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中学生物理论文(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在物理问题的设置方面存在的一定的误区.以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注重提出问题的技巧,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反应比较平淡,不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在课堂上就相关物理问题进行讨论的各项准备.所以课堂的提问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相关物理问题难以解答的现象.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堂提问解答存在问题的原因物理课堂上提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1)是传统教学方式造成.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不重视学生的积极性的开发.在教师课堂讲解之后,依靠题海战术,提高物理的教学成绩.所以对于课堂提问的相关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课堂所提问题的难度,时机的把握等方面没有系统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提问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物理自身特点决定的.物理学自身的特点也为物理课堂的提问-解问制造了障碍,物理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物理概念,定理,公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是,受现代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的实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进行,这为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制造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难以做出强烈的响应在情理之中.
二、解决物理课堂提问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
1.联系教材设计问题教材是根本.任何学科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教程展开的.都为加深教材的理解设置.所以在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该熟悉教材的内容,掌握教材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互动过程中掌握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课堂提问活动中.否则,在物理课堂的提问解答过程中就会不知所云,既不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便达到通过课堂的提问及解答的过程,加深对物理相关知识理解的目的.有鉴于此,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对于课堂上可能学习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同时对于相关的知识也需要有概括性的了解.物理是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例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过程需要对第一章力学的相关知识有充分地了解.只有在熟练掌握前几章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与教师能够有很好的互动,促进高中物理的学习.
2.从实际出发物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物理现象生活中都有体现,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手,逐步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提问的过程.例如,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可以结合生活的现象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苹果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苹果落地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蕴含着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知识.通过对于苹果为什么落地,或者在抛球时,为什么球一定会落到地面的现象的提问,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的关注,并且由此产生探索其规律的愿望,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3.循序渐进开展教师在物理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采取一定的技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上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如果所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也不容易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应该选择教材的难点和重点部位,设置问题的内容.既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关,又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的问题学生才容易接受,并且引起研究的兴趣.物理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逐步展开的.由此,物理课堂问题的设置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从简至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践证明,阶梯式的提问是比较理想的设置问题的方式,既符合学习的思维习惯,也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三、总结
总之,由于物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因此,高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课堂“提问-解问”,对于高中学生提高物理成绩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的提问及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可以更好的掌握物理表象之下蕴含的事物本质性的规律,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只需做到合适的点拨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讲完全课的授课方法必须要抛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授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看懂的地方就顺带一讲;经过教师的适当提点,学生能独立思考出来的问题就不过多的解释。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下,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体做法为:提前一天发下学案;学生预习新课,尝试完成预习提纲,上课时先对提纲中不理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实际的解决问题,总结物理规律。当堂训练环节一般为5到10分钟时间,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尽可能当堂批改讲评,力争在课上解决学生们普遍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个人教学个性
(一)想要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听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斯维塔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对于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幽默可以是语言上的幽默,也可以是动作上的幽默。如果一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把握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姿势甚至每一个表情,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到知识。
(二)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所以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无疑是需要加大感情的投入的,要做到精神抖擞地进教室,意气风发地上讲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精神饱满且情绪高涨,课堂必然会精彩不断。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只需要在学生回答对问题的时候,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没有批评,带有一句安慰的话语。当学生不再惧怕回答问题时,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
(三)加强交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引导这一新的途径与策略,鼓励学生们与自己互动,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应该在学生心中经营一种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与教师可以相互理解,用平等的、和谐的方式交流。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与答辩,激发同学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实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做到理论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常见的,比如“声音的传播”、“电磁现象”、“惯性”等等。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切合实际,提出问题,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解决惯性问题时,可以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坐公交车时司机突然刹车,人会往前倾,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带动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接触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消除他们对新知识的恐惧感,使后面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吸引人。在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普遍性,学会欣赏物理的魅力。当然,实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如果只用抽象的语言让学生们想象,显然是不可行的。只有将知识具体化,细节化,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看到这些以原有的知识无法想象的现象,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分析这些现象,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在学生们之间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备课时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到同学们不同的水平,挑选具有代表性,并且大部分学生可以听懂的题目在课上讲评。而在课堂上需要同学回答问题时,应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这样可以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一些具有延展性的题目则交给中等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可以积极思考,懂得比较;在向层次较高的同学提问时,则需将中等的题目深化,拓宽,让他们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因此,针对性在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学会因材施教,才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五、用积极自主的方式备课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的掌握课堂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新知识并且掌握考试方向,更需要在课前仔细严谨的组织教学语言,梳理教学思路。课堂效率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更与教师课前的工作准备是否充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备课不仅要组织好课本上所讲知识的语言,更要像新的方向拓展,学会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将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出来,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新的解题方法。其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课堂上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全面的知识。最后,教师应准备好课程的安排,用新颖的方式切入主题,使课堂充满活力。
结语
招生学院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
及名称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参考书目
教育学院
045101教育管理
01学校领导与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1教育管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教育法律法规
②教育心理学
考试科目901参考书:
陈孝彬,高洪源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045115小学教育
01小学学科教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11小学教育概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科目911参考书:
阮成武,《小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045118学前教育
0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15学前教育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②幼儿园游戏论
考试科目915参考书:
虞永平,王春艳编,《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政法学院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0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02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03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04 德育课程与教学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科目902参考书:
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文学院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01中学语文教学
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3语文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古代文学
②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试科目903参考书:
①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②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③《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01数学教学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4数学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微积分
②线性代数
考试科目904参考书:
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1年版或02年版。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
01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
0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5物理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物理学
②大学物理实验
考试科目905参考书:
①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②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化学化工学院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01化学学科教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6化学教学论
①化学实验研究与设计
②化学教学技能测试
考试科目906参考书:
《化学教学论》(第四版)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命科学学院
045107学科教学(生物)
01生物教学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7生物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细胞生物学
②生物化学
考试科目907参考书: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同等学历加试参考书: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外国语
学院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
01英语教学论
02英语课程与教学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8英语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综合英语
②英语语言学基础
考试科目908参考书目: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人文与社会学院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01历史教学论
02中学历史教学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9中国通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近代史
②历史教学论
考试科目909参考书:
①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五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②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
③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资源
与环境学院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01地理教学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10地理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地理
②世界地理
考试科目910参考书:
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1版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化学化工学院
085216化学工程
01石油化工
02精细石油化工产品和工艺开发
03化工自动化与控制技术
04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05催化剂工程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2物理化学或913化工原理或914环境工程
注:912或913或914选考一门。
①化工专业实验
②化工专业课程综合
考试科目912、913、914参考书:
①《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