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个人所能做出的选择,而所做出的选择有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所能够产生的利弊得失也各不相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小学品德与生活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最新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自任职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承担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尤其致力于品德学科的教学和品德课题的研究,多年来,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并取得得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现将任小学高级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
作为一名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党员老师,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特别是在反对“”组织的斗争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也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范。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顾全大局,服从安排。
二、教育工作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生的“心灵导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同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品德教育研究的老师,我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我坚持人性化管理,并有效地将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有机地整和起来,让品德学科的教学为班主任工作服务,也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来检验品德学科教学的理论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一贯坚持做到:
1、人性管理创设宽松的育人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深知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所以,每接一个新班,我都先从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结合班级实际,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及奖惩制度,将班级制度自主化,让惩罚制度人性化,把德育教育的思想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学生的心田。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个个都是集体的主人,这更是我自主管理班级的核心所在。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给学生一份能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岗位,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和更换,让每个学生都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体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班级管理的有效渠道,学生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真实体验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了自己的点滴成功,以此更好地激励他们相互合作。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再加上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的日常工作进入了自动化状态。
2、真情付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面前,我是老师,也是他们的大朋友,我用微笑、赞赏和宽容让孩子在和谐、宽松、自主的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我还善于用一双慧眼,去识别每一颗“真金”,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成材。让学生从老师的关爱中找到自尊,找到自信,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更能找到老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
平时,我总是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存在的问题等,及时教育,加以鼓励,让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实现自我、相信自己能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积淀,也让我的教育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我所教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正,均是校级、区级的先进集体,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所教的学生道德品质高尚、基础知识扎实、行为习惯规范、自主能力很强。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社会的肯定、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
三、教学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学校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应该是日常教学,而品德学科的教学又是更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它其与他科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并不能仅仅通过知识传授获得,而更应该“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均获奖,还多次承担了市、区品德学科的公开教学工作,潜心于品德学科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我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善于运用灵活的方法将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玩之中,促使学生高尚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德育教育开拓了又一片自由、广泛的空间。
充分挖掘品德学科的各类资源,发挥教育的功能,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在我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加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我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聘请了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请他们利用节假日、放学后、纪念日等时间,给孩子做讲座、谈感受,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对那些道德品质相对落后的孩子而言,更是如同一场场及时雨,净化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2、深入研究大胆创新
经区教研室的推荐,我很有幸地成为镇江市品德学科中心组的骨干成员,定期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与品德学科的专家零距离的接触,走进品德教学名师的课堂,同行之间面对面地对话交流等等,这一切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既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让我在品德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看得更多,走得更远。多年来,我还一直担任学校品德学科的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学校这一学科的教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组长,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组织该学科的老师开展教研工作,并坚持在第一时间内把自己了解到的、学习到的最新专业理论和教研动态传递给本教研组的老师,和大家一起积极开展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
任现职以来,作为课题组长,我主持了学校品德学科部级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与2006年5月顺利结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参加了由镇江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
目前正主持学校品德学科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品德学科的骨干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科的主力军。
四、工作业绩
1、个人荣誉
市义务教育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
市品德学科中心组骨干成员
区政府嘉奖
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先进个人
区青年骨干教师
区品德学科基地研究员
校品德学科教研组长
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
校师德标兵
校优秀教师
2、课堂教学
《我爱爷爷奶奶》——获全国品德学科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爷爷奶奶好》——参加市优质课的展示教学
《有多少人为了我》——区级研究课
《思想家孔子》——区级调研课
《祝你生日快乐》——区级观摩课
《我爱爷爷奶奶》——区级录像课观摩
《平安回家》——区级教学研讨课
3、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张志霞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新秀杯”评课获三等奖
指导袁萃老师参加区品生、品社赛课获一等奖
指导蔡红玉老师参加区品生赛课获二等奖
4、课题研究
参与全国“十五”教育教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小学综合课程教学的开发与实验的研究,主持学校子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担任课题组组长,此课题已于2006年5月顺利结题
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此课题正在进行中
主持学校品德学科市级课题——《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此课题正在进行中
5、论文、案例获奖和发表情况
(1)论文
《捕捉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节外生枝”》——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选二等奖
《课堂与生活》——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选二等奖
《“节外生枝”也精彩》——获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体验教育——思品教学中的新理念》——获市论文评选三等奖
《让艺术走进品德教学的课堂》——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获区论文评选三等奖
(2)案例
《家里的烦心事》——获省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家里的烦心事》——获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规则是怎样来的》——获市案例评选三等奖
《过新年》——获市案例评选三等奖
《善待课堂质疑》——区案例评比一等奖
(3)发表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发表在省编《品德与社会》第十册教参中
《我是志愿者》——发表在省编《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教参中
《我爱爷爷奶奶》——发表在《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学科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一书中
《镇江,我为你骄傲》——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镇江特产》——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可爱的家乡人》——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小学品社教研组2017-2018学年工作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立足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紧紧围绕县教育室的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和开展各项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积极有效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继续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我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执行教学常规。
组织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和《宁波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常规》,用好宁波市小学品德助教方案。按规定要求制定学期授课计划,按授课计划进度备课上课,做到教学有计划,授课有内容。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计划。不挪课,不减时间。
2、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积极开展校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学期保质保量完成4次教研活动,其中两次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与感悟等,每次教研活动要求按时出席,认真参与,活动后均要评课。授课老师要有反思。使学科教师在听课、交流、反思的互动学习中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3、加强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积极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教学比赛,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展示。认真准备高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北片教研活动展示课。并且要求参加北片教研活动的老师事课前认真备好课,课时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课稿,使自己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4、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向各级刊物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和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有关活动。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教研组计划
2、各位授课老师制定好本学期的授课计划,并上交存档。
3、参加县教研室会议。
4、组织第一次教研活动(严海群老师执教)
四月份:
1、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2、参加县中高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严海群)
3、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讨论)
4、积极准备品德规范教研组的准备材料。
五月份:
1、教研组第三次活动。(邬燕飞老师执教)
2、教研组会议(参加规范教研组评选的准备和总结)
3、市品德案例选送。
六月份:
1、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2、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讨论总结本学期的品德教学工作)
3、准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和期末考试。(15周)
4、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社教研组2017-2018学年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省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为依据和准绳,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全面细致的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大事融入思品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地处郧丹公路的一侧,交通方便,掌握信息速度快。领导管理有方,上档次学校发展比较迅速,现已是湖北省村级示范学校的定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随着学校的不断进步,来我校参观、交流、学习的领导及有关的社会人员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特别是思品教师,担负的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路灯,引路人。我校正有一批教学过硬,思想端正,工作扎实,方法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校共有学生五百多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居峪、前湾、槐树、肖沟、钟家河、雷家等。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去心。我校现有思品教师10名,教学班10个,相信经过这学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我校撑起另一片天空。
三、任务及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 学生。
4、联系周围,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6、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
四 、 方法措施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2、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
4、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不良习气的调查。
5、开展一些活动,小检测,对他们进行督促。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到社会中,生活中体会。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小学品社教研组2017-2018学年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㈠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XX版)》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㈡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㈢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论文,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第一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月份、活动安排
九月
小学品德学科中心组暨课例研究活动
省级评优课活动备赛、观摩
制定好联片活动计划
十月
小学品德学科第二届同一节课结对研讨暨微型课研究活动
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组活动
十一月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暨学科研究中心活动
联片活动(微课)
十二月
苏州市课改展示小学品德学科观摩活动
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组成员个人发展论坛
一月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国培计划;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127 — 02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是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门学校”教师培训项目是“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在云南省的实施就是要遴选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红河学院于2012年9月13日-9月27日进行了为期15天的“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国培计划”成效高低的关键在于培训的针对性和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认识培训系统各要素特点,将发展性评价运用于培训系统运行之中,探讨一种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主动参与培训的操作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参训教师投入培训的积极性,是能够不断促进参训教师积极进取的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并不完全对立。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发展’,强调的是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重视‘奖惩’,强调的是手段。”〔1〕“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参训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是一种重过程和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评价,是参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从而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活动。本文基于红河学院“国培计划”(2012)——“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实践,探析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思路。
一、基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培训者、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基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培训,要求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培训者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培训,需要经验丰富的一流的培训者的指导,而且指导的内容应该符合参训者发展的需求。红河学院的“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由一个培训团队完成,这一培训团队由省内外专家、一线高级教师和红河学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共17人组成。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有47名。根据培训前的调查统计,全部47名参训者都愿意参加此次培训,63.8%的参训者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他们迫切需要快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工作搞上去。事实上,教师工作中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教师自己长年形成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已根深蒂固,一时较难发现或转变,这就得借助外力实现,这成为培训者与参训者合作的纽带。
培训前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训者在教学中最需要的知识是“任教学科专业的知识”或“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见表1),在实际培训中,学生发展知识占3%,学科知识占18%,通识知识占12%。在培训前的“您最希望获得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一项调查显示,“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及“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四种教育教学能力占的比重偏大(见表2),在实际培训中,教学设计占12%,教学实施占9%,教学研究占1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占3%,课堂管理占3%。这些表明,培训的内容基本迎合参训者的需求,利用发展性评价来帮助教师成长的操作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发展。
(二)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系统发展的动力,对参训者起着导向作用。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培训目标是立足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基础上的理论思考,具有发展性。“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目标定位是:在主题线索下深化参训学员对师德修养和专业理念的认识,提高师德的实践品质;深化参训学员对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通识知识等专业知识的认识,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参训学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课堂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使培训学员在作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有切实的提高;提高参训学员教育教学经验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智慧。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边境县农村地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教师培训目标决定教师培训内容,“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模块。培训内容分为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两部分。理论培训主要采用课堂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内容上除了来自《“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建议的课程内容外,还加入了富有“国门学校”特色的云南边境县(市)发展、云南边境国门学校现状和云南边境贸易概况等内容,这些内容侧重于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和修养。实践培训主要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实践交流与互评、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培训前关于“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方式有?(多选)”的调查显示,72.3%的参训者选择“实地参观考察”,51.1%选择“观摩研讨”,40.4%选择“专题讲座”,这表明培训的方式迎合多数参训者的需求,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
实施发展性评价,实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要求红河学院“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从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的制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运用,到动态评估等方面都要体现以参训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参训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
(一)评价原则
一要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原则。通过编制红河学院“国培计划(2012)”——“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前和培训后调查问卷,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以评价促进学员的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二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参训教师培训过程中反思与互动交流的态度,又重视学员培训结束时提交的教学实践作业的质量。
(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旨在提升参训教师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因此红河学院“国培计划(2012)”——“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方案的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确定都应反映参训教师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应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参训教师。孤立或偏重评价某个维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参训教师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方法
参训教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有情境性的培训方法的实施。在红河学院“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中,事先设计了一些问题要求参训者进行研讨,如怎样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课堂设计?如何利用边疆民族地区地域资源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品德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情景式教学方法在国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等11个问题。通过这种任务情境法的实施,可以初步评价参训教师对任务和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能力。
另外,在培训的实践环节,有专门教师组织参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交流。这一环节是有准备的,在培训前事先通知参训者准备一份较有水平的教学设计(电子版)。由于参训教师在教龄、兴趣倾向、能力结构等均存在差异,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相互评价,既可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也可看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增强培训的积极性。
(四)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参训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自身的评价者。参训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被动的被评价者,作为评价对象的同时,他应该成为自身的评价者,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参训教师以一种自我管理者的心态主动督促自己进步。
红河学院“国培计划(2012)”——“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评价为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即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由班主任对参训教师的听课态度、讨论交流的态度、出勤情况进行考核、授课教师对参训教师在培训中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主持教师对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完成的教学实践作业进行考核外,还加入了参训教师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尊重他们的评价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评价主体作用。参训教师在自我和互评的过程中,就会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信息,对其进行判断与思考,并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考虑改进和提高的途径,这不但是对参训教师评价,而且对参训教师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动态评价
红河学院“国培计划(2012)”——“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只有短暂的15天时间,对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是一种静态评价的方法。由于短期内通过这种静态评价的方法很难反映培训的成效,所以对参训教师的评价应该加入动态评价的部分。动态评价就是“要将被培训人员放到培训的动态过程中,通过对原有的和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评价。”〔2〕因此,应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让参训教师所在学校领导、同事、学生一同参与到对参训教师的评价中,动态地对参训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参训教师所在单位应从制度上保证培训评价的效力作用,将综合考核结果作为考评参训学员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的参训情况作出发展性的判断和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 考 文 献〕
〔1〕郑建华,王海。霞教师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9,(S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