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影评(精选7篇)

可可西里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可可西里影评(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可可西里影评 篇1

万恶的月考结束了,晚上组织看电影。原以为会给我们放些打打闹闹的电影来慰劳我们这些可怜人一下,不想放的是《可可西里》,把我们的情绪推到了压抑与沉闷的最高点。

去的晚,于是靠着报告厅的后立柱把电影看完。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这样才能表达我对它的敬畏。

也许电影讲了些让人很难想清楚对错,或曰无法简单的分辨对错的事情。巡山队固然可敬,他们失去了家庭,一年都没有发过工资,缺人缺枪缺钱,可他们无奈地卖羚羊绒来当资金,这是犯法的。队长说的朴实“宁愿我坐牢,也要保护羚羊和兄弟们。”是县里的问题吗?可巡山队没有编制,理应没有下拨的资金。于是,巡山队没权,抓人罚罚款,连逮捕的权利都没有。他们,只能尴尬地生活、工作在罅隙中。还有刘栋,用一个陪女的钱,去做保护藏羚羊如此“高尚”工作。孰是孰非?

翻过来说,那些捕羊人就该是反派了。高占西是拨羊皮高手,自己说起剥皮“又快又好”都有几分自得。抓了一次又一次,罚了一次又一次,又逃了一次又一次。可他真的那么坏吗?当他回忆起自己种田、放羊也是一脸甜蜜。可无奈的是,土地沙漠化,牛羊饿死。他面对或自然或认为的变化,毫无力气。可重要生存啊!于是走上了剥羊皮的道路。说起剥张皮才五块钱,很多人都笑起来。可我心中却掠过丝丝寒意。对于这些人,单纯的告诉他们捕藏羚羊的危害,或是罚罚款是没效果的。相反,他们要生存,这是他们面对大自然变化的本能啊!他们承受着自然变化最直接的受害者,理应被同情,被接济,却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当队长抛下高占西一行时,说,“走不出这山,就是你的命。”还不停地拥抱着,说一帆风顺。他们本来就不是对立方,他们的命运本来就相连。只是,面对自然,他们选择的路不同。殊途同归。

说不清的还有自然。它生养人类,却又粗鲁地吞噬生命,毫不留情。当刘栋陷入流时,他先是奋力挣扎,可当他越陷越深时,他不再拼搏,而是以一种无比虔诚,听天由命的姿态,一点一点,下陷,下陷,直到面庞,鼻子,嘴巴。他就这样离开,不留痕迹。说自然可怕吗?可没有他,人类又从何而来呢?

活着,本来就是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突然想到繁星满天,一个队员说:“你在这儿踩的每个脚印,都可能是人类第一个足迹。”

说不清楚的事,就交给缄默的宇宙吧!不断轮回,自明分晓。

可可西里影评 篇2

昨天看了记录片《可可西里》。

因为做过关于藏羚羊的专题了,所以在内容上并没有觉得陌生。但是在亲眼看了画面之后,却感到了灵魂的一丝颤动:西藏,高原,可可西里,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

这种遥远不是实际的距离,而是精神上的差异。就算你站在他们身边,你也走不进他们的心。那是灵魂和信仰的世界,是需要我们敞开灵魂去接近的陌生。

可可西里,藏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没有编制,没有资金,没有武器,物质上极端匮乏,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每一次分手,都可能是永别!有时候还要偷着卖些羚羊皮来为行动提供经费,而这样的活动,同样是他们打击的对象!你能理解吗?

可可西里巡逻队,他们保护的,不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而是自己的家园。你能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吗?

我看到了铺满一地的藏羚羊皮,我看到了剥完皮后的累累白骨,那是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残忍。可是当我看到了盗猎者无助的眼神,我却无法简单地谴责他们的犯罪。

他们的罪恶,难道不是我们的罪恶?他们的苦难,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苦难?

被称为草原上第一剥皮手的马占山,原来是个牧民,放过马,放过羊,也放过骆驼。可是后来,草原变成了沙漠,牲畜没有吃的了,人也没有吃的了,只好去干播剥皮的活——剥一只藏羚羊皮挣五块钱!是谁破坏了他们的牧场?是谁把他们逼上了盗猎藏羚羊的不归路?

藏羚羊的命运,是可可西里的悲剧,是欲望的魔鬼对人类精神的一次摧残,

我记住了队员们在夜晚唱起的那首歌:

似流水似流水似流水……

阿妈,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都会回来,我都会回来,我都会回来

天上晶晶的白云啊,请捎去一封信

我思念您思念您

我在心里为您祈祷……

这是吟唱在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声音啊,它也许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还能继续流传下去吗?现代化的盛世福音,淹没了遥远的神灵世界,也污染了人们的精神空间。我们能想象那个纯粹精神的世界吗?

“你看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特别脏,但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是的,他们的心特别干净,象青藏高原永远清澈蔚兰的天空。

从雅克贝汉的《希玛拉雅》到陆川的《可可西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荒凉而辽阔的生命禁区,那是信仰者的真境花园。如果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就让我们保留一分宽容——让那片土地永远远离喧嚣的滚滚红尘,让精神静静地栖息,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

可可西里影评 篇3

《可可西里》诞生于2004年10月1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话说,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宁静,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一定要抓到盗猎者!巡山队长日泰(多布杰)下了死命令,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闯进了正在流血的可可西里。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 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盗猎者出现在冰河对岸,队员们不顾一切地冲入湍急的冰河之中。一场生死搏斗之后,只捕获了一些盗猎分子,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风雪中,继续追赶盗猎分子的巡山队员已濒临绝境: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不断倒在冷枪之下…连最顽强的藏族汉子也哭喊道:我们走不出去了! 打击盗猎,是巡山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守护家园,是巡山队不可动摇的信仰。巡山队员顽强地在风雪戈壁中追捕盗猎者,枪声在可可西里的'群山中长久地回响——这不只是一次巡山,这是一次撼人心魄的生命历险。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创作,是陆川执导的第二部作品。整部影片以新闻记实报道的形式,从一个随队采访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荒凉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与疯狂凶残的藏羚羊盗猎分子展开殊死斗争,最终全部牺牲的惨烈故事。导演陆川为完成此片,率领100多人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苦战120天,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以纪录片的形式真实且不加修饰地记录下来,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载体,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 可可西里见证了荒原的转变,代价却是生命的消亡,不论是人还是藏羚羊,都在戈壁的掩映下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有缅怀的赞歌与珍惜保护动物的灭绝。作为一部电影,它走的是纪录片的形式,可它不是真正意义的纪录片,一反常规的戏剧式叙事方法,空前加强了不确定因素的使用,甚至强化到不确定叙事已经成为主导全片的叙事策略。但看起来又是那么真实,真实地似乎就发生在眼前。

可可西里影评 篇4

我喜欢陆川,这个喜欢独自旅行,寂寥却又执著的男人;我同样喜欢《可可西里》,这部浸透着生命和激情,光明与黑暗紧紧纠缠的影片。当这二者如同久违的挚友和我不期而遇一般,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即便我的文字形如枯槁,异常拙劣,我也难以抑制自己心中不断蔓延的情绪;于是,约莫一年后的今日,有了我关于《可可西里》的第二篇文稿。

陆川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当片尾音乐在耳边缓缓的想起,黑底白字的特技字幕若隐若现,一张张带着倦意却满是憧憬的脸庞成为定格。一种震撼,如果化学反应般在我心底肆虐的猖狂起来:是对生命的祭奠,还是对信仰的眺望;是对人性的反思,还是对社会的抽丝拨茧。所有的情感顿时汇成一团:陆川,原来你的《可可西里》不只是一部电影。

纪事终究是真实的:

《可可西里》的故事很简单,一群普通的人,一群生命垂危的藏羚羊。而陆川,他终究是一个逃不过感性和责任的导演,他用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在《可可西里》中再现了一个生命与生命纠缠的故事。

影片的开始便是真实而震撼的。垂死挣扎的藏羚羊,在血淋淋的屠刀下,从呻吟变成了永远的沉默。在镜头中,我们看见了人性背后所隐埋的卑劣;

影片的中间,刘栋陷入了流沙,他挣扎了,开始缓慢的下沉。此时,陆川采用了固定镜头的拍摄手法,在短短的时间中,我们便看到了一个生命的终结。随后,陆川将镜头慢慢拉远:货车,散落地的麻袋,一望无垠的沙地,没有任何声响,安静得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有谁知道其实就在几分钟前,这儿曾有过一条活生生的生命。

影片的结尾,巡山队长日泰,被子弹击中胸膛,抽搐着。陆川在拍摄这一场戏的时候,同样恰到好处的采用了固定镜头和远镜头相结合的拍摄手法。没有脸部的特写,没有细节的捕捉,我们甚至看不到躺在地上的日泰在生命的尾巴上会是怎样的面容。我们不忍想象,或许陆川也不忍拍摄,于是,在长镜头的定格中,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位英雄无可奈何的逝去。

一幕幕的场景,陆川没有增加太多的戏剧冲突,处理的很是冷静。他犹如一位安静的旁观者,端着眼前的摄象机,不闻不问,跟随着顺时针的故事情节,将整个世界暴露无遗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人性终究是圣洁的:

影片中有两场戏让我心生感动,难以释怀。

昏暗的车厢内,挤满了盗猎者和逃山队员,凌乱的头发,满是尘土的恋庞,他们就这样唱着:妈妈,请你一定要等我回来。.。.。.没有音响,没有伴奏,甚至有点杂乱,但是,正是这样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了这群七尺男儿那颗其实很脆弱的心;

午夜十分,三个男人仰望星空,可可西里的夜幕美得就像一副画,每一颗星星都在闪烁,亮的让人心醉。“你知道可可西里是什么意思吗?可可西西里在我们藏语中就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听着,他们对视而笑。茫茫的可可西里,与苍天相接,阔的让人心倦,当肆虐的沙尘吹起,当漫天的冰雪落下,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会成为它们的俘虏?

马占林,这个瘦弱的老叟,他就这样活着,在茫茫的可可西里,他细小的就像一颗沙砾,随遇而安,他没有什么目标,甚至不知道自己今后的明天会是怎样的状态。他说,我老了,走不出去了。他只能如此,本能的挣扎着,本能的生存着;

日泰,终究是个普通的人。这样高大正直的英雄,总是那么高高在上,不可动摇 。但,他为了队员的生存而出售了羊绒;当刘栋因为职守不当而让盗猎者逃脱,便遭到他近似疯狂的殴打。.。.。.这其中蕴涵的正是对人性的思考,陆川用自己的镜头,将这些真实的情节,赤裸裸的摊开,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足以用自己理性的半边头脑去体会,去回味。

其实,都是平凡的人,其实都是有血有肉的男儿,谁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在突然之间被沙尘吞没;谁愿意每次都把和自己亲人的分别当诀别?

生命终究是脆弱的:

茫茫的草原,寂静的让人联想到死亡。陆川用他的远镜头和移镜头将此展示的一览无遗。

马锐躺着,被子弹击中动脉的腿鲜红的血不停的流淌,所有的人都围着他,所有的人都想挽救这条还年轻的生命。但是,当所有的期望被无情的阻挡,即便浑身解数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慢慢的闭上眼睛;

祭坛上,日泰安详的躺着,昏暗的屋子里,大家都默默的站着,一阵阵的哭泣声,擦过冷静的镜头,刺痛着我们的内心。镜头定格,停留在日泰的脸上,一位英雄就此长眠。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却又如此的真实,真实得甚至来不及呐喊和细语,便成过去。

尾声:

那位消失的地质学家曾说: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只是,这样的脚印,它浸透着多少生命和人性。

影片结束了,但那些萦绕在镜头中的场景,却仍旧徘徊在我心头,挥之不去。语言终究是苍白的,只,庄重的行礼,为《可可西里》,为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

可可西里影评 篇5

可可西里-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是一种无言的伤痛,人类对待藏羚羊的谋杀以获取钱财,破坏生态环境以谋取个人的私立,权利的斗争与争夺而去杀害他人的生命。我慢慢的开始不明白,这种人为什么把金钱和权利看得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可以说的就是,这部影片的各个镜头给我留下的感觉都是十分深刻。刘栋在援助自己队员的路上,因为沙漠之中的一颗坑,小小的一个坑,就深陷其中,起初他还是在拼命地挣扎着,挣扎着,但是越到了后期他放弃了,安然接受自己即将死亡的现实,他的身子慢慢被沙子卷入其中。旁边所映衬着的是他这次旅程之中的所带给队员的补给。生命在可可西里之上是那么脆弱,人在大自然之中是那么的渺小。还有的是捕杀藏羚羊分子,面对巡查队的追捕,可以毫不留情的开枪杀死一个人,仿佛这个人并不是人,仅仅只是一个动物一样。这部影片告诉我当下生活在平原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没有高原之上的肺水肿,没有因为拼命追赶一个人所带来的缺氧而致死的情况发生。一切都是那么的舒服一切也是那么的平和。在现实生活当中困住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罢了。作茧自缚就是这个含义吧。

可可西里影评 篇6

从头到尾都是震撼,人性的震撼。当动物保护人员掉进流沙,无助的眼神,拼命的挣扎。当出现满屏的野生动物被剥皮后的尸体。有个人开车去找救援,路上困的不行,把自己的头发栓在一根绳子上,低头的时候就会疼的清醒一下。到了目的地下车,腿已经麻木的不会走路了。

和人类生活在一起,是它们的不幸,我们也有取舍地保护某一些濒危物种,其余的大家好像不在乎它们的生死。

我实在没有能力给出一个标准,能力有限,我只是希望能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力量,让类似的影片让更多人看到,大家的观点受到一些冲击,或许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显得稍微友好一些。

旨在呼吁大家保护珍稀动物,它们是我们大家庭的一部分。

可可西里影评 篇7

当秃鹫背负起亡者的灵魂,当为了信念的死亡一次次悲壮的发生,我们必然明白《可可西里》里出现的频率最多的一个词:“保重”的意义。

《可可西里》本质上这是一部男性电影,阳刚、粗犷和惨烈,可可西里志愿巡山队员以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告诉了我们怎样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影片没有导演的主观评判,只是通过北京来的记者尕玉的眼睛默默地展示着发生。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故事。

影片从志愿巡山队员强巴被盗猎分子枪杀开始,让观众近距离目睹事情的严酷性,偷猎者为了追求利润是毫无人性的,马克思的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强巴鲜血喷溅开来,我们看见了保护藏羚羊正义所付出的代价,同样在影片最后偷猎者罪恶的枪声再度响起,我们的英雄甚至没能说什么就扑向大地,为了信仰和保护藏羚羊他们以生命祭奠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它的真实和悲壮会让观众自省良心的含义。

记者尕玉跟随他们进入无人区追捕偷猎者的近20天时间里,导演以近乎记录片的纪实手法描绘着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风雪和流沙对生命的吞噬、大量的藏羚羊骸骨和毛皮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颤、偷猎者“道德”缺失的原因,巡山队员的真实的生活,这些全景式的记录让观众自己寻找答案和内在,虽然是故事片但是有了人文记录片的特质,值得我们引起重视。影片的大多数演员都是非职业的,他们生活化的演出为影片的写实主义定下了基调。

在影片里,导演着重塑造了队员刘栋的形象,他有着缺点但是他在大义上从不含糊,为了营救被肺气肿折磨的同伴,刘栋孤身去筹款,在返归的路上被流沙吞没,这个场景是极具震撼的,导演平静地记录了这个过程,没有用一点外部的音效来煽情,只是以刘栋沉入流沙挣扎的呼告来表现这份惨烈,这组镜头是每个有良知的人一生无法忘记的,所以,我们应当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目睹在可可西里发生的一切,特别让那些围着藏羚羊的西方达贵名伶知道羞耻和触动。

巡山队员有的常年独守着一个关卡,艰辛的生活,还必须提防偷猎者的暗杀,是何种力量让他们留了下来,尕玉询问着这个问题,导演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那面高扬在帐篷上的国旗告诉了观众巡山队员留驻的原因,对祖国的赤诚和对故土的热爱,所以他们才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这些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可敬的巡山队员们,在生与死之间选择的总是良知和正义,队长泰日和偷猎者狭路相逢,面对他们的威逼利诱毫不动心。面对枪口大义凛然的怒斥,导演在他的死负载了对于信仰和正义的理想主义的悲壮色彩。成为生命意义最好的诠释,中国银幕从此多了一个真正阳刚的人物。

导演的所有细节都是站在理性上的,他没有一味指责偷猎者,而是将他们和生存境遇的无望联系在了一起,有着天问式的悲凉!当那位曾经被队长抓捕的老人良心发现告诉尕玉出山之路时,可以看到导演内心对人性还是有着希望的,那时一种质朴的相信,相信,所有的生灵内心都有善的一面,虽然有时被残酷的境遇遮蔽,但是,人类和动物的差异在于人类会反思,这是通向良知的路,这是所有生命的希望。

就像在所有的无言里神圣的藏歌声起,导演将一位英雄的牺牲赋予了英雄主义的壮烈和信仰的崇敬。

导演最好的字幕给了观众一份信心。民间志愿巡山队的义举得到了国家的足够重视,因此建起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藏羚羊的数量正在回升,这些就是英雄们的鲜血和赴死的意义!

陆川,在今年带给中国影坛我们缺乏已久的感动和阳刚,这部电影对观众而言必然是难忘的,因为它表现的是真实的人性,让人思索和共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