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最新5篇】

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展望全球,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全球局势中的光明带,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最新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浅谈当今国际形势与未来战争选修课论文 篇1

当 今 国 际 形 势 及

论 文

未 来 战 争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号:09050142 39

姓名:何成建

浅谈当今国际形势及未来战争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实力依旧雄厚,而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也正迅速崛起。这两者在发展时难免因追求各自的利益而发生利益冲突。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大家在解决矛盾的同时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的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也会时有发生。而随着各个领域众多高端科技的发展,未来战争也将更加激烈化、高端化、残酷化。谁拥有的军事科技实力强谁将更有可能会是最终的赢家。

现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即一超多强化。以美国为首的一个超级大国,和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多强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而在这样的一种格局下,局部不稳定是常会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压迫发展中国家,实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台湾问题,利比亚战争,南海争端等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强取豪夺甚至对一些国家地区发动战争,极大地破坏了世界的和平。

二、南北发展不平衡,利益冲突更加突出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借此来制定一些对自己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有害的条约规则,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是所有国家都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惠。如此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以至于在某一问题上矛盾激化发生争端。 三、一些国家大搞军备以及局部的恐怖活动依然存在

例如之前的朝鲜核危机、伊朗核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搞军备而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美国“9.11事件”以及局部地区的恐怖袭击和冲突都使得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总体而言,当前世界人民要和平,世界人民要发展。像中国这一类的国家在国际上不断努力地扮演着维护和平的角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努力使得国际形势依旧趋于缓和。各国在整体和平的环境下也都大力发展经济、科技以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如今的世界经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一切越来越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高端化。如此未来的战争必定是科技化的战争。随着核武器的发展,核力量的威胁更大,未来战争可能会用到,但须严加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地球都可能毁灭。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大概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战争将更加趋于信息化

现今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未来更加不可估量。在信息化领域更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采集技术、遥控技术等发展相当高端。未来的战争将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信息化,在此基础上的无人飞机、远程导弹精确智能制导、窃取情报、破坏敌方的通讯设备、传播信息病毒、卫星侦察等都是信息化在战争上的应用。失去了信息技术就如同瞎了聋了一般。一切前线的形势都可能通过远程来控制。

二.战争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多维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兵力、兵器作战的空间性能,大大提高了对敌人的持续打击能力、快速的信息处理与分发能力,使战场空间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交战的纵深更大、领域更多、立体性更强,交战将在全方位进行,没有明确的战线。

以前的战争主要以陆地为主,夹杂海、空。未来的战争将会遍及海、陆、空、太空。在海上,航空母舰、核潜艇、巡航导弹、飞机等将会大有作为,而这也已经是海空结合战争了,在陆地上,陆空结合。此外卫星侦察导航将会其发展到太空。

三、高端武器将会在未来战争上大显身手

未来的高端武器将会在战场上普及,给对方产生重大打击。 (1)“昆虫”时代

坦克及其他大型武器容易被地方发现,为克服此缺点,一些电子驱动的微型攻击武器,比如大小如同昆虫一般的机器人或其他武器将成为战争的主导攻击力量。

(2)致命机器人

21世纪的战场将遍布小型的机器人传感器。这些机器人可以探测到敌方哪怕是很小的动静、声音和热量等,而电脑网络联接控制——传感器就会及时呼叫无人驾驶飞机或者机器人武器向敌方的目标开火。

(3)隐形武器及反隐形武器

为了反侦察,将会在战场上出现一大群隐形武器,如隐形战机、隐形坦克、隐形机器人、隐形导弹以及一些反隐形武器。

(4)生化武器

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生物化学武器也将会运用在战场上,如一些细菌弹、毒气弹、腐蚀兵器弹等高端武器也会给对方带来极大伤害。

(5)潜水航母、智能跟踪导弹

常规的水面航母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潜入水下。这种巨型潜艇除了能起降战斗机外,还是一个巨大的火炮导弹海上阵地,可以半潜在水中向目标发动大规模的火力进攻。而智能跟踪导弹能随目标的突变而改变方向最终攻击对方,实现其最大价值。

具体的未来战争场景肯定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主要概括为以上的特点。总之,未来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科技在其中尤其重要,经济、政治文化也起一定作用。

综上,当今国际形势整体趋于缓和,局部时有冲突,未来大的世界性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局部战争可能发生。形式也以高科技武器、信息技术化呈现,究其根本是科技、人才、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2

关键词:中美关系 崛起 贸易 台湾问题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

        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参考文献

[1] [美]卡特。 妖魔化中国是错误的[J ] 。 纽约时报,1997 -08 - 10.

[2] 黄硕风。 综合国力论[M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诵芬。 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M] 。 长沙:湖南出版社,2007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3

《有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

摘 要: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依托驻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谋划"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中构建与"市场"环境和"战场"需要相适应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实现既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又增强国防整体实力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一、综述

军队和地方各有自身的优势,我们要科学筹划,综合运用合理配置军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融合。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如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军事设施的军民共用、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军能民等。同时,针对军地资源的异同,我们要发挥优势,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

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而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国之策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拥有政治权力以及构成这种权力的武装力量,雄厚的国家综合国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通过国防建设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通过经济建设把国家的综合国力搞上去,两个方面统一于建设强大国家的目标之中。从国策上来看,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国防建设;祖国统一既有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要靠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并把这一方针放到了国策的重要位置。从实践上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与否事关国家的强盛与安危。两者协调,则国强;两者失调,则国危。不谋经济发展,不但成不了富国,国防建设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支撑和基础,国家最终也强大不了;反之,只谋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得再好,即使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然不能成为强国。

(二)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结构及科学的理论。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建设强大军队的主要途径,而经济建设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就无法建设好国防,建设强大军队的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能够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也会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在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特别是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都为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既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英国为了控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建立了以海军为支柱的世界级军队。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也建立了一支称霸全球的军事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着力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建设强大军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强大军队的极端重要性,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增强坚持这一方针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能力,加速推进军队建设的进程,在富国的过程中,实现强军的目标。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国家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地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作保障。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因此,面对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保证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胜武,叶信产。积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5)。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有关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精 篇5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廉政文化主体自律意识不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相关制度的匮乏和建设单一等问题。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廉政文化;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058-02

廉政主要是指公共权力机构的人员,应该廉洁不贪、勤政不迂。廉,是最基本的要求;政,是主体和根本目的。廉政文化则是指在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政治组织中所达到的以廉洁勤政为核心价值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廉政文化从思想、精神层面来说,包括廉政文化的指导思想和人文精神;从制度层面来讲,包括确保长期维持廉政局面并能及时揭露腐败行为的文化监督制度;从道德标准层面来讲,包括建立一套衡量执政者素质优劣的从政道德标准;从风气层面来讲,主要是指文化手段,即通过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廉政文化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廉政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廉政文化也不例外,早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管仲提出“礼、仪、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清代的朱舜水在《伯养说》中指出:“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即强调为政必须用公心,持手廉。此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廉诗、廉文及廉吏的故事,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第二,廉政文化具有政治性,廉政文化是用来调整公职人员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调整性文化。廉政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承担着有别于其他文化类型的特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价值观。第三,廉政文化具有其时代性,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体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廉政文化蕴涵了廉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当前大力倡导克己奉公、廉洁勤政,建设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等,都融入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彰显了时代的特质。第四,廉政文化具有国际性,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廉政文化这种共识来增进各个国家互信互利。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一种廉政文化以国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凸显了廉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共通性。

廉政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发挥着教育引导功能、优化与创新功能、调控与维护功能。其中教育引导功能是指通过廉政文化自身创造的各种环境和条件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加上通过正规系统的培训使人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积极主动地把握其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从而以廉政的特定的文化模式来完善自我;优化与创新功能是指廉政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社会舆论调控功能,它通过各个时代统治阶级所掌握的舆论工具进行传播、教化,它倡导清廉、公正、诚信、仁民等主流价值观,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进行社会监督,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调控与维护功能是指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虽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人的行为,但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是以强制力和权威性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是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廉政文化的维护功能在于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暴力镇压的手段,以形成社会的自控机制,维护社会基本风尚,促进社会结构稳定运行。

1.廉政的自律意识不强。在严厉打击腐败的今天,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和惩治力度,往往忽视了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的能动作用。其原因是因为一些强制手段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而很多人认为廉政文化只是起到了点缀作用,还有人认为廉政文化只是对执政者而言的,对普通民众无关紧要,这就导致了廉政文化在思想上被忽视,廉政文化的底蕴薄弱,致使廉政文化的自律意识亟待提高。

2.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建设廉政文化的过程,是在当今廉政精神的指导下,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的物质因素,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崇尚廉洁、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然而,现今人们没有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不能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办事,严重阻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例如,个别官员把廉政思想教条化、片面化,只当作书本知识去学习,领会其表面意思,把以往一些廉政的事迹、经验生搬硬套当作是廉政文化。

3.相关制度文化匮乏。制度文化是一种与制度有关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和社会心理的总和,在经济发展快、政体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廉政建设的各种机制还不完善、制度意识淡漠、制度文化缺失,因而导致了无视制度,藐视法规的现象频频发生。例如,操控制度规则,功利性地对待制度。一些领导干部会利用职权之便倾斜制度,对那些对自己有利可图的规章制度就执行,反之则不执行,弱化了组织的功能,使自己的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从而形成不良社会风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此外,部分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制度方面做得不到位,组织廉政文化活动只流于形式,只是按照上级纪委领导的要求工作,深化和延伸工作做得不够。同时,部分纪检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不认真,考核制度只是走走过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给一些人留有“余地”,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总之,相关制度文化的匮乏,导致了廉政文化建设进行缓慢、效率低。因此,要保证廉政文化工作的持久顺利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完善、健全的长效机制。

4.廉政文化建设单一。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然而目前我们国家对廉政文化的建设不够健全,甚至可以说比较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简单孤立。其实,廉政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及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往往把廉政文化建设孤立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内容单一,思路狭窄,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使得廉政文化的教育意义得不到保证。有些单位还认为廉政文化主要是纪检部门的活动,与本单位关系不大,因而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组织协调能力不够,难以整合社会资源以实现其优势互补。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廉政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的影响力是第一位的,要坚持学习廉政文化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才能避免在思想上出现滑坡,走上与廉政相反的道路上去。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廉政的思想扎根于心,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法制观念,才能在工作中不误入歧途。其次,要树立模范典型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先进的廉政模范是一面旗帜,引导着其他党员干部的行为,同时,也要有“腐败典型”的教育,让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其严重性,少“铤而走险”。

2.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我们要把廉政文化理论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认真对待。廉政文化理论是否先进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应对其内容、作用、发展规律等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科学论证,从而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纪检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廉政文化的理论成果还能帮助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制度意识是预防腐败问题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廉政文化历史很久远,但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还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没有落实到实践,使廉政文化建设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公职人员应充分认识并学习制度规定的内容,建立考核机制,其学习成效与薪资对应;第二,加强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甚至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个人或组织予以严惩并公开批评以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4.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兼顾廉政文化的多样性,利用一些手段进行宣传,例如廉政文化公益广告、办公行政大楼的宣传牌等,要积极进行廉政人物事迹的宣传,各大高校及干部职工的进修课表上都设有廉政文化知识的理论课课程内容,建设警示教育基地等,这样才能兼顾各种人群去学习廉政文化,凸显廉政文化的导向性功能;其次,廉政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及协调性。我们要用统筹的理念把廉政文化同日常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协调推进。要把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民政、建委等相关部门协调起来,资源优势互补,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第三,把握廉政文化的时代性,开展各种廉政文化建设,在内容的设计上,不仅注重吸收廉政文化中的精神养分,而且根据时代特点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旋律;同时,注重吸收西方现代化普遍价值要素,如民主化、科学化、理性化等合理内容以形成开放的文化理念。在形式上,不仅注重运用书法绘画等传统的教育方式,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政文化,使其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总之,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它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把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好,开创廉洁政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利生。廉政文化建设要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2]程凯。对廉政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1,(5).

[3]殷星辰。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界,2007,(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