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职称论文范文(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是细致的小编沉默为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城市规划职称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市规划论文 篇1

由于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和外部条件影响,本年度所内设计任务比往年侧重点略有不同,重点以政府指令性� 本年度本人完成及参与院和所里分配的各类任务20余项,主要包括县城市总体规划、东部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市千里山工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市花园路地区城市设计及控详规划以及一些临时性工作。从项目类型分布来看,主要是以总体规划、片区专项规划为主,详细规划项目偏少。这和以往年的工作内容变化很多,从别的科所了解到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从这里也能感受得到院里整体的战略转移和市场侧重点,更注重总体规划、整体性的片区规划和用地层面的控详规划等类型项目的编制。

这样的背景下,单兵作战能力已经不适合院里发展的需要,对项目编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大型项目编制需要有良好的大局观、合理的编制思路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以及建立能够相互协作配合的团队。本人作为项目负责人,除独立完成若干小型项目,在大型项目编制过程中能够做到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和对任务的有效分解,有效的组织项目的开展,跟委托甲方及合作单位积极对接和联系、与院内其他部门有效沟通和衔接,对所内项目组的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此外,对领导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沟通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实现与领导的有效沟通,及时推进项目进行。

项目完成不单独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注重增加项目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如完成的千里山工业园规划和东部产业集聚区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增加对产业发展的研究内容,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也使得规划成果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的规划思路和丰富的规划内容也得到了甲方和专家认可,本人参与编制的两个项目都获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工作之外积极撰写论文,获辽年都优秀城市规划论文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篇。

在技术规范和规划标准掌握上,本人充分学习和掌握各类技术规范,注重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国家规范和地方规划如国家,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市64号令》等,并能在项目编制过程中对规范推陈出、新灵活应用,如在市核心区地下空间控制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组结合国内同等城市退线标准实例和国家法规,并结合规划审批工作特点,提出了《市地下建筑退线标准意见稿》,已报市规划局审议,该标准的出现填补了市地下建筑退线技术空白,解决了技术难题。

城市规划工作任重而道远,城市规划师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泛的专业知识,本人今年月有幸到和学习考察,感受非常深刻,看到国外城市的先进和发达,国外整体社会发展水平比国内要进步很多,感觉到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城市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未来工作的压力还会很大,我们自身专业素质更是需要更大程度的提高,也感受到自身的眼界和学识水平急切的不足。为提高自身的规划理论,本人报考了同济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通过参加入学考试,之前的复习过程和考试过程使我重新的审视和认识了自己。入院几年来,院里给个人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诸多机会,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施展个人能力的平台,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其实个人还是生活在院里给提供的蜜罐里。事实上,每一项荣誉的获得、每一篇论文的发表、每一个奖状的背后,无疑不是烙上了院的印记,无疑不是院带给个人的,当你真正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真的很难。通过这样的经历也认识到自身能力和知识积累的不足。

城市规划论文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详细规划;编制问题;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带给城市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挑战,并对城市的科学规划、高效管理等工作造成巨大阻碍,冲击着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目前,各地控规在规划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很多控规的编制成果内容与实施脱节或者控规在实施过程中被随意更改。本文将从控规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地分析在当前控规在编制过程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内容。

1.加强与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

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解决传统详细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衔接不当和跨度大的问题。但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际编制过程中,规划人员会忽略以上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上一层次的规划重要原则认识不足,在编制之前没有对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进行有效疏理,只注重对本项目的规划分析,导致经常会出现脱离总体规划的现象,并时常会与规划大原则相冲突。

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不足的方法有:⑴控规编制前,需和规划编制管理部门相配合,疏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以及各类的专项规划等在规划内的要求,从而确保城市规划体系的一致性和延续性;⑵控规编制中,与相关的规划配合,主要表现在制定控规目标的时候和确定控规内容时,均需对地方政策、上层规划、专项规划等内容落到实处;⑶在控规编制后,需强调各类规划之间的整合,从而方便规划的管理。除了总体规划外,还需要实施专项规划,如绿地规划、交通规划等。加强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增加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站、养老院、加油加气站、消防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的配置。

2.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规模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对城市土地的经济规律缺乏认识的现象,导致容积率等相关指标的制定过程比较随意,会脱离地价的条件,与城市的地价脱节,从而出现开发强度过高,人口规模过大的问题,具体表现有:⑴开发强度过高,如为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完全不顾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和特征,居住用地的开发强度表现出“一刀切”的现象,呈现普遍性的高容积率;⑵开发强度过高势必带来人口规模的扩大,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上位规划论证,对人口规模没有做到合理的控制,将导致城市人口到处集聚,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配套超负荷承载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需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对于中心区的居民用地的容积率,需根据其配套设施能承载的容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中心区以外地区容积率指标的制定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1]。

3. 合理划分地块大小

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对地块的控制,从而实现对用地的专业化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地块大小划分不合理,减弱了控制指标的控制力度,并引发设施配套类问题。合理进行地块划分的措施有:⑴编制城市的密度分区需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⑵实行深度不一的、多类型规划控制:①一般控制区:对工业新型开发区、大型的企业、现状完好街区,只采取一般性控制,其控规的深度与分区规划相似,对道路和土地使用等内容进行控制;②详细控制区:详细控制旧城区和近期建设区等,并加强编制深度,使其更为细致;③特殊控制区:特殊控制区域有城镇的中心区、城镇的重要景观区和城镇的生态保护区等[2]。

4.增加公共绿地和社会停车场

在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和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规划城市公共绿地的总体落实和实施情况却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控规编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公共绿地偏少、人均绿地率偏低的现象。另外,社会停车场的规划也不合理,并且小区、医院、商场等地方的停车场很少,城市公共停车和社区停车问题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其已经严重影响到交通的出行效率。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控规的编制过程中增加公共绿地,尤其是增加小区内的绿地面积,将零星的绿地整合形成较大的、规范化的公共绿地,并通过四线控制中的绿线对绿地范围严格进行控制保护。此外,可结合公共绿地布置社会停车场库,并在用地规划中适当增加社会停车场的数量,尤其是小区内、医院、商场等人群聚集地的停车车位,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

5. 细化优化道路交通组织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落实总体规划路网骨架的基础上,应进行适当的细化和优化,增加道路网密度,考虑道路的交叉口方式,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整治和拓宽,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规划应以社区调查为基础和依据,切实了解居民的出行心理需求,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合理设置公交线路,布置公交站点,体现人性化的交通发展策略,适当考虑公交专用道和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的专用道设计。同时,落实到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当中,社区管理与建设应加强对道路整治、停车场配置等方面的重视[4]。

6. 强化城市设计的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经常容易忽略城市设计的作用,导致当前实际规划的成果质量出现高低不一,部分单位制定出的控制内容比较随意,城市设计研究依据和可操作性不足。城市设计作为制定和引导城市环境设计的一种工作手段,并与控规互相配合和补充,发挥出控制和引导结合的优势。

强化城市设计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⑴空间布局:在城市控规中,需对规划区段与城市的总体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空间布局、建筑体量、形态等方面相关的要求,组织并确定区段内的空间结构;⑵道路景观: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和城市肌理,以减少土方开挖和房屋拆迁,创造丰富的道路景观;考虑步行系统与主干道交叉地方的景观设计,力求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舒适的步行系统;⑶绿化景观:重视城市整体的自然环境、历史风格及景观布局等的协调性;保留和利用河流的水面,创造水体景观,实现绿地率及公共绿地需求;保持与原有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绿地的空间布局、环境设计应体现“为后人留有余地”的思想,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效应”,适应分期建设和植物更新的需要;⑷建筑景观:对临街或滨水建筑进行高度控制;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特质分别确定建筑色彩控制主基调;通过对建筑造型的控制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并创造良好的微气候。

7. 结论

综上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实施之间紧密衔接的关键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水平,会对规划管理的质量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在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上成功的控制模式,从中得到有益启示,改进我国城市控规编制中的不足,提高我国城市控规的灵活性,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顾绯。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1.

[2] 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及展望[J].城市规划,2006(1):67.

[3] 于一丁,胡跃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79.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篇3

1.1园林对宜居城市自然环境的作用

城市自然环境保包括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2方面。在建设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园林的营建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园林环境的舒适宜人。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系统包含有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效益,同时还能够对城市的面貌进行塑造。

1.2园林对宜居城市文化的作用

城市文化中包括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在园林进行营建的过程中,要在园林结构中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与历史文脉特征,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文脉。此外,园林还能够实现对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精神中进行延续。

1.3园林对宜居城市安全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进行营建的过程中园林能够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中的绿地能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之后为市民的居住、医疗、生活、防疫、传播等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园林能够实现居民建筑及街道、广场等环境安全性的提高。

1.4园林对宜居城市生活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在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物质支持,充分发挥自身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精神支持。

1.5园林对宜居城市经济的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绿化的水平,园林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城市园林同样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多方位地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协助:首先,园林能够改善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园林能够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绿化植被带动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2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2.1在城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绿地的架构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在城市绿地分布的架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据,实现绿地分布规划与架构的合理性。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依据这些城市中已有的自然环境实现对城市中公园、道路、广场等绿色空间的设置,实现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实现连通与融合,从而形成城市绿地的层次分明与合理布局。

2.2对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总体规划

在营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城市范围之内的绿地,还需要对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充分利用。园林营建的过程中要将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从整体上进行整体规划,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实现区域绿地系统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过多依赖城市周边的自然区域,通过这些区域来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已经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而对郊区环境过多的依赖则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要对城市郊区的自然景观进行设法保护,使其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景观结构,真正实现城市内部景观与郊区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连接。第二,城市周边的绿地空间被视为是城市绿地的延伸,要实现周边绿地空间最大限度的引入到城市中,实现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高度统一。

2.4实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系统化

在城市空间中包含多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同时还要考虑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过程中,要在城市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进行引导与限制;要将城市自然特征保护与恢复作为宜居城市营建的出发点,实现各个要素的相互融合。

3总结

城市规划论文 篇4

从严格意义上讲,宜居城市应该融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种,形成一种特殊的结合体,在这样的城市中,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原始型自然与人工型自然共同组成;人文环境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元素组成。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建设应该坚持“践行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建设园林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最终目标,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宜居城市园林,要以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制定出完美规划蓝图。

1.1站在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

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是坚持“高起点”理论,站在起点较高的位置进行来整体布局,将发展宜居城市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放置在全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让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广阔、更具思想、更有韵味。

1.2品味极高的编制与规划

除了上述理论之外,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品味,在高品味、高水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城市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建议,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相关的设计决策机构还可以向国家园林设计院或者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设计专家请教,提高设计水平,更新设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为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方案。

1.3高标准、严要求的园林规划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坚持“树木为主、花草为辅、自然融合、美中取胜”的原则,将“绿色”与“美丽”贯穿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保证整体的规划具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在层次规划上,应当保证错落有致,提倡敞开化、景观化、艺术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如果是选择树种,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速生树种配合长寿树种、常绿树种配合落叶树种等方式,要坚持本地树种为主,外来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树木种植。在布局与搭配方面,必须要保证乔、灌、花、草之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突出自然景色,彰显出宜居城市中的独特韵味与特殊风格。

1.4复合型规划,坚持宏微观结合

宜居城市在建设中的重点应当是为普通居民提供生活、休息、工作的优质空间,这就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宏观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出区域演变的真实规律,以及人类、城市、园林本身、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方式,宏观的设计应是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整体认知;中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的应该是依照系统逐渐演变,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布局的特殊的规划方式,中观设计应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所在;微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来的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微观设计就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所在。

2在宜居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具体方法

2.1依靠城市自身的条件,架构绿色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地依靠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架构绿地的实际分布。主要的自然要素应该是河流、湖泊、丘陵等,这些都要同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连,如公园、林荫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且层次分明的绿色框架。例如:早期的巴黎城市,以罗马古道穿过塞纳河的位置最为中心,以罗马古道、塞纳河作为两条主线,逐渐发展,形成巴黎城的主要框架。

2.2加强城郊建设,提高城市内部绿地规划水平

宜居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围绕某一单一领域,要依靠城市所有的绿地,无论是市内还是郊区,都要容纳进来。在城市内部的绿地应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决不能单独进行设计,而割裂了整体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整合相应的管理职能,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管理体制,让城郊建设以市内建设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保证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

2.3保证区域联系,建设绿色系统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面积会不断增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都要依赖与城市周围的大面积自然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扩张已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定会给宜居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城郊区域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证景观的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城郊景观同城市内部景观相融合相连接。同时,城郊区域被誉为是城市周边的原始型绿色空间,将其当作是城市绿地发展的延伸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其引入到城市内部,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绿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

3结束语

城市规划论文 篇5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概念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容多样,不断丰富的概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生活与住所的积极探索与追求,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是宜居城市理论基础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规划建设宜居城市应参照城市及自身发展的历史,按照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城市发展阶段,合理设置不同时期的宜居目标,注重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握宜居是永恒的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尊重城市历史的烙印,尊重后代,发展的时候能够保存和更新,最终实现宜居城市这一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相比,其规划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

2)社会稳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3)文化为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并为人取得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

4)舒适的居住和怡人的景观提供给市民更多的享受空间;

5)城市设施的安全

2县域“宜居城市”规划优势与条件分析

21新化概况

湖南新化是位于湘中腹地的千年古县,踞雪峰山南麓,跨资水中游两岸,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栖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且属于亚热带,本身俱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合居住,且属于亚热带季内气候区,气候宜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集公路、水路于一体,新化北抵安化,南依新邵,东接冷水江、涟源,西连溆浦、隆回,本身具备适宜建设宜居城市的自然条件。

2.2区位分析

目前,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部级改革试验区,正成为湖南经济腾飞与发展的极核与引擎,作为3+5城市群——娄底正处于两条经济轴的交汇处,且新化县作为湘中冷、邵、娄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前景十分乐观。

2.3交通优势

新化县域交通集公路、铁路、水路于一体,湘黔铁路、S217省道、资江纵贯县域南北,S312省道、S225省道横穿县域东西,规划中的娄怀高速、沪昆高铁也将穿过境内。新化东距娄底市98km,冷水江市15km,南距邵阳市78km,西距怀化市200km左右,由此可见,新化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2.4资源条件

水资源丰富:新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柘溪水库上游,水资源及所蕴藏的水能资源都相当丰富,新化境内仅资水的一级支流就有15条之多。

新化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发现矿物36种,可开发的有26种,主要有煤、铁、瓷泥、锑等。

新化县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根基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县城上梅古镇,依山傍水,古城遗风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城北有清代北塔,青砖铁瓦,雄伟壮观,城南有维山,蓊郁挺拔,滔滔资水,绕城北去。顺资水而下,有天子山、十指岭、七餐天桥、香炉岩等。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得益彰。其县境北部有大熊山森林公园、群峰竞秀、物种丰富。麒麟洞内有阴河,常年流水不断,钟乳石如白玉遍布洞内,千姿百态。

2.5地域人文分析

新化梅山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天华、谭人凤、爱国将领方鼎英,教育家、社会学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或有史传巨著,或有故居,留于县境,富有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迹,如龙潭古桥、仙如寨、桃林寺、天马山、格虎亭、西团书院、文昌阁等,亦是难得人文景观。

新化县为古梅山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旅游开发前景甚佳。

2.6问题与不足

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新化县的商贸流通业主要面向本县城镇和周边城镇,缺乏更大区域流通体系,很多出口商品如山茶子油、羽毛、化工原料等处于滞销状态。科技信息业发育不足,文化设施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高档次接待服务设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化本身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及资源优势,且交通便捷,未来经济发展看好,具有良好的地域历史人文特色,是规划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理想雏形。虽然仍然存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但都可以在实践中得以解决。4规划建设县城宜居城市的思考

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实现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的这一美好理想,需要诸多资源因素的整合,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诸多领域的共同推进。但是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将新化分阶段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宜居城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抓住经济发展机遇,调整好产业布局,增强经济实力,为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从新化县总体规划可�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按照“发展要有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劳动工业化;重点发展服务业;

2)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品位和辐射带动功能,全方位经营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强化中心城市和优势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持保护体系;继续抓好扶贫攻坚;

4)大力推进民营化,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民营经济;

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建设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建立功能配套的市政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信息体系;

6)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创新;

7)健全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妥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拓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全方位加快与国际贯例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9)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2加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根据总规,新化县到2020年新化县城市人口30万人,居住用地960hm2,占城市总用地的31.6%,人均居住用地32m2,规划拟建多层次,不同格式的居住宅区,把新化县建成一个具有社会风气良好、环境优美、个人融入社会的生机勃勃的中等城市,见图1,具体居住区规划结构如下:

城东:规划在上梅东路以北,资江以东和青峰山以西集中开发,中档居住区,在上梅东路以南沿资江集中开发高档居住区。

城中:以旧城居住�

城西:采用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连措施,形成中档居住区。

此外,在工业用地规划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方面,强调环保原则和以人原则,为宜居城市建设打下现实的基础。

3.3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绿色环保宜居家园

做好城市内部的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根据新化县城滨水临江的特点,应从“水”与“绿”两处上做好规划,极力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滨水小城,具体规划构思如下:

1)绿化系统:主要是城区公园,路带、滨江绿化带、山地风景林等组成内部形成点--线--面立体绿地网络,具有包括狮子山公园、跑马岑公园、资江风光带等重要绿带的建设,见图2。

2)“蓝线”(水景系统)——包括资江、大洋江、望月湖、新月湖等水系,要合理分配岸线,对规划内划定保护的山体、水体,禁止任何挖山填水行为,要立法保护,为子孙后代造福。

3)“红线”(建筑系统)——规划重点控制梅苑北路、梅苑南路、上梅中路、上梅西路、上梅东路、天华北路、天华中路、天华南路、白沙洲路、大甫路等街道的各类建筑立面、高度,商店的橱窗、招牌、标志以及绿化系统等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了统一协调反映地方特色的景观大道。联通山、城、水空间,贯穿三维视线,构筑:东西向:山——城——水——城——山;南北向:山——城——山——城——山的生态城镇框架。天华南路规划平面见图3。

敞开资江岸线,开辟滨江风光带,综合游览、观光、休憩、娱乐、交通等多种功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结合园林、雕塑、建筑小品、道路建设,特别是断面设计,要创造条件给人们最大限度的接近、接触水面。使环境设计与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滨江路成为和谐的风景艺术长廊。

利用周边高,中间低的地势,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使丰富的城市空间和水景绿地相互渗透,形成向心的视觉景观和空间。同时,提供更多的观水视线。重点处理街道对景点,界面的空间部位,在城市绿廓和主要道路的重点部位适当地敞开部分空间,达到丰富城市空间的效果,对城市的重点节点应加以强化处理,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传统或现代化的景观节点。

在横向联系道路近江、山端头,亦应敞开空间,以满足生活在城市空间里的人们对广阔的自然空间的需求。

3.4传承历史人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新化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方文化。其历史可追逆到距今约四千年的中国上古时代。悠久的历史加上莽莽苍苍、绵延千里的梅山,孕育了古朴清纯的梅山文化,滋养着一代代新化儿女。

3.4.1新化县历史人文特点

1)梅山文化:梅山地名源于历史所说“此山古已有,因多产梅,故名梅山”。古梅山人,蔽屈原,笃信巫,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

2)民俗风情:新化县古村,梅山十峒,瑶苗杂处,摘山射猎,民性勇武、刚烈,民俗淳厚奇特。所辖范围民族众多。主要以瑶族为主还有苗、獠畲、巴(即土家)等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在千百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梅山文化。

3)武术:新化人素以阳刚之性著世,俗有“新化蛮子”之称,武术教育更是长盛不衰,素有

“武术之乡”的美誉。

4)瓷文化:陶器在新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便有生产,到了近现代更是发展迅速,品种更是多样化。

5)茶文化:新化的茶叶早在古代已名驰遐迩,所产“渠江薄叶”“以名而香著”,在明朝时为贡品。

地方文化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城市之魂,品位的竞争,最终是文化品位的竞争。

4.4.2历史人文特色与文化建设

以梅山文化、新化武术等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分发掘新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以电子、陶瓷等传统支柱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地方产业文化。以大熊山、资江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线,精心营造新化“生态旅游文化”以新化区位优势为依托,能动联系外界的开放型文化。

近期内规划实施措施如下:

1)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有序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兴建文化市场、文化公园、音乐厅、青少年宫、博物馆、完善娱乐中心。

2)开辟产业文化陈列馆。

3)在城东建设体育文化中心,开辟滨江风光带和休闲广场。

4)改造一批城市雕塑和主体建筑。

5)改造和保护古城路街道。使其融民族建筑和民族文化的精华,情景合一。古街让西方人看到了东方的风韵,让北方人看到了南方的景致,让现代人看到了古代的神范。

此外,加强城市居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等城市软环境建设也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以满足县域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全国各地宜居城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基本上是以打造单个城市的宜居为目的和重点,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笔者认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超越城市行政区域的限制,以形成区域性的宜居和环境特色的和谐社会的构筑,促进社会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33.

[2]任志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4.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新化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

摘要:现代宜居城市的构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设计实践,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分析探讨了县域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并以新化县为例,从多方面对县域宜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