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该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优秀8篇】。
摘要:基于对私营企业管理机制的兴趣和自己所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现实经历,本人赘述此文,尽力阐述在中小私营企业中激励的重要性和激励员工的方法要点等方面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中小私营企业;激励;员工;文化
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小私营企业对GDP的贡献巨大,但是中小私营企业的管理还没有系统性,不够成熟,凡是企业普遍存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本方利益的风险)这两种基本的代理问题,而我国大部分中小私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及人才方面的限制,缺乏必要的系统的薪酬激励机制,在市场竞争激烈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私营企业如何构建薪酬激励机制,从而发挥最佳的薪酬激励作用,是私营企业需面对的重要管理问题。目前在激励制度方面很多文献都局限在研究大企业和集团的高管,本文就中小私营企业的员工激励之法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为何要激励?———激励的作用
二战过后,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提出几个问题: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为什么大量出口农产品?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工资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德国经济在二战中遭受破坏性摧毁后为什么能够得到迅速恢复?这些谜团用传统经济学都不容易解释。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分析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强大作用,建立了利润分享制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借鉴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对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正确有效运作会带动整个企业的长期整体发展。
然而,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激励的动机并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层认为激励的结果只是确定了薪酬,只有少数部分的企业能够认识到激励机制的制定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改良企业的组织文化。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不可忽略的客观因素,例如,中小型企业缺乏优秀资源,绩效管理做的不成熟等,对激励机制认识不够是关键原因,因认识不足导致概念混淆,管理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在实际实施中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为什么激励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成绩?这就必然需要研究员工行为科学理论。美国的行为科学家FredrickHerzberg 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人们产生工作动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自身地位、企业管理政策、监督政策、工资、同事间的关系、工作的条件、轮岗政策。保健因素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工作本身、责任、成长可能性、发展空间。激励因素却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美国心理学家John Stacey Adams 提出的公平理论研究人的动机和对知觉关系的激励,认为员工角度的激励满意度取决于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劳动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中国“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平均主义”的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相较于人们关注实际得到多少报酬,更关注的其实是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
三、如何激励?———激励方法
(一)激励机制种类
现在大众所熟知的,激励机制包括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产生于个人的内心,内在激励的体验不需外人介入。如某人出色的完成一项工作,他就有一份成就感,他内心的喜悦此时不需要有外人来介入,他可以很舒适的自己享受这份成就感。企业应通过塑造重视精神文明的企业文化为个人创造其体验内在激励的环境。外在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指发给企业员工的各种物质性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公积金、住房等,也包括企业为员工创办的各种医疗教育的便利条件等。精神激励指员工心灵上的感动。
在中小企业中,通常都是仅靠物质来实施奖励,但没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会被重视精神满足的员工当成一种施舍,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有高学历的员工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对他们而言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二)具体制定激励机制时必须包含的内容
1.形成企业文化,提升凝聚力,树立员工“主人翁”心态
著名学者胡适在《不朽—我的宗教》中认为,无论是看时间的长度亦或是空间的广度,社会都超越于个体。把个人称为‘小我’,社会便可称为‘大我’,所有‘小我’的一切作为、言语行事,无论大或小、是或非,都永远留存于‘大我’的历史长河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社会发展中一对永恒的范畴。在企业中树立起这种员工与企业之于“小我”与“大我”相生相依、融为一体的精神文化,营建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就会形成员工不竭的精神动力。员工认同他们的企业文化时, 就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为企业的经营目标, 并且为之奉献自己最充沛的力量和智慧。
2.定期进行切实有用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培养学习氛围,同时会满足员工自我满足和积极向上的欲求在当代管理学说中本人十分认同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是:
①成员有共同的愿景(与企业文化一致);
②由有创造性的个体组成;
③善于不断学习,这包含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
④扁平型而非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
⑤员工自主管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⑥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
⑦员工要考虑工作与家庭的均衡;
⑧领导有了新角色:设计师、教师、仆人,领导依旧可以指挥可以教授,但是领导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服务工作,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最强的武器,是最珍贵的财富,俗话还说,做即是拥有。本人认为大部分的人都有积极进取的欲求,充实的工作生活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国际化、竞争激烈、不突出就会被淘汰的社会中的年轻人来说才是更有意义的。学习到更完善的专业知识绝对是提高工作业绩的最锐利的宝剑。同时营造自由且平等的工作生活氛围,就会发掘员工更多的才思和创造性,同时巩固企业文化。
员工培训可以说是风险最小但收益却最大的长期战略性投资。培训方式上,企业可采取比较丰富化的培训途径,注重启发引导员工,如体验式的、团队合作式的、案例分析式的、角色扮演式的培训形式。
3.沟通的必要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评价方法常常过于简单,存在情感因素, 不够科学合理的机制容易导致错误的评估。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缺乏沟通可以使实际考核结果和公司员工自己的业绩预期之间产生错位;可以使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员工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所需资源支持补充不能及时到位;可以使绩效评估结果很难让员工信服。
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企业战略,战略越公开透明,员工的目标就越明确,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发挥,企业做到双向沟通,再引入员工参与决策政策,也必然会出现员工参与经营,企业业绩快速增长的局面。营造开放、互动交流的环境,经理人要带头做好真诚待人、互通有无、时刻都在完善自我的典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够坦诚、够透明,打造一个和谐、高质量的工作团队。企业可偶尔组织集体出游,让员工携家属一同参加,有助于凝聚企业向心力和员工间的友情培养。
4.强调员工做好本职的工作,不忽视员工的长期职业规划
对员工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强调做的好本职工作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强调岗位晋升的激励,你如果做得足够好,该得到的都会得到。如同人生,稳稳地走脚下的路,走的更踏实认真才会更有效率,只看高处不看脚下路容易走的轻浮,轻浮就会容易出现虚幻的经营成果。
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应确定职业生涯管理任务是不同的。长期职业规划的激励若真正能实现以人为本,不仅可以让员工尽早明确个人长期发展方向,也可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动性。
四、结束语
以薪联心,让员工生活得富足;以爱聚心,让员工工作得快乐;以敬融心,让员工享受应得的尊严;以道素心,让员工为员工自己工作,成就事业。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重要的是本文所提出的观点要准确的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改进。
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难以找到中小私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借助案例研究法、实地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或实验法采集。本文在此方面有所欠缺,所提出观点可能不甚成熟,但是希望在对我国中小私营企业的员工激励方法上面有些许用处。
参考文献:
[1]白海君, 曾品红。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3(2).
[2]牛晓薇。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浅析[J].商业经济,2013(4).
[3]胡适。不朽———我的宗教[G].胡诗文集(第2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吴小林,王军。90后新员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
[5]胡玉明。企业激励薪酬契约研究:问题与出路[J].财会通讯,2013(7).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本文就有
来自资料搜索网海量资料下载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本文就有关激励的一般性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对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的措施或对策,最后以GE公司为案例说明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产生的成效。关键词:
激励、激励理论、激励作用、激励机制、薪酬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took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essential constituent is playing the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The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modern enterprise's strategic resources, is playing the vital role to enterprise's prosperity and decline success or failure.But drove took the development and a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important method, has been used by more and more many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simple elaboration on the related drive general ques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drove which to our coun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d strengthens the our coun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staff drove measure or countermeasure, Finally explained take GE Corporation as the case the effective drive mechanism produces result.Keywords:
Drive, drive theory, drive function, drive mechanism, salary
目录
一、激励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
(一)激励的概念„„„„„„„„„„„„„„„„„„„„„„„1
(二)有关激励的相关理论„„„„„„„„„„„„„„„„„„„1
二、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3
(一)管理意识落后,内部管理制度不配套„„„„„„„„„„„„3
(二)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盲目激励现象„„„„„„„„„„„„„„3
(三)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激励方式单
一、僵化„„„„„„„„„4
(四)过度激励„„„„„„„„„„„„„„„„„„„„„„„„4
三、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的措施„„„„„„„„„„„„„„„4
(一)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4
(二)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5
(三)考虑员工个体需求,实施差别化激励„„„„„„„„„„„„5
(四)奖惩并用,引入末位淘汰机制„„„„„„„„„„„„„„„6
四、案例分析:GE公司员工激励„„„„„„„„„„„„„„„„„„„6
五、结束语„„„„„„„„„„„„„„„„„„„„„„„„„„„„8 参考文献„„„„„„„„„„„„„„„„„„„„„„„„„„„„„10
一、激励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激励的概念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简而言之,激励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管理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和个人目标得以实现。
(二)有关激励的相关理论 1
已有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激励被认为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企业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要和动机为条件。因此,流行的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这主要包括默里的需求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麦克莱兰的成就激励理论、阿德佛的ERG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下面扼要介绍三种: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的一种关于需要的理论。1943年,马斯洛在其《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的所有行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需要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的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就需要论是美国心理学D.C.麦克莱兰提出的一种关于成就需要的理论。麦克莱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情谊需要三种。成就需要强的人,就会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还重要,当他们因取得成功而从上级那里得到赞许和嘉奖时,这种喜悦之情会超过一切物质奖励。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F.赫茨伯格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这两种因素都能不同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故称之为“双因素理论”。另一类激励理论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过程型激励理论。这种理论以系统和动态的目光来看待激励,这主要包括弗鲁姆、波特和劳勒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麦克尔·罗斯的归因理论和轨迹控制理论等。下面简要介绍两种: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首先提出的。该理论主要研究需要与目标之间的规律。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此目标又对激发人的动机有影响,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用公式表达就是:MF= E·V。MF是激发力量强度,即激励强度;E是期望率,即因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实现所求目标的概率;V是效价,是指人对某一目标或成果的重视程度。这一公式表明,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这目标的概率越高,那么他的动机就越强烈,激励的水平也越高,内部潜力也能充分调动起来。如果E与V两项中任一项为0,则激励强度MF为0,即毫无意义。另外,当V为负值时,E愈大,激励的负作用愈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职工对收入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工资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受收入的绝对值的影响,也受相对值的影响。每个人总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作比较,也同个人的历史收入作比较。如果个人比率(报酬/贡献)与他人比率相等,他就会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而降低工作积极性。过程型激励理论体系较之于内容型激励理论体系从系统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从根本上说仍以对人的心理特征和以此为基础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而人的心理需求难以加以观察、评估和衡量,属于内涉变量;同时心理特征必然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并处于动态之中,各种激励方法实施的可复性差,由此而难以把握;再次,随着人们对于激励条件的适应性,任何激励因素都会变成保健因素,致使管理组织激励资源的稀缺性和激励因素(如工资、奖金)的刚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使得管理激励难以持久。因此,激励往往被认为是属于管理艺术和领导艺术的范畴,是一种令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的艰难的工作。(2
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薪酬分配不合理、激励手段单一以及对管理层的激励不足等特点。我国等级工资制的框架和工资水平从50年代确定之后,基本没做过大的调整,更没考虑过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因素。多年来,增加职工收入基本走升级一条道,而且是“齐步走”。调整工资时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造成职工等级与实际技术等级不匹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只注重保障功能,忽视了工资的激励功能。为保障职工生活,企业承担多种福利保障责任,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同时工作定额和分配制度也不合理,由于定量鉴定劳动差别依据较少,致使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四要素没有较规范的评价,调整工资或计算奖金的考核只能用软指标,不能与劳动贡献挂钩,职工产生“按薪付劳”的心态。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应当加强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应当加强对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二、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
现今由于人们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往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而是随着个人自身素质的变化而不断更换更为理想的工作。因此很多国有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随着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为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很多国有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以员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制度的保障。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从总体上来看,多数国有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未尽完善,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意识落后,内部管理制度不配套
有的国有企业,尤其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才根本不重视,认为有无激励一个样。这些企业就需要革新自己的陈旧观点,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看,挖掘人的潜力,重视激励,否则,必然会遭淘汰。还有的企业,口头上重视人才,习惯能动上却还是以往的一套。这些企业管理思想落后,在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而且还有不少企业虽然建立了激励制度,也有专人负责执行,但由于没有其他配套的管理制度,使激励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比如,激励制度与分配制度、考核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若没有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同时,激励制度有自己发生作用的过程,单纯的激励制度不可能有好的效果。3
(二)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盲目激励现象
不少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有激励措施,自己便“依葫芦画瓢”。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很多企业只是照搬。前文中,曾论述过,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所以,要消除盲目激励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需要来制定本企业的激励措施。
(三)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激励方式单
一、僵化 许多国有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许多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仅仅采用奖金的形式,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挫伤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最终必然形成“逆向选择”,即优秀人才离开,而留在企业的多是非优秀人才。这也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需要,所以,企业对不同的人必须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四)过度激励
有人认为激励的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凡事物极必反,激励也是这样。过度的激励就会给员工过度的压力,当这个压力超过员工承受力的时候,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适当的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并且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滋生出新的问题。现代国有企业要想有科学的激励体系,除了注意这些问题外,创新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出适合中国国有企业的激励体制是必由之路。
三、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不同文化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搜集、分析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4
激励必须公正,激励制度一定要体现公正的原则。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企业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二)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在管理实践中,盲目的激励对企业来说既“劳命伤财”,又对员工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员工的荣辱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考虑员工个体需求,实施差别化激励
如何对国有企业中的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要想激励员工,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求。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没有相同的员工;二是在不同的阶段,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的员工应当考虑个体差异,具体分析,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5
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一个特定的员工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也是有不同需求的。这些需求主要是受自身的愿望变化、自身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时尚的变迁、家庭的直接或间接需求等因素影响的。由于影响员工需求的因素很多,而且既可以独立变化,又可以交叉影响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员工的主导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
(四)奖惩并用,引入末位淘汰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也一味的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激励之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危机的压力转变为动力。可以想象,人们在降低收入、失去工作等威胁面前,定会发奋工作。末位淘汰制是为提高组织的竞争力,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对排名在后的员工,按一定的比例或数量进行调岗、降职或辞退。其目的是通过对末位的强行淘汰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达到推动组织的整体进步。
四、案例分析:GE公司员工激励
从管理一个人到管理GE近20年来,作为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杰克·韦尔奇通过600多次收购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公司的总收入屡创新高。但韦尔奇认为他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激励员工及对他们工作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估,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6
从建立激励机制方面看,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①,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公司会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7
①数据出自《GE“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美]达夫·尤里奇著,柏满迎等译。下同。
从多种机制的综合运用方面看,韦尔奇认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奖金为零。GE的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有效率,也更出色,其秘诀是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按照员工为企业创造的绩效给予回报,“论功行赏”,从薪酬上的股票期权,到个人的学习、培训,潜力拓展乃至职位升迁一以贯之。在著名的克顿维尔学院,每年有成千上万的GE及客户的员工、经理们接受培训,韦尔奇多次在这里亲自授课。此外,根据GE的绩效奖励分类,岗位模范可得100%股权;表现优异的100%;受到好评50%至60%;处于边缘者没有;最差的更没有。起初,GE只给200人发放股票期权,而到了1999年3月,这个数字上升到28000人。同时GE公司还十分注重培养员工个人的成就感,以员工的满意度为工作重点,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公司的这一体制正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具体体现。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即保健因素),而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即激励因素)。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感、责任感得到的认可和赞赏,都属于激励因素。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使员工意识到他们有潜力不断进步比制定目标更重要。因为只有当员工发挥了主动性,为公司出谋划策,才能使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民主、开明的公司工作,GE的这些制度使员工们感觉到他们是一个成功团队的一部分,同时自己也为着这个团队的成功献出的每一份贡献也都是可以预见得到回报的。激励因素的改善,往往能够给员工以很大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了解员工的需求,考虑员工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差别化激励方面看,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从奖惩并用,引入末位淘汰机制看,韦尔奇奉行自己的活力曲线,每年都要求GE公司的领导对他们的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必须区分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哪些人是属于中间的。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表现最差的员工通常都必须走人。末位淘汰要和考核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激励员工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正确运用激励的重要作用,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才能使国有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结 束 语 8
员工激励是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而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现在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公司兴隆,我有前途;公司倒闭,我也完蛋。这是公司渴望得到的人才。” 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是靠人奋斗出来的。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将企业的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去努力、去创造、去革新,这才是企业唯一的发展道路。正因为如此,成功的企业,更加重视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激发员工发挥潜力,并把激励作为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来对待。员工激励是一个系统过程,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最好的、适合任何一种情况的激励措施。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需求也不断变化着,因此,激励手段必须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这种激励手段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改革。中国近二十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同时也是激励机制演进的历史。从承包制、计件工资、年薪制,到最新的“股票期权”,运用的目的无不是为了员工激励。可以说企业改革与员工激励息息相关。因此国有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国有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参
考
文
献
[1]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组织行为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15。
[2] [美]加里·德斯勒著,刘昕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16-218。
[3] 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28-29。[4] 陈坤。《哈佛人才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39-41。
[5] 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1-126。
[6] [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45-46。
[7] 孙彤。《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7-89。[8]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6-98。
[9] 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3-125。
[10]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55-58。
[11] 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78-180。
[12] [美]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著,李业昆译。《人力资源管理》,第7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301-302。
[13] 罗珉。《现代管理学》,第2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3-105。
[14] 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3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2-113。
[15] [美]达夫·尤里奇著,柏满迎等译。《GE“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56-258。
一、石油企业青年员工的主要特点
1、进取心强、有理想、有目标,但受环境影响,情绪变化大,面对艰苦工作信心易动摇。虽然到石油企业工作的青年员工大多是有志于石油事业或出生成长于油企,对石油企业的工作性质、“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作风有一定认知,对艰苦环境有一定心理准备,想在石油企业历练成长,做出一番事业,但现实与理想毕竟存在差距,部分青年员工与其在大城市工作或其他行业的同学朋友相比较,觉得在薪酬待遇、成长进步、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对自己最初的选择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对青年员工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付出与收入不匹配”是当前青年员工面临的最大困惑,占 45%;其次 29%的青年员工认为“工作条件艰苦”,渴望得到改善;还有 18%的青年员工感到“发展前景不明朗”。
2、学历高、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但社会历练少,抗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易打退堂鼓。调查显示,当前石油企业青年员工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占到了 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职业学院毕业,受教育程度较好,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价值取向多元,但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意识强,团队意识弱,不能有效自我管控,容易将生活与家庭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积极有效面对,存在逃避思想,工作不如意就“跳槽”,在近 5 年石油企业员工流失的总量中,青年员工占 95%。
3、热情高、积极主动、干劲足,但因入职时间较短,实际经验少,不能顺利的融入工作。对石油企业的认知度较低,工作能力相对缺乏,团队意识不强,不能将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需求有效契合。一些青年员工参加工作好几年还不能充分融入企业,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不能充分认同;有的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属于坐办公室的“白领”,不应该在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不屑于学习现场操作知识,对生产经营所需的业务技能不娴熟,与岗位生产实际需求有差距;不少青年员工,特别是在钻井、井下等危险岗位上工作的,由于工作经验少,存在安全隐患;还有的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定得太高,或脱离企业实际,导致实现难度大。
二、石油企业青年员工成长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对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有待加强。
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制是促进青年员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保障。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单位对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对青年员工职业发展有规划没落实,有的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成不变,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年龄阶段而做出相应跟踪评估和目标修订,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有的仅停留在理念认知阶段,缺乏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合的具体举措;个别企业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不大。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新技术方面,仅有少数单位应用了职业兴趣测评、职业生涯导航等先进理论工具,职业生涯管理的一些先进技术方法还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2、对青年员工正向激励的针对性灵活性不足。
石油企业一般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较重,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对人才的正向激励不够。一些青年员工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得好不如有背景等错误思想。特别是与其他行业的同龄人相比,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住房、教育等家庭生活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导致他们信念动摇,对投身石油行业工作的前景失去信心。同时,不少石油企业对人才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内部流动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调动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青年员工队伍活力不足,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3、青年员工职业成长发展通道有待拓展完善。
当前,石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沿着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条线”进行,虽然近几年不少石油企业在打通“三条线”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横向贯通、纵向畅通的人才发展通道还不够完善,三支队伍之间同岗位级别的责权利存在差异,这导致青年员工在选择发展方向时产生困惑。加之长期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不少青年员工认为只有走经营管理序列才是“官”,当“官”才算成才,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种错误的思想对企业管理和人才发展取向产生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青年员工健康成长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青年员工成长激励机制的措施
1、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强化目标激励。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引导青年员工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促使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统一。一是企业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管理对青年员工发展的重要作用。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工团、基层单位紧密配合,动员青年员工广泛参与,把对青年员工的培养规划落到实处,营造重视关心青年员工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管理。从青年员工入职开始,就着手实施职业规划,进行职业发展倾向和职业兴趣测评,使青年员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企业要结合测评结果合理安排岗位,使青年员工的特长与岗位的需求相匹配,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统一。同时,要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规划修订和关键节点评估工作,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职业生涯规划始终与青年员工发展实际相匹配。
2、搭建青年员工发展平台,建立职位发展阶梯,强化职位激励。一是畅通三支队伍岗位序列,拓展青年员工成长空间。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纵向畅通、横向贯通,层级清晰、规范统一的岗位序列,使青年员工既可以纵向发展,又可以横向发展,在不同序列间竞争流动,从而扩大职业发展选择空间。二是重点培养使用,加大青年员工选拔任用力度。着眼改善结构、战略储备、形成接替机制等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大力选拔培养青年人才。对“盖层”比较厚、整体年龄结构比较老化的班子,在干部竞聘时,拿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提拔青年员工。在竞聘专家、主任师及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青年员工,畅通优秀青年员工脱颖而出的渠道,加快成长节奏。三是注重交流锻炼,加大青年员工岗位培养力度。有重点选派潜力大、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员工在机关与基层、生产与科研单位、内部与海外之间的挂职锻炼,让青年人在实践中进一步开阔视野、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3、创新青年员工工作载体,建立荣誉序列,强化荣誉激励。
一是建立全方位的荣誉激励体系。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要求的差异性,建立起多渠道、全覆盖的青年员工荣誉激励体系。开展企业希望奖、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十大杰出青年、十佳技术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对青年员工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全方位激励。二是实施政策倾斜。在职称评审、发展党员、评先树优工作时,注重向生产和科研一线青年员工倾斜,向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青年人才倾斜,向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一线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倾斜。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酒店业也已经发展了近30年,在这30年时间里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只是从星级酒店的数量上就可以看的出来。随着星级酒店数量的增多,星级酒店的员工管理成为一个酒店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星级酒店中的知识型员工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1.前言
随着我们国家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人员的队伍日益扩大,但是星级酒店员工的生产效率却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从2001年以来,酒店员工的数量增加了近10万人左右,但是与之相反的现象却是,生产效率增长的却不明显。这就使得加强酒店员工的文化素养成为这个时代酒店管理人员抽面临的巨大问题。
2.星级酒店中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
2.1星级酒店发展的领头兵将是知识型员工
作为我们国家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的酒店服务行业,在经过我们国家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近年来一些星级酒店积极的与外资企业合作,一批受到外国酒店经理集团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在整个的酒店行业扩散开来,这就使得我们国家的星级酒店人力资源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还并没有使得我们国家星级酒店达到质变的程度。所以,在我国星级酒店行业中高素质的人员仍然是我们国家星级酒店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共严重制约着我们国家星级酒店的快速发展。
2.2留住知识型员工是星级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组织发展的首要条件,但是在星级酒店中高素质的员工作为整个企业的领头人,其稳定性却是非常低的,这就便得星级酒店存在着优秀员工大量流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星级酒店的发展。在其他的行业,人员流失率一般会在15%左右,但是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星级酒店人员的流动率高达24%左右。如此高的流动率是和我们国家酒店之间的残酷竞争分不开的,这些流动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已经掌握酒店核心技术的人,在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并可以进行创新性工作的人员。
这类员工的流失使得星级酒店在竞争中的优势大减折扣,所以,星级酒店如何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这已经成为每一个星级酒店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3.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
3.1实行全面的薪酬战略
在我们国家,酒店行业领域中,薪酬竞争力一直是比较弱的,在很多的酒店里一些员工因为薪酬的问题而离开酒店。在星级酒店中,传统的薪酬策略一种可以使得星级酒店维持一个较低成本运营和以防人力资本流失对酒店影响的策略。但是和一般员工不一样的是,知识型员工都是一些已经对酒店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心的人员,人们可以单独的承担新店的一份工作,他们的流失对酒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星级酒店必须采用全面样本,才能使知识型员工得到激励,使知识型员工在星级酒店中得到应有的利益。
全面薪酬战略是根据组织的经营战略和组织文化制定的全方位的薪酬战略,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对于组织战略的支持功效。其可以包括“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两大类。“外在薪酬”指的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可以量化的货币性薪酬,比如,日常的奖金和基本工资等,“内在薪酬”指提是企业可以提供给员工的一种不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等,比如,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吸引员工的公司文化等。
3.2使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得到完善
从知识型员工的整体来看,他们是一群对自己高度重视的群体,所以,对于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可以作为星级酒店对于知识型员的激励的一个措施。对于星级酒店而言,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学习的良好机会,这不但可以使得知识型员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帮助星级酒店留住员工,留住人才,使他们为酒店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职业生涯的规划在星级酒店员工的激励策略中并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方案,为了使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得到更好的规划,星级酒店首先应该知道和明确知识型员工和星级酒店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他们是一种合作关系,酒店的管理人员应该想输入法和知识型员工的利益趋同,使酒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进行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一般要遵循职业生涯的可行性分析再到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目标的分解再到制定知识型员工的培训计划再到实施计划再到职业生涯的发展评估再到职业生涯的评估和反馈最后到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调整阶段。
3.3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
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保证整个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平等、公开和有效进行基础。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酒店知识员工的工作成果得到科学的考核,使他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并进行改正,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星级酒店的经济效益,增加酒店的收益。
3.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进行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理想目标的总和。在酒店员工内部,一旦员工对于公司的组织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感到十分满意时,员工自然而然就会在自己的言行和举止中表现出自己良好的文化和素质。因而,对于酒店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结语
酒店员工的发展是现代酒店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从薪酬、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四个角度来激励酒店知识型员工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敏。关于高星级酒店员工有效培训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22).
[2]李治,杨光。海南省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及管理对策研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3]何立萍,肖余春。高星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旅游论坛,2008(3).
[4]韦彩萍。星级酒店员工素质及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贸,2009(5).
摘 要:员工激励机制,也称员工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员工与企业相互作用的体现。员工激励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针对企业自身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方法,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和规章制度,从而持续激发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员工激励;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为我所用,同时必须对进入企业的人才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才能实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双赢。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激励机制执行力度不够
首先,企业管理层尤其是中低层的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树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观念,这也从一个层面反应出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中低层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很多管理人员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员工出勤、奖励、工资分配等方面加以限制和管理,而在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配套的培训、激励措施不及时,绩效考核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1.2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企业目前在绩效考核上重视不够,绩效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将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落在实处,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在员工激励机制中的基础作用。在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存在问题。企业没有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奖金分配、薪酬调整、职位晋升、岗位调动”等的重要参考,使员工对绩效考核缺乏信任感,从而也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重要激励作用,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1.3 薪酬激励水平不高,激励形式过于单一
激励形式过于单一也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激励的形式和方式来看,员工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要有适合本企业自身情况和员工需求的激励方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层次是从低到高发展的,但低层次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等)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追求高层次(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的需要。换句话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1.4 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激励是精神激励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文环境和对员工成长的关怀与重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与员工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关系,还存在情感归属的的社会关系。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2、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2.1提高激励机制执行力度
针对企业中低层的管理对现有激励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关键是要加强中低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使其尽快树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意识。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责机制,促使员工激励机制的有关措施全面落实执行,执行不力的有关责任人要进行企业内部问责处理。再次,对企业员工激励制度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职工准确了解企业的激励制度。最后,对现有管理队伍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对明显不胜任不称职的人员进行职位调整。
2.2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
要将绩效考核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加以运用,绩效考核是达成激励目标 的驱动器,它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快速成长。在绩效考核中要以员工的客观业绩为基础,坚持差异化原则,严格遵照绩效考核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其次,以绩效为中心,建立有效的业绩指导、业绩评价和业绩辅导改进体系。最后,针对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应当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形成完整的激励机制效果反馈机制,吸取员工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改进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2.3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
通过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及个人资历、身份等传统的分配机制,完全按照职位、能力、业绩贡献获取报酬,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让其树立“工资不是靠公司给,也不是靠领导给,而是靠自己挣”的分配观念,使公司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内外公平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
建立竞争的用工机制。
2.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
3.优化薪酬结构。
2.4增强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和灵魂,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凝聚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形象包装和塑造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员工们共同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无法作出决策或难于在决策上达成一致:而在具有强大公司文化的公司中,员工无须被告之如何去做,他们自己便能自觉去行动。
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价值。本文通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构建的意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些能够建立企业文化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企业文化;激励机制;薪酬制度
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构建员工激励机制指明方向。企业想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导,通过企业文化来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帮助企业激励机制顺利的施行与开展。对于企业激励机制来说,在设计与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考虑企业文化,凡是企业文化提倡的,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就要奖励;企业文化所反对的,企业的激励机制就要惩罚。企业中的员工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进入企业后,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在工作上的价值观趋于一致。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建立的员工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为企业服务,保证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得企业的人际关系更加的和谐。企业的员工在共同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其价值观逐渐趋同,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的矛盾会减少,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因此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企业在构建员工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效率与效果。如果企业拥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员工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和谐,那么企业就能有效避免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带俩的后果。例如:有的企业的激励机制侧重于销售部,如果企业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其他部门的员工就会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因此很可能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这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如果企业拥有健康的企业文化作为保障,那么即使其他部门的员工有不满情绪也会采取正确的手段来解决这种事情,不会把不满情绪带入工作中来,而是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来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的问题与不足。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机制具有隐形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的一种无形资产,其本身对于员工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有效的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是这种作用是非常隐形的。在社会上,伦理道德能够有效的调节人与社会、社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对人、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与管理。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的伦理道德,他能够有效调节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一切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来为企业提供服务,无形中激励企业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更好的实施行与完善。员工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够更加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把个人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切个人行为都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企业文化通过这种无形的方式就能有效的规范员工的行为,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
二、如何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
(一)促进员工激励机制与文化的融合,充分发挥领导者的领导优势。企业想要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向导的员工激励机制,就必须要加强员工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在激励机制中体现企业的文化,保证企业的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的完美融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思想上的引导,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不仅能深入的理解企业文化,还要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最终完成员工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完美融合,然后通过以文化为导向构建的员工激励机制来有效的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另外,企业中的领导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优势,一身作则,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来约束自身行为,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让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价值,在宣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制定宽幅交叉薪酬制度。企业想要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需要在构建的过程中重视个性化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宽幅交叉的薪酬制度。不断提高薪酬制度的灵活性,通过灵活的薪酬制度来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首先,企业应该考虑每个员工的自身特点,通过对员工工作能力的分析为其制定专业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的指引,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完成其既定目标。企业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在制定薪酬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为不同的员工制定多种职业晋升通道,员工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程度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其次,企业制定薪酬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薪资待遇,通过这种等级式的薪酬形式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能尽最大额努力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需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作为保证,因此,作为企业必须要不断的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帮助企业的激励机制更好、更快的施行并发挥效果。目前,我国企业的考核制度都不是非常的完善,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企业中的考核指标太多于复杂,企业考核人员很难通过精准的考核指标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另外,大多数企业的考核指标过于宽泛,指标不能明确量化,企业中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考核的效果,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能被真正的应用于企业。因此,作为企业,必须要不断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简化考核指标,量化考核的标准,对企业中的员工激励机制的实行情况进行精确的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激烈机制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抱证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目前,很多的企业都不是非常的重视对于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共享,他们认为企业的信息只要提供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行了,其他的人员没有必要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这就使得企业的员工根本就不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只是盲目的完成本职工作,即使员工非常认同企业文化,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做出一份贡献,但是由于对企业经营情况缺乏了解,员工根本就无从下手,有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因此,企业想要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向导的员工激励机制,就必须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让每个企业员工能够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清楚的指导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菁。对企业文化创新新方向的探析[J].大陆桥视野,2015,(20)
[2]吴弟英。谈企业员工的差异化激励机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4)
目前,我国酒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酒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暴露了极多问题,如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健全、晋升渠道不合理等,这一系列问题使酒店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之路,其归属感与成就感也极为缺乏。
一、酒店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薪酬体系不健全
一是现在的薪酬水平达不到员工的总体需求。比如酒店前台这个岗位,员工的月工资可能只有 1200 元左右,这在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的现代社会已完全不够。酒店员工不仅工资水平低,而且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大[1]。一般情况下,中小酒店组织结构精简,员工大部分是 "一人多岗",这部分中小酒店员工的工作量往往是高级酒店员工的几倍甚至更多,当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酬劳不成正比,从而很容易引员工的不满。据相关理论证实,员工对获得的薪酬满意与否取决于内部平衡性和外部平衡性,外部平衡主要是指同一岗位在同地区与其他酒店的酬劳水平保持均衡,而当前中小酒店行业普通员工的工资要比高星级酒店员工的工资低 50%甚至一倍左右。
二是不合理的薪酬结构[2]。我国酒店目前采用的薪酬结构是 "固定薪酬 + 绩效薪酬", "固定薪酬"在整个薪酬构成中起主导作用且占得比重大,而对员工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薪酬占得比重很小,从而很难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
三是透明度低的薪酬管理制度。大多数酒店对于薪酬管理是较为敏感,一般对员工薪酬采取不公开非透明的态度,所以员工对薪酬的核算依据并不太清楚,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加薪或者是减薪,只知道最后拿到手的数额。大多数酒店管理者认为,如果员工的薪酬变得透明化,他们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同事的薪酬,相互比较之后可能会产生矛盾,也会增加他们的不公平感,但是他们在私底下交流后还是能够知道,有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不公平感。
(二) 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一是考核项目不全面、考核指标设定不合理,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对员工起到积极地影响,只有23%的人认为工作业绩和薪酬成正比。因为考核指标设定得不合理,从而使考核成绩没有说服力,一段时间之后,考核成绩的设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3]。
二是薪酬与绩效考核成绩没有形成紧密联系。只有 17%的员工认为薪酬和绩效考核联系密切,酒店的薪酬体系没有将薪酬和考核成绩联系在一起,也就无法体现按劳分配、多老多的原则[4]。此外,因为考核工作的粗放化和开放化,导致奖金平均发放,体现不出差别,失去奖金原有的激励作用。
三是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一般是部门负责人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所在部门的员工进行打分,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不能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在那些方面做的不好,模糊的评判标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不会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 三) 晋升渠道不合理当前,大多数酒店缺乏合理、科学的晋升机制,让员工看不到发展前途。现在的员工不仅看重薪酬待遇,也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机遇。酒店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但要对员工的物质需求进行满足,更要为其精神需求创造一定条件。但就目前而言,酒店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优秀员工无法得到合理晋升的机会。所以,酒店的管理者要设计 "双梯晋升路线"来考核不同类型的员工。
二、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 优化薪酬体系
目前酒店薪酬体系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才能有效将员工薪酬合理化? 又如何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这是因为优秀、合理的薪酬体系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对于酒店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酒店实行的薪酬制度为 "岗位工资等机制",该制度以固定薪酬为主体,即固定薪酬占总薪酬的 80% 以上,而考核只占总薪酬的 20%。这种薪酬结构,考核薪酬占得比重较小,容易使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很难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若是进行调整,将考核薪酬作为主薪酬,便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因此建议,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之比变为 60%: 40%,适当拉大考核薪酬的比例,这样既兼顾了薪酬的保障性,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
( 二) 落实绩效考核指标
决定一个绩效考核体系是否优秀完全取决于考核指标是否恰当。考核指标主要可分为两类: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这两种考核指标的重点与内容均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根据酒店员工的工作性质与酒店行业的特点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完善,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考核指标:
1、综合素质: 对员工的心理与状况、外表与礼义、语言表达能力、学历进行考核;
2、工作能力: 对员工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3、工作态度: 对员工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进行考核;
4、工作业绩: 主要从工作量多少、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两方面考核;每项分指标总分为 100 分,评价结果由好到坏分为 6 个等级,即 A( 100 分) 、B ( 90—99 分) 、C ( 80—89 分) 、D ( 70—79 分) 、E( 60—69 分) 、F ( 60 分以下) 。
( 三) 完善内部合同制度
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用工协议,也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规范用工形式的一种手段。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企业和员工应当共同履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对员工的约束力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完善外培人员的合同制度。一些酒店的核心人员,往往会通过外培的机会跳槽,所以酒店要大力执行人才培养契约制度,为了加强对培训人员的约束力,可以实施人才培养抵押金和赔偿制度。第二,实施酒店内部聘任合同管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为了加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尽快的建立各部门的行为规范,用岗位聘任合同的形式来规范其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结语
如何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内容。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员工的需求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着酒店的服务质量,因此,对酒店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酒店的管理者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使酒店靠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朝举,黄响报。 西方激励理论与我国酒店员工激励现状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01: 71 -72.
[2] 薛云霞。 H 人性假设理论在 A 酒店员工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 王洪冉。 高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湛江君豪酒店为例 [D]. 广东海洋大学,2012.
[4] 刘小丽。 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 苏鸿。 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以济南市星级酒店为例 [D]. 山东大学,2008.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所谓的“激励”就是激发、激励。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个人行为,二是组织目标,三是采用的手段。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个人行为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但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发现员工需要什么,然后来满足他。第二,确定他的能力是否可能完成这项工作。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织绩效提高的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对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
激励特点是:有被激励的对象。由于被激励对象有内在的需要,从而产生从事某种活动的愿望和动机。人被激励而产生的动机并非固定不变,它是一种内在变量会有强弱的变化。积极性是无法直接量化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只能观察由这种积极性所推动而表现出来工作成果来判断。
作为企业或者某一组织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就需要激励全体被管理者。在通常的理解中激励表现为外部产生的推动力和吸引力,激发自身的动能,将实现组织的目标变为个人的目标。
对国有企业来说,激励既有利又有弊。利:第一,积极有效的吸引优秀人才。激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最大的发挥自身的各种价值与相关潜在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积极有效的开发深挖员工潜能。员工的潜能在良好的企业激励制度与环境下将会发生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能够极大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积极有效的为企业留住大量的优秀人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没有人才的企业可能也就停止运营了,尤其是在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更多的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环境、文化发展、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这是企业要留住人才的主要竞争优势。尤其是良好的激励制度更是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第四,积极有效的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良性的企业发展与竞争机制是有积极作用的。第五,激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弊:
一、道德风险增加。激励不足或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企业员工的道德风险增加。二,员工情绪善变,过度的激励造成员工的骄傲,团队不和谐。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不断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员工激励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现行激励机制的演进是兼企业改制与激励为一体。
二、传统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晋升激励和收益激励。
三、激励的经济手段错位于政治手段。
四、激励结构较单一,激励方式缺乏多样化。
五、短期激励机制比较成功,长期激励几乎难以实施。
六、激励空缺同激励实效同时并存。当前,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己不再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那种局限状态,在员工激励机制问题上,己经有了独立完整的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人才竞争,在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纳了很多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优秀经验,尤其是在员工激励机制上下了大功夫,这使企业在日趋激烈地竞争中站稳了脚,然而,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薪酬分配存在不公平性。
二、人员晋升机制不健全。
三、奖励不当造成价值取向的误导。
四、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五沟通缺乏有效性。
六、忽视工作环境的变化。
七、教育培训激励作用不明显。
八、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激励
作用。
现行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之所以仍然存在上述缺陷,这就不得不追溯到国有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对企业方方面面问题的认识上,只要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就会在行为上出现偏差。综述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认知的差异性。
二、管理与制度的脱节。
三、缺乏竞争性。
四、执行力不到位。
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大大小小的缺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缺陷与不足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到这些缺陷,并正确对待,及时完善,就会使企业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下推拥前进。首先,转变激励观念。借鉴西方激励经验,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全员激励。其次,完善激励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强化执行力。再次,融合三大激励。自励、他励、互励。最后,注重非物质激励。精神激励、道德激励、培训激励、企业文化激励。
国有企业是国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来大刀阔斧地改革,国有企业己经不再是曾经只依靠国家而生存的企业了,在国有企业内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改过去的靠政策、靠政府状态, 使企业创造出更大效益,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内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尝试过了很多种改革试验,在不断地摸索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有效机制,尤其在员工激励机制上大大转变了过去单一激励、限制激励、错位激励的观念,积极采取多种激励方式进行员工激励,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国有企业在员工激励机制上不断完善激励措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仍然需要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深入探索更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而建立一种适合企业高效、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从现行管理学角度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具有战略性,一是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二是在战略目标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的目标管理。三是在战略范围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四是在战略措施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系统化”科学方法和人文艺术的权变管理。企业应该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资源和组织能力上的支持。激励的有效性决定了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生产效率的高低,其运用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企业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自觉性,挖掘员工的工作智慧,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建立一种能够培养他们的献身精神、推动他们努力工作的激励机制或制度体系,而这种激励机制或制度体系必须是以“战略性”为导向的,才能与企业的战略性目标相符合,才能使企业实现战略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