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优秀6篇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以下是细心的小编惊云给大伙儿收集的6篇供应链管理论文的相关文章。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1

摘要:围绕物流管理教学过程,将知识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作为起点,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着重解决重难点问题,课后借助在线测试类微课加强教学效果评价,形成“知识获取—思考与提升—在线测试”三位一体的闭环式教学模式,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合理与丰富,以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中单向知识传递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物流管理

翻转课堂从2007年开始出现,2011年以后迅速扩展至全球。作为一项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客观地说,其实施效果对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是显著的。然而,翻转课堂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并不大,特别是物流管理这类知识更新较快的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屈指可数,其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优质的微课视频资源。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知识点组合等情况均有很大差异,要想在物流管理教学中推行翻转课堂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并且要力争做到“常态化”的话,需要开发一定数量完整的微视频资源[1]。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合理选取学科知识点,将其微课化并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建立起适用于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具有相当的价值。

一、传统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的矛盾

教育信息化发展将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传统的授课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中大多数教师难以突破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能力和自觉反思有些欠缺,教学手段落后,在课堂上往往放不开,也不敢放开。

(二)网络教学资源繁杂与资源有效化利用的矛盾

现代网络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大范围的深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断延展,水平也较之以前提高很多,网络上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教学资源上传,网络的教学资源相对以前更加丰富,可是我们也看到真正适用好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却不多,利用率也不高[2]。究其原因,目前很少看到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系统教学资源库,更多的是一些零散杂乱的资源,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效果却不甚理想,教学资源大部分以一课时或者一个单元为单位,既占空间又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学习,课程视频的时间以40分钟为标准,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时间太长,学生会有疲劳感,这就使得资源利用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课时有限与知识量扩大的矛盾

目前,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这就要求其面向区域或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比例上,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理论课时会相对减少。而与此同时,物流管理行业发展迅速,跨境电商、移动互联网、物流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新生概念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管理知识结构,物流管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掌握科学的技术方法和顺应行业变化的操作管理能力,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容量与有限的课时分配产生了矛盾。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引入微课程的必要性

(一)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

物流管理课程大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知识点涉及到大量概念、方法和实际操作等内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结合实践进行操作和问题分析,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后的思考与实践,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学情绪,这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3]。将翻转课堂的优势运用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通过课前微课交互式学习,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预先学习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将课堂重点放在课堂交流探讨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互动性,从而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体现物流管理学科特点的需要

物流管理和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的理念以及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使得本科大学生普遍感到课堂知识的陈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虽然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物流管理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是分散的,尽管当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知识,但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所以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使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理最新的物流管理知识点以及案例,辅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物流管理的动向,理解物流管理中的一系列概念,微课程就为这样的教学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3]。

(三)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学的需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碎片化,移动终端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教师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微课视频通过网络手段推送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完成学习,占领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通过微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掌握关键的知识点,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四)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

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案例素材呈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微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案例内容能起到一种很好的诠释。而大量的国内外物流管理相关案例和知识点适合以微课程的形式引入教学过程中。这就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活力,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物流管理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流程

(一)成立微课程开发建设小组

微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懂多媒体制作技术,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等的项目团队,在一般的地方高校,某一个教研室或二级学院可能不具备这样的团队组建条件。因此,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多方面项目团队,显然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

(二)确定课程开发目标

微课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师生之间的教学实效性。通过制作优质的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终目的是组织教师建立起各学科专业的微课资源库,并对资源库进行定期更新与维护,彻底弥补课前教学环节的缺失与不足。

(三)规划物流管理课程内容

为了规避无序和重复开发课程,要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对微课程内容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形成规范化体系,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课程内容规划是微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和物流企业专家,共同确定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点脉络,共同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

(四)组织微课程开发制作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过程需要用到相应的微课制作软件,目前市面上制作软件多种多样,考虑到教师的多媒体制作水平,要注意选取简答而又快捷的技术。微课资源建设为了能确保其质量,一般要经过前期宣传、选题设计、技术培训、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审核发布、在线报送、评价反馈等环节。其建设模式分为“原创性开发”和“吸收消化式开发”两种,前者是面向学校和机构,而后者是面向教师个人。

(五)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和载体是微课平台。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管理和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研究和应用的功能模块,从而一站式完成微课建设、应用、管理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设计———以某一堂课为例

(一)课前微课学习

教师在上课前3-5天制作一个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个知识点微课视频,例如,本次课利用IspringSuite交互式微课制作软件制作时长8分钟的微视频,通过视频详细讲述该知识点的内容,包括概念、方法运用、举例说明,并通过微视频布置课前的作业和思考题,提前将它发送到QQ群。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微视频观看,学习知识点,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并进行思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二)课堂探讨与提升

课堂上首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包括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思考,根据检查情况,发现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效果,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当然课堂上主要用来讲解难点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效果会非常好,因为前期已经对所要探讨的课题做了预习和准备,所以这就避免了课堂教学陷入知识点的堆砌,而缺乏思考与提升,相反,它着重围绕知识点挖掘其深度和广度,提高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三)课后在线测验

课后主要用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QuizCreator在线测验技术,将本次课涉及的内容以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在线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完成任务,并可以将测验结果反馈给老师。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登陆网站完成测验试题,老师可以在线观看学生的测验结果,并作出反馈,并在下次课当中提出来,达到教学过程闭环化。

参考文献

[1]田爱丽,吴志宏.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有效实施---以理科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8).

[2]欧凯英.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6(8).

[3]杨洋,伍京华,王冬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20).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2

【摘要】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对每个企业的都非常重要,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常超过总成本的30%,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是库存成本的控制。每个企业都可以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完成企业利润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控制。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的库存成本的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出各个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的库存成本控制、再找出企业库存成本的构成及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库存成本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成本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的概念

从扩大生产(ExtendedProduction)的概念发展成供应链,供应链在现代的管理教育中的定义为:围绕核心的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控制,开始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的产品和最终的产品,最后由销售的网络把相关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用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把分销商,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连起来。供应链分为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两种,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相关的生产产品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消费者、生产厂商和储运商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内部供应链则是指在企业内部流通过程中和生产产品所涉及的仓储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企业的库存控制是要保持盈利水平平衡以及整条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使整个供应链都能达到运作的成本最低化,所以对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确保销售及供应的需求下,来达到库存的成本最小化,并追求最经济的库存数量,要求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库存。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构成

现代仓储管理中,库存是指有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用于防止因缺件而中断生产,起平衡的作用,优点是改善服务的质量,防止材料短缺,节省订货的费用。缺点是会产生一些库存成本和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的生产成本组成部分中,供应链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库存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主要由交易成本、缺货成本以及库存持有成本组成。

三、的重要性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认为库存的数量越多,越能体现企业效益好,相对应的资源也越多,而现代很多企业对库存的要求却不同,希望做到零库存成本,不仅可以减少仓储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流的利用效率。库存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在供应链管理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会及时在材料价格下跌的时候储备需要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二是对企业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会保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三是可以让不同的销售、生产环节需求和供给的时间差来进行控制,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就不会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四是防止缺件情况的出现。因此,现代企业对库存成本控制十分重视。供应商的选择是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进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选择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应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能否及时提供产品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措施

(一)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VMI是VendorManagedInventor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寄售”。VMI是生产商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的仓库储存物料,这样能节省生产企业的仓储成本和仓储管理的费用。另一种模式是供应商将物料储存在生产企业的仓库里,这样可以保障生产的及时供应,又节省了供应商的仓储管理成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VMI能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关键寄售的物料只有生产领用了才算入库,可以延迟物料的付款周期。这种新型的管理库存方式通过与供应商的协作,使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被大大提高了。

(二)简化供应链,实现精确管理

供应链的长短决定了供应周期的长短,那么供应链的'库存就会受到影响。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一直是全球的典范。它的供应链没有中间环节,直接通过电商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迅速回流资金,而现金流充足了生产就会正常运转,不需要垫资资金,现金流周期竟然是-24天。此外,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就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样高效的电商模式使服务商、供应商和戴尔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盈的完整供应链。

(三)信息沟通并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21世纪可谓知识大爆炸时代,该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发展与传播速度特别快。在此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无形财富就要属信息沟通,为此,当代企业有必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加强危机的预防能力,持续优化财务的管理环境,建立建全信息预警机制,将危机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与供应商共同建立预警机制。

(四)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控制库存的初衷旨在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越有效则越有利于有效地降低库存。比如,如果供应商的质量好,就比质量问题多的要多采购;如果供应商的订货点设低一点,生产周期降低一点,那么库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如果交货非常准时,就不要设立太多的安全库存。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通过生产外包,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所谓生产外包其实就是将本应由,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就本质来看,生产外包可以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从而节省出企业更多的精力能够投入到其相对精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上去,从而便于企业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库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和减少库存管理成本,要求库存量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要求库存充足;如何协调好这方面的矛盾,是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库存成本的构成、重要性和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剖析当今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成本控制的研究方案。但是,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丽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xx(19):192-193.

[2]卢佰慧。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20xx(14):16-18.

[3]孙玉微。浅谈成本分析和库存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xx(12):63-64.

[4]董鹏,吴炬文。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业零库存的反思[J].中国印刷,20xx(1):52-57.

[5]刘圣春,龚本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xx,33(8):13-17.

[6]姬素红。以物资管理系统为依托构建和完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体系[J].管理学文摘,20xx(11):75-77.

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和自然资源的不断缺少,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绿色供应链正是在这一发展理念潮流之下产生,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研究,阐明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重大意义,对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创造了巨大的的财富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人们开始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绿色供应链”作为解决供应链企业污染问题的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供应链”理念强调在供应链的整个流程中时刻注意环境问题,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道路已�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即GSCM),最早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在1996年的关于“环境责任制造”(ERM)研究中提出来的概念。在这项研究中,将供应链管理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同时考虑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利用资源,最终让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尽管绿色供应链这个概念提出来已经20年,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至今在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确切的定义。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个而说法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入绿色制造的循环经济理论。涉及使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用户使用以及到报废处理涉及的逆向物流的整个过程。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如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方兴未艾,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有必要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只有深刻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巨大作用,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三者目标一致,才能让绿色供应链成为现实。

(一)对环境的意义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中,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用户使用以及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都注入“绿色”的理念,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甚至彻底消除环境污染。

(二)对企业的意义

首先,降低企业成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变高。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通过相互合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整个供应链涉及的上下游企业带来更多效益。其次,增加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增加对产品和企业忠诚度。随着绿色经济,绿色发展观念的。普及和大众的接受,消费者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对自然环保的产品或环保做的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增加对产品和企业忠诚。顾客的忠诚会带来顾客的终身价值。再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向社会传递出负责可靠、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信息,让顾客对企业更加信赖。此外,对企业的财务融资等方面也是同样有裨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对企业形象好的企业提供信贷,保险服务,甚至会积极对这些公司进行投资。最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专家Chris-topher(克里斯托弗)曾经说过:“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是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将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最后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增加。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绿色”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产品的“绿色”要求标准不断提出和提高。尤其在发达国家,针对产品的环保标准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进口条例,实施绿色供应链将极大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三)对国家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已� 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之前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保护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外,目前许多国家为了贸易保护,设立了许多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即“绿色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实施绿色供应链,可以有效规避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

三、问题和措施

虽然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理念被普遍接受和认同,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总结分析,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成本问题。要实施绿色供应链,企业必须要对原来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改造,包括对设计,供应,生产,物流,营销,回收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善,在人力、资产、信息等方面会增加成本,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在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往往会使得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时犹豫,积极性受到挫伤。二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技术障碍。实施绿色供应链的过程需要在整个涉及的流程实现绿色化,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企业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升级才能实现。这就让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在难度上大大增加。三是企业自身的观念淡薄。虽然注意到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企业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国际上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没有成形。此外,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在企业中根深蒂固,禁锢了企业管理者的思考,甚至许多企业管理者将环境保护和成本增加划上等号。外部因素最主要就是我国目前的在相关法规不健全以及政府监管不力。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包括《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规章,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十分简单笼统。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很轻,甚至有些企业选择缴费来排污,这严重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的实施。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需要,招商一些高污染企业,对环境污染行为置若罔闻,先污染,后治理,这和绿色供应链从源头到过程中消除污染的理念产生冲突。相应的,根据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改进措施。

企业层面:

一是重组业务流程(BPR),适应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加入全局性,系统性的绿色理念,优化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使得全局最优,而非局部最优。达到1E3C(Environment、Change、Competition、Customer)的绿色管理目标。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重要的环境参数为考核要求,建立可持续的监督标准。通过对测评结果的打分评级,用指标体系来推动绿色供应链的持续有效推进。(上转第238页)提高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保障绿色供应链的持续运行。三是建立与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绿色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业务关系,更是对标准和理念的同步关系和合作共赢关系。在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关系建立上,通过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来彼此分担风险和成本,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提高整个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层面: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自身不足以产生自觉行动,亟需政府政策,法规的强力驱动。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环保法规的数量还是条款的细致程度都远远落后。目前,依然是针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法规,需要向在源头杜绝污染的前段治理转变。其次,执法要严,贯彻已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监督,提高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做好引导工作,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3〕李相林任晶莹.关于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物流平台,20xx.

〔4〕白世贞李彦颖.关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

〔5〕田慧丽.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浅析〔J〕.企业研究,20xx.

作者:刘子辉 单位:苏州大学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4

[摘 要]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明确信息共享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约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以及实施供应链管理,共享信息资源,使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供应链;信息共享;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竞争己从企业层面转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市场个体出现的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思考自己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主动与其他优势互补企业密切合作,一同参与市场竞争。

一、供应链管理的一般内涵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思想近年来受到全球理论界的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的先进管理思想。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链式系统。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因为各种物料在供应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价值的增值过程。在这个系统上,供应链企业通过紧密合作来增加产品价值,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策略之一,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其他物流服务商为一体的管理。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用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供应链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它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与协调,要求各节点企业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业务流进行信息共享与经营协调,实现柔性与稳定的供需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各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以使每个企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整合优势,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是指在供应链环境下,合作企业间关于供应链运行的各种信息,例如客户订单、销售数据、库存报告、产品需求信息、生产安排信息、订单传递信息、交货及库存状态信息和产品在途信息等,能够从一个企业,开放地、有效地、自动地流向另一个企业,即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分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是物质财富,它并 因此,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加强信息的共享,可以降低企业中成员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信息运用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与质量。

二、企业一般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市场竞争已不只是简单的成本竞争,企业只有以更高的服务水平,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将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质量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而企业要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人员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是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较大,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消失了。

企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决定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必须把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应该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设计及制造能力、分销运输能力,可以是品牌或商誉。企业核心竞争力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它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供应链管理注重的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供应链的协调运作就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信息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能否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并立即做出反应,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一)实施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作用

供应链实施信息共享后,使供应链企业在提高柔性、响应能力等方面会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在柔性方面,信息共享型供应链中各企业能够实时接收到市场信息,减少了信息传递时间,降低了信息发生错误的概率,能够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及库存配送计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使供应链的柔性得以提高。其次,在响应能力方面,响应能力指供应链对定制订单完成的快慢程度。实时信息由信息平台传给相关企业,缩短了供应链响应时间,有利于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来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敏捷的反应,提高供应链对订单的响应能力。

(二)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主要障碍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主要障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因为投资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需要大量直接的投入,随之而来的管理上的变更,如人员的培训,组织机构及业务流程的调整等也意味着相当高的转换成本。(2)信息共享有可能使企业泄露商业机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意味着部分内部信息的公开,如生产技术和财务状况等,这些都将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3)观念问题。传统上人们通常认为信息就是权力,掌握更多信息的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时能够拥有更多的控制力,企业通常故意曲解信息来掩盖他们的意图,因此不论是核心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披露给别的企业,最终结果是双方收益都受影响。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就是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应该认识到只有各方将自己的信息共享,才能够实现更大的收益。

(三)提升供应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时空压缩”效应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另一方面,“时空放大”效应将使企业之间的联合和竞争可通过数字信息来实施,这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方式,又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企业信

息化并不只是自动化系统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引进。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调整。只有在优化经营过程、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的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

2.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

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信息共享的一个重要基础。合作伙伴必须拥有各自可利用的核心竞争力,拥有相同的企业价值。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把握核心优势,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在合作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供应链企业相互封锁的弊端,使信息资源在供应链各方得到充分共享,共同对付市场上的竞争者,谋求最大的合作利益。

3.对供应链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的顺利开展,才是关键的部分。企业首先可以通过对供应商实行价格激励来实现信息共享。在信息共享的初期,制造商为了获得稳定的材料供应源,可以采取价格激励,促使供应商加入到信息共享系统中。同时,信息共享使制造商的材料搜索成本、库存费用、交易费用降低,使制造商维持甚至超出原有的利润。当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共享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供应链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就得到了消除,实现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通过减少零售商前置时间来实现信息共享。对于与零售商的信息共享,除了采用价格折扣等优惠策略外,还可采用减少零售商前置时间的措施。虽然零售商前置时间的减少会导致零售商库存水平的下降,会影响制造商的库存费用和缺货损失费用,但就整个供应链来讲,零售商前置时间的减少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平均库存水平都得到了减少,同时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也会给制造商的生产决策带来更大的好处,能够保证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双赢。

最后,通过风险防范措施来实现信息共享。对于参与信息共享的各企业,可以采用博弈论来防止企业间的不合作行为。对参与信息共享的企业,首先选择“信息共享”,如果对方也选择了共享,自己就继续合作,如果对方一旦选择不共享,自己就永远选择不共享,除非对方重新开始合作,自己才开始重新合作。这种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双方要通过多次交易来熟悉和了解对方。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以及实施供应链管理,共享信息资源,可以使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明确信息共享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约作用,努力搞好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的协调,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5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的含义,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并提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管理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全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从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以提高供应链及各个企业的长期绩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非仅仅是资源的一种,正在改变着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并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各节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化,解决由于需求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有效地缩短供货时间,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但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具体体现为: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知识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消费者对知识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强化。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共享、传播以及应用的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不再只是源于企业有形资产的联合与增加,而是源于企 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水平。因此,各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流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现代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其直接目标是提高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使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而这个环境是通过鼓励创新,共享知识共同创建的。虽然一些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直到目前为止,关注的还是存货、交易过程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基本知识网络,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供应链企业内部来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与运用的管理,具体包括: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其二,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之间来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其三,知识在企业中的运用。在供应链中知识的运用包括成员间的知识存量、知识的吸收能力、知识的利用能力的协调,其目标是保证最终产品在各个环节上能在知识方面得到保证,实现其功能的协调与优化。其四,建立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环境。具体包括:战略性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支持知识在供应链间的交流与共享的联盟文化管理、在成员间的知识教育与培训系统管理等。在上述知识管理的内容中,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交流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有利于知识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的效率,同时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传播由于成员间在业务上的互补性,有利于知识的创新效率的提高。

二、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是各个知识主体传播和交换信息、想法、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和反复提炼,以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从而提高知识个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知识共同体理论强调知识共享是一种自觉进行和慷慨付出的过程,共享动力来自责任和自我胜任感,是当今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应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内容以显性知识为主,注重集体知识的交互和传播。这是因为在供应链中企业是知识共享的主体,显性知识由于其内容明确,易于整理和传播的特点容易突破地理限制和企业边界,成为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内容;另外,处于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竞争优势等因素的考虑,由于隐性知识的内容抽象,其潜在价值不易估量,所以供应链企业不提倡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趋向于剔除企业独有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显性知识的共享。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包括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和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两个层次。

(1)从企业内部来看,知识转化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在横向上,同一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内化,是知识主体吸收外部显性知识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明示,是知识主体把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大量的隐性知识如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想法被编码化。在纵向上,不同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汇总组合,是员工的个人知识库汇总到部门和企业知识库的过程,企业知识库在该过程中得到充实和放大;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潜移默化,是员工个体知识升华为部门和企业集体知识的过程,大量知识的相互转化推动了企业知识创新螺旋的上升。

(2)从企业外部来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在个人、部门和企业3个层面进行,在个人层面强调以隐性知识为主的个体交流和沟通,注重实时交互和联络;在部门和企业层面强调以显性知识为主的集体知识传播和共享,注重异步知识交流和共享。

三、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

针对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要求,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建立集成的企业供应链信息系统。各企业有适合自己需求发展的信息系统,如MIS、MRPⅡ、CMS、CRM等,它们主要是针对企业自己内部,而没有从全局考虑,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才能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首先各节点企业信息系统可以通过COBAR构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解决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自动交换,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访,不同商用软件之间的接口等问题。增强各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通信处理能力用于与其他节点进行信息共享及供应链全局决策中的信息收集,进而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建立用于知识共享的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文件库。一方面方便保存企业知识,同时为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知识共享创造条件。其中知识库的来源可以是供应链中各企业人为知识的拥有者,如知识员工,形成知识团队通过协同等方式构成知识网络,亦可是各个方面专业员工的知识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通过DM、OLAP从数据仓库中挖掘产生知识,经过与相应专家和用户认证,存入知识库。在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文件库的支持下,提供供应链综合决策支持功能,如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绩效评估、链节激励、利益风险共享、产品结构优化等,进行供应链整体优化。

(3)通过数据挖掘(DM)实现知识共享,支持决策。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存储了大量对生产经营有辅助作用的知识,只有通过DM、OLAP才能使数据转化为人为可以理解的知识。首先通过OLAP、DM从数据集市中获取的综合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同时采用相应的知识发现方法从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文件库中发现知识,然后经过与领域专家交互,经过专家的认证,直接在网上发布,方便员工对知识的利用,为供应链中各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4)建立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为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协同工作,必须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使企业能够实时关联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和知识,使企业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通过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任何员工不仅可以实时地与工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取得联系,寻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或者快速链接到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共享其他企业的资源,得到其他企业的知识支持和最新的信息。员工可以在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上建立进行知识交流的BBS,通过这种形式,使得知识员工以协作的方式交流思想,协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功能。同时可以通过电子会议、E—mail形式,就某一关系到供应链各节点间合作的专题,使决策基于链节的共同利益基础上,使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成员企业间也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现在的EDI数据交换等方式在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上交流信息,获取知识。

(5)建立知识共享服务的注册中心。为了统一各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系统,使得信息和知识自由共享,企业联盟可以建立知识共享服务的注册中心、知识语义转换、以及应用集成规则引擎等机制,解决知识在其他企业难以理解的问题,实现知识表达和共享的标准化。可以利用Web Service的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来实现知识共享注册中心,利用基于XML的WSDL (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来描述和发布知识共享服务的访问接口特征,利用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协议实现知识共享服务的访问和使用应用集成规则引擎,从而完成业务协同处理和知识的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 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 李丽萍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370-392.

[2] 杨敏才,凌超,王槐林。 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xx,16(1):44-48.

[3] 彭灿。 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J]. 科研管理,20xx,25(3):81-85.

[4] 蔡翔,严宗光,易海强。论知识供应链[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xx,12(6):35-38.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6

摘要: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亟须建立现代化企业物流的管理系统。在对现有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采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对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地加强,全方位的规划,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回收加工和包装等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构建和健全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对物流管理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规范,从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成效与行业服务水平,使石油企业内的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对行业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整合,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供应链背景下;石油企业;物流管理

1引言

伴随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能源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在逐渐的升温,所以我国石油公司需优化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石油企业需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创新物流管理的模式,企业物流成本的合理有效控制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利润,是提升竞争力的良好办法。石油企业现代化物流系统指的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全方面的规划与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流通加工、仓储、包装、回收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信息,以利于石油企业提升物流竞争力。

2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指的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优化和协调,主要优化协调的内容包含: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实施计划和控制,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协调和优化,以此有效达成各环节间的信息交换,保证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有效减少企业物流的管理成本,加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减少交易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与以往企业管理相比较,供应链管理主要突出的是整体集成和协调功能。其属于全新形式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中规定,各节点的企业需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中心实行信息的共享,构建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以利于有效达成协调经营与稳定性的供需关系。是一种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完整性的链条,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突显的是各个节点企业,相互间利用合作与协调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实施集成化的管理,以此达成双方共赢的主要目的。所以,供应链形式的管理重点突出的是合作、双赢、和集成三个管理理念,同样也是贯穿于供应链管理整个过程中的中心性思想。供应链式的管理重点涉及四个领域,包含:生产计划、供应、物流与需求,其主要是以集成化的生产计划作为重点指导,以网络技术�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石油企业,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当中的无缝连接,实现集成管理,各个节点中的企业需相互间有效的合作,协调性的发展,信息可共享,使石油企业的库存更加安全,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提升物流系统的应变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在供应链的管理基础上,石油企业可利用电子数据的交换系统与计算机,来对供应商和销售商、客户进行信息共享,供应链中所有参与的企业可以精准的对企业内的库存数量与库存的变动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使用供应链管理以后,石油企业能够对整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物流成本的投入,增大竞争力。

3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物流管理

3.1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物流系统的构建。物流管理是各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石油企业中物流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对油田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纵向的整合,各个节点中所有企业之间需构建优良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实施集成化的管理,实行集中性的采购。通过使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横向一体化物流管理来对物流信息进行分享,结合具体的需求量,来合理地构建配送中心,充分降低库存量,对运输配送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通过使用新物流技术,来对物流环节进行相应合理的优化,让物流可以高效、快速的确保油田物资的需求数量。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的物流、销售的物流、生产的物流、回收的物流、废弃物的物流,从原材料采购到存储,再到加工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物流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对物流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良好的提升供应链价值水平。因为我国现时期石油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部门也比较多,建立石油企业其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需使用分层规划与有序实施的办法。管理部门,在构建石油企业其物流系统发展战略的时候,需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分类控制的`措施,并且使用动态调整的策略。集中统一管理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构建库存的信息库,对全部在库的物资进行统一性的管理。通过使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良好的控制重复性的采购,充分提升仓储设施的有效利用率。分散控制是指通地各个物资公司,参照业务需求来行使库存控制权。在此同时石油企业还可以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保障制度,例如,供应商的评价标准,采购的制度、运输配送的制度与物流成本的核算制度等。

3.2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石油企业的物流系� 构建企业的现代化物流系统,是指需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升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功能。实行物流管理,主要目的是,需在低成本前提下,为客户供应高水准的服务。以这一目标作为参考,物流管理需解决好最基本性的问题,确切地说,便是将适合的产品和适当的数量及适合的价格,在恰当时间与地点条件下供应给客户。为此企业该选择何种物流的经营模式来达成这一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结合物流对于企业发展所形成的影响程度与企业的物流管理实力,可提供四种方案,以供合理的选择。

(1)物流的自营方案。物流自营指的是在供应链的系统当中,企业通过对自身现有物流资源进行利用,自行的组织与管理物流的活动。物流的自营方案对于企业主动权可以良好的掌握,可以有效做到精准、及时的供货,确保服务的质量,在此模式下,企业同样也会随时地向仓储和运输公司交易服务,然此类服务只属于分散性的物流功能。使用物流自营模式的一类公司,通常对于物流管理的能力都会相对较强。

(2)物流的外包方案。物流外包指的是在供应链当中,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把一些或是所有物流的活动,委托于具有专业性的第三方的物流公司来协调完成。企业运用物流外包的模式,主要是为了可以获取多数的效用价值,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加快资本的运行。如企业本身物流措施比较有限,那么使用物流外包的方案,可以提升企业的柔韧性,增强服务水平,减少成本的投入,提升效率,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物流外包模式中不足的地方是企业会去对于服务或是产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增大企业的正常生产与收益分配的不明确性,增大企业获取利益的风险,所以,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只限制在作业性的物流活动中。通常所用的物流外包方式主要有外全部外包或是部分外包两种物流外包。

(3)物流的联盟方案。物流联盟属于企业构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协作联盟的物流体系,各企业在物流当中开展战略性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利益、优势相互补育,构建稳固合作的关系。物流联盟不但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还可以保证各自物流的独立性。运用物流的联盟方案需要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要强。

3.3第四方物流。这类物流也可称其为咨询商物流,主要指的是第四方物流企业运用所特有的物流知识与信息技术,来对企业全部物流资源、技术、能力实施集成、管理和整合,为企业中物流运作供应相应的指导。第四方物流,可以供应完善的一整套供应链方案,可以为需方物流、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供应物流的解决方案,进行物流的规划,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完善。第四方物流规定对于区域性或是跨区性的物流资源实施集右和总的调整,并同时保证可以达成共享,以此实现可以有效地运用社会的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在第四方物流当中,企业物流的经营模式,能够单独选用物流的自营方案,或是物流的外包方案和协作联盟的方案,也可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种或是三种相互结合构成供应链解决方案。

4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构建

4.1信息化的构建。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信息化是系统中的重点内容,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是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石油企业其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构建物流的配送系统,建立国内外物流的配送网,提高物流管理的统一性与集成性。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生成、处理、加工、交换、存储与控制。

4.2规范和标准化的构建。对石油企业中物流管理其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利于整体物流系统的救命恩人作运行。确定岗位责任,精准的掌握物流相关信息,提升物流系统管理能力。石油企业中的物流管理其规范化建设主要包含物流信息录入、物流管理的操作流程。石油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需要使用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规范标化操作,来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服务的水平。

4.3自动化的构建。为了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良好的对物流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控制,石油企业对物流管理自动化加强建设,实时采集、跟踪物流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物流的管理水平。物流信息的自动化技术包含:射频技术、无线网、条码技术、车辆的定位技术及电子数据的交换技术。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对物流管理实现自动监控非常有利,如此可以良好的提升物流的运营成效。

5结语

总之,石油行业属于特殊性质的能源行业,石没企业中应用供应链管理,构建集行产加工、勘探、销售、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能够提升协调合作运行能力,对物流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强市场反应力、经济利益,以此来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可以辅助石油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地构建,达成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吕艳波。我国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2]骆宏。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对外经贸,20xx(5).

[3]王晓东。浅谈石油企业供应系统下的物流管理模式[J].今日科苑,20xx(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