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论文(优秀1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那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收集的11篇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

信息技术的论文 篇1

摘要:微视频是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育中主要运用的授课方式及手段之一,通过在课程中的某一时间段内运用微视频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讲解,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直接展示出来,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笔者结合微视频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运用的意义,对如何在该课程中合理应用微视频,与其在运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提高微视频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微视频;导课

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微视频已逐步进入教育行业中,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选择的辅助工具,是充分体现课程现代化、推动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与优化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本身具备科技化特点,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重难点无法用语言完全讲解清楚,教师在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时除了利用理论讲解方式外,也需要通过合理运用微视频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为全面培养符合我国现代社会中各个岗位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视频具有一定作用及意义。

1微视频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

1.1微视频的发展

20xx年,SalmanKhan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把中小学不同科目的教学微视频上传到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和交流,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之后,内容形象生动、制作方法简便的微视频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迅速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微视频成为学校教与学的重要资源,对教育的革新作用日益显著,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教与学方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

1.2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及特点

第一,微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1]。第二,微视频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微视频一般都是针对课程教学中重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讲解,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第三,微视频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2]。微视频往往都不超过15min,容量较小,便于在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网络学习新知识和回顾旧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2微视频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改革现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手段的不断发展,传统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定位,为此,高校必须根据计算机信息技术改变现有教学形式,将现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微视频的应用特点相结合,并与该专业教师共同创新课程教学形式,将微视频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教师可根据现有课程模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或内容中重难点较多的课程,利用微视频代替传统讲解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2.2合理开展微视频教学

第一,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合理、科学的微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和该知识点制作微视频,保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在视频中合理配置,保证学生能够根据微视频及时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直观地了解到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第二,提升教师微视频制作水平。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制作、剪辑视频的能力,而在利用微视频开展教学时,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结合视频制作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不仅需要制作课程内容,同时,也需要加入不同的现代元素,完善、丰富视频内容,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喜欢观看微视频,并积极投入微视频学习过程中,达到提高微视频教学效果的目的。

2.3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视频

2.3.1教师可使用微视频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在刚接触学生时,为了能够提升自身在学生之间的形象,都需要在课程开展前进行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而传统的方式是教师主要通过板书和讲解介绍自己,但现代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自我介绍不感兴趣,而利用具有音频、影像的动感化、多样化的微视频进行自我介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好奇,同时,也能够利用多样化的微视频展现出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不仅使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容易使学生对教师萌生出崇拜感,拉近师生的距� 而在具体制作视频时,教师可增加丰富、有趣的图片、文字和声音,保证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3.2在导课过程中运用微视频。如果说自我介绍是教师在每一新学年塑造形象的重要前提,那么课程导课环节则是为学生在每一堂课开展前奠定基础的重要前提。导课不仅能够为学生简单介绍该课的学习目的,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具有导课效果的微视频,通过动态、直观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到该课中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内容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教师在制作导课类微视频时,需要注重该课以及相关内容的衔接,并在视频中加入部分之前学习过的与该课有关联的内容,既能够回顾之前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水平。2.3.3在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位置运用微视频。计算机信息技术属于科学类课程,而部分课程内容中存在大量重难点,且因计算机信息技术本就具备一定抽象化特点,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讲解是无法将该内容完全表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微视频的形式用直观、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抽象化内容变得具象化、形象化,可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达到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目的。例如,C语言中包括“直接递归”和“间接递归”两种概念,但如果教师只用语言或板书进行讲解的话,不仅无法使所有学生了解该部分内容,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某种意义上直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可针对这两个概念制作微视频,可利用“从前有座山”和“蜡烛成像”两个故事与“直接递归”和“间接递归”相结合,利用生动、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其实践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3微视频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目前微视频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学生自学环节,这对于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习自觉性弱的学生,作用却极其有限。第二,计算机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快,各个层级的学生需求各不相同,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获得想学的知识。第三,微视频通过碎片化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如果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化,就很难形成知识体系,同样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微视频资源,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设计微视频之前,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进行摸底调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点,设计相应的微视频。其次,对于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不能单纯依靠微视频,要结合常规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补充。最后,微视频是以学生自主学

4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不仅为我国各个行业提供了专业型计算机人才,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文明奠定基础,是现代高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类型之一。而通过微视频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合理应用,可全面提升该专业教学水平,并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除了需要合理设置微视频、控制微视频播放点以外,更应注意微视频与教学、学生的结合,同时,可将微视频学习归入考核过程中,为进一步实现微视频的利用价值、提高我国计算机人才专业水准、保证专业人才在社会中的就业及稳定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兆华。视频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化用户,20xx,20(11).

[2]张晓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初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xx:00010.

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2

摘要:

媒体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增添了活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和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本文从化枯燥为生动,提高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多媒体;兴趣;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增光添彩,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绚丽的图像、悦耳的声音、逼真的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刺激学生感官,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化枯燥为生动,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多媒体教学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和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教学内容。例如,“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圆柱的烦恼”,一下了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个圆柱王国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胖胖瘦瘦的圆柱,其中有一个高为0.4米,底面积为10平方米的圆柱,是一个膀大腰圆的胖子,苗条的圆柱嘲笑它,他也感觉自己太胖了,爱美的胖子圆柱,想让自己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瘦下来,变得苗条,把自己的身高变成10米,谁能帮这个胖子圆柱能实现他的愿望?”多媒体展示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为解决问题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答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知识变得新颖有趣、生动形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集各种信息于一体,画面绚丽多彩,演示生动形象,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拓展与延伸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媒体的展示使数学教学更高效、方便、灵活。应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便于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环形跑道上的行程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长跑的视频,化静态的教学内容为动态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很快认识到,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时,两人第一次相遇。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经过思考和理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演示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听、说、想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进行适当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强化教材内容的重点,使学生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结构,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创新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利用信息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角的概念”教学,如果只是通过钟表指针演示,学生对“角”的理解局限在平面内,限制了学生们思考的空间,用多媒体在一个立体空间里演示,拓宽了学生们思考的范围,思考的空间更宽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准确理解“角”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借助信息技术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圆锥体积”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将圆锥体内装满沙子,然后再倒入圆柱体内,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圆锥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在复习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充课堂容量,化难为易,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陈越、相礼,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8)

[2]胡传菊,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青年文学家,2009(02)

[3]孙丽玫,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信息技术论文 篇3

摘要: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逐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教师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职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策略,从而全面提升中职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养。

关键词:

中职;信息化;教师能力

0、引言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计算机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开设计算机课程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培养更多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的人才,以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中职信息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其中,对于信息技术老师而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其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解决了学生的读书问题。但读好书却成为了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而言,其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便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均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实现以上目标,便需教师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去解决实际问题,方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这门技术。当然,这对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其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背景知识,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或学生,教师均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方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继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1、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技能和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中职教育的理念及方式均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各大学科中的运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故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实际的教学带来巨大优势。此外,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尤为迅捷,故在不同学期,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软件版本等均应予以及时更新。与此同时,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亦当紧跟时代步伐,如此方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最后,基于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要求,教师也当积极响应,如此方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策略

2.1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且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还能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给教师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除了要积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外,还需致力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如此才能做到对信息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在保证理想的教学成效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2不断学习专业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均尤为迅捷。故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其要想提高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必须不断学习,以充实自身。与此同时,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选择其中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不乏实用性的内容。此外,对学生的教育,教师亦当在向其传授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并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以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向,如此方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2.3参与培训交流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为了满足时展需求。对此,教师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不断更新,亦应能满足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此,教师需确保自身教学水平始终满足教学要求,如此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当然,教学教学能力的提升,可借助的形式有许多,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则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发展途径,如基于网络的学术交流平台,研讨会以及专业的培训互动等。这些都将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的增长。在如今这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更需教师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如此方能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变化以及教师岗位的专业需求。对教师而言,自主学习方式是促使其成长的重要动力。而身为教师,自主学习亦当贯穿于其职业发展的始终。与此同时,教师亦当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写作交流,包括教学方面的交流、观摩以及研讨等。如此一来,方能让教师逐步具备面对面的交流与写作能力,并逐步发展教师的跨时空信息化协作与对话交流能力。至于后者,其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交往能力,而教师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递,且能逐步让教师与信息化教学成为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成效。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参与培训是最主要的提升途径。但要想将知识切实转化为教学能力,则需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足够重视。与此同时,为确保技术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有效性,则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教学,并促进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融合,如此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示范性以及实践性。

2.4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而确保组织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方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当然,这同时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教学特点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方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如基于启发式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将能逐步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与技巧,从而确保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

2.5重视备课练习

对任何学科教学而言,备课均当排在教学环节的首位。而作为教师,其也应当意识到,唯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方能确保授课过程的思路流畅,而越是得心应手的教学过程,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用也便愈加地明显。以往,大多数教师便是因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学的检测上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致实际的教学过程显得不够有序。对此,作为学校方面,其也应当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教案。并强化教师之间的集体调研,如此一来,能借助集体的智慧来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继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

2.6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身为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应当秉持“要想给学生一滴水,则教师要有一整桶水”的思想。当然,要想切实达成以上目标,则需教师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且考虑到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捷,故不断学习当是每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当积极与其他教师展开学术上的交流,并随之关注研究的最新动态,如此方能集思广益,并在教师的相互促进下,提高彼此的教学能力。

2.7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比赛

我国教育部每年都将组织一场信息化大赛,而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而言,此无疑是展示自身教学成效及学校教育水平的良好平台,对此,教师应当踊跃参与,而学校方面亦当予以鼓励,如此一来,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以及信息素养等能力方能得到提高,继而推动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结语

总之,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务必对教学内容予以进一步优化,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此能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亦能得以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满福,熊小丽。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中职教师能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xx(2):64-66.

[2]王燕,范建铭。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5(2):506-508.

[3]蔡祖科。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xx(10):104-104.

[4]周春秀。浅谈如何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xx(5):162-162.

[5]张小青。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D].福建师范大学,20xx.

信息技术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学校和教师当前共同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师、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在教师层面,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培训进修、团队合作、竞争竞赛等策略。在学校层面,则应该采取发展理念、完善硬件、更新软件、组织学习和考核激励等手段。在社会层面,主要是采取召开会议或论坛、组织培训和主办竞赛等办法。通过三方协力,多管齐下,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信息与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各不相同。简而言之,“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的总称”。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等,设计教学过程、开发利用学习资源、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虽然学习的有效实现受到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教学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要实现对教育信息技术切实有效的应用,其根本也在于教师。教师必须通过利用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有效的教育信息技术,才能创建有效的信息教学环境,探索各种教学模式,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都越来越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研究

要提升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含的种类众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而由于技术应用的特殊性,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熟悉和掌握所学技能,因此,这些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决定了所有这些技术和方式都在不断地淘汰和更新,因而教师绝不能期望对这些能力的掌握能做到一劳永逸。相反,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已经有学者或教师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对之进行了研究。有老师认为高校教师应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校本培训、访学进修和模仿学习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高校应该开展内容适当的培训,建立合理的信息化考核与激励机制,并为教师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平台。针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应用技术的现状和能力,有研究提出教师应该组建团队进行微课制作,开展教学技术交流会,高校提供专题培训,组织外部交流,配备完善的网络设备等。可以通过同事互助培训、参与课件制作竞赛、分级组织培训、参加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讨会等措施来提高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众多高校教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要有效提升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绝不能任由教师孤军奋战,各自为政,而必须从教师、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内外合力,多管齐下。

(一)教师层面

作为高校教师,要发挥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种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要素,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将学习知识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及教学环境之外、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环境中”。在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高校教师本人是主体。他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提高自身水平,之后再有意识地把它们应用于教学和科研等各种活动中。目前来说,高校教师在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培训进修、团队合作、竞争竞赛等多种策略来有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指的是在不进行系统培训的情况下,高校教师个人自觉自愿地采取各种方式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能力,并进行自我评价。作为大学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专门脱产去参加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集中培训,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而,自主学习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高校教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在信息资源极度丰富的今天,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和手段也五花八门。从有关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教材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慕课、微课、视频讲座,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和获得。高校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就学习资源的来源而言,高校教师的自主学习主要可以从精选教材、利用网络、请教他人这三个方面进行。除了自主学习以外,培训进修是高校教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另一个途径。它主要包括参加校内外培训、讲座、课程等。相对自主学习而言,这种方式具有时长较短、专家授课、同行参与等优点,集组织性、针对性和集中性于一体,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因而也是学校和社会组织普遍采取的方式。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和安排,参与这类培训进修。时间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就近原则,参加校内的各种培训。如果时间充裕,则可以走出去,参加教育机构、出版社等社会组织主办的培训或课程,开拓视野,加强与其他学校同行的联系。高校教师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有着众多同事和可依赖的教学团队。在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进行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即互相交流与分工合作。高校教师可以相互请教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交流一些有用的技巧,商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途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分工合作是在互相交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团队内部进行分工合作,把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任务进行拆分,各尽所长。在高校教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绝不可缺少竞争精神。各种各样的竞争竞赛有助于高校教师发挥自身潜力,增强信心并激发创造精神。高校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参与讲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如果在比赛中获得优胜,则可以大大增强自信,从而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如果在竞赛中失败,则有助于了解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长处,为以后的进步打下基础。

(二)学校层面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仅靠教师本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若没有学校的组织和配合,高校教师的发展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为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大开方便之门。值得注意的是,与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不仅包括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教室、高速顺畅的网络设施等硬件,还包括先进的信息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等软件。学校可以采取发展理念、完善硬件、更新软件、组织学习和考核激励等策略,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从学校方面来说,管理者应该发展和更新自身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即具备先进的信息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所谓信息意识,指的是校方应该意识到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主动地提升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管理意识,指的是校方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切实有效地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服务意识,则是指校方应该对自己服务于师生和教学的定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领悟,采取各种手段提升服务水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其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换代。与信息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密切关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引进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建设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架设高速畅通的互联网通道,并安排相关人员对这些设施进行日常维护。这样才能为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软件,计算机就是一堆废铁,毫无用处;没有计算机这一硬件,任何软件也都只是一些符号数字,没有任何施展的空间。因此,除了完善硬件外,学校也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引进和更新软件,建设和发展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虽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这种学习通常比较零散,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由学校出面,组织各类培训和讲座。相对于自主学习或其他方式,由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具有针对性强、集中度高、普及性大和资源丰富等特点,因此更有成效。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开设相关的网络教学课程,组织教师学习。而网络课程在时间上的灵活性和空间上的移动性也使之更容易为教师所接受和采纳。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种举措,学校还可以经常举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和竞赛。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加了解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做也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促使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普遍提升。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在每次的培训讲座后要求教师针对所学内容提交作业或学习总结;在阶段性学习结束后,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在学校内部举办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或讲课比赛,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还可以联合其他学校或社会组织,举办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教师技能大赛等。

(三)社会层面

除了高校教师本身和各大高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和出版社等社会组织也可以在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这些社会层面的机构和组织主要可以通过组织相关会议或论坛、培训和竞赛来为高校教师提高技能添砖加瓦。由教育部、出版社、各个教学培训和研究机构发起和召开的会议或论坛是帮助高校教师了解教学领域最新发展和成就最便捷的途径之一。这类由社会层面组织召开的会议具有前瞻性或指导性,针对范围广,主题较为集中。各地的高校教师集中在一起,不仅可以了解本领域的最新成果、互相探讨、交流经验,还可以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短暂脱身,去到新的环境、拓展人脉并获得新的体验。组织培训也是各部门机构和社会组织经常进行的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培训稍有不同的是,这类社会性的培训针对的范围更广,方便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目的并不是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技能,而更多是传播和推广较高级的应用技能或最新成果。除了召开会议论坛和组织培训以外,另一个社会机构或组织经常进行的活动是主办各类竞赛。相对于校内竞赛而言,这类社会性竞赛规模更大、级别更高、影响范围也更大。这类竞赛不仅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比赛交流先进的理念,传播科学的教学方法、技术和手段,最终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总之,无论是高校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培训进修、团队合作、竞争竞赛等方式,学校采取发展理念、完善硬件、更新软件、组织学习和考核激励等策略,还是社会各界召开会议或论坛、组织培训和主办竞赛等途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完全发挥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学校、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各类学习、会议、培训和竞赛更多地是针对教学研究和教学理念,而极少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应该意识到,欲善其工,先利其器,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校教师才能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希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指导下,充分意识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玲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优势和误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12):29-30.

[2]王颖。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xx(8):128-130.

[3]陈丽烟。福建省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2):25-31.

[4]何俊林。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体系探究[J].亚太教育,20xx(10):197.

[5]卢佳,王文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外语教师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xx(5):53-54.

[6]但雅琼。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16):411.

[7]姚剑平。大数据时代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7):122-124.

信息技术论文 篇5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各家各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其实就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来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这是一项充满动态的活动。随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也正式列入中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所以说在中职院校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其本质,并非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如何引进商务活动,又或者商务活动如何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而是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教学理论、作用以及在商务活动中的优势了解掌握才是这门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关键环节。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既不是相对也不是囊括,二者之间的关系好比是汽车与车轮,鸟儿与翅膀,嘴巴与牙齿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使得电子商务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现状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科技设备等辅助教学的过程,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说,在电子商务课程学习中将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内容可以先上传至网络,然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共享的模式来完成学习过程,使得教学效率在根本上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信息技术成为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手段可 当然对于电子商务的日常课堂教学来说,同样需要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不断地培养和激发,从而避免其过度依赖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象发生。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对信息化教学取得的可喜效果进行肯定,首先是课堂气氛的改变,由传统沉闷的教学氛围摇身一变不仅生动而且多彩,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学习心态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学习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再者是学习效果的提高,上面说到学生有着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再通过中职生乐于接受的传播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扩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于学生的记忆,根本上减少了不理解不记忆不应用的现象,最后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随时进行调整优化,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师教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

二、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应用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手段相比其优势十分的明显,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和APP,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定程度提高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相对现实的业务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练习来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作用,并为学生以后上岗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现在中职生经常应用的QQ,微信,微博一类社交软件与学生建立联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即使学生课后有疑问也能做到及时的解答。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对中职生现阶段比较活跃又对网络相对痴迷的特性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和练习的机会,真正做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学习,通过长期的积累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三、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实施

1。教学前。中职生通过教师课程专用微博微信了解课程内容,其实就是课程前的准备工作。由于现在中职生普遍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手机和网络,而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也成了中职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想与学生拉近距离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将课堂教学内容搬运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来发布,真正的使课堂翻转起来,达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2。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对合理情境运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带入课程带入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可以在切身的情境体会中来思考课程任务,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再分组学习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方案探讨,起到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共享交汇和其思维不断发散的作用,而对与教师来说可以在学生分享讨论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重点难点进行再次强调,从而达成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提高的双赢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果,虽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瑕不掩瑜,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中职院校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应用好信息技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鲍菊芽。浅谈信息化手段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xx(32):156—157。

[2]梁燕秋。智能手机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xx(22):49。

[3]吴舟洲。例谈信息化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xx(12):18+23。

[4]金琼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探索[J]。广西教育,20xx(38):120—121+127。

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拼音教学;场景;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并相应降低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将拼读音节作为汉语拼音学习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在拼音教学的设计中,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拼音教学中,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寓教于乐。

一、营造形象的学习场景,建立生活和学习的纽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七岁的儿童认知的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的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和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知觉思维的支配。因此儿童对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拼音教学要做到生活化,也就是要求教师为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环境,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意符号,它难懂、难记、易混、易忘,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会认、会拼、会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课堂学习的习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加上拼音的学习本身是单调的,学生很难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时间。作为老师,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音节的拼读要经历“掌握方法———熟练拼读———灵活运用”的过程,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刚入学的儿童孩好胜,表现欲强,往往把学习、游戏混为一谈,喜欢比比、赛赛、猜猜等有竞争、有刺激的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拼音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行之有效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动脑、动嘴,还适时地让学生动手,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立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

三、建立双主体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环境是相对开放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课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运用网络和同行、专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别人分享,失败的经历和别人共勉。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常运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声韵相拼时,也可让学生在合作游戏中实践。让学生点击鼠标,将声母和韵母组合,电脑将会发出不同的读音,就像玩游戏一样学习拼读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由选择声、韵母,共同拼读、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量音节的拼读练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又有合作完成任务的实践,省时高效,参与面广,使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拼音学习是学习语文的开始,如果孩子在拼音的学习中是愉快的,成功的,将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根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儿童的附属驱力在早期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刚入学的孩子学习动机是很简单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的动机就强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营造了一种快乐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博得老师的赞赏、家长的认同。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成功的评价,又成为儿童学习的动机,使儿童更加热爱学习,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成功地突破了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7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讲解。其实这一点对很多师生来说,并不会感觉到陌生。当前在我国的众多学校中,包括中小学,都已经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认真仔细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片、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都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这样的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力。例如,可以将重点公式、较难的知识点用不同的字体或者不同的颜色来凸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醒学生要注意这些知识点,学生也能够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从而更加用心地去理解和记忆。第二,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互动指导。网络教学也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的条件有限,还无法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其实运用网络教学有许多的好处,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可以大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动态,分享全世界的优秀教育成果。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课件以及教师在线答疑系统,让学生与教师实现零距离的交流。一直以来,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因为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或者有什么疑问都不敢跟教师沟通,然而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就可以完全放下心里的那种恐惧感,与教师一起在线交流,在教师面前能够做到畅所欲言,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第三,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机技术操作,开展教学实验。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数学的教学,数学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最难以理解的学科。这种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学习。学生恰好可以利用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学生利用各种软件亲手输入数据或图形,自己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进了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成功地运用于会计等统计工作

在会计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得相当普遍。延续了很长时间的手工记账已经完全被会计电算化所替代,很多烦琐的工作,比如说会计核算等等统计工作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目前,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已经普及,同时 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档案管理,这一问题至今还尚未得到解决,因此,我们也要积极地寻求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非常烦琐复杂,如果我们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那么就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应用。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近几年,中国的交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可谓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们的交通安全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障。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通讯网络以及国际网络运输控制协议(TCP/IP)等技术原理,在交通领域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尤其是GPS定位系统,现在很多的汽车中都装有这一系统,特别是众多的私家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了私家车,有相当一部分私家车主选择为自己的爱车装配GPS定位系统,原因就在于这一系统的便捷和功能,通过GPS的定位,可以帮助车主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去往目的地的路程和路线,从而使得众多的私家车主能够通过该系统去往全国各地到处旅行。另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与110、120等系统和各类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车辆安全系统;网络、通讯及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移动多媒体系统。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8

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向集成化方向的发展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建立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各类电子化产品小型化、智能化的核心。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诸多科技产品中均可以看到集成电路的身影,例如,各类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各种家用电器、智能手机、银行储蓄卡和信用卡、小区智能门禁卡、U盘等,可以说集成电路的发展对于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集成电路也由最初的大规模向着当前的极大规模在发展,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已经从过去的1微米飞跃式发展到如今的0.18微米,更小的0.13微米级别的大生产技术也基本上完成了开发,即将进入到广泛的应用中。此外,单晶片尺寸也从原先的5英寸逐步发展到当前的8英寸,甚至12英寸,加之高密度电子组装技术的支持,芯片尺寸增大的同时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发强大。可以预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微电子技术仍将在加工细微化,单晶片大尺寸化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管理、设计、制造等各行各业,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拿移动计算机的应用来说,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个人PC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这种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的计算机既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好帮手,又是调剂人们生活的好助理。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将这门技术向着小型化、超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以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生物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型计算机不仅具有超高速的运算速度,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此外,新型计算机将具备更多智能成分,例如,具备多种感知能力、智能的语音能力、简单的思考与判断能力等,人机交互性更强,也将更加人性化。到那时,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将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多彩。

三、光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向节能化方向的发展

光电子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高新技术,也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子技术包含一个庞大的体系,简单来说其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显示五大部分,因而应用也十分广泛,比如,光纤通信、全息存储技术、激光打印、软性显示屏、LED灯等等,这些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我们的运用也十分普遍。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显示这五大部分的独立发展,比如,信息传输主要向高速化、低成本方向发展,信息获取向着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方向发展,信息存储向着高速率、超大容量方向发展,信息显示向着高分辨率、低能耗方向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新一代光电信息新材料的不断研究发现,将大力推动我国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四、显示技术的应用与向平板化方向的发展

显示技术同样也是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当下各类型号的电视、电脑、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越发凸显了显示技术的重要性。可以看到,我们使用的电视显示器从过去的彩色显像管经过LCD、PDP、LED的发展,到现今的OLED,从过去的小尺寸到如今的大尺寸及特大尺寸,我们使用的手机也从过去的蓝屏变为现在的大屏幕、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屏。这些都表明当代显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显示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体验。可以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仍将向大尺寸、平板化方向发展。

五、总结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需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各类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产业正以其高科技、低污染、高竞争力、高附加值逐步占领市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并找到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不断进取,从而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论文 篇9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体会,浅谈信息技术教法。

一、 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法》。

二、 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三、 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四、 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网络上展现,给学生以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这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以上是本人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但愿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10

摘要:作为我国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在推动区域经济同步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信息技术凭借较高的渗透性和集成能力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可为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充分的技术依据,进而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及交通压力的减轻。

关键字: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近些年,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看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然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1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涉及内容众多,因而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

1.1信息技术在车辆调度中的应用

车辆调度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且在实际展开中具有一定难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中,这使得车辆调度工作更加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车辆调度管理的信息传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往交通运输之间的通讯仅能提供听觉信息的语音传输,现今已可提供视觉信息的信息传输,这为统计和分析交通运输的车辆信息及不同交通运输部分之间车辆调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

1.2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以及急遽增加的交通运输工具数量使得目前我国交通拥堵状况较为严重,一旦某一时间段在一条道路中行驶的交通运输车辆过多或交通信号灯发生故障,交通运输事故发生几率将大大增加,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维持交通运输秩序。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模拟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同时还可结合在事故现场所勘查到的资料对交通事故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

2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不完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可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依据。然而,现阶段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并没有增强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没有在系统内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考核机制,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佳。笔者了解到,本市一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但并没有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考核体系之中,这直接导致各岗位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不重视,信息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管理水平较低。

2.2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不足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交通运输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但是目前不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并未投入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在信息技术应用环节,现在所使用的信息设备也较为落后,有些甚至已超出使用年限或老化。在基层工作中,由于网络接入量较差,信息设备的故障维护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解决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分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范围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快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3.1增强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

加大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建立健全信息考核制度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现代人们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要求。对此,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增强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应用。本市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确保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顺利应用,进而正确发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信息化发展得以实现。

3.2实现多元化发展

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首先需充分发挥并提高交通行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推动其形成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发展模式。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压力日益增加,对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结合不同方面的交通运输管理内容和要求,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其在很多领域中的应用都实现了智能化发展,如可实现对交通智能管理的RFID技术以及可实现对运输智能管理的ITS技术。

3.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基础工作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技术革新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不仅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思想和理念,从基础工作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大大避免以往人工管理所造成的局限性,其在车辆调度、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均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不仅可改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同时还可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交通运输管理成本。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仍存在较多问题,因而我们仍需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认识,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信息考核制度,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林,刘威。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300

[2]丁月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4,(12):211-212

[3]朱海曦。信息化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3):123-124.

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11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并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为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对其工程管理和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现状展开讨论,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方法并总结其在各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资源共享

1引言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必须将现有的经济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支撑自身新产品的应用和研发[1]。在对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过程中,必�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良好属性

2.1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源集中到统一的数据库中,并依靠数据库系统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和分类,并将其发布到计算机交流平台上,用户可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准确性,且数据库系统也要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作支撑。另外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找、审核和统计过程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辅助其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应用准确率高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通过操作不同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造成的工作失误,使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准确率和工作效率。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利用相关的模拟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目的是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信息。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还有纠错功能,若发现数据的输入方式有误便自动停止工作,同时做出提醒,在得到改正后可重新使用。正是由于其准确率高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被社会广泛应用。

2.3信息集约化和智能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经历了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逐渐向集约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由于信息数据的激增,处理信息的存储器容量太小,无法同时处理这些繁杂的信息,因此可以让系统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集约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灵活处理问题,以满足工作需要。

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现状

3.1应用程度尚浅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先进技术,但是人们还没有积累相关的管理经验,所以工程管理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使用不熟练的情况。若不能正确把握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将无法发挥其使用价值,从而失去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另外,我国相关管理经验较国外仍有巨大差距,专业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也十分缺乏。电子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很高,只有专业从事这一工作的技术人员才能正确使用相应程序。针对部分非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说,操作不熟练会严重阻碍工作进程。

3.2管理制度不完善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初衷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繁杂的信息数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功能,方便同世界各国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但由于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无法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使该技术的优势得不到正常的发挥,阻碍了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使得信息无法及时准确的传达,不同程度的阻碍了信息的有效应用。若管理部门不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会造成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局限性。

3.3保密工作不到位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部分被利益所诱惑,往往会攻击相关的程序,使用户信息及隐私被窃取,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导致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是系统本身存在一定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范围存在局限性,许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操作也不熟练,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长此以往,这将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进一步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

4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1提高工程管理的管理质量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大型工程项目随处可见,为保证该类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必须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模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实现对工程项目整体上的把控。比如要将信息数据用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在工程建设前期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明确控制每个阶段所需投入的成本,使得管理人员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清除自身的管理目标。若在管理过程中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对相关管理计划进行调整。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信息更新为最新版本,为具体建设提供关键性的指导,避免人为造成的工作失误和经济损失,提高管理质量。

4.2提高工程管理的管理效率

工程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站在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并将其实现整体上的优化和协调,以便于更好的管理。在此过程中,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能够对相关事物进行迅速处理,并保证准确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能够在同一时间有效处理不同性质的工作问题。反之,具体工作程序的操作只需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调整即可,改善了原来管理人员工作量繁重的状况,使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事务,有效推进工程建设的进度。

4.3创新电子信息技术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化,并带动了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保证电子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需不断开发更便捷和迅速的最新技术。当然,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培养优秀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走符合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积极面对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在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管理作用。

4.4实时监督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以往采取的措施能将工程建设中的危险系数降低,但不能完全避免,这使得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能够对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具体表现为,在计算机上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和警报系统,并安装到相关设备上,当发现相关环节出现问题时,监督系统会收到反馈,警报系统会立即做出相应指示,工作人员根据指示去针对性的对问题环节进行检查,并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推进。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安全上的保障,并对工程的建设进度有一个详细和全面的了解。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与进步,深入的覆盖了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为丰富,促进其有序的开展。所以相关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促进其优势的良好发挥,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保证整个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