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最新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的新目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运行流程,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使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工学结合模式的涵义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的实训环境,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成果的增强。
2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
2.1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可以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流程,让学生对毕业后要从事的岗位有更多认知;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果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则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工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工学结合模式的运行需要,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再将企业的运转模式引入到实训基地进行模拟,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2.3加强校企合作
要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完全了解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方向,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素材和平台,而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挖掘和获取更多优秀人才,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促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只有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才能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具有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组织参与其他院校的学习,或者聘请专家来校讲座,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更多、更先进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指导。
(一)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是整体的企业发展指导方向,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选择问题,过去,我国企业管理对管理战略的研究和关注都比较少,很多企业在管理和发展中,都只顾眼前的发展形式,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对于企业全面的管理,发展的管理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没有研究出全面的管理战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是近些年我国工商管理研究工作发展带动起来的新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在工商企业管理工作中,其地位正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中开始注重发展战略的分析,对于企业进行综合全面的发展战略管理。当前我国工商管理工作中,把战略管理提升到一个热点关注地位,这不仅在企业中备受管理者的关注,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成为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
(二)企业文化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中,对于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研究增加,也成为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文化关系着对企业员工价值观的树立,是企业员工凝聚力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过去企业发展中,对于文化这样的企业竞争软实力并不注重,但是,近些年来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不仅注重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机制的变革,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大多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发展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研究而制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是工商管理工作中一个新的研究点。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把企业发展的价值理念,企业形象,经营理念等多种文化思想相结合,对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企业的发展中,竞争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软实力。当前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工商管理中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促进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工商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人力资源因素的整合和管理,也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从管理类学科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分支,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人的价值,协调好人力资源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我国工商管理问题研究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把握也是比较突出的,国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对激励体系构建、工作外包化、员工满意程度、企业薪酬设计、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集团企业继任者的管理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营和组织管理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这种企业组织管理形式的不断变化,就为工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的研究课题。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模式的不同来确立不同的管理方向。从人力资源的内部管理角度来说,也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模式,不断建立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手段,以保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适应企业整体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热点问题发展趋势
(一)整体的企业运作管理国际化水平提升
从当前的工商管理工作发展的形式来看,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水平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和世界接轨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工商管理的研究工作中,也会有更多更全面的管理思想呈现出来。企业的整体运作管理,将在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有更深的发展。企业整体的运作管理,也将会出现管理内容的不断细化,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战略管理相结合,未来将会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工商管理中营销管理的内容将会有所扩展
当前的管理形式下,工商管理工作虽然注重对企业营销运作的管理,但是营销活动十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工商管理工作中,将对市场营销的渠道,手段,管理模式等,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无论是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还是国际上整体的经济发展背景,都要求工商管理中对市场营销模式的管理更进一步。综合当前国外市场营销的具体情况,在品牌营销,渠道营销的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营销模式研究。我国当前也面临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在工商管理中也出现了B2B营销、客户生命周期研究、客户关系管理等营销理念研究转变等新的发展情况。所以,这也将成为未来工商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三、结论
[关键词]商业;企业高管;人力资本;业绩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倚重于国内市场开发的大背景下,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给国内的商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商业企业对国内需求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也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而商业类上市企业则是商业企业的典型代表,同时,商业类上市企业高管们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商业上市企业的业绩,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根据一般的观念,高管们的经营能力会通过他们的人力资本体现出来,人力资本越富足的,经营能力应该越强,企业的业绩也应该越好。但是在商业上市企业中,高管们的人力资本到底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发生多大的影响,高管们的人力资本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商业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高管们的人力资本对于商业企业到底有多么重要,以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相关研究予以说明。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国内商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探究商业企业高管人力资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加明确商业上市企业高管们的人力资本对于企业业绩的好坏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高管们的人力资本来改善商业上市企业和未上市企业的业绩状况,同肘也对其他行业的企业产生某种借鉴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有关于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论述。后来的学者如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马歇尔、李斯特,也多有提及或有类似主张。20世纪后半叶,现代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形成。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并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提高人口质量、提高劳动者时间价值的各项开支。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主要是由教育、保健、迁移方面的支出形成的。
Weisberg Jacob(1996)用受教育年限代表一般人力资本,用工作年限代表企业专用型人力资本,通过对1990年以色列一家市政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与不同小组员工的工作绩效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员工小组有较高的工作绩效。
Steven Firer(2003)对南非企业智力增值系数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增值系数、物质资本增值系数、结构资本增值系数与企业绩效(获利能力、生产率、市场评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与企业的市场评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结构资本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在南非的企业中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程承坪(2001)认为企业绩效是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生产性努力、企业家掌握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环境随机因素四个变量的函数,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重要作用。
方润生,李垣(2002)通过对企业管理层人员变动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认为管理层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存在明显的积极作用。
李燕萍(2010)等人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称为经营者;另一类是负责执行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称为生产者。冯亚明(2003)认为,企业家薪酬应从企业家人力资本历史积累所形成的价值和目前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价值两方面体现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
而企业高管的人力资本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教育方式形成的教育型人力资本,即高管的个体特征、知识、技能等;另一种是通过实践方式形成的实践型人力资本,即高管的经历、工作实践等。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收入差距存在密切的关系(罗楚亮等,2007),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前接受的学校教育决定了他们的工资层级,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越高。另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管的任期越长,意味着其在这家公司进行了大量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积累了丰富的公司经营知识和信息。构建了庞大可靠的社会关系网络。因而,高管的人力资本因其任职时间的延长而产生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效应,有利于增加其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李金早等,2007)。
综上所述,虽然也存在着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不明显的研究结果范例,但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企业人力资本尤其是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密切相关,并且。受教育程度和任职时间长短是构成高管人力资本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假设:
假设1:商业企业高管的平均学历越高,公司业绩越好。
假设2:商业企业高管的平均任职时间越长,公司业绩越好。
三、研究设计
本文所选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lislcom)截至2010年10月的数据。在该网站获得了行业分类为批发和零售贸易的企业名录,共109家企业,剔除其中的ST、ST,SST、PT类企业,余102家;又去掉了财务报表数据不是同一天(2010年3月31日)的公司及没有财务数据的公司,余94家;再剔除掉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的公司,余91家;最后剔除掉缺失高管学历资料的企业,余88家商业企业。
各家公司高管任职起始时间和学历的资料通过手工摘录获得,获取高管相关数据时采用了广义的高管概念,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总裁)、董事、独立董事、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监事会主席、监事、总会计师、营运总监、物流总监、营销总监、企划总监、采购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各公司公告中列出的职位。对各公司高管的学历数据进行整理后,借鉴李燕萍等人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反映公司高管学历情况的指标是通过对高管的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分别赋值1、2、3、4,初中、中专和高中学历赋值0.省略lier
eom),在该网站各公司财务数据项下的财务分析指标里的获利能力指标下,经手工摘录获得,选用的是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经过用直方图初步判断,各变量中,高管平均任职时间、高管平均学历比较近似地符合正态分布,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则不符合正态分布。
运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1、表2。
因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这个变量基本上不服从正态分布。所以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进行相关性的判断。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商业企业高管平均学历与企业业绩的相关系数仅有0.04,远小于1;伴随概率在71.4%的程度上接受不相关的假设,明确地说明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假设1没有得到支持,企业高管的平均学历状况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商业企业高管平均任职时间与企业业绩的相关系数为-0.111,伴随概率却仅为29.6%接受不相关的假设,分析结果似乎说明高管平均任职时间与企业业绩负相关,但相关程度又非常弱,而且也不符合常理,人们通常都会觉得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改善经营业绩,而且结果显示只在29.6%的程度上商业企业高管的平均任职时间与企业业绩不相关,说明在很大程度上高管们的任职时间是与业绩相关的,只是高管们的任职时间长短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还难以得出确切的相关性方面的结论来描述商业上市企业高管任职时间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假设2也没有得到支持。
出现这样的结果,也许与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有关:例如统计高管的资料时,包含了所有公布的高管职位,而实际上不同职位的高管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力大小是很不一样的。再比如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如企业规模大小也同时在影响企业的业绩状况。应该列为控制变量。这些将对后续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尽管如此,就本文程度有限的分析,还是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
五、研究结论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企业为实现稳定、快速发展,有必要重视工商管理作用。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只是注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此类工商管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提高工商管理水平,从而使得工商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建设发展规模得到有效的扩大,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但是现如今的工商管理人才具有诸多不足,现对其一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重要性。为此,企业高层工商管理人员全部归置高级管理人才,专门负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就是由于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全部归置为高级管理人才,并没有对人才加以类型区分,实际情况下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包括两种类型人才,分别是理论型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型管理人才。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管理较为混乱,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落实[1]。此外,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扩大了招生,使得高等教育并不是十分“高等”,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注重理论培养,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使得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实际发展需求。
(二)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
对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1、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全部归置为高级管理人才,如此一来,在组织管理人才培训时,并不会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导致理论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毫无区别,不利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相同目标基础上,两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课程体系总体看起来,相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培训理论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并不能提升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2、在上述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之外,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又是一大不足之处。对于企业工商管理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工商管理十分注重实用性。如此一来,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有必要引入实践性课程[2]。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严重缺乏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实践性课程,即使安排了相当的社会实践课程,同时安排了一定量的实习课程,但是并没有对实践性课程进行系统的计划设计,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空有满肚的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极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在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促使工商管理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原先的说教式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生的说教为主,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3]。此外,在说教式的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并不会深入思考问题,只是单纯的接受管理理论知识,在不发动思维思考问题的情况下,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
在上述分析中,现阶段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加强其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工商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现对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分为技术型人才以及理论型人才。为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加以针对性培养。对于理论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引导管理人才能够使用自身的管理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对于应用型的人才的培养,其主要是需要工商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拥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实践操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4]。因此,在明确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时,企业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制定相对应的培养目标。面对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培养出一个能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又有较好的外语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5]。
(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培养目标以及基本思路,需要对现阶段的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课程的工商管理课程以及管理要求,针对市场所需,设置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此同时,针对现阶段企业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有必要在设置课程时,加入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此外,为了使得管理人才能够发挥专业职能作用,就需要在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二是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为此,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时,有必要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从而在学科专业融入企业管理知识。此外,为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增加工商管理人员相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培训。总之建立学科交叉培养计划,有助于培养综合实践性工商管理人才。其三是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工商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主要采取模块教学方式,对不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6]。此外,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有必要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同样在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只有拥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为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对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培养的主要措施为企业高层领导需要不断具有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从而不断学习国外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有必要加强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培养课程设置上,需要设置一些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的教学模块,从而能够对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最为主要的是不断地实践当中,将较为陈旧的理论加以创新。此外,在制定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上,需要结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对应的培训思路需要加以创新,需要以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管理职业技能为主导,不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工商管理人才。此外,为满足现代工商管理需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对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而言之,只有以上人才培养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就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在管理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对其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小青。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5).
[2]陈军,张韵君。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7).
[3]李彦锦。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4).
[4]李志。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01).
[5]邹记龙。关于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15).
[6]卫民堂,王小青,冀祥,许玮玮。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01).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工商企业管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的新目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运行流程,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使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工学结合模式的涵义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的实训环境,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成果的增强。
2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
2.1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可以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流程,让学生对毕业后要从事的岗位有更多认知;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果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则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工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工学结合模式的运行需要,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再将企业的运转模式引入到实训基地进行模拟,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2.3加强校企合作
要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完全了解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方向,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素材和平台,而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挖掘和获取更多优秀人才,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促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只有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才能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具有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组织参与其他院校的学习,或者聘请专家来校讲座,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更多、更先进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指导。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涵义,并且探讨了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通过本文论述可以看出,要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有效结合,需要从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等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敏,李英宣。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06-08.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工商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推广渠道和方式、人力资源、财务会计、融资预算等多专业、多领域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专业,具有注重实效性、专注应用性、开拓创新性等特点,是一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战略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管理结构的研究和分析,找出阻碍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同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制定、员工岗位职能界定提供建设性意见,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并同时具备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我国经济并入世界经济轨道之后,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越加的关注和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在高等院校中专门设立工商管理专业,扩大工商管理专业收生规模、对工商管理人才就业提供“绿色通道”等方式以扩大国内工商管理人才规模,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推动国内工商管理人才体系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体系培养当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造成工商管理人才体系失衡,学生的理论能力超过实践能力等等。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合理,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式、师资队伍力量和实践操作等方面与现实发展状况不符,因而造成工商管理人才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进行运用。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偏离实际,与现实发展不符
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偏离实际,与现实发展不符的现象。据研究表明,78%的工商管理专业将课程设置的过于细化,将工商管理专业细分为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物资管理专业等等,而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应当是对与企业建设和发展有关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在专精某一部分或某一类专业的情况下,对其他属性的专业也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下为企业寻求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和优胜的竞争机会。偏离实际的课程设置,使得工商管理人才局限到单一的目标下,与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符合,也为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机会缩减了途径,造成了工商管理人才在进入市场后只能被动的选择单一工作岗位,而不是有效的掌握到主动性,成为就业的主宰。同时,课程设置偏离实际,与现实发展不符还对工商管理人才造成的很大问题是加深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误解。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一定年头,但是许多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劳动力和制造力占据市场的时代,对工商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人才的认识并不多,认为工商管理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是处理行政类事务的,对企业的发展可有可无,现行的单一化课程设置方式使得工商管理人才在市场中选择企业和进行就业时更容易遇到阻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完善,造成受教育者的学习程度受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并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国内的教育改革,但是,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处于基础水平。我国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员,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并入过来的,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师,因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呈正比的关系。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采用、教学理念的引导等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意见,因此也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程度造成一定限制。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进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性的原因就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发展掌握程度的不扎实,导致了人才进入市场后的偏差。
二、改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措施建议
(一)找准自我定位,寻求多元化发展
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场所,教育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所在的院校首先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与社会不适应的问题。院校对自身性质进行认真分析和探究,找出所在的工商管理专业与自身文化元素、政治元素的共通点和差异性,如学校是以研究性质为主的,那么专业也应当偏向于研究化和理论化,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是属于理论型的,专注于对影响和推动工商管理发展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学校是实践性为主的,那么专业也应当偏向于实战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能够进入到社会当中,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战略性意义的人才。当院校找准自己的定位之后,受教育者才能依据其定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性质的选择,从而解决了工商管理人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困惑,为其自身寻求到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二)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要为进入社会服务的,是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因此,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对课程设置比重进行调整,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课程比例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受教育者个人意愿,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划分,在扎实理论的基础上也不要放松对实践的掌握;其次,从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受教育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学习。
三、结论
日益严重的人才过剩与工商类管理人才奇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当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西方先进的工商管理经验,为自我寻求多种就业体验机会和就业渠道,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符合社会和企业对自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鲁捷。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