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税收筹划战略管理论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强调了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专门性。而从目前财经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是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也是最需要大学生和最能发挥大学生特长的地方。因此,如何培养在校大学生,并使其毕业后能在基层单位发挥其专业技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成为财会专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包括税务师事务所)的业务中,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知识,还要熟知税法。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写到:“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此外,根据我国国家人事部披露的一份人才需求预测显示,会计类中的税务会计师成为需求最大的职业之一,由此可见开设税法相关课程的必要性。在这里,“税法”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收实务》和《国际税收》等课程。而这些课程该在哪些专业开设,如何开设,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都值得在教学中认真探讨。
一、高等工科院校税法课程的开设现状
高等工科院校相对于高等财经院校来说,在培养目标上更应侧重于培养实用型而不是研究型的专业人才。而目前高等工科院校在开设的“税法”相关课程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开设“税法”课程的专业偏少,普及性不足
目前,税法课程一般只在财会专业开设,其他专业并未开设相关的课程。实际上税法的相关知识不仅是财会专业必不可少的,对于其他专业也有普及关于税法基本知识的必要。因为不论是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税收息息相关,让大学生熟悉了解税法的相关知识,自觉、准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既有利于日后的实际工作和个人的日常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在财会专业所开设的“税法”相关课程未成体系,专业性不强
在会计专业所开设的“税法”相关课程中,有的院校是《税法》,有的院校是《税务会计》,还有另再开设《税收实务》课程的;而在财务管理专业有的是《税法》,有的是《税收筹划》,有作为考试课的,也有作为考查课的,从而导致所开设的课程在内容上比较混乱,专业性不足,缺乏系统性。特别是有的院校所开设的课程缺乏“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的系统知识,而这正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最需要用的,“税务会计师”也是社会最需求的职业之一。
此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对外贸易日益增多,海外投资也日益增多,相应地,社会和学生对于国际税收知识的需要也更加迫切,因此也有必要增设《国际税收》课程,介绍有关知识。
(三)缺乏实践环节或实践环节偏少
税法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的是涉税的实际操作,即对企事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个人日常生活首先要分析其是否涉及到税收问题,进而对所涉及到的税种正确地进行纳税申报,在积极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能充分享有纳税人应有的权利。社会普遍需要的是实用型的人才,而大学生缺少的正是实际工作的经验,所以应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为学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的需要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目的不同,使得按照会计方法核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会计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不断的加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和税收的法律法规,如颁布实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2006年颁布于2007年施行的39项会计准则,在税收方面也不断地在修订调整有关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都使这一差异愈加明显。由此要求企业纳税时,必须合理准确地计算企业的应税所得,以保证企业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减少纳税风险,有效行使税法赋予的权利,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因此,为了适应纳税人纳税的需要,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会计必须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并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二)是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随着税法的逐步健全以及税收征管的加强,企业越来越感觉到税款的缴纳在整个资金运作中的重要性。纳税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需要对纳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事前筹划、事中核算和事后分析等。一方面,纳税人对纳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必须符合税法要求,按税法要求履行纳税义务,通过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系统地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纳税人也应保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到合法合理地“节税”。纳税筹划是我国税收法制逐步完善情况下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开设“税收筹划”课程加以引导和研究。
(三)是加强国家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
200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税收征管法》对于加强税收法制,强化税源管理,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纳税人首先应按照税法的规定核算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准确、及时地进行纳税申报,同时也为税务机关检查其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提供依据。这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须熟知税法,熟悉税务会计的知识。此外,国家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采取税收筹划进行认可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纳税人正确进行税收筹划。因为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提高纳税意识的办法是让纳税人充分享有其应有的合法权利,这就需要有纳税筹划。因此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都是重要的必修课程。
三、税法相关课程的专业设置及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根据税法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在高等工科院校的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会计学方向)应开设《税务会计》必修课程,至少60学时;《税收筹划》作为选修课程,30学时;28学时的《国际税收》为选修课。另外,应增加《税务会计》课程设计的实验环节。《税务会计》课程的选修课为《会计学原理》课程,平行或选修课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等课程。
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依然开设《税法》必修课程,50学时;《税收实务》40学时的必修课;28学时的《国际税收》选修课。同时增加《税务实务》课程设计的实验环节。
财务管理专业应开设《税收筹划》必修课程,安排40学时;40学时的《税务会计》必修课程;28学时的《国际税收》选修课。另外,应增加《税收筹划》的实验环节。《税收筹划》课程的选修课为《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
其他财经专业如市场营销专业、生产管理专业等,应开设《中国税制》30学时的选修课程,主要是普及“税法”的基本知识。
四、所开设的税法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
《税务会计》主要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涉税业务的税务会计处理,而《财务会计》课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原则上不需再作介绍了。
1.税务会计概述。主要介绍税务会计的概念、对象与目标、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和税收制度等。
2.主要税种的税法及其税务会计处理。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分别按各具体税种介绍我国现行各税种税法的基本内容、应纳税款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有关纳税凭证、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与审核,税款的申报、缴纳和补退及如何对会计和税法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其中重点介绍流转税和所得税。
(二)《税收筹划》课程的主要内容
1.税收筹划概论。主要介绍纳税筹划概念、原则、形式和种类等。
2.税收筹划的技术与方法。主要介绍国内税收筹划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简要介绍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3.我国现行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介绍各税种的税收筹划,主要围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4.企业经济活动的税收筹划。主要围绕企业的设立、并购与重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税收筹划。
(三)《税法》课程的主要内容
1.税法概论。介绍税法的概念、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制定与实施、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等有关税法的基本理论。
2.主要税种的税法。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主要税种的税法相关规定,包括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3.税收征收管理法。介绍税收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法律责任。
4.税务行政法制。简单介绍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四)《税务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
1.税务实务概述。简要介绍税务的概念、范围与形式、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等基本概念。
2.税务登记实务、发票的领购与审查实务。
3.建账建制、实务。
4.企业涉税会计核算。主要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税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重点是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5.纳税申报实务。介绍各税种的纳税申报,重点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6.纳税审查实务。
7.税务咨询。简单介绍税务咨询的形式、内容,详细介绍税收筹划的有关内容。
(五)《中国税制》课程的主要内容
从税收制度的角度介绍有关税法的基本概念及现行税法体系各税种税法的基本内容,侧重于有关税收制度的基本知识的普及。
(六)《国际税收》课程的主要内容
了解和熟悉国际税收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国际税收学的基本理论与实务。
五、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
[关键词]纳税筹划 中小企业 经济效益 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而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很不利的竞争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我们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合理的利用外部资源和政策环境,以使自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合理、成功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动向,帮助中小企业减少纳税支出,还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帮助企业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
纳税筹划与逃税、偷税以及漏税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纳税筹划是一种合法的企业行为。纳税筹划是企业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的有利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家与地方政府对纳税筹划是相当支持的,原因在于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实施是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的,有利于企业了解和体会税法和国家的相关法律精神。
2.超前性
纳税筹划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计划的实施和筹划都需要在实践上提前进行。要顺利的开展纳税筹划,企业纳税人需要在具体的经济业务发生之前,需要准确的把握和了解从事的这项业务涉及到我国当前实行的哪些税种?是否有税收优惠?牵涉到的税收法规中是否有存在的立法空间?掌握和了解了以上情况之后,企业纳税人就能够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节税的最终目的。
3.整体性
纳税筹划的整体性特征,第一反映的是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其二反映的是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我们不但要考虑到纳税人的所得增长,并且要充分的考虑到纳税人的资本增值。不但要考虑到纳税人的税后收益最大化,同时还需要把纳税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尽量的降到最低。总体说来,纳税筹划唯有从纳税人的企业计划以及财务计划等因素,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综合决策、趋利避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1.有利于中小企业尽可能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
纳税筹划有助于中小企业从长远的方向去规划自身的纳税规划,可以使中小企业充分的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尽其可能的获得政策上的税收优惠。可以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小企业增加税后利润,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对那些刚才成立的中小企业来说,有助于它们顺利的度过发展的困难时期,促进企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可以这样说,纳税筹划对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以及取得国家的税收优惠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要想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必须要建立合理、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中小企业必须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会计管理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都有很大帮助。以此来达到使自身的财富达到最大化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的主要操作过程是谋划企业资金流程。所以,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自然也离不开会计核算和管理。纳税筹划要求我们的企业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精通会计法、准则和制度,还需要深知现行的税收以及税法相关的规定。于此同时,还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规范、合理的财会制度、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所以,我们要想让纳税筹划确实可行,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条件来满足纳税筹划的具体要求,这在很大一个方面来说,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纳税筹划有助于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中小企业通常在规模和管理上都落后于大型企业,其利润较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体系中,处于很不利的状态。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对中小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5.有利于中小企业规避风险
当前,中小企业纳税人普遍意义上的都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能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税收收益。他们几乎不会去考虑纳税筹划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问题。不过,从纳税筹划所产生的具体实际效果来看,有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好全面、合理的财务安排,最终虽然可能取得税收负担的减轻等经济利益。追查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进行好合理的纳税筹划,从而造成企业运营风险。只有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才有可能真正的规避风险。所以说纳税筹划对于规避企业风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三、结语
当前,纳税筹划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不论是学者的理论研究还是纳税筹划的具体实务操作,都处于摸索的实践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在实践上增加实践,不断探索出可行的纳税筹划措施,对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更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只有这样,纳税筹划才能取得最终增加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 王国华,张美中.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纳税筹划课程;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纳税筹划的相关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这就要求进行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的教师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纳税筹划水平。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是通过对众多教学方法进行混合,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纳税筹划课程的学习,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二、在纳税筹划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意义
纳税筹划课程属于会计学专业的必学课程,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所以在对纳税筹划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大部分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进行教学时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法,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则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枯燥感,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索,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1]。所以,在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在纳税筹划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
在进行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结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明确教学的目标,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需要讲解的与纳税筹划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并且进行条理清楚地罗列,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生可以进行下载的特定网站上,在学生视频下载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建议,或是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标准,自行的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2]。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将其进行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是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答自己的疑惑。由此可以看出,课前准备的阶段是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基础,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认真进行课前准备,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该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课上教学
在学生通过课下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课上教学。由于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已经对学习的内容有了相对来说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所以教师在课上担任的作用就是进行引导以及解答疑惑。进行课上教学时,首先学生提出自己在观看视频后所产生的疑问,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进行交流后,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在学生讨论后仍旧存在疑惑,那么教师就应当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会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节目,例如《税收天地》,使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观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不能让教学方法变得过于僵化,例如,纳税筹划课程中关于小税种会计处理的章节,包含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因此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会浪费制作视频以及观看视频的时间,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不利的[3]。
(三)课后讨论
在课上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在课下关于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使学生通过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的方式,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清晰的认识,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地位的当今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所有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正是依托于此背景而产生。合理的运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铃琦。“翻转课堂”在“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6.
[2]欧阳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8:124-126.
(一)导致企业税负增加从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1月28日通报的数据来看,电信业2014年6至12月实现改征增值税294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增税64亿元。与铁路运输、邮政业等2014年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的行业与缴纳营业税大幅降低不同的是,电信业为何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增?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价税分离导致收入下降;可抵扣项目占比少,存在大量不可抵扣项目;可抵的成本费用项目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更少或比较困难;业务产品结构未区分应税非税业务导致成本费用增加;建筑安装业等其他相关行业尚未纳入试点改革,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营改增”带来的管理成本,等等。
(二)对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提出倒逼要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4]43号,以下简称43号文)的相关规定,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分别适用11%和6%的税率,这就要求电信业向信息服务转型;增值税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营销管理、业务分类、套餐分拆、产品设计、采购管理、发票管理、资金结算等市场行为将产生重大改变,因为增值税实施前实行的预存话费送手机、相关礼品以及客户利用积分兑换的商品等要视同销售,计征销项税额。
(三)对财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为占领市场吸引客户,电信企业通常采用预存话费赠送终端、送话费、送套餐或其他产品服务等促销手段,用户能够在同一家电信企业内获取固定通信、增值业务等多项通信服务。根据43号文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分别核算销售额或营业额的,要从高适用税率。电信运营企业如果不依据相关政策对计费规则进行调整、核算,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税收损失的风险。这就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税务管理、发票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财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应对“营改增”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销项管理1、优化业务模式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变革,对电信运营企业资费管理、资金结算、营销模式、客户服务、渠道管理、营业厅销售模式、发票开展模式等现有业务模式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契机。如:要对捆绑业务的套餐促销方案进行优化,避免视同销售出现,使其符合增值税有关折扣销售的规定;对涉及不同税率的业务进行区分,即使在一个套餐中,账单、发票也需分别列示不同税率项目的金额、税率等信息;加强渠道商资质管理,因为不同纳税资质的渠道商可开具不同税率的发票,进一步降低企业可抵扣金额;等等。2、确保价税分离电信运营企业要全流程多环节把控,确保收入价税分离准确完整。新资费产品上线时要做好税务风险判定和税务规则指导,加强税务风险审核;事中,要通过系统支撑确保价税分离数据准确;事后,要多种检查稽核手段确保销项税额计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加强发票管理完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降低纳税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电信运营企业要严格遵守现行增值税相关规定,根据增值税税控发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建立增值税税控发票“申领、分配、开具、传递、作废遗失、保管缴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配备人员、明确职责,并辅以IT系统进行管理支撑,强化管控,防范风险。
(二)强化进项管理1、优化进项业务流程要优化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业务全流程。预算管理要区分可抵扣和不可抵扣业务,对可抵扣业务以不含税价编制管控,并进行严格管理、科学考核;采取在保证潜在供应商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要求供应商为一般纳税人、明确与专用发票相关的合同条款、采购订单价价税分离等措施,加强采购管理;物资精细化管理,明确工程项目和服务类型,准确区分是否可抵扣或者物资“视同销售”;对转资、盘盈、采购等来源不同的资产,采取不同的跟踪方式;与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相结合,提高报账付款的科学性;等等。2、强化进项税额核算要准确区分成本费用、资产项目等进项税额,成本费用及资产项目类进项税额转出、视同销售等特殊进项税额,并正确处理,确保进项税额准确核算;要对会税差异进行跟踪分析,确保及时抵扣和及时入账。
(三)加大税务管理1、加强人员配备与营业税管理相比,增值税申报更杂、监管更严、影响更大,所以需要配备财务、税务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的专业性、政策性强复合型人才;要合理设置开票点,具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开票人员;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2、优化信息系统增值税计算复杂、管理工作任务重,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外部稽查监管力度加大、涉税违规成本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系统进行支撑。3、构建税企关系要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积极了解当地增值税管理相关政策,及时掌握监管动态,积极参与税务机关组织的培训,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开具、冲红、缴销、认证、纳税申报等管理工作,做好税务机关检查等配合工作,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4、提供服务支撑要深入业务前端,加强业务与财务的沟通融合,挖掘税务筹划举措,提供优良的服务和支撑,提升税务管理效益。如:参与业务产品、资费套餐、营销方案、采购模式设计以及客户/伙伴资质等提供支撑;预算管控时考虑增值税影响,加强业务审核;合同审核时,从税务角度对合同涉税条款提供分析、评估支持;进行政策研究,组织业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等。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它以税法知识为基础,在对企业相关税收理论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与税种有关的会计处理,并结合会计处理及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筹划,达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随着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对相关税种不断进行改革,与税务有关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活动显得极为重要,这无疑为《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内容框架侧重于税务会计
税收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但是教材的依据是截至收稿日期的税收法规,对于后续的变化很难在教材中进行体现。税务会计是对税法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的结合运用,一旦税法发生变化时,与该税法有关的具体会计处理有时无法在会计准则中进行同步变更,这就存在着税法与会计准则相脱节的问题。另外,从教材的内容框架来看,现行的教材较偏重于税务会计,而有关纳税筹划的篇幅偏小,大部分教材只对基本税种的筹划作了简要介绍,无法达到通过这门课程教锻炼学生税务筹划的能力目的。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由于该课程是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法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相关理论及案例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实务或者相应的案例缺少自己分析或动手解决的机会。该课程的前后理论逻辑性较强,部分税种的计算公式较为繁杂,涉及到税务筹划内容时更需要综合地分析过程,如果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学生不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无法真正地领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税务筹划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听的这种满堂灌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在后期关于税务筹划内容或者案例的分析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老师讲授案例,学生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所以,传统的理论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真正地将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及纳税筹划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适用于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这门课程来看,大部分的考试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加上平时考勤,理论考核常以开卷或者闭卷的试题方式进行,且占考核成绩的较大比重。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可能纯粹为了考试而突击,最后的成绩无法体现出学生平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未侧重于对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
在现行的《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目标中一般侧重于学生对相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对于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论教学最终让学生掌握纳税筹划的方法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时运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对这门课程进行讲授。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且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在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在讲授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但是与此相悖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另外,该课程涉及到会计、税法甚至财务管理和审计相关学科理论与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师不多,这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高校在开设《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时都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一般周课时数较少。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存在“选修课就是非重要课程”这样一个误区,加上上课周课时数量较少,不对选修课加以重视,认为学习到相关理论,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即可,故达不到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税务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方法的教学目标。
三、应对措施
(一)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而不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这一层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税务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掌握有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并对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整体上对纳税筹划有基本的认知。其次,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教学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然后教师点评总结。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税会有关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课堂授课方法一般为理论教学为主,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如何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授课中不仅加强理论的讲授,更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尤其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以及基本方法。一是教师通过任务导入讲授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结合讲授理论知识和会计处理及纳税筹划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所授理论,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筹划的岗位能力;二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时可以采取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例如:课程的前半部分在学习单个税种的分析时,学生可以以个体作为分析的主体,根据分析结果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在课程后半部分教师可适当引入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根据讨论结果选代表进行方案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课堂组织形式均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些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三)校企合作,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为了使课堂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做到实务和理论真正衔接,学校可以适当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企业财务部的税务会计和税务局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或者学生实地进行参观。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讲授他们在实务中遇到的税务会计处理问题以及纳税筹划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现实纳税筹划的策略,有利于加强他们对税务会计以及纳税筹划的兴趣。企业税务相关人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从客体层面上理解税务局如何征税,并真正认清纳税筹划与偷、漏税的区别,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另一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课程的考核形式灵活,注重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当以灵活性及实践性相结合,考核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更加注重对相关纳税筹划方法的运用。对于考核形式,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可包含但不限于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期末考核除了采用闭卷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开卷及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
(五)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
为了使该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另外,教师应继续加强自身的税务会计处理能力以及纳税筹划的实践能力,做到与企业实际相联系,应当多去企业进行实践,可采取与企业合作课题、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通过实务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改变现状,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原有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并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纳税筹划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9).
论文提要: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经营或投资活动的适当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税收筹划的概念,以及税收风险的概念和特征,针对税收风险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预测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所谓筹划收益指的是纳税人因税收筹划而取得的税收利益,通常是由于采取税收筹划方案而减少的税收,而筹划成本指的是因选择筹划方案而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放弃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征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企业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税收方法,从而使本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的一种行为,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特征
1、政策导向性。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的产业政策、生产规划布局均体现在税法的具体条款上。属国家鼓励的产业往往少征税款;属国家需要限制的产业,则大多加重征税。而企业税收筹划,则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以税法为依据,并在深刻理解税法精神和有多种应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抉择。
2、选择最优性。因为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为此某项经济行为,当税法有两种以上的规定可选择时,或完成某项经济活动有两种以上方案供选用时,就存在税收筹划的可能。也就是说,企业税收筹划就是在若干方案中选择税负最轻或整体效益最大的方案。
3、事前筹划性。税负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应税义务发生之前,企业就可以进行事先的筹划安排。如可利用税收优惠规定,适当调整收入和支出,对应纳税额进行控制等。这从税收法律的角度来讲,税收要素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从理论上讲,应纳税额也应由法律明确规定,但目前法律所规定的却仅仅是税收要素,如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减免等,而无规定纳税人税基的具体数额,这就给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来减少税基提供了可能。
4、成功性不确定。企业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先安排,涉及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同时,企业税收筹划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个预估的范围,不是绝对数字。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尽量选择成功概率较大的方案。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一)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定义。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同样具有不确定性。税收筹划风险是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中人们更关注的是风险的负面效应,即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对税收筹划风险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税收筹划风险是纳税人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针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所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筹划目标落空、偷逃税罪的认定及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和成本的现金流出。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对税收筹划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负目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总体上看,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第一,政策选择风险。政策选择风险,即错误选择政策的风险。企业自认为所作出的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由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第二,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不仅具有时空性,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时效性也日益显现出来。
2、不依法纳税的风险。选择纳税核算方法是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手段,有时纳税核算方法从表面或局部的角度看是按规定去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避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如某服装厂接受个体经营者代购的纽扣,由于未按要求完成代购手续,被税务机关确认为接受第三方发票而受到查处就是一例。
3、信息风险。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税务筹划业务,纳税人通常聘请税务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往往会使税务筹划处于盲目状态。如果税务筹划专业人士对纳税人了解不够或者纳税人故意隐瞒有关信息,就会导致筹划人员提出不当的方案,从而发生信息风险。
4、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的风险。进行税务筹划,由于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可能导致纳税人实施的税务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的风险。5、投资扭曲风险。建立现代税制的一项主要原则应是税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则,纳税人不应因国家征税而改变其既定的投资方向。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纳税人往往因税收因素放弃最优的方案而改为次优的其他方案。这种因课税而使纳税人被迫改变投资行为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扭曲风险。这种风险源于税收的非中立性,可以说,税收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越大,相应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针对上文提到的税收筹划风险,提出了以下防范措施:
(一)提高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确立法制观念,认真选择,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办理税务登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树立风险意识。
(二)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趋势。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税收筹划的风险无时不在。因此,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即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三)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税收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进行税务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这也要求不断增强筹划人员素质,使他们对税收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同时也可避免筹划具体执行上的风险,这就要求筹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够“专心”,一方面要提高筹划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具体需求,专心培养使用或聘用专业化的筹划团队,优化筹划队伍的素质结构,使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给予筹划队伍足够的信任,尽量减少对筹划具体操作的人为干扰,使筹划人员能专心开展工作,从而将筹划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苏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
[2]吕建锁。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新探,山西大学学报,2005.5.
[3]李珍萍。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税收筹划具有诸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合法性,税收筹划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利用税收政策,从而筹划企业的相关活动,企业税收筹划与逃税、漏税与避税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前提,同时也是税收政策导向性、合理性与高效性的体现。超前性,税收筹划主要是对企业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筹划,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企业要履行其纳税的义务,但纳税义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后,企业的税款便已经确定,再筹划将失去其意义。目的性,税收筹划将有效控制企业税收的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税收的减负,通过低税负与延迟纳税时间等形式,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将缴纳各种税,如:营业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与印花税等,各种税种均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对其进行筹划,税收筹划将提升企业的效益,保证企业的发展。但现阶段,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便是税收筹划效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将严重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效果。同时,在施工企业中存在较多的异地工程项目,对其开展税收筹划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将税收筹划融入到企业的每个环节,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税收筹划,从而实现节税减税。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有着自身的特点,基于我国税法条款,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如下:
(一)在投资方面
施工企业在投资时,要根据国家的税法对其中存在的优惠政策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开展其投资工作。施工企业要积极利用相关的减免税政策,根据《关于西部大开发弄好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施工企业可以将其子公司转移到西部;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施工企业可以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根据《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方法的通知》,施工企业可以利用投资技术对国产设备进行改造等,从而获得较低的税率。
(二)在筹资方面
施工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这两种方法都将产生一定的资金成本,因此,施工企业要促进筹资,同时还要控制其资金成本。在新税法中,对不同筹资方式进行了规定,关于负债性资本,其利息可以作税前扣除;关于权益性资本,其利息需要作税后利润考虑。根据此规定,施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结合资本结构,对债务筹资政策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发挥优惠政策的作用。施工企业在进行大型工程项目过程时,将需要专业化的固定设备,此时,企业可以对相关的设备进行融资租赁,从而减少对资金的占用,还可以根据税法中计提折旧政策,将设备租金利息进行扣除,从而实现了税率的减少。
(三)在经营方面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具有长工期、高价值等特点,因此,需要鉴定合同。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提供的服务为建筑劳务,同时还包括其他服务,在鉴定合同之际,要对不同的税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虑,从而实现税负的降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在进行安装工程作业时,其安装设备价值将作为安装工程的产值,营业额将包括设备价款。因此,施工企业在工程产值中要将设备价值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纳税基础的减少。施工企业也可以将工程进行分包,在工程总额款中减去支付的分包工程费用,进而将其余额作为施工企业的营业额,将此部分进行税款计算,也将减少其纳税基础。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也可以对纳税地点进行调整,通过内部非独立核算与合作建房等形式,从而实现税收筹划,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施工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要正确认识筹划,要依法进行纳税,承担企业的义务与责任,避免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而发生避税与逃税等行为;同时也要保证筹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通过税收筹划获取非法与不正当的利益。其二,要保持税收筹划的预见性,施工企业在开展经营过程前,企业要进行税收筹划,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从而实现对经营结果的预测,最终实现决策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其三,要坚持成本效益意识,税收筹划的目的便是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需要全方位的考量,使其更加系统,保证税收筹划目的的实现。其四,要注重人才培养,税收筹划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要求其工作人员不仅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通过人才培养将为税收筹划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将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将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相信,施工企业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其税收筹划将更加科学、合理、系统。
税收筹划可以达到节税和避税的目的,但筹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就是税收筹划成本。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负的降低而忽略了税收筹划所引起的相关成本。税收筹划成本包括设计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
1、设计成本。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度科学性、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税收筹划,达到涉税零风险对筹划人员多个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首先,筹划人员必须对税收政策法规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找到实施税收筹划的合理空间。论文百事通对纳税人涉税经济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对各项税收政策运用所产生的税后收益有正确的评估;对筹划中提供的纳税模式的运行效率及其被税务管理当局认可的程度有准确的把握,以确保税收筹划提供的纳税方案可以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
其次,筹划人员又必须熟悉国家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因此,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并全面了解、熟悉企业整个投资、经营、筹资活动,从而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另外,税种的多样性、政策的动态性、企业的差别性和企业要求的特殊性,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收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文字综合能力、营销能力等,在充分了解筹划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为企业出具筹划方案或筹划建议。
2、机会成本。税收筹划过程本身是一个决策过程,即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某个可行且税负较低的方案,但选定一个方案必然要舍弃其他方案。同时,税收筹划对企业经营方式、销售方式、财务管理方式的要求会限制企业在此类方式上的选择性,可能会对企业生产、销售、现金流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形成机会成本。
3、管理成本。很多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组织变革和协调工作,与此同时,筹建或改建组织的成本、组织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成本、制定计划的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相关管理成本等都会相继发生,这些就是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管理成本。
首先,如果税收筹划在方案设计上要求企业增加经营环节、设立分公司等方式来达到节税的目的,那就要考虑增加的管理成本。
其次,就方案的可操作性而言,有的方案在筹划过程中为了利用政策规定的特例,就需要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方式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求,如果这些操作是很难实现,实践会导致其他支出,或是容易被员工所忽视,那就会相应增加方案实施需要的成本。
4、风险成本。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税法变化的频率较快,增加了纳税人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一个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得以进行的前提,一是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导向性,二是各类税收政策设计本身导致的负担率的不同,三是一些政策的不严谨性。每个筹划方案所依据的前提不同,其承担的筹划风险也不同,虽然都没有违反税法,但也存在风险,而且依次递升。相对来说,税收政策的不严谨性国家会及时出台相应的文件加以修补,筹划方案所依存的前提最容易消失;各类政策设计本身导致的负担率不同国家会在政策环境成熟时进行税制改革来减少这类差异,所以第二个前提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导向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部分,政策往往有延续性,而且一部分政策在出台时就明确其实施期限,便于在方案设计时进行衡量。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导向进行筹划是税收筹划的最优考虑,风险也相对最小。新晨
二、税收筹划成本的规避
1、税收筹划应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筹划成本
税收筹划成本有的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避免,有的则是在税务筹划中必然发生。我们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筹划成本,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规避方式。对于随税收筹划必然要发生的筹划成本,虽然无法避免其产生,但可以降低其成本。税收筹划是一个巨大的行业,税收筹划不仅要看企业税负的降低程度,还应注重税收筹划的有效性,税收筹划的成本就是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2、税收筹划要讲究成本效益
讲究成本效益是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税收筹划工作中讲究成本效益是指应考虑筹划的成本及效益,如果通过税收筹划产生的效益大于为此而发生的成本就应进行筹划,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筹划。有效税收筹划就是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其相应成本的税收筹划行为。成本效益原则应该贯穿于税收筹划的全过程。
3、税收筹划要确定重点对象
重点筹划是指针对企业需要缴纳的主要税种进行的筹划。企业需要缴纳的主要税种一般占其缴纳税金总额的80%以上,这些税种一般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对于重点筹划的税种,企业应加大筹划成本,以期取得更大的筹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