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论文(通用8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科普教育论文(通用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普论文 篇1

大学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科普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和公众。“教育即沟通”,教育过程是师生沟通的过程,大学科普活动过程是活动主体师生,生生、师生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过程,师、生、公众同时在科普活动中获得或提升知识、技术、经验和能力。教师参与科普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是一个促进,也是对社会的一次调研。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参与科普活动,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现,并获得自我认识的提高和完善。“就科普的社会功能而言,亦包括其物质功能:改善人类物质生活,具有潜在的经济功能等;以及其精神功能:即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等。而教育功能应是科普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之一。”“科普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资源在促进公民终身学习、促进公民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具有现实价值。”科普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资源,反作用于大学教育教学,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弥补了专业性的缺陷,让学生了解到非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科技信息和技术或大众化的科普常识等。如果将师、生理解为科普活动的受众,更体现了科普活动反作用于大学教育更宽泛的现实价值。

2大学科普资源和科普活动的自然存在

2.1科普资源自然存在于教育教学资源中

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科普人才资源。教师和学生是科普人才的大群体,且具有科普活动的相对优势:时间上有寒暑假;活动内容和方式上,学校师生可以将科学普及自然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便利性和经济学意义;活动效果上,大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悉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有自己的见解,更能保证科普活动的价值。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精力充沛,乐意参与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且在活动中更具组织性。教育基础设施———科普平台资源。图书馆、实验室、成果展览室、科技馆、博物馆、标本馆、科普基地等是大学现有的科普资源。适时适度地开放这些实验室和场馆,既是国家资源共享的需要,也是体现大学社会价值和获得社会影响力的需要。教育科技成果———科普媒介资源。师生的科技成果、科技(科普)作品等及时地通过科普活动进行推介普及、转化应用。

2.2科普活动自然融入于教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普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有意无意地将科普活动融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教育教学、产学研、指导见习和实习、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和研究生论文、指导科技竞赛等。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通过课堂教学适时适度跳出教材,合时宜地引入相关科普知识,为学生释疑解惑。产学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成果推介、服务社会的科普活动。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等指导工作包含着对学生科学精神传递、科学思维凝炼、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的科普过程。学生活动:见习、实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同样蕴含着科普,其表现在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实习所在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其科普受众面更具广泛性。社会实践是学生要完成的必修环节,除学生的独立实践活动外,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普宣传及科普实践活动的大亮点,他们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针对性的科普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科普资源和科普活动存在性现状及问题

科普资源自然存在于教育教学资源中,并一定程度上被利用,科普活动也自然融入教育教学中,并有意无意中产生着效用,但是,大学及师生对教育和科普的融合性认识不足,表现为被动式承受,缺乏“有意识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融合,少有将科普的主观性表现融入到活动的策划中。科普资源主动开发和利用不够。教师和学生作为科普人力资源和活动主体,很少接受科普相关学习和培训,对自身的科普责任意识及自身在科普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自觉开展科普活动不多,大学生的科普主体作用还没被充分重视。科普平台资源有一定程度上的开放,但受经费及人员管理等限制,开放日的比例及利用率不高。教育科技成果作为科普媒介资源,大学和师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推介,并争取转化到社会生产服务中,但少有将科普作为主流意识融入其中。科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大学很多科普活动有意无意地融入在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有组织的专题科普活动少,活动缺乏主观导向,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于体现,也难于激发浓厚的科普氛围。比如:“教师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或服务、举办科普讲座或培训、利用专业知识为农村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咨询、为科普场馆服务、就科技问题接受大众媒体采访”等都是大学教师的科普活动范畴,这些活动中除了“为企业提供咨询或服务”作为教师主动性开展的产学研工作外,其他方面,教师仅是偶尔不自觉或被动地参与。而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则还受到权威性的制约。

3大学教育和科普的互动式发展对策

3.1提高对大学教育和科普互动性认识

大学科普是大学自身发展内在需要,表现为科普对教师和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及对学校科研的作用力。同时,大学科普也是大学及师生被社会认同的外在需求及社会公益活动价值的体现。要做好科普工作,形成大学教育和科普的良性互动,需要加大宣传、组织和激励力度。加强科普宣传。通过营造科普氛围,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科学文化,提高师生科普意识,让教师能有意识地将科普工作融入到自身的产学研及成果推介工作之中,并将科普思想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给学生,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普活动。同时,让大学生自觉参与和主动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组织管理。高校科协作为师生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大学科普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并争取学校科技处、教务处、团委、学生科协、学生科技社团多方位联动,将大学科普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个系统工程,有机融入到学校的相关工作中,以促进教育和科普的互动提升。加强有效激励。出台科普活动场馆和经费等保障的相关政策;要求教师需完成一定的科普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中;对教师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创作成果等给予评价和奖励。

3.2有效开发教育科普资源

依托教育环节,加强师生科普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有效开发大学科普人力资源。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专门设置科普课程,强化教师科普意识,让教师能自觉将科学普及随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中,将科学素养的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增设科普能力和技巧方面的课程,并设立本科生、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增强每个学生的科普意识和科普能力。开发和开放各学科领域科普平台资源。定期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标本馆及各学科实验室等,并安排学生科普志愿者进行讲解、演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增进受众对相关专业知识和科技发展动态的了解和认知,将学生的实验、实践活动与学校的社会公益科普活动有机融合。挖掘科研成果的科普媒介功能。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成果宣讲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3.3充分利用大学科普资源,有效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科普论文 篇2

在我的外婆家那边种了一些葱,一次,我看见那里多了一些脏兮兮的螺蛳,蛋壳,那蛋壳里还留着一些蛋清,许多苍蝇飞来飞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翘起三只指头,用十指和大拇指把那一个个的蛋壳捡出了,“啊,干净多了!”我不禁为自己啧啧称赞。

“外婆——”“什么事那么急?”“当然是好事,我做的。”“你做了什么好事?”“不知道谁那么缺德,在我们的葱上扔蛋壳,我呢,把那些“垃圾”统统扔在外面了。”“蛋壳是我扔的。”“不会吧,您不会那么缺德的,我们不是有垃圾筒吗?”外婆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傻婆,蛋壳放上去对葱的成长是有好处的。”“难道葱要吃蛋壳吗?”“不管葱要不要吃蛋壳,反正那,蛋壳放上去没害处。”

真另我费解,如果葱真的要吃蛋壳,那葱又是怎样把蛋壳吃掉的呢?我思来想去怎么也不明白。查了资料以后我终于明白了,让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葱吃的并不是壳而是蛋的“肉”,因为每当把蛋黄和蛋清取出以后,总会流下一些残渣,把这些放在葱的土上,当这些流出来的时候,被土吸收,然后,再通过葱的茎来传送养料,这种食物是葱必不可少的。

当我再次来到外婆家时,我捡起了地上的蛋壳,把它又放回了葱上,外婆看了又笑了,“小傻婆,地上的蛋壳可真是垃圾了。”

外婆两次说我傻,难道我真的傻吗

科普论文范文 篇3

1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及出院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情况及意外发生状况,作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以该院自制调查问卷为依据,满分100分,70分以上为满意,50~70分为一般,50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方法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8.18%,观察组满意度相对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护理中,观察组共发生3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共发生1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科普教育论文 篇4

[关键词] 普通化学教学 化学史教育 必要性 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全面的化学教育必须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化学史是一部化学科学研究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通过化学史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研究方法。我国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近20年来,虽然化学史教育在我国化学教育中的情况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现行多数普通化学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化学史的内容仍然较少,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的程度依然不够,这种情况已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将化学史教育引入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的自身体会,就其必要性和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等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普通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化学史教育是必需的

在2007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很难于短时间内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大学阶段的教育,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引入化学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鉴于普通化学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化学史在普通化学教学中比之其他化学分支更能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可以使普通化学教学不局限于抽象的现成知识,还可以追溯到它活生生的演变过程,揭示化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当今要实施素质教育,在普通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教育是必需的。

2.普通化学的学科特点为进行化学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普通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前导,在内容上综合各分支科学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它的基础性更显得重要,因为它已成为学习其它科技知识的“载体”。对于当前大学工科普通化学而言,按照教学基本要求,以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五”部级规划教材《普通化学》为例,其内容涵盖了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等分支科学的主要内容。

比如,学习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时,系统讲授原子结构发现史和化学键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等,从而取得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效果。有机化学中有许多试剂和反应其最初的发现和其发展过程被文献记录下来,并被以发现者的人名来命名。很显然,要学好和用好有机化学,掌握更多的人名反应并熟悉其发现和发展史是一个素质要求。这些都为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穿行化学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化学史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科学方法是打开科学大门通向成功的工具和手段,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资讯急剧增长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化学史中要描述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辩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另一方面,要描绘问题是怎么“猜”、怎么“假设”,特别是怎么科学地“猜”或“假设”,其中就涉及多种科学思维方法问题。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端正学习态度,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如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先生194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时,从一次实验瓶塞漏气,产率反而提高的异常现象中获得启示,通过反复实验,不断改进,提出了黄鸣龙还原法。从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了有机化学反应。这样的事例介绍能使学生学习到科学家对问题的思考方式,获得方法论的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理论思维,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2.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中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理论和定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可能会不断被修正、完善、甚至被改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化学史教学,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和知识理论和定律产生、形成或发现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过,正确和错误的矛盾斗争,以及科学家所采用的其体研究方法等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的不是孤立、死板、僵硬,而是有来龙去脉、有血有肉、有变化发展的化学知识,这样就有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记忆。

如介绍硼氢化钠的还原性时,很多教材认为“它只能还原醛、酮”,这种知识就是静止和孤立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而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可以还原羧酸、腈和酰胺等通常认为氢化锂铝才能还原的有机物。如果这时将做过这类还原的化学家及其实验内容和过程介绍给同学,既可以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教会学生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类事例在普通化学知识体系中有很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往往源于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同样,兴趣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直接动力。对于上普通化学的学生,普通化学是他们的非专业课,很多学生化学理论基础薄弱,化学兴趣不浓厚,如采用历史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发展和发明的情景和过程中,和化学家一起经历为追求真理而应用实验的、理论的研究过程,使学生品尝到科学研究、探索的乐趣,无疑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的内在兴趣,激活创造的灵感,从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化学。

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逸闻趣事是唤起学生探求兴趣的好素材。例如,在讲授苯环的结构式时,可以讲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发现苯环结构的小故事,而讲聚合物时,就可以讲述被称为“塑料之王”的聚四氟乙烯意外被发现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体会到化学不仅仅是单调的反应方程式,也有丰富多彩的一面,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洪福,苏智先等。化学史中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探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41-143.

科普教育论文 篇5

【导语】黄冈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黄冈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科普教育论文 篇6

【导语】河东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河东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科普论文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自2010年3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患有宫颈糜烂的病例,诊断标准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教材,对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疗,患者的年龄最小22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6.8岁

1.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通过对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患者有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可能性;经相关的检查,患者有宫颈囊肿、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等病理出现;检查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没有出现念珠菌感染及滴虫;患者是否已婚以及已生育子女,有无生育要求;征求患者是否同意进行LEEP刀治疗。病例排除标准:患者未婚或者已婚有生育要求者;月经期妇女;妊娠或者哺乳期的妇女;患者有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或者糖尿病的;通过妇科检查有生殖道急性炎症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肾、肝、肺、脑功能有异常症状的等。

1.3术前准备

在手术时,患者必须是在月经干净后3—7d(期间无性生活);通过常规的妇科检查以及进行白带清洁度度化验以此来排除患者是否有盆腔炎、阴道炎及生殖道急性炎症;同时还需要进行常规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此来检查患者是否有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病症出现。

1.4疗效判断

患者痊愈标准:在患者术后的2个月之后复查宫颈糜烂面是否完全愈合,宫颈光滑,并无自觉症状。治疗有效标准:患者手术的糜烂面基本消失,同时在患者宫颈口处有肉芽组织直径<1cm。治疗无效标准:治疗之后的糜烂面及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且患者的自觉症状无减轻迹象。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结果均使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

患者在术前首先要检测生命体征并排空膀胱,然后取截石位并暴露宫颈,在拭净阴道和宫颈的分泌物,再用碘伏对患者的外阴、阴道、宫颈进行消毒,铺巾。手术开始时需在阴道镜的观察下确定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同时用碘酊涂在宫颈糜烂处以做标记,在根据患者宫颈处糜烂面的范围来选用适合的环形电刀,然后从宫颈的12点方向沿顺时针360度环形切割糜烂面组织,切除面应该超过糜烂病变边缘的0.3cm,整个切除手术需要手随刀动匀速进行,尽可能完整的将糜烂组织切除,之后将切除物送常规病检。在术中切除面出血时用球形电极电喷进行止血。在术后将甲紫溶液涂于创面,再喷甲硝唑药粉和云南白药,最后将沾有碘的纺纱布塞入阴道,在之后的4—6小时取出,如果还有血液流出可采用缝扎止血。

3结果

在术后的3—8天内对患者进行复查,有27例患者其宫颈表面已经脱痂,阴道有出现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有3例患者在术后的10—12天内其阴道流血量较多,采取碘纺纱布压迫止血24小时后血止。在术后的6—8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采用阴道镜检查患者的宫颈光滑度较好,同时其外形恢复比较自然,所以患者均为出现感染症状。

4讨论

科普论文 篇8

关键词:科普资源;科普内容;科普工作

一、科普与科普资源的含义

科普,简单的说就是科学技术普及,即科学知识和技术通过某种途径由客体(科普资源、场馆和基地)达到主体(社会公众)的整个过程及围绕这个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条件和因素。科普活动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科普资源、科普媒介和手段、科普对象。科普资源,通俗地讲,就是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具有教育、培训、文化和休闲功能的科学知识、现象和技术本身及其经人类应用变化后的其他表现形式。

二、科普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一)科普资源的分类

1.按科普资源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领域分类。包括天文知识与地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农业科学与技术、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工程技术、军事科学与技术、计算科学及自动化、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科学与技术、医学等十余类。

2.按照科普资源所依托的物质载体或现象分类。包括科普宣传与教育材料(书籍、影像制品、宣传画册、多媒体、实物模型)、古代科技遗址、各种自然现象与过程、工业设备装置、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及制成品、农业生产过程、家庭与日用品、城镇建筑与景观、科研设备与装置、生物体与生命现象、医学原理与过程,等等。

3.按社会对科普资源管理的行业属性分类。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农业、文物考古、社会公益事业、教育设施、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行业、旅游业,等等。

(二)典型案例——广州市地理科普资源分布

1.地球地质地貌类。如:广州市北回归线科学公园、华南师范大学天文观测站、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天河航天奇观(部级科普基地)、广州大学抗震实验室、各个青少年宫等对外进行的科普内容;广州市社区每年开展的“世界地球日”、“防震减灾”等系列活动所宣传的内容,等等。

2.气象气候类。如: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部级科普教育基地)、南方自然博物园、各级各类学校内建立的天文气象观测站等所开展的南方气候知识介绍;广州市民收看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天气预报与气象专题节目;广州市社区每年开展的“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所宣传的内容,等等。

3.水文、海洋类。如:广州海洋馆、广州南沙科学展览馆、各个青少年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自然博物园等科普场馆所开展的有关水文、海洋知识宣传普及;广州市各区、市社区平时经常开展的包括“世界水环境日”在内的一系列水文、水环境和海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电视与多媒体、报刊杂志、广告等大众传媒宣传的大量关于水文和海洋知识,等等。

4.森林、植物类。如: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部级科普教育基地)、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南方自然博物园、白云山风景区、瀛洲生态公园等一大批森林公园、植物园、自然风景区对广大市民和游客进行的森林和植物知识普及;市内社区和有关组织经常开展的关于森林和植物知识讲座;各种报刊杂志及新闻媒体所宣传介绍的森林和植物知识,等等。

5.生物与环境类。如:电视、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介绍的大量的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青少年宫、动物园、公园、博物园(如广州动物园、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省级科普基地)、广东树木公园、广州南沙科学展览馆(部级科 普基地)、南方自然博物园及各级各类学校内设的科普园地开展的生物与环境知识科普活动;城市社区平常开展的有关“世界环境日”、“人与生物”等宣传活动,等等

6.生态与环境类。如:各级各类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经常开展的课外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社区组织平日开展的类似“世界环境日”、“爱我广州环保大行动”等宣传纪念活动的各种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大众传播媒介日常介绍的大量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方面的知识;包括省、市博物馆、白云山风景区、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南方自然博物园、瀛洲生态公园等在内的一大批科普、旅游场所包含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等等。

7.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类。如:电视媒体与城市社区开展的关于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如宣传“世界粮食日”);市域内各级各类农业生产基地(如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普基地(部级科普基地)、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州立帜实业有限公司粤旺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广州水果世界、广州花卉博览园、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开展的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市域范围内有关机构举办的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讲座、专家指导,等等。

8.其他方面的地理类。如: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建筑与景观、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与装备、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疾病分布与预防控制、城市文化与旅游开发、生产事故分布与安全管理、犯罪分布与社会治安,等等。

三、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科普内容的普及性:“科学技术普及”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广泛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活动。科普内容要着眼于“普”字,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和普及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宣传和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先进的科技成果,帮助群众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改造世界。

受众对象的广泛性:科普受众对象包括社会各个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和各个地区的人,包括城乡居民、政府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等,可以说是面向全体国民。

科普形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科普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静态展示(图书、报刊、宣传画册、墙报、实物)、动态演播(广播、影视、信息网络、宣传演讲)、室内室外、家庭和科普场馆等都是开展科普的有效形式,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讲座、演出、讨论、竞赛、参观、考察、会议、展览、制作、旅游、夏(冬)令营等都是进行科普的灵活方式。

科普目标的适应性和实效性:科普的目标是要针对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所侧重,有所不同。不断增强针对性,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最终目的是收到实际效果,即提高被普及对象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科学理性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科普工作支持系统的复杂性:科普由于其内容包罗万象,因而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没有这些部门行业的通力合作,没有庞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科普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科普活动对全社会的各种资源起着整合、组织、协调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四、科普工作的形式

科普是一项针对全体国民的系统社会工程,实际中,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的科普形式和实施手段有较大差异。科普工作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形式。青少年的科普应采取基地、社区、学校、野外和家庭一体化的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讲座、参观、考察、制作、竞赛、阅读、讨论等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经济观、发展观、人口观。重点应放在参观考察、阅读学习和动手制作方面,应重视科普园地(基地)的建设。

2.面向国家公职人员的科普形式。国家公职人员的科普形式以继续教育和科技讲座为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习、参观、考察、讲座、多媒体等方式,围绕可持续发展、工农业生产、经济布局、科技创新、城乡建设等内容开展。使各级各类公务员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能运用现代科学思维和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3.面向城市居民的科普形式。城市居民(指实际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居民)的科普要纳入城市社区工作的统一规划,结合城市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的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旅游等资源,把科普工作广泛渗透到社区及街道的各种社会化服务网络中。

4.面向农村及农民的科普形式。农村科普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大力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传播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气象与灾害防治、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环境整治与保护、村镇布局规划与管理等知识。

5.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科普。企事业单位员工(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普要与职工岗位培训、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宣传促销、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五、结语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部分领导和群众在年轻的时候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并不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干部和群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些都包涵着深邃的科学原理和知识。在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实践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之举,全社会一定要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学习技术的风气,当务之急是要用科学的观念和知识来武装人们的头脑,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科普活动。我们要把科普工作当做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媚。广东省科普事业发展研究[J].广东科技,2006,(3):46-47.

[2]李健民。对现代化城市的科普理论思考[J].世界科学,2006,(1):37-38.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