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优秀4篇】

《科研论文【优秀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科研论文范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科研论文 篇1

一、建立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措施

我国财务制度规定,科研项目经费无论来源如何,都纳入高校资金的统一预算,统一管理。高校作为科研项目主体,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从科研项目立项、签约、预算、项目实施到结题,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项目报销制度、科研项目固定资产及实验材料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票据管理、结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高校财务部门做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部门,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资金统一管理,对科研经费使用全程核算和审核监督。为此,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加以管理:

1.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

我国高校现阶段科研项目多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度,以负责人为科研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单位为科研项目主体。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当自觉遵守主体部门的财务制度规定,并接受监督,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制度

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到高校不同部门,不同阶段的共同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科研信息平台,将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直到结题的全过程予以公开,相关各部门能够信息共享,及时双向沟通。信息化的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今后工作的趋势。

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科研项目数量、经费规模是各高校质量标准之一,但科研项目社会效益化程度尚未提出来,其实社会效益化才是科研项目发展的动力,而现阶段垃圾科研项目滥竽充数,浪费着科研项目宝贵的资金。随着高校科研的健康发展,绩效评价制度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从成本与效益角度考核科研项目,建立评估机制,全方位考核科研项目的技术含量与经济支出是否配比。

4.科研项目预算制度

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引入了预算编制制度,这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优秀环节,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在科研项目立项后同时报送科研预算编制,为科研项目经费开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审核的依据。高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要协助项目负责人、在研科研人员学习相关财务制度、预算编制方法、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等,使科研项目预算制度更好执行并发挥控制作用。

5.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制度

科研项目在结题上报前都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决算表,经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再由审计部门进行经费结题审计,不经结题审计的项目不予以安排结题。目前多数高校尚无法做到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只能由科研管理部门按项目时间表统一结题,经费全部结转。结题审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科研项目经费的合规性及结余资金的处理。

6.科研项目资产统一采购制度化

科研经费实行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科研项目采购的材料、固定资产也同样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采用公开招标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改变科研项目材料及资产无法监控的混乱局面。

二、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控制点设计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根据国家相关科研规定,以经费管理为中心,制定完整的经费管理体系,从内部控制关键点入手,贯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面管理。

1.立项阶段控制

关键控制点:预算编制。科研项目立项阶段,重点加强项目合同签订的合法性,预算编制合理性。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科学合理、有利于科研项目顺利完成,保证专款专用。可以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对预算进行必要性审核。目前各高校采用的经费项目比例预算法,比如经费项目中劳务费占15%,材料费35%,交通费等等公用经费25%,会议费15%,其它费5%,管理费5%。各高校项目比例可能不尽相同,但大致相仿。这样的预算模式在现阶段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与项目实际开支有较大差异,造成预算与实际开支不符,变成一纸空文。怎样编制合理的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难点之一。

2.项目实施阶段控制

关键控制点:成本支出和资产管理、预算执行动态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管理重点在财务部门,资产采购及管理在国资部门。首先制定相应的科研项目报账流程及制度,有章可循,并对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财务制度及报账流程的培训,宣传财务知识、税法知识、国家有关科研经费规定,保证科研经费报账顺利进行;其次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财务控制及预算执行进度控制,达到按预算控制各项目费用支出。目前各学校采用未引入权责发生制,无法严格区分部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部分科研间接费用仍占用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完全成本核算还有待时日。

3.项目结题阶段控制

关键控制点:结题审计、绩效考核。科研项目结题阶段,各高校应及时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工作,包括验收科研项目材料、设备、科研成果、财务验收结算工作。对于通过项目验收的项目,根据验收报告,限期完成财务和后续经费开支及结余上缴工作,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科研项目技术水平、技术含量、科研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对于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要加强监管,分析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推进后续工作的完成。

科研论文 篇2

一、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科研人员的管理问题

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执行者和生命源,科研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意识决定着学校科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中,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没有实际利益,功利化现象严重;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方法,没有系统的科研理论,找不到自身的科研方向;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单干蛮干现象严重,相互之间看作是竞争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校方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为科研人员搭建更多的展现科研能力的平台;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方向和科研方法的指导,激发其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只有建立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凝聚科研人员的主干力量,才能提高本校的科研水平。

(二)科研成果的管理问题

办学层次的提高能够吸纳更多的高级人才,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从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产量。科研成果的准确统计及有效管理有助于掌握学校的科研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学校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助于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对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认识;没有制定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欠缺,不能全面有效地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对一些专利及知识产权没有相应制度进行保护;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对一些科研成果的申报要求不明确,奖励力度不够,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没有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

(三)科研管理人员的意识问题

(四)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

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是学校科学研究的有力保障。办学层次的提升意味着科研经费投入及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数额的不断增加。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缺少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因此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没有健全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财务部门不能科学编制科研预算,经常出现小支出大预算或科研经费明显不足的现象;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经费到账及开销信息不通畅;科研经费拨款性质不明确;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费用使用情况及经费报销项目缺乏一定的监督;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购买的实验资产缺乏后期有效管理,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浪费。

二、科学发展观对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它不仅为新建本科院校解决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向,而且对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实际意义。

(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科研管理问题的基本要求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层面都是靠发展来巩固和推进的。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问题也是在学校的不断发展、职能的不断转变中产生的。因此,只有坚持科学研究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才能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出色的人才,才能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动力与保障。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学研究的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科研人员需要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抓,科研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研究机构建设及地方服务工作等,科研项目需要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并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科研人员要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管理部门要协调好科研人员之间、不同院系之间、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科研管理部门与校内外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开展科研活动营造和谐、合作环境,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最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研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管理意识及学习意识,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研究长远规划,做好研究机构的建立及研究人员的引进及培养,加强科研道德建设、培育科学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是解决科研管理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而言,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是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根本,科研人员素质的高低、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高校是否能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坚持科研人员为本就是要把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促进科研人员的全面发展,尊重科研人员的基本权利与创造精神,就是要想科研人员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科研人员服好务。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理念及机制,不断激发、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团结、协作、和谐宽容的科研环境,要与科研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为他们排忧解难,尤其要在研究团队建设、研究方向、项目申报与合作、成果推介与转化等方面给予帮助与指导,为高校科研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育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科研管理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解决科研管理问题也是人的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要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努力解决好广大科研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三)坚持统筹兼顾是解决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解决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科研管理人员要切实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高校科学研究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好科研人员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统筹好科研人员研究方向与高校长远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好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各基层研究机构组织、团队的关系,统筹好科研人员与学校、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好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筹好科研成果与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统筹好科研经费的支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好桥梁和纽带,努力形成全体科研人员及部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因此,统筹兼顾是解决当前高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总结

总之,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严重制约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的情况下,必须要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科研管理问题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学院、部门、科研人员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化人员管理、科学化制度管理、科学化资源管理、科学化成果管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的机制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科技与管理创新能力,增强科研意识,努力创建察科研人员之情、解科研人员之忧的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新局面。

科学技术研究论文 篇3

阅读本作,感到有以下特点:

1 研究视角新

科学计量学研究专著,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赵红州的《科学能力学》第二篇,到90年代初,谷兴荣先生《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研究》出版发行,至今已有相当一批科学计量学学术成果。但绝大多数专著都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谷先生对它的整体结构功能规律进行探讨,采用的是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谷兴荣认为:用文献计量学研究科学计量学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文献资料的分布结构和结构变化规律,这只是科学计量学研究内容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科研经费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规律问题,社会环境、科技经费、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系,这些内容的研究是文献计量学方法不能解决的,只有计量经济学方法能解决。反过来,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研究科技文献与科技成果的分布问题。而且,年轻一代的管理学者,运用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方法写了不少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研究论文。可见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谷先生在本作中概括出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论著是有重要意义的。

2 观点新,创新程度大

此专著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等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并用数学方法给予表述。在第34页把全书的基本论点的来源列了一张表。从表中可见,全书共有61个论点,其中,由本书作者在过去首次提出,并且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过的有42个论点,占68.8%;吸收其他学者的论文论点有19个,占31.2%。由此说明本书作者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是相当大的。而且,多数论点都是有理论与实际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科学技术区际结构三大发展规律(两极分化、梯度转移、中心转移规律)的统一性原理等等,提法新颖,论证清晰, 很有意义。

3 内容广泛,涉及到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领域多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

任何学科都是讨论研究对象的结构,外在表现形式和自身活动的方式,活动功能、演变和发展规律三个问题,此专著对科学技术体系各方面的结构和结构演变规律都作了详尽的定量探讨,如科技研发的要素结构及其演变机制,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区际结构及这些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这些结构的内在各部分的弹性替代关系等。这部分内容将近30万字,是目前科技结构研究中最广泛最详细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于科学技术的运作方式、运作机制和经济社会功能与研究效益问题,从五个方面写了近15万字。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链锁关系与替代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及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及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科学技术研发效益的历史变化规律等,都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

在科学技术的传播、渗透、转化发展及其评价方面, 分为五个方面写有20多万字。包括科技传播与渗透效应的几个问题研究, 科技发展与科技转化的质量指标和质量诊断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规律与新陈代谢机制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活动的三大基本法则与行为边界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评价的四大指标与四大环节, 四大指标即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效益指标和综合指标。四大环节即指标的选取与选取标准环节, 指标分类环节, 指标的组合建模环节, 指标的测算与检验环节等, 都作了全面的量化研究。

由此可见, 本作是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领域中涉及面较广的大部头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4 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强,全书结构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研究时间较长,内容较多,相互之间已经构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从编的层次看,第一编是讨论科学技术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以及横向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变化。第二编讨论科学技术运行发展的机制和社会功能,前者是横向的,后者是纵向的。但都是指科学技术体系内在各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时间依存关系和变化关系。第三编讨论科学技术传播发展与评价理论,这是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性发展规律,科技发展状态和科技活动结果的测评,与第一、二编相对应。每一编的各章之间,每一章的各节之间等都具有互为联系的系统性,相互间有较强的逻辑性。

5 计量分析的普及面较广,定量分析的程度较高

科研论文格式 篇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开始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改变天气,研发出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它不管是对农业种植还是天气调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深化了人们对天气的研究,对天气变化更加敏感,进一步提升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水平。本文是以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为讨论中心,分析了技术的原理与当下的发展现状,确定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最初出现在美国,20世纪中期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会在其他领域中应用。当下,全球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水资源逐年减少,对此,需要技术人员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创新,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优化应用效果。

1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概述

用人工的方式改变天气,其方法是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云运动的不稳定性,在空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云的运动发生变化,调整降水量,用较少的成本换取较大的利益,用降水缓解干旱带来的缺水,降低恶劣天气对环境的影响。人工影响天气除了会影响降雨外,也会消除空气中弥漫的浓雾与冰雹,避免出现霜冻。人工影响天气除了有意识的影响外,也有无意识的影响,比如人们日常生活对天气的影响,是在无意识间进行。

2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发展现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