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论文优秀10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土木工程论文优秀10篇,欢迎参考。

土木工程论文 篇1

摘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最主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就是土木工程概论,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效果。要想有效地转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要全面改革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基于此,本文将土木工程概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与其教学改革相关的问题,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探究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身的覆盖面积广泛且涉及面宽。现阶段,土木工程自身内容有所改变,并且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与跨专业的综合学科。基于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运而生,而且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与相关专业都已经开设此课程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分析课程教学的方法,针对当前课程教学的状况予以有效地完善,将土木工程概论的先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现状

1.未给予土木工程概论应有的重视。在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内容的过程中,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受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影响,同样也使得教师的授课激情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率不高。2.学生基础知识匮乏。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开设时间都是入学以后的第二个学期,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尚不牢固,虽然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和土木工程概论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是并未展开深入地思考,而且土木工程概论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涉猎的领域也十分广泛,由于课时安排并不合理,使得原本基础不稳固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其学习的兴趣。3.没有优秀教材作为支撑。土木工程概论教材能够真实反映出教学的观念与方法,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等院校更关注组织内部师资力量对教材进行编纂,致使教材的版本诸多,而高质量的教材并不多。其中,部分教材的内容相对丰富,不仅对土木工程历史成就进行了深入地介绍,而且也将更多的篇幅放在土木工程发展的方向上。但是,对于章节组织的编排来讲却较为繁杂,无法对学生学习的思路进行正确地引导。另外,还有部分教材的内容具有深度,介绍了后续专业课程当中的内容。不同院校编纂的教材都不同,始终不具备科学且具有可读性与适用性的高质量专业教材。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在土木工程概论考核方面,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使用开卷考试或是小论文的方式,致使考试的形式化明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这样一来,学生会形成错误的认识,即是否学习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使其忽视日常学习积累的重要作用,在考试之前集中学习,严重影响了客户层知识掌握的质量与效果。

二、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途径

1.全面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所以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土木工程学科的责任,与此同时,也必须要对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进行纠正,对其自学能力予以全面培养。而在教学实践当中,专业教师也可以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讨论式教学方法予以合理地运用,进而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被激发,不断增强其学习的热情。此外,在教学方面,也可以积极借鉴国内知名大学的教学方式,以同济大学为例,其团队配合教学方式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且不同专业章节需要安排专业不同的知名教师进行讲解,有效地规避教师本身知识含量有限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相应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不断拓展个人的知识面,实现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需对现代化教学技能给予高度重视,有效结合声音、板书以及视频三种方式,向学生展示更加立体且生动的教学内容。其中,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宏伟土木工程,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并且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展过程中,超级工程、筑梦天下与等都为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内容。作为该专业教师,还应当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内容,对实际生活中具有价值的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知识性、时效性以及工程性特征。2.践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土木工程概论本身的实践性特征较为明显,如果仅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使得教学更加枯燥且内容更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认识实习和课程教学相互穿插,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调整学习的时间与内容,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来说,认识实习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而主要的目标则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本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认识与学习,加深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程度,有机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实践。在此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通过实践的途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并巩固,不断强化自身的感性认知程度。与此同时,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予以全面培养,对当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水平进行初步地了解,为后期专业学习以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本身的固有特点就是课时不多而内容较多,如果仅仅是单纯增加课时量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针对该专业的认识实习环节进行适当地调整,确保土木工程概论客户层和认识实习能够相互穿插开展。一般情况下,认识实习环节需要集中特定时间开展,在完成实习以后需进行总结。但是,该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长期会处于没有人管理的状态下,使其出现散漫的问题,无法正确理解认识实习的重要作用,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需要分散认识实习的时间,将土木工程概论与认识实习的环节相互穿插。这样一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就可以被细化成两个部分:(1)学习和讨论实习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2)对新知识内容的学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规避课时不充足的问题发生,同时也能够与实践情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以及效率都能得以有效地增强。3.培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目前阶段,科学教育备受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文史哲教育则备受忽视,且人文教育也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应有的重视,导致教育功利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特征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身道德水平降低,影响其自身发展,所以应给予高度重视。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方面不应当目光短浅,坚决不允许牺牲人文教育而一味地发展科学教育。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人才质量衡量的标准并不只是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同样需要保证其具备较高的伦理道德与人文修养,能够和谐发展。所以,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同样需要和人文素质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与时代需求以及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重要依据,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分析。针对土木工程概论客户层发展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而且实际应用效果理想,备受教师与学生的认可。所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进而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5):117-118.

[2]胡坤,朱平华,伍君勇,等。基于认识实习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xx,18(1):63-64,29.

[3]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xx,(21):68-69,71.

[4]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5):157-159.

[5]朱宏坤,姜旭,李平,等。论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J].建材发展导向(下),20xx,(3):10-11.

[6]蔡小玲,李继明。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36):192-194.

[7]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xx,(13):226-227.

土木工程论文 篇2

一、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1.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

目前的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并没有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并且手段也比较落后。施工管理较为粗放,没有实现网络化和规范化。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都是较为随意的,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信息管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相对较为狭窄,主要用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对于在项目进行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监督模块的应用较少口同时软件的开发技术水平有限,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功能不全面。

2.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依赖于传统的管理经验,并不太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作,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中的高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并且现有的信息技术人欢缺乏相应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际的需求差距比较大L剑。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1.加强土木工程的过程监督管理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就必须要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改善。首先应该聘请具有扎实专业技术和有经验的信息管理人员来进行施工的监督和管理,组建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能够有效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当然,由于每个施工的阶段对施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管理人员也应该根据施工的不同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责任落实。对项目经理来说,要做到对成本、进度、质量的有效控制。所以要建立起高效、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迎接企业面对的激烈竞争。另外,管理人员要做到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准确分析和把握成本、资源、进度之间的关系。

2.提高信息资源共享

水平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工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信息交流不畅通有关系。相关数据表明,10%-33%的项目费用的增加都与信息交流密切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交流与工作协调在项目管理中的:氮要作用。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与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互相沟通交流,以基于信息技术来建立起项目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并与网络相连接,进而实现网络管理、网上查询、网上招投标等。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以方便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和透明度。当然,项目工程应用的相应软件应该设计开发合理且功能全面,这样,施工项目的经理可以在任何地点与施工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并进行文件的签批等工作,信息管理员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上传相关的。数据到管理层,以供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进行相关的决策。

3.大力推进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一是在进度控制方面,要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对施工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进度进行控制。也就是将日常的管理如设备、人员的管理、成本预算等资料导入网络进行资源管理。二是在质量控制方面,也需要相应的的信息化管理,对质量检测标准、质量缺陷的登记、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三是为了收集更多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意见,需要为项目负责人建立一个沟通平台,使负责人可以将工程的最新情况发布在网上,还可以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平台上,从而收集到更多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4、掌握信息技术的流程

要使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必须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流程。首先,要根据土木工程项目的特点,让信息管理人员和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并结合现有的管理软件和管理经验制定出关键的步骤,明确工程的进度、费用等。其次,使用项目工程管理软件对各个施工工程的人、物资、设备进行统一协调,充分利用资源,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然后要对项目工程的管理信息进行编码,比如作业代码、费用代码、资源代码等。接着对工程进行进度计划,实现分阶段的管理和控制,再将各个编码与各个阶段的施工计划与工作分解进行对应。最终,根据项目管理软件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生产目标计划和动态分析,为整个施工项目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和决策依据闭。

三、结论

总之,土木工程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推动和完善信息化使它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

土木工程论文 篇3

土木工程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量仍逐渐增大,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的严峻局面。因此,必须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

一、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真正落实

现阶段人们关于绿色建筑还缺乏足够重视,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而绿色建筑意识的落实有赖于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可在社会基础教育中强化公众绿色环保理念,在继续教育中促进施工涉及到的各方人员对绿色施工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对绿色施工重要性加强认识。同时,要对建筑工人加强教育,使建筑行业职工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全面而真正的落实。

二、加强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与行业规范建设

绿色建筑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系统而健全的法规建设与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还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自觉,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法律强制作用对土木工程行业加以约束,通过制定前瞻性较强的法规体系及市场规则,形成强大推动作用。同时,还应在土木工程建设行业中建立起绿色施工的相关规范,以法律条文与行业规范对建设施工过程形成有力指导与约束,促进整个行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加大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研发,对高新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通过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原有建设技术进行改进,对高新技术加以研发与利用。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可促使建筑能耗有效降低。在高新技术研发中,应明确研发方向,实现新技术对能源消耗的最大限度节约,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不可再生能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应对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建筑材料本身即可实现隔声、防潮、隔热及保温的效果,降低建筑中应用设备造成的能源消耗。

四、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实现节能目的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自然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则需要在土木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以及使用与维护中,由土木工程师发挥能动作用,主动实现节能节地,并对原有土木工程设施作用加以最大程度发挥。如在某市一住宅小区建设中,工程师对小区绿化加以充分利用,使之在夏季时可将砖墙的表面温度有效降低,从而降低夏季时空调使用量。同时,在小区内建筑群中,墙体材料采用具有节能保温功能的多孔砖,在冬季时可以实现保温隔热效果,从而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群对能源的消耗。另外还可对地下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强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除此之外,还应对原有建筑加强再利用,以便实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如某市将废弃厂房进行改装,使

五、加强土木工程管理

为保证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只靠观念与技术上的转变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土木工程建设企业中加强管理,对各种技术与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建立并健全节约建设奖励机制,对员工参与到建筑创新加以鼓励,建立土木工程施工的制约制度并对施工制度加以强化,加强技术支持,对施工计划进行完善,对各项施工标准加以落实,真正推动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土木工程产业在其影响下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发生频繁的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所以说为了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要做好土木工程的灾害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谈一谈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地震、火灾、地质灾害等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而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情况。除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灾害源不断产生,致灾隐患越来越多。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威胁。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工作。

1灾害概述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灾害的产生,实际上是致灾体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如果承灾体无法抵抗致灾体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引发灾害。反之,如果承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就不会轻易地产生灾害。致灾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认为致灾体是天意,是无法抗拒的。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灾害地了解又来越丰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承灾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土木工程的设计者应当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和伤害。

2土木工程灾害

土木工程容易受到的灾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谓的自然灾害,指的是自然界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其一,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其中一种,比如说台风、森林火灾、洪灾等等。其二,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山体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等。其三,生物灾害。顾名思义,就是指的一些生物所带来的灾害。在自然界中,人与动植物相互依存,如果生态出现不平衡,就很容易产生生物灾害,比如说瘟疫、虫灾等等。除了自然灾害之外,人为灾害也是能够对土木工程形成巨大威胁的主要灾害类型。所谓的人为灾害,指的`是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在目前,人为灾害的种类非常多,并且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为灾害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技术原因所造成的灾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致灾原因。比如说核爆炸、化学用品的爆炸等等,这些都是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存在的。其二,过失行为所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了解到,比如说最为普遍的交通事故,就属于过失行为所产生的灾害。除此之外,还有煤气爆炸、火灾等等。其三,恶意的做事方法所产生的灾害,一般来说指的是战争、恐怖袭击等等。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就势必会受到威胁和影响。在很多灾害发生的过程当中,都会对土木工程造成巨大的外力冲击,如果说此时土木工程的承灾能力较弱,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倒塌的现象,失去本应当有的效能,对人们造成伤害。所以说不断地优化灾害预防的工作,减少灾害的产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话题。

3土木工程防御措施探索

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仅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甚至还会使得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原状。提高土木工程防御灾害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对于自然界的伤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灾害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当充分地分析灾害所产生的原因,找到恰当的灾害防御措施,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1落实各项指导工作

想要预防土木工程的灾害,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落实各项相关的指导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单位应当设立防灾减灾部门,提高对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第一,防灾减灾部门应当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实时的检测,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进行预报和处理。防灾减灾办公室所负责的灾害防御工作比较多,比如说做好政府文件的传达和下达,对工作人员进行灾害方面的宣传教育等等。只有真正地将灾害指导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的影响和产生。

3.2根据灾害情况做好前期工作

实际上,很多灾害之所以会对土木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是由于在灾害来临之前,我们没有做好前期的工作。所以说在对土木工程的灾害进行防御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具体来说,一是需要合理的进行土木工程的选址;二是需要做好灾害的设防工作;三是要提前对土木工程进行设计,充分的考虑如何抵抗灾害。比如说针对地震这种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壳断层以及地震带上,这种地区不适合建设土木工程,所以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需要避开。

3.3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质量,所以说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防御灾害,施工单位应当重视对施工过程的细节和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着手的工作有很多。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降低发生人为灾害的几率。其次,企业方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进而及时预测和处理灾害的发生。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必须要加强土木工程的防灾防害工作,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4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任何类型的灾害发生,都会对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保证我们以及生活环境的安全,我们应当加强土木工程的灾害防御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为我们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参考文献

[1]祁彦之。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居业,2018(05).

[2]石若利。土木工程的灾害及其防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

土木工程论文 篇5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土木工程论文 篇6

一、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主要是参加土木工程中的施工、设计、监理等环节的实际工作。但根据吸纳人数和可操作性来看,80%以上的学生参与的是施工环节的实习。相对来看,在施工中,受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最大,是最容易出现人身伤害问题的环节。因此,隐含着一定的风险。第一,学生人身伤害风险。由于在校学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缺乏劳动技能、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实际经验。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多数情况是在土木施工第一线,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实习生面对的人身伤害风险既有机械上的风险,也有自身操作上的风险,甚至有来自第三方的不合规定的操作风险。另外,建筑企业由于无利可图,还要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可能导致建筑企业安排学生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事件的发生。第二,经济赔偿风险。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学生及其生产实习单位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生产实习涉及诸多主体和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尚未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劳动法也未将参加生产实习的大学生纳入到保护范围。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在生产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上不能依法界定学校、学生、实习单位的义务和责任。[4]同时,参加实践教学的大学生在身份上的模糊和法律空白,使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5]由于法律的缺位,一旦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发生意外人身伤害,会导致企业、学校、学生产生法律纠纷。此类纠纷往往涉及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者的责任承担和损害赔偿问题,在实际解决纠纷过程中,很难界定责任主体、巨额的赔偿金额等问题。

二、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风险化解与控制

生产实习中的风险如处理不当,不仅无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使学校的正常教学都难以进行。因此,化解和降低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风险,必须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赔偿几方面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

1、事先预防(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选派专职教师带队。高校应当设立学生实习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和实习企业之间的协商和沟通。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提前做好工作安排,明确学生生产实习的各项任务,明确有关人员及教师的安全责任。学院要选派懂专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带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履行应尽的管理职责。[6](2)加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教育。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应当把风险意识深入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对实习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识别、预防,以达到有效化解实习风险、平安实习的目的。。开设学生自救自护、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概况、工作特点及安全管理规定。把风险防范作为常识性知识在学生中普及。加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预警意识、自救意识、互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饮食、交通、水电、校舍、消防、生活设施、传染性疾病、实习工具安全操作设施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建议增设提高学生安全自救能力的课程,教会学生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求助渠道,熟练使用各种安全工具、设备。

2、过程动态监控做好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对生产实习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主要是设立定期检查和随机访问机制。把学生交给实习单位以后,带队老师应定期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同时,学校专门管理机构和学院主管领导可以做不定期的回访,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管理工作。

3、事后赔偿与纠纷处理目前,生产实习中一旦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往往会因事故责任及赔偿等问题与学生或家长发生纠纷。在目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保险制度来化解、降低学校风险。具体做法是在生产实习前,进行生产实习动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学校,让学生参加社会保险。具体做法有两种:(1)学校为学生投保。有些高校办学经费相对宽裕,可以由学校为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集体办理综合性意外保险。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有些城市的做法,如厦门市20xx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在高校启动校方责任险,即由学校掏钱给学生买保险,每位学生每年保险费为5到8元,可得到最高30万元的事故赔偿。这种措施可有效降低学校在学生出现意外时产生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赔偿方面的风险。(2)学校与学生共同承担投保经费,办理综合性意外保险。这样既使学生生产实习有了保障,又解决了接收单位的后顾之忧和降低了学校的风险,可以实现三赢局面。另外,鼓励学生额外参加学生平安保险,可以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学生和家长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结语

生产实习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当把这项工作做好。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政府,必须从立法、政策上,使学生实习有法律、制度安排和经费保证,降低高校在实习过程中的风险,让企业乐于接受实习学生,解决学生和老师参加生产实习的后顾之忧。

土木工程论文 篇7

一、土木工程活动中的新问题及启示

土木工程活动中的树木与森林问题。许多土木工程活动存在一定的孤立性,重点局限在项目实物本身,忽视其在整体环境中的作用及影响。例如大量个体建筑和工程设施组成了城市,在保持其个性的同时,形成了个体所没有的城市性能,如景观协调、下垫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等,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从工程技术层次的“微观建筑”上升到技术科学层次的“宏观建筑”或“城市科学”[9]。现代土木工程活动早已超越工程技术层面了,但土木工程教育往往滞后。未来发展对土木工程的压力。人口增长、能源和资源匮乏、环境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可持续发展,引导全球接受绿色设计理念和在全社会进行资源消耗平衡。全球对环境安全及环境恢复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多数环境目标却没有实现。对可持续能源、洁净水、清洁空气及废物安全处理的要求,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发展[10]。土木工程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重点建设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及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可能引起土木工程活动方式的深刻革命,土木工程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例如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工程材料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nalysis,LCA)、适应拆毁的设计理念(DFD,DesignforDisassembly)、建筑构件和结构含能设计理念[11]、建筑垃圾最小化设计概念[12]、工程材料的复合高性能化与再生性的关系等等。上述已不是传统土木工程技术范围的问题,应对现代土木工程活动所需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技术范围。除了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外,土木工程师必须熟悉大量相关知识并承担社会与道德责任。此外,由于土木工程师的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将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

二、新形势对工程教育技术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1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全面提升工程师的知识面和工程素质:“科技含量高”要求工程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过硬;“经济效益好”要求工程师懂市场,善于促销路、降成本、增利润;“能源消耗低”要求工程师有节能意识、熟悉与产品有关的能源知识和节能技术;“环境污染少”要求工程师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相应的文化素养;“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求工程师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15]。转型时期企业对我国的工程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在重视加强教学和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16]。改革开放以来,土建业产业背景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17],这种变化对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技术的对策

1.培养目标的定位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以四年学制为主,受培养模式、学制和就业率要求的支配,培养的学生一般为熟悉传统专业技能,略知相关知识,能够较快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现代工程的特点是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伦理道德等价值观整合起来,指导工程实践,创造出一个人工的实体。如果我们培养的工程师仅关注自身的技术层面,那么正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Okun教授所言,恐怕未来的工程师将 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的实践环境下,四年学制培养出现代土木工程师已经不可能,这就需要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例如培养具有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素质的毛坯工程师或能够较快从事某些技术工作的操作型工程师。一项对近百名工程师的调查对此有参考价值[19]:8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程意识比熟悉一个局部的工作更具有意义”;9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基础和素质,过于专业化的内容应在企业内加以训练”;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具有大工程观素质的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缺失是土木工程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用系统的宽广的视野定位未来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随着产业背景的改变,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土木工程师的职能迅速扩大,除了传统技术层面的能力外,综合财政、社会、经济和政策的考虑问题方法与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师的重要专业职能。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归纳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0]。在四年时间内即使初步完成上述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用系统的视野确定专业的知识组成,将孤立分散的多学科知识揉合成整体,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善。

3.改变教学模式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与其他工科教育一样,长期采用科学导向,模式单一,工程教育的特色不明显[21]。教学上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模式。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22]。该模式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学习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运用该模式传授知识的效率高,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办学硬件条件要求低,但易培养出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具有个性化与建造技术综合性的特点[23],因此土木工程教育有实践性、创新性等要求,科学家培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土木工程教育必须的一些实践性环节被弱化或课程化了,例如以模拟、虚拟化、演示、观摩等课程形式的实践来代替。立即改变现有培养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可先在相关课程教学上考虑工程特点,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例如设置包括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大作业、大案例分析(如阿斯旺大坝)、设计、实习,体现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此外,利用分组专题讨论形式,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非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4.培养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从士农工商的排序就可看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没有认识工程技术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国家的富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产品质量总体上不高,土木工程也一样。这与社会伦理以及整个社会长期不重视工程技术有关,大多数不是能力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全社会都要倡导尊重工程的文化、建立正确的社会伦理观,从孩子开始,长期坚持。大学期间注重培养崇尚求精、务实、求真、求新,精于设计、精于制作的工程精神,将这种理念融入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设计中去,逐步树立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

5.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土木工程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将使传统工程成为数字工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语

经济发展的转型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工程师素质的换代,即要求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为达到上述要求,必须改变现行的土木工程教育目标与方法,按照新时代工程师的要求来定位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模式、设计知识与能力范围,尤其是致力于培养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

土木工程论文 篇8

摘要: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主要原因,从选题、指导和规范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工作能真正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道路工程;毕业设计;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质量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综合教学环节,它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于一身,是学生由学习阶段向工作阶段转变的最好的实践机会,是进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开始,也是为将来独立工作进行的职业训练。它不但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是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更是审定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的依据。它不但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毕业生是否具备从事科研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检验一所高校、一个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进行工作技能储备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要统一和规范化,并下达了专门的撰写规范。该措施对于理论研究类、试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类、经济学、管理学及文法学类比较容易规范,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类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

1毕业设计类的特点与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毕业设计主要有如下不足:①题目单一。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毕业设计课题通常由指导教师指定,最普遍的题目就是“××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教师提供详细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把设计要求给出,指导书限定了设计方案和指标,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路已经被预先给定方案所限制。毕业设计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欠缺,学生对毕业设计目的和作用等认识不够。学生对教师陈旧的课题兴趣不大;学生只是一味地效仿以往的毕业设计成果,不明白“为什么”,可谓一知半解。②专题与设计内容挂不上钩。由于在任务书里规定了专题内容,多数指导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综述性的研究,如“高速公路桥头跳车问题综述”、“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综述”等等,但是由于学生本来对于桥头跳车、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等知之不多,缺乏了解,自然他们写出的综述就是对下载资料的罗列,更谈不上专题为毕业设计内容服务了。③外文翻译不能为设计或专题服务。目前,外文翻译多数是由指导教师指定一本外文文献,几个学生每人翻译一个章节,根本不能为自己的设计和专题服务,仅仅是一次翻译练习或者为指导教师的课题服务。④装订成册不容易统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往往是对一条高速公路的路线、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进行综合设计,有计算说明部分和图纸部分,有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j.comki.kjwha.20xx.10.027路线设计、排水工程设计、防护工程设计、支挡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和桥梁涵洞工程设计,有专题研究和外文翻译等等,牵扯面广,加上各个老师的侧重点又有不一样,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格式,在装订时就更难以统一了。

2原因分析

2.1设计牵扯面广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是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做毕业设计需要大量的设计资料及辅助工具,如各种规范、计算手册、参考方案图集等。而在校学生对这些根本没有接触或仅仅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在毕业设计的开始阶段,要组织学生到与其设计题目相近的工程进行实地调研和参观,了解和掌握与设计题目相关的资料和实际情况。例如,了解道路的使用功能、组成部分、平纵横设计、路面结构方案和构造物的设置、现场施工操作流程、监理单位工作流程、检测单位对路基路面质量检测流程等,并收集需要的设计资料。但目前无论是学校、学院、指导老师,还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准备都不足。

2.2就业和面试的影响

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就业或研究生面试难免会对其造成影响。有些优秀生虽然对毕业设计很重视,但却苦于精力有限,忙于找工作、研究生复试等。本来学习很好的同学,到毕业设计末端才开始准备毕业设计相关内容,这样的结果便是设计思路不清晰,软件操作不熟练,说明书内容不充实、逻辑混乱。在毕业设计期间,还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频繁往返于学校、家庭和各用人单位之间,其毕业设计成果就难以达到量和质的要求,因此罗列数据、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绘制不规范、说明书表达不够准确、内容不充实以及成果无新意的现象就无法避免了。

3解决措施

3.1选题多样化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道路工程方向的教材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用的内容方面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对新知识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因而进行常规型、工程实践型、应用研究型等多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尽可能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实体工程,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同时也应注意选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设计期限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协调。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以实际工程� 选题应结合指导教师承担过的或正在承担的实际工程项目,选择实际工程中大量存在和出现的道路工程形式,采用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的方式,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工程设计和参与工程设计。近年来,我们学院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所涉及到的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从实际工程中学到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这对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3.2指导经常化和多样化

1)面对面指导和网上指导相结合。除指导教师与学生每周固定的时间见面指导外,若学生需要在其他时间咨询指导教师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或者指导老师不在学校时,指导教师还可通过BBS、QQ群、E-mail,视频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及时回复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就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教师可以核查每周的进程,掌握学生实际进度,根据学生的进度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和意见。学生也可以从老师那里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2)开展设计交流定期化。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毕业设计中的相关知识,每周进行一次讲座和研讨相结合毕业设计小组交流会,目的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纠正错误,达成共识。学校、学院、督导组不定期进行抽查,从中发现问题,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3)考勤严格并经常化。目的在于督促学生保证设计时间,投入足够精力,确保设计质量。明确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检查计划,其中包括资料的阅读、方案设计、调试等,严格监督每一名学生。

3.3写作规范化

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计算书、研究报告等文本格式,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规范这些文本,使学生具有一名技术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明确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内容,提出统一、具体的规范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文本初稿必须仔细阅读、认真批改,这样可以使学生具有端正的写作态度和文风,并能提高学生科技写作规范化的能力。

3.4专题翻译有用化

其实,专题研究和外文翻译完全能够为毕业设计服务的。例如,20xx届毕业设计中我们安排了三个同学做的设计是“京珠高速公路安新段改扩建工程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一个段落,由于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就有路基拼接、桥梁拼接、涵洞通道等构造物拼接、废旧材料综合利用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正是工程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的也比较少,因此,我们给学生安排的专题研究和外文翻译都围绕这些技术问题展开,就能做到专题和外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土建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3]吴旷怀,包秀宁,李燕枫。道路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多元化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xx(12).

[4]宋晖。高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4).

[5]杜国锋,赵彦。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xx(12).

[6]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xx(9).

[7]黄东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土木工程论文 篇9

摘要:随着我国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量技术在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一些视野开阔和卫星信号较强的大部分地区,GPS应用更加广泛。因此,研究GP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GPS测量的优点,阐述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GPS测量的操作要点,最后提出了GPS测量的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GPS;全站仪;测量放线技术

引言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GPS差分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地形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应用GPS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平面位置的精确定位,还能用来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及施工放样的实时确定。同时,GPS技术具有单人单机布设图、操作灵活和点位误差不会累积等优点。GPS测量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到平面和高程坐标,从而达到实时和高速地采集地形点三维数据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地形测量工作效率。因此,GPS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1GPS测量的优点

1.1作业效率高

GPS测量需要的控制点比较少,因而不需要进行迁站,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准站数据链可以控制十几千米的测程距离。同时,GPS测量投入的人力比较少,尤其是在山岭建设区高速公路的测量应用中,路基路面工程更能发挥其优势。因此,GPS测量的首要优点就是作业效率高。利用GPS进行测量,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1.2定位精度高

在线路测量工作中采用GPS技术,可以保证各次测量的点位误差各自独立而互不影响,而且已经产生的误差,也不会累积和叠加。同时,在使用GPS测量技术时,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因此,GPS具有定位精度的优点。

1.3测站点间无须通视

GPS测量技术在测站之间的应用时不需要进行通视,只需要采用电磁波等设备就可以进行测量。同时,由于GPS测量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使得其测站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4自动化程度高

目前,GPS设备朝着小型化和轻便化的方向发展,因而进行测量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天线对中和整平处理。测量仪器一般可以自动进行观测,当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就能求得测点的三维坐标,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2GPS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测量一般包括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①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指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一般是由于基准站接收机,流动站和数据传输链路三个部分组成的。同时,基准站接收机一般是架设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通过连续接收所有GPS卫星信号,然后进行定位计算,就可以显示出流动站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为了判断出测量是否满足要求,也可以显示出测量的精度。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实时求算出流动站的平面坐标和高程。②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指将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进行观测,然后对观测值进行处理,利用GPS控制器的实时处理软件进行参数的转化和求解,从而确定测点的坐标。

3GPS测量的操作要点

3.1控制网点

GPS测量技术一般需要结合路线的地形特点等进行施工放样,从而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度,同时还需要进行加密控制点的设置。加密的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如下:以路线走向布设一级加密点,每隔400m左右布设一点。同时,采用多台GPS接收机进行观测,加强对网点的控制。当然,每个网点交接出都要进行联测,以满足一级测量点的设计要求。GPS测量技术对于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也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3.2外业实施

外业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观测。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安装多台GPS接收机。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架站。提前认真架好仪器,同时对其进行对中和整平处理。b.量测天线高度。GPS天线高的量测一般测量的都是其斜高,而不能改为垂直高度,并且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c.观测过程。在进行观测时,首先需要关掉仪器的开关,GPS就可以自动进行观测。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记录,要求观测时段长度要对每个测站点至少观测一个小时以上。d.观测结束。当观测结束后,应该立即关掉开关,同时还需要测量天线高,以判断观测仪器的位置。②数据处理。在采用GPS测量技术测量完成后,需要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然后采用GPS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平差法处理后,可以减小网点中的误差,平均误差可以保持很小。但是,如果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的时间会更长,并且测量的精确度不高。

4GPS测量在土木工程中的控制措施

4.1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要高

GPS测量后还需要进行坐标解算,这时所采用的卫星数量越多,并且分布越广,使得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高。同时,测量时进行初始化的时间也更短。因此,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很高,一般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才能进行GPS测量,从而更好地保证测量的精度。

4.2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要强

GPS测量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测量技术,还要求测量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由于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和责任心等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在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将GPS接收机进行对中和整平处理,防止输入的已知点坐标、坐标参数转换和天线高等数据出现误差,这些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影响GPS测量的精度。因此,测量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等操作过程。同时,测量人员还需要对仪器基座和测杆上的水准器等必须定期严格校正,以避免系统误差的影响。

4.3观测成果要进行复核

GPS测量具有实时和快捷等显著的优点,但是,GPS测量的初始化置信度通常也较高,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缺乏检核条件,造成个别控制点出现测量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必须要对观测成果要进行复核。成果的复核一般分为作业前复核和作业中复核两个组成部分。①作业前复核是指在进行GPS测量之前进行的操作,提前在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检测,然后将新的控制点与已知的控制点进行对比,只有当新的控制点满足一定的要求后,才能进行GPS测量。②作业中复核。作业中复核是指在测量过程中,采用GPS测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5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GPS测量技术能够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因而可以为全站仪测量下的数据结果提供参考。通过对比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可以发现GPS测量技术不会存在误差积累等问题,可以从大量的测量数据中分析出测量控制点的精度,从而保证测量的精度能够满足施测控制和碎部测量的要求。但是,当满足一级测量的精度后,由于高程精度不是太稳定,因而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测量的精度。然而,全站仪施测过程中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所以,通过分析可以认为GPS测量技术的测量结果是可信的。虽然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速度慢的缺点,但是测量精度准确。同时,从测量结果来看,GPS测量技术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从而可以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GPS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强。GPS使用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xx,39(27):178~179.

[2]张争鸣。GPS作业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冶金,20xx,35(4):89~90.

[3]王福学,马宗海。GPS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xx,33(3):179~181.

[4]秦海涛,何宇翔,万勇。GPS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xx(5):110~112.

土木工程论文 篇10

一、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教育现状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缺乏特色

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多数独立学院照搬母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本校学生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出现“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2.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并能顺应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践性课程略显不足。

3.独立学院中师资力量匮乏

独立学院中的教师多数为无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土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制约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确立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实现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大多数是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独立学院应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为:(1)主动争取地方土木行业、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定期分批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如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认识实习,学习完成某科重要专业课后进行实践实习,即将毕业时进行毕业实习等形式。(2)主动邀请地方土木行业中专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进入学生实习基地,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技能去指导学生实习,与学院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理论教学体系可采用“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其中基础课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是院级平台,一般由学院统一制定,而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系级平台;专业课主要包含专业方向课程,可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在土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意识,具体措施为:(1)增设土木法制类课程,提高土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素养;(2)推进土木系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然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3)通过工程图纸识别、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把土木专业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起来。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相对课堂讲授来说更直观,是对理论教学的综合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系中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四大环节。

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验课教学覆盖面。实验室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接近实践的课程,也可以把实验室看作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与实践相联系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必须把土木行业中最基本的设备纳入实验室,其次不断购进先进实验设备,把新设备新仪器的应用内容加入到实验教学中。

第二,做好实习教学环节追踪监控,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一般较为集中,实习时间较短,可每20人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对现场所见进行讲解、分析,实习完成后以实习报告形式结题;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工程第一线,参与工程实际,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较为分散,学校管理工作备受挑战。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实习内容,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双管齐下,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定时电话追踪,校外指导教师要求其每天完成实习日志,并完成实习总结,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实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程设计选题,通过争优答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设计是对某门专业课的一个理论总结和实践联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从选题上必须联系实际工程,与当下工程技术接轨,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保证课程设计顺利、优质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争优答辩。

第四,采用“边实习,边设计”的新型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重要总结。以建� 在进行毕业实习之前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为学生详细解答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这样就增加了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不仅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依靠校企合作,从企业中引进或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兼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2)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资金,鼓励本院教师学习进修,到工程实践中去,提高专业能力,也可以结合土木系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现场实践技术训练,最终能把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地方,顺应市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学院才能办出特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