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舞蹈艺术论文(精选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关键词:舞蹈专业;舞蹈;学生;欣赏水平
一、引言
在现如今的快餐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专业学生只注重对舞蹈技术的锻炼,却忽视了对舞蹈欣赏水平的锻炼,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舞蹈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可以起到提升舞蹈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舞蹈。所以,研究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对整个舞蹈教学都有现实意义。
二、提高舞蹈专业大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意义
舞蹈欣赏能力是美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欣赏能力更是其专业素养的一大表现,舞蹈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灵动身体动作更是一种既古老又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甚至是每一个表情都表现着舞者跃动身体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并不是每一个观看舞蹈的人都可以读懂舞者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每一次低眉的情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也必须学会感受每一段舞蹈的深刻含义,而这种含义并不是单纯练习舞蹈动作就可以修习来的,这必须经过亲身感受才可以完全的领会,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具有了基本的舞蹈欣赏水平后才可能真正去触摸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艺术,才会明白舞蹈并不只是肢体的韵律动作,更是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对世间万物的深刻顿悟与抽象表达,所以舞蹈专业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一段舞蹈、了解一段舞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教会学会跳好这一段舞蹈,跳“活”这一段舞蹈。
三、目前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现状
近年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明显存在着偏于浅显、偏于机械的现象,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总是习惯于去拼命练习表象技术,当然练习舞蹈技术并不是一件错事,但是盲目地去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至于忽视了舞蹈的真正文化内涵却是一件不值得或者说不提倡的事。当一个舞者忽视了舞蹈真正的文化内涵时,他所跳出来的舞蹈只是一种机械并且浅薄的炫目肢体动作,也许会让受众吃惊于舞者的技艺,但是绝对不能使受众感受到舞蹈的精神魅力,不能形象地表现舞蹈的“神”,只能表现出舞蹈的“形”,换句话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精神境界可言的,也是没有灵魂经不起仔细观摩的。
这种现象在舞蹈专业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舞蹈欣赏水平不是具体的,而是学生个人对于舞蹈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不能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大多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题,所以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
四、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途径
(一)寄情于舞,情感交融
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学生对于舞蹈的形象思维,即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这种感情内涵的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去触摸舞蹈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主要是来自舞蹈本身的感情内涵,包括舞蹈创作的构图、背景、风格等等,这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舞蹈的反复观摩、琢磨来达到的。第二方面是引导舞蹈专业学生联系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世界观、人生观等,来达到舞蹈与情感的直接共鸣,从而能够将对舞蹈的认识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舞蹈欣赏上的不足。
(二)结合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面貌再将其本质意义进行提升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是在创造形象,但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来说他是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者需要的是把握形象,去了解这一形象,这种了解就是去探索作品产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对于舞蹈来说也是一样,要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舞蹈专业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把舞蹈作品还源于其产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及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材料选择、内容加工、以及表现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大局上来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舞蹈专业教师也要从舞蹈作品的产生、取材这些方面来启发学生,通过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水平来间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锻炼专业的审美眼光
舞蹈艺术具有其他艺术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对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舞蹈时不能是个看热闹的人,因为在未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舞蹈的创作者或者说承担了向普通观众传达舞蹈精神意义的一份子,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舞蹈理论的基本知识,对每一个舞种都有基本的理解。当一部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缓缓上演时,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舞蹈作品,并且要不断地锻炼这种专业的审美水平,以此来达到提升整体舞蹈欣赏水平的目的。比如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时就可以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欣赏这一舞蹈,从她手臂的颤动、眉目的回转、腰肢的下倾里去感受舞者无声的语言,去体会舞者每一次旋转、跳跃时燃烧着的激情。
五、结语
舞蹈专业的教师要知道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自我、主动中去学习舞蹈。同时舞蹈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舞蹈、欣赏舞蹈,以达到提高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12:230.
音乐表演专业隶属于现在的音乐与舞蹈学院,作为曾经艺术系四个专业中唯一的音乐舞蹈类专业,在之前的发展都是较为缓慢和不健全的。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音乐表演专业如今已经成为了音乐与舞蹈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为百色学院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主要是从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毕业音乐会、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和教师音乐会、学生专业比赛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的。
一、课程设置
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调研结果以及本专业岗位的社会市场需求,以实践式课堂与舞台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从2015级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部分不适应发展的理论课程,调整部分实践课,新开设部分实践课,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调研反馈结果以及岗位能力的要求,对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以下调整:
精简课程,删掉或者整合部分理论课,减少学时学分。如删复调课,整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和歌曲写作课为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课,将舞蹈方向的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整合成乐理视唱课等。
优化课程,增加特色课程,总体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将原有的舞台表演艺术课升级,并更名为作品排演课。夯实理论基础,增加少量课程,如声乐作品赏析、器乐作品赏析、音乐论文写作等。
技能性课程比重增大,实践性学分比重明显增加。
通过开设的课程或者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如民族特色课程有原生态艺术表演,作品排演,壮、苗族舞蹈,瑶、彝族舞蹈等,红色课程有红色歌谣赏析等。
通过毕业演出检验学习成果,演出内容部分体现出民族性的特色和革命性的特色。
二、完善基地建设
为加快音乐与舞蹈学院转型发展,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舞台表演和演唱能力,熟悉舞台表演的流程,了解舞台设备的使用等,2014年百色学院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原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分别从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提升合作水平。其中,合作办学作为继续深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相关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或者实践指导老师,对比赛、演出等进行指导,共同参与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共同育人作为选拔一定的优秀学生可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实践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新的教学改革,逐步丰富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水平,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合作就业作为录用我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可以举办专场音乐会、舞蹈专场、特色文艺演出等,还可以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演出、作品创作,同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服务地方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通过近年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的合作以及大量的舞台艺术实践,使得音乐与舞蹈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加宽广,艺术审美和舞台演出层次得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由于学习歌舞团的不少原创节目或经歌舞团教师指导过的参赛节目,在各类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总结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后必须继续保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思想和指导原则,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和资源共享,继续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沟通,建立形成一套更加牢固顺畅的合作机制,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优秀的民族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
将毕业论文以论文答辩和写作的模式,改成论文写作和音乐会并存。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其专业特殊性和特殊要求,为更好地体现这一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业务学习,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形式为主,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形式为辅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的毕业论文(设计)采用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或撰写毕业论文(理论研究)的形式进行。
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具有专业学术性质,是学生表演水平及组织排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完成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思想性、创造性、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注意突出红色、民族和边疆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要求。围绕选定曲目(剧目)、指导、中期检查、评分、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指导教师要了解与检查筹备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质量检查活动,做好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总结等。并要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
根据专业主修学生第五、第六学期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划线,后15%的学生不具备开音乐会(舞蹈专场)的资格,只能以论文撰写(理论研究)的方式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自主原则
学生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要综合运用所掌握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策划、组织、统筹、排演一场具有专业性质的毕业音乐会(或舞蹈专场)。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给予必要指导,但主要以学生为主。
四、建立教学观摩音乐会制度和教师音乐会制度
在各项改革的内容中,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是属于从教师的层面自己进行改革,提倡教师每年举办一次教师教学观摩会,形成长效机制,以此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风、学风,形成学术氛围浓郁的良好教学环境。观摩音乐主要是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自己近段教学集中的展示和检验,是能较客观的体现出教和学的成果,同时也是一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良好机会。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一)规范音乐会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音乐会的曲目要求、演唱水平、海报节目单制作、服装装扮等各个方面,教师要严格把关,精心设计。
(二)实行奖励性政策
鼓励教师举办教学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等形式的音乐会。对于超过每年举办一次的教师,每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音樂会后总结
音乐会后教研室对音乐会中间出现的问题和值得大家学习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在改进中提高音乐会的水平。
通过改革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教师和学生都收获了知识,也发现了问题,同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五、设置专业比赛项目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目前的能够参加的唯一声乐或者舞蹈比赛项目就只有学校一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歌手比赛或者舞蹈比赛。但这两个比赛形式都是在全院的范围内进行的业余比赛,就是说对于学习歌唱和舞蹈专业的同学要同其他学院的业余选手进行比赛,这样跟其他学院的同学就没有可比性。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二级学院在院内举办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项目。
具体比赛规则如下:
(一)每年举办一届声乐类和舞蹈类专业比赛
争取由学院团委举办,提高比赛规格,扩大比赛影响,将比赛与红色合唱团一起打造成学院的精品项目、特色项目,为百色学院实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添砖加瓦。
(二)由各教研室制定科学严谨的比赛规则
声乐和舞蹈教研室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讨论之后决定改变以往比赛不够严谨和规范的行为,制定出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比赛规则。
(三)实行奖励性政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回族舞蹈教学要想创新发展,只是分析本族的传统文化和舞蹈特点是不够的,还要多分析其他民族的舞蹈特点,多学习其他民族舞蹈学科的教学经验,从而让回族舞蹈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让回族舞蹈不仅有本民族的舞蹈特色,也有其他民族舞蹈的魅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了回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1.对回族人民的典型动作进行归类整理。由于回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分散,所传承下来的舞蹈形式也就多样,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把各区域有特色的舞蹈动作进行归类整理,整合成一本有教学价值的舞蹈书籍,它可以指导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舞蹈更加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把花儿手、屈伸步、碎摇头等动作进行整理,然后从新分析进行编排,让这种动作更有节奏,从而提高舞蹈动作的观赏性。
2.把回族风俗习惯中的重要动作融入舞蹈艺术中。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很有特点,在生活中的许多动作很有代表性,有些动作很能体现出人的情感,这些动作如果能够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不仅会让舞蹈艺术更具魅力,还会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托耳手势就是做礼拜的基本动作;还有回族舞蹈服装可以选择盖头,这个服装不仅可以反映出回族人民的服装特点,还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一定会让回族舞蹈得以创新发展。3.在民间艺术中提取有价值的舞蹈动作。回族地区的民间到处都有艺术表演,有些表演很有特色,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因此,我们如果把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中,也会让回族舞蹈表演更有表现力。例如:“蛙鸣”“贤孝”“踏脚”等民间艺术可以和回族舞蹈结合,让回族舞蹈更具魅力,更有民族特色。
二、把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编排到舞蹈中来,实现回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把原生态元素合理的融入到舞蹈中,在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让这些素材具有艺术表现力,让人们体验到艺术的美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而且,创作者在对素材加工过程中,也是一种情感历练,他可以感受到回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宗教的虔诚,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创作者会体会到回族人民内心的情感。在回族舞蹈语言创编中,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态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回族人民做礼拜的叩首动作、女子怀抱汤瓶的姿态等都是非常好的舞蹈素材,在《心泉》作品中,回族女子怀抱汤瓶身体前倾,塌腰昂首,半脚尖碎步曲线流动,形成了曲线美,女子时而梳理盖头,时而移动汤瓶,更有一种含羞的气质美,该舞蹈的基本动作都是来自宗教生活“净洗”中的,通过提炼女子的体态来表达女性的宗教情怀。《洗礼》中回族姑娘痛快淋漓的净洗,不仅表现了今天的回族妇女充分享受水带给她们的无限欢乐与幸福的同时,也暗含着回族人民严格信奉伊斯兰教的品格,生动的揭示出回族妇女心灵深处的纯洁和美好,展现出她们含蓄与开朗、纯真与热情的双重性格特征。该舞蹈中还融入了阿拉伯音乐元素,利用交响乐器和管弦乐器来演奏,给人带来更加流畅的意境,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和平的画面。在舞蹈题材创作中,民间剪纸也能发挥作用。《剪花花》作品的成功就说明了民间工艺也能成为舞蹈创作的主题。在宁夏的南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地人民一直生活贫穷,但是,当地的少女却没有受生活的影响,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揣着生活的梦想,她们心地善良、热爱生活,她们最擅长的剪纸就是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可见,生活上的贫穷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压力,她们生活的还是那样幸福。该舞蹈在创作中就是以回族女人剪花花为题材,通过把她们生活中的态度利用舞蹈来反映出来,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该舞蹈的成功之处就是创意非常新颖,动作非常细腻,让整个舞蹈充满艺术性,让人们感受到人物渴望幸福的内心情感。回族武术也是舞蹈创作中可利用的重要元素。“踏脚”本是一种回族武术,而且是武术中的打斗动作,有很强的攻击性。但是,在舞蹈《啊吆喂》中,创作者却是把“踏脚”中的一些武术动作编排到舞蹈中,从而让男子的舞蹈动作更有霸气,能体现出男人的那种气魄。而哎呦喂又是一句地方语言,是女人对男人欣赏时所说的叹语,在舞蹈编排中,女子的舞蹈动作多是回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创作者这样编排可以反映当地女子对哥哥的爱慕之情,让人通过观看舞蹈就能看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个舞蹈中的动作尽管是经过重组改编而成,但是却很能体现民族特色,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结语
回族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回族舞蹈一定要尽快创新发展。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在舞蹈构思、音乐搭配、情感表达上下功夫,多吸取其他民族舞蹈艺术的创作经验,从而提高回族舞蹈的艺术魅力。而且作为从事该科教学工作的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做好回族舞蹈教材的选编工作,尽量多的搜集回族舞蹈素材来丰富回族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完善回族舞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回族舞蹈的教学水平,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回族舞蹈人才。
关键词:舞蹈专业班主任正确的指导严格组织纪律热爱学生
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笔者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例如,其中有个班级学生24人,多数是十七八岁的中专毕业生。他们从上小学、中专到大学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年代中度过的,属于“现代型”青少年。从政治思想状况看,有80%的学生在小学中曾被评为“三好生”,他们热爱舞蹈事业,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教师等,迫切要求上台演出,取得成绩,这是主流;但另一方面,他们政治思想观念的塑造又比较薄弱,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从文化水平看,一方面他们都是从小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来的,学习比较努力,热爱专业;另一方面,他们的成绩大多是近两年针对大学的需要突击上来的,掌握知识不系统、不牢固。总之,他们既有青少年积极热情、好学向上的优点,但也有专业学习技能“营养不良”的弱点。而进入大学学习的这几年,对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才塑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认识学生的本质和主流,政治思想教育领先,从各个方面启发诱导,充分发扬他们的长处,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
二、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
管好一个集体,应当是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纪律、正确的舆论导向、勤奋好学的风气和团结友爱的气氛。笔者的班级从开始组建起,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开学的第一天,笔者与学生见面就宣布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强调遵守这项制度是做一个学生的起码标准。上课、自习、课外活动、集会、集合都坚持清点人数,节假日前都要开班会,以保证节后出全勤。对一学期全勤的学生提出表扬;违反纪律的,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或在评三好学生或积极分子时降一等或不评。执行这些规定,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奖罚得当。如有一次一个同学周日回家,正遇上亲人去世,她打了电话请假,没有打通,还是赶回学校上晚自习,但已迟到了十多分钟,并向笔者做了检查。笔者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还表扬了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班上逐步形成了以讲纪律、守秩序为荣,自觉从严要求自己的好风气。
1.认真挑选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一定要让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担任。为此,笔者改变了仅看学生档案来指定班干部的做法,把选学生干部的工作交给全体同学,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同学们民主选举自己的干部。同时,不搞兼职,由同学们推选分别担任宿舍长、课代表等职务。这样,既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干部选出后,经常注意教育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品学兼优;对他们的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做,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他们热爱班集体,处处以身作则,工作大胆负责,学习刻苦,其中一些人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班主任不在时,他们大多能独当一面,管理好班上工作,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由于有了这一批干部各行其职、起骨干带头作用,使全班很快成为了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2.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笔者的体会有两点:一是坚持经常有针对性的时事、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从做人道理上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荣辱,逐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如:第一学期主要是抓纪律、秩序,做好班级的安定团结和专业思想教育;第二学期着重抓道德教育,开展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若干个怎么办”的问题讨论,并结合学习黄豆豆等舞蹈家树新风,提出要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双毕业,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要求。二是大力开展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不良倾向的工作,具体办法是以表扬为主。几年来班上一些不好的苗头一露头,笔者就组织全班讨论,心平气和但又严肃认真地让同学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理服人,使全班逐步形成了“我们是未来的舞蹈家、教育家,处处要努力刻苦”“只能给班集体增光,不能给集体抹黑”的正确舆论导向。这对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增强了每一个成员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坚持这样做的结果是全班团结互助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如一个学生因演出脚趾骨折,医生让她休息一个月,可是几位班干部为了使她的学业不受影响,每天轮流背她上下楼换药,其他同学则为她打饭、洗衣、打水,保证了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家长知道后感激地说:“你们集体做了我们家长做不到的事。”
三、热爱学生是舞蹈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应当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爱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也是教师的天职。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记载了许多教师成功的经验。千差万别,但有一条原则是共同的,这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对学生才有真挚的感情,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力量。在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学中,热爱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舞蹈教学的对象一般具有年龄小、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的特点,而学习舞蹈又是一件既需要付出脑力更需要付出体力的“苦差事”。试想,当家长满怀希望把一个个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的时候,如果我们毫无爱心,又怎么能够完成肩负的责任,怎么能引导他们理解舞蹈的内涵,直至热爱艺术,成长为合格的舞蹈人才呢?
2.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热爱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信任教师,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帮助。因此,热爱学生能为学生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3.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更不是迁就与放任。爱学生,就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所谓“严格”,就是教师要按照党和国家对学生德、智、体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教育和管理。当然,我们讲的严格,要和那种对学生刁难、苛求、粗暴管理区别开来。
4.教师热爱学生,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身体等各个方面。有时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就可能造成学生的思想波动,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舞蹈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5.教师热爱学生,还体现在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上。一般说来,教师关心和爱护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于那些学习较差,或者有这样那样缺点错误的学生,能不能毫无偏见地对待他们,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就成为考验一个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标准。一棵幼苗,可能由于园丁的精心培养而茁壮成长,也可能由于园丁的粗暴砍伐而夭折。因此,教师能否一视同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人民教师既然是园丁,就不能只注意“壮苗”,而忽视“弱苗”和“病苗”。相反的,越是“弱苗”和“病苗”,就越需要园丁更为精心的护理。如:由于身体发育状况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舞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非常容易在专业水平方面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办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那些“差生”尽快提高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无疑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倾注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没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是难以做到的。
四、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更有利于舞蹈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人说,学校教育中,“不抓智育要出次品,不抓体育要出废品,不抓德育要出危险品”。可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即所谓“教书”,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责。一个真正称职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的天职,而业务教师由于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最容易给学生以有力的影响,因此,更应该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舞蹈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即一位专业教师可能连续三四年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专业教师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同于专职政工干部,也有别于担任学生班主任的教师,我们的大量工作是紧密结合教学工作来开展的。
其次,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一环。教师治学是否严谨,主要表现在能否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是否备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笔者在备课和制订教学方案过程中,特别注意精选教材内容,努力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抓住关键和难点,把内容分成必讲的、通过思考或作业实践来完成的,把讲课、自习、作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且各有侧重,从而达到总的教学要求。由于备课充分、讲课认真,因而课堂教学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听课效率提高了,课堂纪律增强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再次,许多问题,如学生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旷课以及教室卫生差等等,管理人员可能“管不胜管”,但只要专业教师肯抓,其实是容易解决的。例如,上课时发现有学生缺席,就要求班长查清缺课人的姓名和缺课原因,向老师报告。这样一来,情况就大有改变,过去经常缺课的都能来上课,确实有事或有病的也能事先请假。
最后,专业教师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合理利用管理和教育两种手段。思想教育是基本的、第一位的方法,但思想教育也不是万能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况且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专业教师管理学生,要通过贯彻有关规章制度来体现。例如,一开始上课时,笔者就向同学们讲清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同时“约法三章”,如规定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凡未经批准缺课的按旷课处理等等,做到有言在先,严格执行。这些针对性很强的规定,对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是个约束,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保证作用。
一、开设作品赏析课,提高学生兴趣,陶冶性情
舞蹈艺术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每一部真正的舞蹈作品,都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的堆积,而是在反映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内涵,展示艺术美的魅力。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应广泛开设舞蹈作品赏析课,可以使学生了解和领略舞蹈艺术的魅力,掌握舞蹈作品欣赏的方法。要想达到通过开设舞蹈作品赏析课实现增强其舞蹈素质目的,课程开设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舞蹈产生、发展的过程制作成课件,进行简要概述,并讲解舞蹈欣赏的规律和方法。第二,赏析课应结合在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可以在不同的作品和课时里,分别介绍关于舞蹈的各个相关概念。还可以介绍每节课所欣赏舞蹈作品的主题和主题动作,讲解这些动作在该舞蹈作品当中的主要含义。另外,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还应对作品的编导者、创作背景、舞蹈风格和特征以及主要表演者尽可能予以简要介绍。第三,舞蹈赏析课应结合老师对作品分析点评及学生谈体会来进行。
作品欣赏满足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性情陶冶的需求。比如,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舞者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具深厚表现力的肢体完成了这一缠绵悱恻、扣人心弦的爱情双人舞。舞蹈《萋萋长亭》没有“因”的铺陈,也不见“果”的延续,而是聚焦“长亭”,浓墨重彩地向观众细诉“自古伤心多别离”的那一送别场面。二、开设舞蹈训练课,由浅入深,因材施教
学习舞蹈对成教学生来说是较为艰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减低难度。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局部动作开始进行教学,再到肢体的动作,当学到全身动作时,就可以完成一个组合或一个舞蹈了。考虑到成教学生身体已经定性,应尽量缩小其舞蹈基本功强度和开度的训练,适当简化训练当中基本功及技巧要求过高的动作,注重和强调基本形体姿态、呼吸、表情及舞蹈感觉的训练以保持其积极性。待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后,可酌情教授一些少数民族舞蹈,带有舞蹈道具的民间舞及古典舞基本身韵的优美简洁的动作组合。同时还要强调舞蹈学习过程中要点的掌握,比如,舞蹈当中的身体重心呼吸、表情等问题,鼓励他们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要将训练的状态和舞蹈的感觉结合起来,注重美的、规范的动作及表现力。开设舞蹈训练课,使成教学生参与、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美,经过舞蹈训练的成教学生在动作和表情等方面协调灵活得多,气质也更优雅大方和自信。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过:艺术的最主要功能,是让人感到生命的情感张力,让人肃然起敬地凝视它。在舞蹈素质的培养中,以客观理性类知识为核心内容的传递式教学,由于情感功能较弱,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求;以技术技能类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操练式教学。由于操作的要求大于情感需求,亦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麻木感。艺术所体现的情感是具有提升性和持续性的美感的力量。艺术就普遍性意义而言乃是体现情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艺术就是要透过具体的形象,把来自生活实践中的喜怒哀乐诸情感引发出来,掌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及其意义,并用美的艺术形式把它表达出来。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情感普遍带有情境的性质。在艺术作品中,包括着人物特殊的处境所引起的情感的变化,从而一方面显示了角色情感的个性,另一方面呈现了角色所处情境的个性。学生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情境与情感,产生共鸣,进入一种审美化的情感状态。
5·12四川大地震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在这次地震中出现了很多的感人的人和事。在教学中不妨设计这样的情感体验情境:在一个“楼房坍塌”情境中,让学生们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体验那种伤亡的痛。在那一瞬间,在心理极度紧张的时刻,内在的情感得以激起和迸发。可以看到,许多学生会选择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伤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救死扶伤,真情互助。这一用情感激发实施的舞蹈体验,气氛庄重而神圣,既有助于情感的提升,又有助于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的增强。这样的艺术教育,由现实到体验再到理解,可促使学生更自觉地用心灵去感悟人生。
,舞蹈制品的网络传播、交流,虚拟表演、教学,以及舞蹈的远程互动表演形式的出现,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舞蹈呈现平台。网络的传输和数码摄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而且与观者使一些科技化手段平民化,足够使更多的舞蹈创作者的独立化和舞蹈观念表达的个体化。特别是软件的普及,例如FLASH和SHOCKWAVE等动画软件,是许多艺术家在网络中极其自我和个体的进行创作,而且在闪烁的显示器前和电子信箱里得到的也是最自我的回馈和互动以及掌声。另一方面,舞蹈的数字化技术高端发展则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需要精心的策划和熟练的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和创作,是某种大型的工业化流程和项目制度。除了商业化的音乐电视和舞蹈电影之外,高科技在舞蹈影像制作的使用具有学科研究的前瞻性和学科建设的价值,例如动作采集系统的使用,将是不久的未来,用于更多的舞蹈学科当中的一项工具系统和创作系统,我们将舞蹈的记录和教学,舞蹈人体媒介的生命意义也将从另一个镜像当中被提升和被认识,但是一套动作采集系统的不菲价格也只有学院教学和电影制片场可以问津。包括大型电视集团、媒体集团进行和投资的舞蹈影像制作,诸如此类的高端的技术含量、高投入的物质标准,这一切与个体化的制作形成巨大的对比,却都在寻求新的方式,给自己或是这个时代的舞蹈以答案和揭示,寻求更多人更多舞蹈表达的完善和更新,或是完善个体小我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封闭的艺术探索。不能否认,技术不仅没有消亡舞蹈的本体意义和力量,而且帮助了更多的人来参与舞蹈,包括残障人士或是非专业的舞者,这比空谈舞蹈民主的概念要更积极,也更多的手段技术支持。数字舞蹈的内容至今已经扩展到舞蹈数字影像、舞蹈的动作采集、舞蹈网络互动和远程技术、以及舞蹈的网络阅读和动作交流。
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很多人涉及到技术的因素而抱有成见和观望的态度,但数字化舞蹈或是多媒体舞蹈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随着录影技术的数字化,所谓多媒体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围或是在数字化艺术范畴之中得到发展。舞蹈电影和录像舞蹈(下简称舞蹈录影)的创作者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激发,舞蹈多媒体中的更多技术因素和设计的加入,使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创作方式,同时舞蹈的创作也在改变媒介的性质并赋予了媒介涵义。
作为影像的舞蹈
不可否认,如今我们与舞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的发生在电视机、投影和网络的媒体之中了。舞蹈电影录像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人物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舞蹈影像波及范围及其快捷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舞台的形式,并且传播了舞台舞蹈,推广了现当代舞蹈,同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众说纷纭,定义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某些艺术的发展,或许说明它的来源和范围更为客观,更有助于新形式的发展。德国著名的科隆舞蹈电影和录像节提到了以下的几种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
1、舞台、摄影棚的拍摄记录stage/studiorecording完整记录舞台行为,用一台到两台摄像机对舞蹈进行记录,不对舞蹈本身,及编舞进行改变,保持记录的原汁原味。
2、镜头改编CameraRe-work为了适合镜头的角度,而对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和删剪。
3、为录影而编舞ScreenChoreography专门为拍摄而设计构思而编排舞蹈,用镜头语言的思维角度以及互动的交流为主。
所以有了上面的几种分类,也就明晰了记录、改编和创作之间的区别。舞蹈录影在中文当中似乎比舞蹈电视更能够体现这种舞蹈媒体艺术种类,体现舞蹈与影像之间的介质关系,舞蹈录影原文是videodance,其实更包括了电影和录像两种手段和介质,通称为videodance即舞蹈录影。舞蹈录影把舞台舞蹈和电影交融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舞蹈录影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记录舞蹈的局限,成为了参与到某种编舞行为和影像角度的独特观察,是创作性的。
而某些文献和研究资料当中,涉及到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内容,都融入到泛化的舞蹈录影影像的内容当中。他们分别涉及到好莱坞的歌舞电影、励志型的舞蹈电影、介绍舞种的舞蹈电影、音乐电视中的舞蹈、舞蹈作品当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练厅中的排练影像、为了编舞而做的舞蹈录像笔记等等。其中象好莱坞歌舞电影《出水芙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舞影》)、《雨中曲》、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歌舞线上》等,《周末狂热》、《霹雳舞》更是风靡一时,麦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舞蹈录影《月球漫步》更是带领了新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录影的模式,当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广,都离不开音乐电视中舞蹈的帮助。90年代的法国《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中央舞台》、《比利。艾略特》到最新的上榜之作《热力四射》都是优秀的舞蹈电影,印度更是一个歌舞片产量惊人的大国。当代的舞蹈电影可以是商业操作的歌舞娱乐,同时也可以是使用胶片为介质的艺术舞蹈,不仅在舞蹈的种类和样式的呈现上着色,更是对舞蹈精神的描绘,强调舞蹈对人个性和命运的改变,在人类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仅以身体的愉悦凸现,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对世人。
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是更为个性化的历程。在中国被称之为“舞蹈电视”,由于借用了音乐电视的称谓,舞蹈电视的流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舞蹈电视比赛传播到全国。舞蹈影像从欧美40年展以来,跟随者录像艺术的脚步,实验电影运动家的作品、后现代编舞家的趣味和实践,以及多媒体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记录性的艺术行为,而是完全创造和互动的双向对话。
美国的默斯。堪宁汉、比尔。T.琼斯、英国DV8身体剧场、乔纳森。贝劳斯(原为英国皇家的舞者),加拿大人类脚步啦啦啦、法国的安德林。普雷约卡伊、鲁道夫。努日耶夫、德国编舞家皮娜。鲍希、Sasha.waltz、瑞典的马茨。埃克等等,都是当代较为活跃的舞蹈录影编舞家和观念的先导。这些是作为舞蹈录影创作的舞者和编舞家,体现着和延伸着他们的舞蹈观念和舞蹈形式,同时有更多的舞蹈录影的录影导演的参与,表现着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作观点。
更有早期的始作俑者实验电影美女先驱玛雅。德润用16毫米胶片在1945拍摄了短片《舞蹈录像编舞研究》和1958年的以芭蕾为题材,反转效果的《夜之睛》,开创了舞蹈录影方面的先河,虽然她本人更多的作为先锋电影的人物,但与舞者的合作,制作的无声舞蹈影像,场景之间的切换,动作与镜头的默契关系,屋中舞蹈和自然环境的跳接,都令人耳目一新,确是一部启蒙灵
感之作。玛雅作为美国战后的先锋艺术人物和实验电影的独行者,这部研究舞蹈的短篇,却成为了舞蹈录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部经典文本。1968年由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动画制作艺术家、摄影师诺曼。麦克拉伦创作的“双人舞”更是呈现了动画幻觉的摄影术和剪辑技巧,更是以抽象简约、接近动作本质,近似在黑夜里感受动作的神秘和温度一样的风格,深深影响了舞蹈界的舞蹈录影的视觉观念。在90年代末,默斯。堪宁汉《手绘空间》、比尔。T.琼斯《魂灵捕》都是创造了结合更新的电脑技术作品,动画、三维到动作采集,作品不仅在意念上越走越远,同时在技术水平上也钻研雕琢。
欧洲在舞蹈录影上的发展似乎更加多元,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德国皮娜。鲍希的舞蹈录像更是充满反思的沉重和戏谑的力量。80-90年代英国BBC中心的舞蹈频道制作的大批舞蹈录像作品,风格多样,象《男孩》、《反转》、《清一色男人垂死梦》、《手》、《暴风雨》等等作品,涉及到各种年龄的人群、社会问题、爱情、传说、抽象理念、动作游戏等等。这一大批的作品对于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也提供了研究舞蹈录像风格特性的文献。
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电影节更是推动了舞蹈录影的发展。美国的舞蹈电影协会、德国的科隆舞蹈电影录像节、洛杉矶西部舞蹈影像艺术节、加拿大的舞蹈电影节,英国的“荧幕上的影像”艺术节、舞蹈荷兰世界舞蹈电影节、挪威、阿根廷、西班牙都有诸如此类的舞蹈影像艺术节。其中以维也纳世界音乐中心为基础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赛为著名,从1990-2002年分别在法兰克福、里昂、科隆、摩纳哥等地举办过舞蹈影像比赛,并发展出摩纳哥舞蹈录影论坛等等系列,成为世界巡回举办和展示的舞蹈录影艺术节。
最近出现在众多的舞蹈电影录像节上的舞蹈电影作品合集,《为了摄影机的舞蹈》(又名《舞照》)用舞蹈电影新生代的六部经典之作,强调和表明了舞蹈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作品选自欧洲和北美电影艺术节,这些舞蹈电影向我们呈示了别样的幽默、美丽、戏剧性、内在节奏……完全不同于舞台上的某种力量,对于舞者和摄影机来说,都是充满了挑战性的视觉体验。作品包括:瑞士的派斯克尔。迈格尼《白昼皇后》,美国的33种眩晕咒语《衡量》,英国、荷兰的安尼克。万姆《平静中安息》,加拿大的劳拉。泰勒《乡村三部曲》,麦克尔。唐宁《死角》,瑞士的派斯克尔。迈格尼《对侧伤》。
这六部作品长短不一,有的20分钟,有的只有5分钟,每个作者的角度都很坚定和独特,也成为了当代舞蹈录影艺术中鲜活的例证。《白昼皇后》由田园的静寂慢慢苏醒,三对散漫却好动的男女,在倾斜山坡的青草上,失重的快乐着,全是呼吸,身体滚动的声音,下坠,滑落,然后向山顶继续奔跑。简单的快乐里,睡意朦胧的小动作,在自然的景色当中,透出了一点悲情。舞蹈在失重和滚动当中完成,一次次美丽的冲撞。一些游戏打闹亲昵的小动作构成了轻松的情爱气氛,也在唤醒这每个观者回忆爱的味道和动作。凌乱舞步到清晨水中的寂静之舞,烛光遍布的水面,三位少女为舞蹈而动容,为舞蹈而虔敬,或者说是我们对舞蹈的某种感动,感动舞蹈之人在未可名状的命运面前的坦然和纯真。《衡量》则在一个走廊之中玩耍着同一组的动作游戏。同一组动作,我们想象的角度,在安静和踢踏的变奏当中,影像在特写、透视里似乎在预言着某种被我们忽略的发生。生效的力量凸现得很生动。《平静中安息》用一个葬礼的寓言让我们回到了记忆的深处,死亡带给我们的是悲伤和恐惧之外,还有很多留给在世之人的意外和真实。《乡村三部曲》则是一场群体的诗意合唱,黑白粗糙的影像,空旷的工厂,梦境恍惚的丛林,一些非职业的普通人在田园的寂静、欢乐和阳光中翩翩起舞。《走投无路》利用黑白影像,一个方向错乱的墙角,在玩耍视觉游戏。人在倒错的空间里慌乱惶恐。《对侧伤》则是一部都市的情感变奏,温情和暴力共存,记忆和现实对抗,偶然和命运相爱,在愤怒咒骂,用舞蹈来替代暴力之后,一切依然无法恢复平静。
虽然舞蹈影像的制作和活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其技术的发展以及舞蹈影像作品的文献资料却是凤毛麟角。主编朱蒂。米托玛整理出《电影和录像中的可视化舞蹈》这样一本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囊括了舞蹈录影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从大制作到低成本,都在这本书的视野之内,包括早期的先驱人物作品,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可视化的范围”,不限定于舞蹈录影的作品意义,而是把歌舞电影、舞蹈记录片都包容进来,也不失为一本详尽的资料。其中又介绍了书中所列作品的制作背景和流程,可读性极高。
《舞蹈电影和录像作品指南》则是Towers,Deirdre发表于1990,其中的作品和名字术语,都已过时,但是超过2000部的舞蹈电影录像作品的记录文献,却具有珍贵的资料性和使用价值。美国《为录影而舞蹈——舞蹈电影录像指南》则是Spain,Louise主编作品。在台湾,焦雄屏著书《歌舞电影纵横谈》也是详实地记述和分析了好莱坞歌舞电影的类型发展和时代意义。
舞蹈录像的制作教学,在西方的艺术教育当中,很早就存在于艺术系中的视觉艺术或影视制作当中。至今在综合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学科中,已经有颇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详实丰富的资料咨询。2003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博士丽莎。玛丽。纳格尔和约翰。克劳福德曾到广东亚视举办舞蹈录影制作的工作坊,对于中国这方面的教学亦有建设性和拓荒性的贡献。短短的两周时间,从舞蹈录影艺术的渊源流变到实际操作,都进行了快捷的普及和交流。他们在加州大学亦有11周严密科学的舞蹈电视课程,舞蹈电影和录像的认知、作品的观后感、从舞蹈电视编舞、舞蹈录影脚本的写作、分析舞蹈电影和录像的镜头语言、学习设备和剪辑、完成作品等等,有很多文本和资料可参考。目前,他们将软件工程、技术言语融入舞蹈录像新作——《上升》,以及其他为数不多的媒体作品和动画制作作品。
北京舞蹈学院近年也在中国大陆首次开设了舞蹈电视专业,蓄势迎接一个舞蹈的数字化时代。
舞蹈视频游戏和大众化创作
20世纪90年代中国跳舞毯的狂热潮流,几乎达到每个人都需要一张塑料制成的,带有简单传感器的脚印图。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的跳舞梦想,曾经羞于见人的舞蹈训练过程,完全可以在无人的家中完成,然后到公众场合充满自信的展示,不再在一群拥挤的、汗流夹背的群体中间挣扎着减肥和锻炼美感,而是独自享受卡路里的消耗,就像在黑暗中跳舞一般。跳舞毯借助了一个简单的制品,看到了所有人跳舞的力量,流行的力量。然后来自日本的大型舞蹈游戏街机亮相世界,著名的舞蹈街机制作商科纳美公司研制出诸多的舞蹈游戏,例如“舞蹈革命”系列之独舞版本、对战版本,“曼波舞蹈”、“舞蹈狂热”系列、“80年代”舞蹈节奏、“啪啦啪啦天堂”等等种类繁多、而又分类精细的游戏街机,包括按照舞蹈音乐又有浩室、电子、放克、放克爵士、嘻哈、雷鬼等等,舞蹈人物多变,节奏复杂,游戏的界面色彩花哨、角度多变、热闹非凡。许多青少年在复杂的脚下变化的同时加入了诸多的手臂和躯干的动作,在游戏现场,如果是对战的模式,气氛也颇为火爆。这种
被动跟随电脑指示舞动到主动的进行加工创作,完全是人本的某种改变,舞蹈创作成为了某种本能的反映,从手忙脚乱、受制于高难度的节奏和步伐变化,到不满足于征服和完成动作,而是加上了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增加了机器之外的难度,准确地说,是乐趣,创作的乐趣。
随着韩国街舞和流行文化的大举复兴,韩国的“爱舞”网站推出了著名的三维动画人物舞蹈教学和舞蹈桌面的系列,人物制作精美,而且不厌其烦的重复动作,可以慢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并且动画人物带有韩语的动作解说。舞者跳舞的场景可以自由转换成地铁、舞厅、城市街头、舞台等等。而且按照音乐电视中流行舞蹈的完整套路进行教学。在“爱舞”网站的舞蹈软件有些名气的时候,网站的互动,无限制下载就变成了会员制,付费下载新的舞蹈段落和舞蹈人物,包括舞蹈背景等等。按照商业化的路线扩大和稳定。舞蹈游戏有时也是舞蹈形象的推广。许多著名的舞蹈演出,比如“大河之舞”的网站也推出了踢踏舞的舞步记忆游戏。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游戏的普及,舞蹈也在通过着全新的形式接近大众,通过全新的媒介和大众对话。
舞蹈的网络阅读和网络互动
网络舞蹈的发展借助于动画制作、互动网络艺术的影响和网络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主要体现在形象宣传和提供与观众交流窗口;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网上提供教学,提供大量的网上舞蹈资源;提供观众参与创作的互动界面,改观创作观念;利用网络传输进行的远程舞蹈的现场创作。网上舞蹈的模式集合了讨论舞蹈、观看舞蹈、学习舞蹈、创造舞蹈等多种交互功能一体,体现了全新的接触舞蹈的形式。
在线服务的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进步,世界上的各个知名或是不知名的团体都可以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舞蹈,散播自己的舞蹈影像,无论是皇家的芭蕾舞团,还是当代的小型舞团,无论大型的舞蹈节宣传,还是个体的作品展示,网络成为了一个平等的活跃的表演空间。“舞蹈之声”、“伦敦舞蹈”等网站都存有一定的当代舞蹈家的舞蹈作品片断。舞蹈作品的片断和舞蹈教学的片断在网上颇为流行,“另类爵士”则是以不断更新的舞蹈组合片断吸引着舞者和学习者的兴趣。舞蹈网站“电子芭蕾”,也曾经用简单的三维人物不停地重复每一个基本的芭蕾动作。网络舞蹈以媒体流(舞蹈作品),以过去时的状态,进行网上传播交流互动之外,还有实时当下的呈现,还有进行状态的跟进。很多观众对舞蹈排练很感兴趣,舞者也在期待着某种了解。所以无论是作品的需要,或是魅力的噱头,很多舞团的排练场安装着摄像头,网络实时在线播放着舞者的排练。这些令我想起了曾经路过的一个网站,网站上可以24小时看见纽约广场某个角落的场景。上班族,车辆,游客,日复一日的生活,摄像头平静地展示着生活的脸孔,没有表达,波澜不惊,网络的舞蹈和心灵,只是你在观看和关心别处的心灵。
互动和数字化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企图改变与观众的审美关系,以极端的自我去争取最大的民主创作,企图放弃所谓的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观赏还是创作,主动还是被动,网络舞蹈的主要焦点放在了“分享”或是“共享”。共享资源,共享创意,共享记忆和情感,共享过去和生命中的某一刻。允许观众的情感经验和灵感的介入,在共同主题之下的某种分享。笔者在99年参与的杜赛尔多夫舞蹈剧场的作品“卡夫卡研究”和后续作品中,也是通过在舞蹈团体的网站上大量的公开排练计划,排练内容和进程,通过论坛采取网民的意见,不断的改进作品。
远程舞蹈创作是基于网络在线播放和传输技术之上,使几个不同地域同时发生的舞蹈表演发生关系。现场投射的远程影像和现场表演的当地舞者,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发生了某种错变和重组,远程舞蹈并非是传输影像的形式,而是在追问舞者现时的发生,追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表达是否还那么真实和可信,我们再次怀疑和质问这自己。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但绝大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课程名称和理念,继续沿袭着学科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舞蹈课时少,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训练内容大大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1]P143同时,学生基础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进而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的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不一,达成的目标也不清晰,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为主,适当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教学法经过20多年演变,也成了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舞蹈准确地应用到教学中。[2]P9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基本实现了理念和课程结构特别是编制形式的变革,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六大学习领域,其中职前培养的学前教师教育为:1.儿童发展与学习,2.幼儿教育基础,3.幼儿活动与指导,4.幼儿园与家庭、社会,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职后培养的课程包括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体验三类。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打破教师教的痕迹,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适应幼儿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而且能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及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组织舞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教学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应该要认真思考并且,并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库
根据课程整合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和《标准》的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沿,面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人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等视听媒体,收集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舞蹈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功,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创编、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多种形式的舞蹈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培养方案一致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标准》中课程及模块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运用能力,切实落实按需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注重课程资源专业性与多样性结合,全面性与丰富性结合。课程建设是方案开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学前专业理论性过深,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依据“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学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技能型课程教学,整合论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训练、各种风格舞蹈的表演能力、舞蹈创编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为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打破传统舞蹈教学仅仅是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小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改变教师课堂上一直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特长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鼓励小老师在教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推动学生兴趣小组的形成,提高学生可与学习的兴趣性和时效性;注重参与式、场景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学生入职后能力转换的培养。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分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学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备课、课堂积极引导、课后及时反思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平台,通过视频、图片、课件等多种载体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实训、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指导实践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帮带”,舞蹈兴趣小组发挥导师作用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继续推进完善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将舞蹈兴趣活动小组分为民族民间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方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活动,一方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巩固教师课堂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舞蹈课堂学习的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利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组织系部学生活动,提高学生活动额参与性及活动组织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学前教育宣传月,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参加实践体验。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生舞蹈编排、舞蹈表演,活动组织等能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改变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制度保障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教师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的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加速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学管理规范化,常规化,系统化,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及动态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资料整理等工作,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进而更好的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形成规范、提高质量、注重细节、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健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必要保障。实行校、系、教研室、班级四级督导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规范化,提高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在规范之中抓创新,在创新之中抓提高,在提高之中抓特色,构建出一套适应技能课教学改革的现代管理模式。总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舞蹈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作者:包根胜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李春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0,(4).
专科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头脑聪明、个性叛逆。因为对未来职业的迷茫,造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迷茫,很多学生都徘徊在十字路口,或者放任自流,或者醍醐灌顶,但绝大多数属于前者。他们并不追求成绩突出,主要以玩乐为主。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如果不重视对其教育,他们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大学这段最宝贵的时光,而前途渺茫,相反,如果能善诱利导,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能变得出类拔萃。通过对此类院校形体训练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多维度学情研究,在100名学生仪表、体态、语言、态度、热情等方面的观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就业比较担忧。玩世不恭,不学无术或许会真的应验在这些学生身上,对社会甚至会起到一些不良影响。原因是当今低端院校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不高,很多没有人生目标,或把目标定在赚钱和嫁个好老公上,多数娇生惯养、放纵任性、缺少激情、承受能力差,而社会多方面的残酷竞争和就业压力又导致了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从调查中看,这些学生价值观混乱、骄横无礼者较多。多数表现出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审美错位。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这类学生自卑心理,或者自信心不足所造成心理偏差失衡。
2、形体训练课教学方法探究
形体训练课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为切入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外获得优雅的姿态,在内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修正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特殊的教学方式传播高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内涵修养,最终达到精神和形体之美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改变人体原始动作状态,增强人体动作美。达到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学生美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思维,提高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增强优雅风度气质,增强时代美感,富有亲和力,面对社会激烈竞争,能增强办事能力;二是在舞蹈形体训练过程中,融知识性、技能性、审美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集音乐、舞蹈、体育、美育为一体综合训练,能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和基本的舞蹈表演技能。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能让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形体训练的教学中,师生关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喜欢这位老师就等于喜欢他所教授的科目。而反感或讨厌一位老师,不愿意见到他,对他所教授的科目也就心存抵触,甚至厌学。形体训练教师要采用积极的鼓励办法,而不能过分批评学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就很会产生消极自卑心理,影响教学。形体训练教师要注意评价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形体动作,在喜欢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中,体验到形体训练的益处并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
2.2强化形体训练目的性。形体训练每学期,每节课的目标性都很强,形体训练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对个别缺乏阳刚之气男学生和调皮随便的女同学,可以让他们多参加基本姿态练习,包括站立姿势,脚位间距、手位放置等,结合舞蹈组合一起练习,达到站有站姿,坐有坐相,端庄稳重,落落大方,举止自然优美。对一些逞能自负的学生,要有爱心,宜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他们参加这些难度大的项目后,参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变得谦逊随和起来,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2.3重视心理健康艺术文化教育。体态言行都发自内心的意识指导,健康心理会培养出不卑不亢,坚强自信的外在气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前途。丰富的艺术才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在关于任何的话题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接受更多的知识视野,形成良性循环。健康心理,更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形体训练理论课,加强学生的艺术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劳逸结合。在室内讲授形体训练课基础理论知识时,设计出新奇的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预防常识,以及艺术故事,能更好的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2.4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形体训练课的教师和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艺术教师要熟知艺术课程理论实践和改革标准,定期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学院要积极支持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在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支持,还要在政策上提高艺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同一个动作,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会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从不同角度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长处,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知道自己有优于别人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消极影响,老师赏识对学生很重要,只要其真实存在,学生就会有成功的乐趣,在快乐形体训练运动中达到内外兼修,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