转变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还是对传统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与工作模式的一种颠覆,包括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转变,也由此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如何才能快速地适应电算化的工作环境,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速度和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提高会计业务的精确性

传统的会计业务主要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包括数据的核算、整理、传输与存档等,虽然能够保证清晰的业务流程和系统的工作内容,然而长时间的工作不免造成会计人员的疲惫、疏忽,从而出现错误的核算结果。会计电算化则完全依靠电脑软件进行自动化操作,只要能够保证软件系统的科学性及操作方式的规范性,就能够得到极为精确的核算结果,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人工核算精确度低的问题。

2.提高工作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人工核算不仅精确度低,而且工作效率也不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数据的统计、整理、核算,之后才能制作出一份细致的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则可以快速完成数据的统计、分类、核算等,并且以最直观、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出统计结果,大大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

3.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我国传统以手算为主的会计工作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很难从会计核算结果中获取有效的管理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其不能为企业当前的管理活动和重要决策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此种模式下的企业管理呈现出明显的事后管理特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普及,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而且也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核算结果,包括数据图表、运营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等,从而使传统会计核算为管理者所带来的事后管理转变成为事中管理、事先预测等,这也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会计专业学生在电算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计算机系统、会计软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会计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快速提升自身会计电算化水平的重要前提。然而,通过大量走访发现,一方面年龄处于18岁至22岁的会计人员,不仅在以往进行会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涉猎任何计算机或者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在实习、实践阶段接触电算的时间比较短,导致一大批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另一方面是少数会计专业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然而他们在校期间或者是没有学习过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是学习的内容比较落后等,这些导致其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适应问题。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是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在电算化转变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不高

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能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核算结果,包括数据图表、运营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等,从而使传统会计核算为管理者所带来的事后管理转变成为事中管理、事先预测等,由此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不高,仅仅培养学生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一些数据统计、数据核算工作,缺乏预测价值、决策价值上的教学等。这种会计电算化低水平的教学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3.学习意识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会计专业也在逐渐推广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一点一滴地接受基础性的会计电算知识,没有强烈的学历压力和竞争意识,导致其学习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学生所在的实习工作单位也很少考虑到为会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电算化学习方面的激励措施和学习渠道等,这直接影响到了会计专业学生主动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主动性。

4.职业素质不强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企业财会信息。在此情况下,高校会计专业部分学生由于安全意识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导致信息泄露、被盗,或者是直接出卖财会信息等,从而给所在实习机构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

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式

1.增强终身学习的理念

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必须形成正确的观念,即增强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会计电算化的角度来说,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充分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及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价值,而且也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知识更新快、进步快的特征,要有强烈的终身学习理念,包括不断地增加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及电算化知识等,从而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2.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渠道

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渠道是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电算化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具体来说,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的学习渠道包括参加会计行业协会、后续教育培训、单位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活动,聘请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独立学习或者是参加远程教育等来提高自己的电算化知识水平。此外,会计专业学生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一些培训班、学习班进一步深造,在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历的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电算化知识,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岗位轮换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都有一个系统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提高会计电算的精确性与高效性。在此情况下,如果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实习阶段,长期固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便很容易限制自己的视野、工作能力,会影响到整体的电算化效率和质量。基于此,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向所在实践、实习单位申请岗位轮换,由此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复合型人才。而且这还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电算化过程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因此,岗位轮换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和企业都大有裨益。

4.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会计电算化转型过程中,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是要重视信息安全,不越机操作,不链接与工作无关的网页,电脑要安装杀毒软件,同时要防止他人非法窃取信息等。二是要树立强烈的法制观念,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包括审计法、会计法、税法及其他诸多财经方面的法律制度和 www.jiaoxuela.com 政策方针等。三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修养,包括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等,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才。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面临着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低、学习意识不足及职业道德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速度与发展水平。会计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另一方面要申请岗位轮换,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由此才能真正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拓展自身的会计职业生涯等。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组:《初级会计电算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

[2]黄秀娥:《对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1期。

会计专业论文 篇3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文化环境缺失

大学虽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践过程中更重教育、研究专业知识,而对“道德”“素质”教育较为淡化,忽略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受就业压力大及社会风气等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利润、高回报、高压力的“三高”社会环境下,只有通过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故而当前大学生教育亦重于培养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鲜少提及诚信道德、职业道德。而大学生缺失职业道德与诚信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带来更大就业压力,导致恶性循环。校方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合理,没有将大学生有关职业道德与诚实守信的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创新性的缺失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还是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税法为主要课程。本身较为严谨,严肃。有关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较为枯燥,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本书,一枝笔,临到期末交论文。这种枯燥的“填鸭”教育较易引起学生反感,没有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会计专业诚信道德问题的关注,使学生明确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文明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曾子杀猪”、“范仲淹封金不贪”等的诚信典故,但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仍存在着一些扭曲的诚信意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古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缺乏诚信意识。诚信的基本要素是“诚实”“信任”,即取信于人,同时给予他人信任。而这些格言古训恰好违背了这些诚信的最基本要素。这也说明,历史残余观念还在持续影响着当代年青人,当代大学生。

(二)家长、老师的教育因素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老师应该是诚信的模范。“言传不如身教”,更充分说明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老师的言行是否诚实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行。未及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批评教育或在承认错误时利用契机奖赏的各种做法,都容易导致孩子(学生)的诚信缺失。只有当父母与老师把孩子(学生)当成朋友,主动与孩子沟通,少进行大道理灌输、说教,耐心倾听,重视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的氛围。

(三)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的因素

社会诚信缺失,存在多方面原因。不仅有历史层面的原因,也包含现实层面的原因;既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不能忽略管理教育层面的原因;除去外部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身的原因。会计从业人员做实账、替企业纳足税,却可能面临失业、被穿小鞋风险。选择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反而可能好处多多。久而久之,社会诚信就自然被破坏了。会计虽自产生之初就把诚信问题看得非常重要,但却是一直局限在道德层面上,强调了要注重个人、企业地自觉、自省,却并没有投入相匹配的资源给不上市的公司,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实践层面、社会约束层面的要求与设计的不足,导致了诚信教育苍白、无力,长期缺乏生命力。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不甚深入的泛泛空谈,流于形式,并且没有实质内容,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有力、有效的措施。一些会计从业者出于或为企业胁迫,或拜金以及自我膨胀等方面的原因,为追求一己私利投向了弄虚作假的泥沼,并因此产生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与选择违背伦理道德观念的选择,大大冲击了社会诚信制度。

(四)学生自身因素

生活经历地简单,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偏于感性,使大学生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是责任感弱化的主要原因。独立意识,自我膨胀主义的泛滥又使部分大学生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少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社会考虑,没有做好本该拥有的担当社会责任的准备。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如何做诚信教育

(一)良好社会诚信体系地构建

想要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仅把问题纳入道德领域,突出诚信问题需要进行专项教育及整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将其归入政府保障和提高民生质量的社会管理问题中去。同理,社会诚信的确立,也不单是社会诚信教育与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问题,我们更应注重政府权威和实效性等问题。如果制度本身不管用,缺乏权威,那么制定再多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政府有公信力,人们有坚定地信念、信仰,诚信的社会才会出现,人与人才没有芥蒂。“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当社会风气转正,假账、漏税行为减少,才能让学生踏入有良好秩序的会计行业,才能更好地遵守会计从业基本道德准则。

(二)诚信教育实践环境地优化

传道授业,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说来,“授业”是指,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传道”则是指,通过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或显性或隐性的德育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是:要为社会挑选、培养不仅具备优良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而且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与会计技能的“德才兼备”的会计类人才。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良好榜样,不做学术造假,不为领导检查突击准备等,事事时时讲诚信;其次,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做好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效果,增强其传道的强大能力,落实诚信教育;最后,学生课外活动亦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想要将书本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必须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在接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的实践环境优化包括对典型场景参观、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和教育的过程。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将感性认识抽象为理性认识。依靠各种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潜移默化使学生建立诚信思维。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也促使教育者加强自身诚信教育。同时不妨考虑增加一些到对口单位实习、组织参加课堂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环境优化,以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重视程度,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约束、激励机制

会计专业论文 篇4

1.1合作社数量很多,但总体推进会计信息化的不多

截止2014年6月底,在常德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2078家,新增合作社557家,创建省级示范社10家,申报部级示范社18家。以石门县为例,已经发展农民合作社190多家,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不到20家。多数合作社成员偏少,规模较小,无经济实力,服务层次低,无市场竞争力,缺少带动力。很多合作社理事及主要成员不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建设没有较深入全面的认识,主动申请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多。更多合作社达不到信息化条件: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净收入10万元以上。没有宽带网络,不能进行会计信息化。有的合作社因为产权关系、盈余分配等原因,不愿财务信息公开,不愿进行会计信息化。

1.2合作社财务制度不规范,或者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核算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是国家为了具体指导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是我国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照执行,并结合本社情况制定内部财务制度。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有少数专业合作社根本没有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有的合作社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对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执行不力,出现有章不循、责任界定不清的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例如有的合作社没有完整的财务账目,对如何建立会计账簿进行准确核算、如何纳税”一片空白。有的合作社把一年的业务堆积起来,找会计一两天之内把业务处理完,原始票据不合法,白条现象严重,被税务局罚款。有的合作社的成立初衷不纯,是以追求政策支持和信贷支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目的,他们不愿意核算的太清楚,甚至人为的造假账来应付管理。受这些方面因素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核算想做到规范准确就比较困难。

1.3合作社会计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够,软件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1)农民合作社会计人员电脑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除了极个别的年轻的会计人员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其中大部分的会计没有财务软件使用的经历和经验,有少部分年龄偏大的会计人员甚至不会简单的电脑输入和操作。(2)培训时间过短。尽管在培训形式上有较大的创新,学员全程在机房参加培训,培训过程全程模拟学员的实际工作环境,可清楚地看到新中大财务软件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但受学员会计知识和电脑操作能力还有时间的限制,在一两天之内就学好这门财务软件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3)学员认识不够。少数学员对软件有抵触心理,认为手工做账也可以,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愿动手操作,参加培训学习的时间断断续续,或有事请假,不能善始善终,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不理想。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学员财务软件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系统初始化未设置好影响到软件的后续操作:比如科目设置不合理、繁杂;凭证模板、个别功能模块未使用或不会用;有的甚至是业务处理错或者违规操作等等。

1.4合作社面临的缺人才、缺资金的困难将长期制约合作社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设理事长一名,理事长有权聘任经理以及财会人员。但是少数合作社理事长往往聘任亲属、关系人或者村里以前的老会计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这些人员大都未受过专业的会计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也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以致很难胜任日益复杂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再者,农民合作社业务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业务处理量不是很大,很多会计人员因工资低不愿到农村工作。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有限、待遇不高,难以吸引留住专业人才,会计人员一年换几个,新来的会计人员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合作社会计信息化工作,培训都来不及,这些都无法改善目前合作社财务人员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偏低的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1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创造条件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财务管理开始走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道路,合作社也急需充实进来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信息化工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村,并首提“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对未来中国农村做了前所未有的浓墨重彩的描摹。农民合作社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走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应用是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是必须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这既要求行业主管部门重视,也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者重视。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推行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者也要有前瞻性,抓住国家发展农业的大好时机,带领农民致富。澧县的锦绣千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理事长龚佑琼特别重视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该合作社规模较大,主动要求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合作社分工明确,下设农机服务部、技术培训部、成员发展部、综合信息部、采购配送部、农产品购销部、财务结算部,有专职服务人员46人、科技人才1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40%以上,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5人。特别是人才引进,在常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是少有的。对于不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通过就近的多个同类合作社联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拓展销售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条件信息化。

2.2落实经费,保障农民合作社财务培训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高效有序的流通,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自筹为主,财政补助和信贷支持为辅。会计信息化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需要硬件、软件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很多合作社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热衷程度不高,积极性不强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政策扶持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大,则会更快更好地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常德市,石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走在前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所需的硬件是免费的,每个合作社只要符合条件自己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就可持交费票据到经管局办理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补助拨款10000元。除了参加常德市经管局组织的会计信息化培训外,去年年底,石门县农经局又组织了一次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专技培训,培训期间,所有学员对农民合作社基础知识、会计规范、规范化建设、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系统学习,通过培训测试,大部分合作社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特别是财务软件的使用。

2.3编写合作社会计信息化培训教材,推行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

和市场上销售的其它商品化企业财务软件相比,新中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软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信息化来说,有很大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它是一款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而开发的一款会计信息化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是根据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成员账户核算,规范资金量化、盈余分配机制,完善采购、库存、销售管理,通过报表可直接查看总分类账、明细账和凭证信息。2012年,新中大与湖南石门县农经局指定的五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信息化建设协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措施,确定了湖南亚辉柑橘专业合作社等五家合作社为信息化建设试点合作社,试点工作完成后在全县合作社中全面推行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县农经局具体组织实施,主要包括社务管理、信息平台和财务管理三方面工作内容。现在石门县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完成的已接近20家,还有很多合作社也在积极报名申请中。为了进一步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信息化,运用软件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有必要编写一本农民合作社会计信息化培训教材,考虑到农民合作社财务人员的素质现状,尽可能把软件操作步骤讲得更详细、更清晰、更简单、更明了。让学员学习没有畏难情绪,上手快、让有其它财务软件操作经历的学员触类旁通的能力快。当然,在学习财务软件之前,培训有关计算机、网络、合作社法、合作社会计制度等基本操作知识是完全必要的。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力求达到考核标准,一次没学会的,可多次培训,直到确实学会软件的业务操作为止。

2.4深入开展和指导合作社会计信息化、规范化、示范化建设,通过交流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会计专业论文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选择;问卷调查;结论和建议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820万,相比2017年增长25万人,比2016年增长55万人。根据教育部的预计2019年毕业生人数将在834万人左右,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我面向即将毕业的会计学院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800多份。

一、会计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选择会计就业人数比例较低

在“毕业后是否选择会计就业”这个问题上,被调查的同学中只有45%选择了“是”,有51.25%的同学选择“否”,还有3.75%的同学选择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选择本专业就业,而是准备进入其他行业,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对自身和会计行业缺乏了解

根据调查显示,“不选择会计的原因”中有38.75%的人表示不感兴趣。这部分人大多数在入学时对专业没有足够了解,最后认识到实际中的会计与他们想象中不一样。例如,工作烦琐枯燥,会计需要耐心和细心而自身性格与之相反等,导致他们失去兴趣。可以看出在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这同学是迷茫的,是缺少指导的。

(三)会计就业前景不佳

根据所做调查,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值都比价高,认为会计实习期工资在2000以下的有2.5%,2000到3000的有20%,3000到4000有77.5%。而通过各大招聘网所知,实习生工资大约在2000左右,现实与想象的差距甚大。调查中就有16.25%的同学觉得工资低,没有想象中高,而放弃了就职会计。3.75%的人因为父母不同意而放弃,父母们可能受社会时展的影响,认为智能时代将会取代人工操作,会计就业前景堪忧,实际上缺少了对会计行业的了解又道听途说。

二、简析就业问题的成因

(一)就业目标不清晰

很多大学生在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高考后仅仅听从父母以及周围众多人的意见,还有热门行业的影响,没有做足功课匆匆选择。这就造成众多大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在经过长期高压的学习氛围下,突然地放松没有人管制,也会使学生失去目标,更多人选择沉迷网游,手机等。

(二)自我认知不足

就会计而言,其工作烦琐枯燥,需要大量的计算与耐心细心,但是薪酬却不高。部分同学在自己性格上面以及对会计专业上缺少认知。之后发现自身性格跳跃缺少耐心、做事马虎往往忽略细节,会计这个职业与自己的性格不相符。还有因为对会计的工资报以很大的期望,但现实与想象的极大差距也让他们难以是从。

(三)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

很多父母没有给子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认为会计的就业前景不好、工资低,不支持子女就职会计工作,更想让孩子进入政府机关,比如税务财政等部门。但是过多的人竞争同一岗位会导致单位在筛选人员的时候提高要求。即便这样,部分大学生更愿意相信父母的话从而服从父母的安排。另一方面,在人人都可以考证的情况下,还处于零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本身也无任何优势可言。企业更倾向于那些有工作经验,要求也低的求职者。此外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首选本科学院的学生,对大专生而言也是一大冲击。

三、建议和措施

(一)了解行业树立目标

目前社会跟风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数同学没有自主判断的能力,所以首先第一步要确定自己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未来发展方向多问自己为什么,而不是盲目听信别人的话。在选择专业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此行业做什么,能考什么证,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并且有没有冲突。可以请教老师,上论坛、帖吧,查询相关书籍,以及听取业内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等等。

(二)认真学习做好规划

首先,要学好每一节专业课做好每一次的实训操作,实训操作是离工作最接近的方式要把握好。在空闲时间安排好考证,以免毕业没有拿得出手的证书。比如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学习能力较强的还可以着手准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切不可在毕业的时候一头雾水,没有方向。

(三)父母和社会要正确对待

有的父母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子女,看不上基本的会计工作,希望一蹴而就,但是这并不是很容易。所以建议父母,不要过多干预自己子女的选择,尊重是最好的态度,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此外,专科学生应聘的工作岗位普遍都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出于成本考虑,不注重对新人的培养。很明显,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企业要完善企业培训机制,引导新人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氛围;多鼓励新人实践,给予机会,更要注重新人的潜力与资质,引导他们良性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水平不平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创业,就业矛盾虽然有一定的缓解,但是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是与日俱增。新时期下,当代大学生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提高个人素质,正确对待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诚程。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方向及前景浅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1).

[2]康俊英。大学生就业方向及发展趋势———针对当代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踏入社会的起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

[3]王雪岩。关于国内会计专业就业趋势分析和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2016(28).

会计专业论文 篇6

一直以来,经济法被学界戏称为“大杂烩”。法学部门的划分,一个主流的标准就是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其他学科存在一定承担的交叉,比如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营主体、消费主体和社会中间层,其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涉及行政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公司涉及商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合伙企业涉及民法内容。而作为经济法重要内容的劳动法又与社会保障相重合。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总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则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且不像民法、商法那样法规集中,仅作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土地部分就包括《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于经济法课程本身的特性,不同专业的教师应当对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与专业相呼应,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笔者在给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必须做到紧扣司法考试,面面俱到。由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民法和商法基础,所以经济主体法重点讲授社会中间层,社会保障部分重点讲授劳动法,其他内容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市场规则法重点讲授,宏观调控法选择讲授。而笔者给会计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往往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等内容。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问题

笔者作为专职老师长期活动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笔者曾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教授过经济法,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来建设。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专业设置了什么课程,课程在不同学期具体安排,所设课程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教学效果,都应当是学校预设好的。所以,在讲授前首先应当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而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笔者在受到一次民营学院的教学邀请时,为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相关课程,而其教务部门觉得奇怪,他们认为只要是同一课程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2.法律基础欠缺

笔者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十分陌生。过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是分别设置的,《法律基础》在高等院校中的时间安排一般是30-40学时,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据统计授课时间还是30-40学时,以我校为例,总学时48学时,但理论课时仅有32学时,而法律基础部分一般是8-10学时,类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学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没有积累法律语言,更没有形成法律思维。笔者在讲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十分陌生,光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

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经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1.确定教学内容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是工具,学生应当灵活掌握未来职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基本的规范,处理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济法是开启未来职业资格的“敲门砖”。我国对会计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还是中级会计职称,甚至高级会计职称、高标准的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考两门,其中一门就是经济法基础。由于学时有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较为紧张,整个课程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以在章节中介绍重要知识点的形式进行,通过真题和练习题的辅助加深记忆。在教授中按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章节内容,今天包括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等内容。

2.明确教学目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