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该让读者一看论文题目就能猜出本篇论文的内容涵盖范围。感受深则写之顺,驾轻就熟,容出成果。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语言学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
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11、学科教学论题目:
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22、东佳书院述论
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31、明代义乌兵探析
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35、大禹文化研究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马克吐温语言学论文题目
1、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修辞分析
2、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散文风格的翻译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文学翻译中的一词多译研究
5、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中译本口语化风格再现
6、《小镇艳阳录》与《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中的幽默对比研究
7、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美国梦”
8、《傻瓜威尔逊》中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
9、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10、论福克纳小说中的成长
11、巴赫金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叙事策略
12、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
13、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14、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
15、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
16、马克·吐温的幽默叙事研究
17、简论作为教育小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短篇小说翻译“主调”的把握及呈现
19、架空历史小说研究
20、《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翻译报告
21、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田园理想及其矛盾
22、伊甸园神话的编织者-美国文学中的“美国的亚当”
23、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2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
25、黑人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26、关联理论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27、马克·吐温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28、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中的异化现象研究
29、马克·吐温小说种族叙事伦理
3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乡土特色
3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中译本语言的描述翻译研究
32、西方文学中“替罪羊”形象的文化原型解读
33、《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
34、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35、《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
36、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荒野解读
37、幽默理论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应用
38、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
39、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
40、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41、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
42、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研究
43、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中的幽默文体特征
44、马克·吐温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45、联合视角下的马克·吐温言语幽默分析
46、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47、功能翻译策略在马克·吐温幽默翻译中的运用
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
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
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11、学科教学论题目:
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22、东佳书院述论
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31、明代义乌兵探析
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35、大禹文化研究
最新日语博士论文题目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4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44、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45、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翻译
46、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47、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48、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49、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50、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
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
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
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
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
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
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
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
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
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
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
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16、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17、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
18、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
19、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20、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21、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
22、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
23、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
24、汉语介词“从”的研究
25、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
26、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
27、中国学生有效学习韩语发音的教学方法研究
28、韩国语的汉字词教育研究
29、现代汉语”打“与相应韩语表达对比分析
30、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
31、现代汉语”就“在韩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设计
32、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33、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
34、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
35、汉韩语否定词对比研究
36、韩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词汇比较
37、韩语感谢语分析及对韩汉语教学的启示
38、韩语代名词研究
39、韩语汉字词探究
40、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
1、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修辞分析
2、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散文风格的翻译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文学翻译中的一词多译研究
5、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中译本口语化风格再现
6、《小镇艳阳录》与《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中的幽默对比研究
7、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美国梦”
8、《傻瓜威尔逊》中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
9、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10、论福克纳小说中的成长
11、巴赫金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叙事策略
12、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
13、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14、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
15、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
16、马克·吐温的幽默叙事研究
17、简论作为教育小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短篇小说翻译“主调”的把握及呈现
19、架空历史小说研究
20、《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翻译报告
21、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田园理想及其矛盾
22、伊甸园神话的编织者-美国文学中的“美国的亚当”
23、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2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
25、黑人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26、关联理论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27、马克·吐温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28、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中的异化现象研究
29、马克·吐温小说种族叙事伦理
3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乡土特色
3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中译本语言的描述翻译研究
32、西方文学中“替罪羊”形象的文化原型解读
33、《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
34、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35、《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
36、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荒野解读
37、幽默理论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应用
38、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
39、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
40、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41、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
42、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研究
43、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中的幽默文体特征
44、马克·吐温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45、联合视角下的马克·吐温言语幽默分析
46、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47、功能翻译策略在马克·吐温幽默翻译中的运用
1、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3、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4、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5、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6、批评方法之我见
7、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8、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18、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
19、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20、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
21、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
23、Democratic Idea in Leaves of Grass
24、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in Sister Carrie
25、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 on th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
26、O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27、On the Essence and Specialty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28、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
29、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30、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对比研究
31、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32、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33、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34、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rns' Poetr
35、On the Fatalistic Ideas in Hardy's Works
36、A Further Study of the “Code Hero” in Ernest Hemingway's Works
37、American Slang in Catcher in the Rye
38、Different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39、A Study of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by Emily Dickinson
40、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41、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42、美国现实主义运动的特点
43、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44、当代汉语与外国的联系
45、《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46、《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47、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48、《红字》里的象征主义
49、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50、A Brief Approach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n on Literature
1、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2、20x年网络新词“土豪”新探
3、中国语言服务业的机遇和挑战
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
5、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汉语综合课设计
6、汉语“词库-构式”互动的语法描写体系及其教学应用
7、“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
8、汉字文化的真人秀--解读《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9、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10、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11、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12、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13、“小句左缘理论”框架下的英汉截省句对比研究
14、对外汉语课堂操练中教师等待时间研究
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
16、汉语不礼貌话语的语用研究
17、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
18、论“NP了”格式:构式的视角
19、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
20、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调查报告
21、程度评价构式“X就不用说了”研究
22、汉语普通话语境下学前幼儿语言叙事能力发展研究
23、汉语双及物构式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
24、留学生初级汉语读写课中写作教学设计
25、网络流行词“吐槽”研究
26、也说话语标记“别说”的来源--再谈话语标记来源的研究
27、例示与细化:以“吃食堂”为例
28、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研究
29、对外汉语教材中虚拟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
30、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
31、“貌似”的语法化及其传信义的演变
32、“V_吃+N”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33、新词语的族聚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34、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
35、上海市餐饮店名的语言学研究
36、对外汉语古琴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37、基于图式理论的初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38、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
39、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
40、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
41、当代网络文化中流行的表人新名词及其理据
42、论述“一旦”与“万一”
43、《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语用分析
44、焦点性话语标记的话语关联及其语义类型
45、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
46、日本学生“能”“会”“可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47、现代汉语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
48、年度词语排行榜述评与流行语的概念辨析
49、华裔汉语学习者解读:新加坡视角
50、包含副词“也”的并列复句句式及其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60、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料库的契合
一、研究背景
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过去20多年以来,引言部分首先受到较多的关注。
引言图式结构的语步模型首先是Swales提出的,1990年他修订为CARS模型。
[11]其后不少研究都采用CARS模型来分析论文及其各部分的修辞特点。
Bunton于就学位论文的引言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
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近年才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Kwan收集了应用语言学博士论文LR章节的语料,将其正文部分与开头和结尾分开来分析学位论文LR的修辞结构,由此提出了一个三语步图式结构来描述LR的正文部分。
他采用了功能—语义法来判别语步,并进一步分析了组成各语步的元素,采用“策略”(strategy)来描述。
其研究显示:LR和引言在结构上并非完全相同[12]。
国内学者陈明芳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LR部分存在四个语步,即“参阅已有文献—对选题进行总体评价—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评判—从文献综述提出结论”[2]。
此外,不少研究采用CARS模型分析学术论文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修辞策略。
Taylor和Chen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论文的引言语篇的基础上指出,差异所呈现的学科和文化特征胜于语言特点,不能泛化语篇结构和语言文化系统的关系。
[13]Martin对社会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则发现,西班牙语所写的摘要大多遵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社团建立起来的国际惯例。
[14]另一方面,多项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修辞存在显著的跨文化差异,尽管因语类的限制呈现相对的一致性。
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语篇社团(discoursecommunities)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15]Cmejrkova也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制约学术语篇的修辞和写作,并没有通用于不同科研社团的学术语篇模式。
[16]杨玉晨认为,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差异的产生主要在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3]鞠玉梅和滕延江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各自的宏观结构得出结论,认为英汉学术语篇具有取向不同的潜在结构,受到交际者所认同的文化影响,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
[4][5]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中英模糊限制语的不对等性导致了中英摘要中模糊限制语数量上的差异。
[6]不过有关文献综述的研究集中在英语论文,缺少与汉语论文LR语篇的对比研究,且仅限于学位论文的研究。
由于文献综述与引言属于同一语类系统,Swales用于论文引言的CARS模型及进化版将被作为本项学术论文LR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1][17]
二、文献综述语类结构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综合了Swales的CARS模型以及Kwan提出的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语步结构,并做了一些修订。
[17]Kwan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unton为学位论文引言而修订的CARS模型[18]。
我们认为,不同于引言,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而引言是整个研究的一个概貌[7],因此其结构模型需要依修辞目的和侧重点做一定的修正。
在Kwan的语步结构中,相关研究综述(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只是实现语步1的一个策略;策略不是LR中必需的成分,其使用也没有一定的次序。
本研究认为,鉴于文献综述的交际目的,综述相关研究是必需的,也是“确定研究定位”(Establishinganiche)语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界定为语步而不是策略。
由此笔者修订了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模型。
语步下面,将组成成分以策略(strategies)和步骤(step)两个类别来区分:必需的成分为步骤,非必需的为策略。
在笔者修订的四语步框架中,我们的语料编码系统吸收了CARS模型、Kwan和陈明芳研究得出的模式结构中的部分语步、策略和步骤。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我们所修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模型能否得到实证的支持?也就是说,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原型结构究竟是什么?(2)就文献综述的修辞结构而言,在学术论文语类因素和不同文化的修辞传统两者之间,哪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收集的文献综述语料分别来自50篇英语学术论文和50篇汉语学术论文。
为保证对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它们均为应用语言学学科ILrMRD模式的论文。
英语论文取自-的The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LinguisticsandEducation和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5种期刊,汉语论文取自2001-20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和《外语界》等5种期刊。
每种期刊10篇论文,样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且所选英文论文排除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抽样的英文论文都是被上述英语学术期刊接受并发表,本研究将这些论文视为符合英语论文的规范标准。
(三)分析方法
我们采用Kwan介绍的功能-语义法[12]来判别文献综述语篇的语步。
语篇分析功能法并不依赖语言结构做标准来判别语步界限,而倾向于语篇交际目的的认知判断。
我们对语料的`语步和步骤/策略编码通过辨认语篇片段的主要语义特征来实施。
我们先确立了四语步框架,策略/步骤范畴以相关文献[2][12][17]为参照;然后以此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考察语料中各语篇片段的功能并判断其交际目的。
从这些语篇片段中我们找出惯常出现的“功能—语义”主题(functional-semanticthemes)。
这些主题可以组合起来表示语步的各种策略/步骤。
如果发现有些语篇片断的交际目的与上述研究中的范畴有所不同,则尝试用一个新的策略或步骤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分别记录各个语步、策略或步骤在英汉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最后,将常有的项目(出现频率过半)和出现的项目(出现频率超过十分之一方统计在内)分列,并进行英汉对比。
三、结果与讨论
对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辨认并不是那么直接,文献综述采用的小标题各不相同,有些不止一个章节(section)。
英语论文LR中有一半(15篇)分成2-5个小节,而只有1/6的汉语论文LR分层次,且均为2个小节。
大多数小标题指明了本节的功能,如“文献回顾”、“理论背景”等。
也有采用突出某些主题的标题(topic-spe-cificheading),如“进行体的标记性”等。
从小标题来看,LR部分粗略可以分为两步:考查以往研究和引入当前的课题。
分析语步之前,我们统计了文献综述语篇的字数,发现英语语篇的长度大于汉语语篇:英语论文LR语篇字数的平均值为1421.43,中文则为978.93。
对两组字数变量t检验得出显著水平为0.009(t=2.702,df=58,p=0.009),说明英汉论文LR在字数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文献综述语篇中,平均每篇参考19.3条文献,最少2条,最多45条;其中英语LR平均30.5条,汉语LR平均8.0条,差距较大。
通过分析文献综述语料的语步、策略或步骤,我们发现大多数LR呈现出我们修订的结构模型中的4个语步,各个语步在英汉论文LR的出现频率见表2。
语步2“评述以往研究”(Sur-veyingthepreviousresearch)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需的要素,而不是策略。
由于文献综述旨在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所以对以往研究的述评是不可或缺的。
在统计文献综述语篇语步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LR都符合标准的1-2-3-4语步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少1到3个语步、改变次序、采用含有并列或从属的循环语步的复杂结构。
与复杂结构相对、没有循环语步的线性结构我们称之为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在英汉LR中的分布情况。
汉语LR中只有7篇(23.33%)使用了循环语步的复杂模式,如1-2-1-2-3。
而56.67%的英语LR含有语步循环,说明英语LR循环模式占上风。
由此看出,汉语LR的语步结构比英语更简明。
Connor认为,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话语社团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从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来看,论文的写作要有简洁性,其中包括在层次和结构上要简明,语言要简洁,要惜墨如金。
社会科学论文要学会以简驭繁。
[8]戴曼纯基于学术论文写作和编审的经验也给出建议,论文写作要注意简洁,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9]因此,汉语学术话语社团对论文简洁性的要求和预期,在论文LR的修辞模式上表现为简明的直线式。
在LR写作中,中国学者摈弃了那些对发展论文主题没有切实作用的文献,而不像不少英语论文作者那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以往文献进行评述,所以在汉语LR中线性结构要占上风。
而且,汉语LR引证文献条目较少、篇幅较短,且大多未细分层次,都一致地体现了汉语论文简洁性的修辞风格。
而循环模式在英语LR中占优势也主要是其引证文献条目较多、大多来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以及较长的篇幅决定的。
下面我们将重点描述每一语步及其策略和步骤。
(一)语步一:确定主题范围大多数文献综述的开头旨在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某一主题。
这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概述研究主题(S.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声言重要性(S.1B:claimingcentrality)。
步骤1A和1B与Kwan模型中相应的策略一致。
(二)语步二:评述以往研究评述以往研究这一语步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发现,参考已有文献(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其必备的环节(出现频率100%),因此称之为步骤。
在语步二中出现的环节还有给予正面和/或负面的评述(S.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和总述文献概要(S.2C:makingsummarystatement)。
这两个环节是论文作者可选的策略。
这三个环节依次示例如下:(1)对语言变体的研究最早的是S.Fisch-er(1958)在新英格兰所进行的一次……(Chin.17)(2)对于笔记在口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及如何记笔记,国内外的相关讨论很多,但是,这类讨论基本上属于经验式或直觉式的泛泛而论。
(Chin.3)(3)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学者们大多承认标记性影响习得的顺序和难度,但对于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性并未达成共识,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Chin.10)
(三)语步三:确立研究定位语步三在大多数文献综述语篇中呈现,主要通过五种策略来实现。
其中有四种与Kwan的模型[12]一致;它们是“提出相反的主张”(S.3A:counter-claiming)、“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表明关联性”(S.3D:asser-tingrelevancy)及“构建或合成理论框架或观点”(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
另外一种策略是“提出问题”(S.3C:raisingaquestion),如下例所示:(4)非亲属语言翻译的实验数据是否支持以上结论?(Chin.4)
(四)语步四:预告本项研究语步四大多为导入当前研究课题的某些方面,所用的策略及实例列举如下:Strategy4A:Announcingtheaimsorresearchquestions宣布研究问题或目的(5)本文的两个基本研究问题是:1)……;2)如何有效运用量规描述学生的研究报告。
(Chin.7)Strategy4B:Announcing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s宣布理论框架或观点(6)总之,非常规的公开演说开场白的偏离模式由以上三个成分构成,下一节的语料分析部分将以这三个成分为分析框架。
(Chin.15)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预示论文结构(7)Therefore,ItakeasastartingpointthefunctionalcriteriaofThompson's(2001)typologyofcitations.Iexcludetheformallybasedcatego-riesandintroduceotherfunction-basedcategoriesthatemergedfromtheanalysisofthecorpus.Sec-tion3describesthecorpusandthemethod,whileSection4outlinesthetypologyofrhetoricalfunc-tionsofcitationsusedinthisstudy.(Eng.7)Strategy4D:Announcingtheadoptionordefi-nitionsofterminology定义术语(8)多义名词的词义凸显指的是此类名词某一项的语义心理可及性程度,即该一项在语用者头脑中进行语义投射时的解读清晰性。
(Chin.21)Strategy4E:Indicatingpossiblefindings预示可能的结果(9)Applyingafunctionalgrammaranalysisshouldrevealthecolloquialfeaturesofinformalspeechthatmarkstudents'performanceofstance-supportinonlinediscussion,andperhapssuggesttheformalstructurestheyneedtobetaughtforex-positoryessaywriting.(Eng.13)Strategy4F:Announcingresearchdesignorprocess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4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44、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45、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翻译
46、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47、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48、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49、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50、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