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专业论文完整精选4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外科护理专业论文完整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护理外科论文 篇1

1.1一般资料

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27例,女性患者的人数是1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0岁,而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平均年龄是(45.85±1.34)岁。这41例患者致伤原因与实验组中患者致伤的原因相同,都分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重物砸伤,其对应的人数分别人21、12、8例。病情分类依然与实验组患者的分类相同:上肢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肋骨骨折、锁骨骨折以及合并多处骨折,患者例数分别为10、12、5、13、1和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以及病情分类等上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骨科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对于出现疼痛的患者,观察疼痛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必要时通知医生后,遵医嘱使用止疼药,减轻患者痛楚,等等),而实验组中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然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并将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对比。

(1)骨外科患者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在对骨外科进行心理护理工作时,具体的内容包括,①患者入院时,院方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接待,主动、热情地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讲解医院规章制度,并要为患者安排舒适的病房。②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③将手术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以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患者的紧张感。④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并要做好全面的沟通工作,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性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手术患者的自觉性健康行为,以主动地改善自身术后的健康。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类似。术前,要带领患者熟悉了解病房环境,以保持患者的情绪的稳定,并且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地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治疗的认知度。手术后,还应当向患者做好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疼痛的规律,以及并发症和缓解疼痛方法的宣教工作。此外,还应当建议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体力、心力和脑力休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证自身营养的支持,就要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高能量、易消化食物的摄取量。这样的健康教育,必定会提高患者恢复的速率

1.3观察指标

进行本次调查研究具体的观察指标又分为心理护理的观察指标以及健康教育的观察指标。心理护理上的健康指标包括三个方面,①抑郁自评量表。这一评量标准主要是针对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的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者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状况也越为严重,也就是说患者的焦虑状况与患者的评分结果呈现负相关关系。②焦虑自评量表。这一评量表主要是对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病情的变化情况的评价,满分依然是100分,得分越高的患者,其抑郁状况也就越为严重。患者的抑郁严重状况与评分结果呈现正相关关系。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这一调查表就是让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的所接受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等进行主观评价,满分也是100分,分数越高,那么说明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也就愈高,并且这一评分结果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呈正比。健康教育观察指标,是参照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对顾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态度、对健康教育行为以及健康教育环境等进行评价,每项指标的满分都是100,患者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于健康教育认知的能力也就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t分布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护理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情况、抑郁自评量表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应情况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两个结果对比表可以看出,41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常规骨外科护理外加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的影响。此外,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的认知能力,对于降低患者发生骨外科可能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讨论

骨外科中的患者有非常多的致病因素,例如突发的意外、人为的伤害。具体又可以分为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重物砸伤等。并且这些伤害的共通点都是突发性,由此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骨外科中的患者大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躯干或者四肢骨折,所以患者会有非常明显的疼痛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障碍。至此,骨外科患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伤害。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16.5±6.6)分、对健康教育态度(16.7±6.3)分、对健康教育行为(16.5±3.6)分、健康教育环境(16.8±4.1)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评分(52.37±3.08)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35.61±2.24)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3.6±5.3)、(24.1±5.2)、(24.3±5.7)、(23.7±6.0)分。因此,医院方面要想提高骨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在对患者治疗之前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只有在良好积极的心态中,才能得到期望的治疗效果。焦秀红等在《分期健康教育在骨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中将7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另选77例患者进行分期护理,通过临床护理数据的证实,分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该分期护理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特定的时期护理操作,对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及工作量都是极大的考验。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大部分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后续的深入研究中,可以从焦虑、忧郁等不同的心理层面进行开展,通过更完善的健康教育来达到护理目标。

外科护理论文 篇2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全部患者共136例,男100例,女36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4.34±3.2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组

本组患者均实施一般常规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措施和方法。

1.2.2风险护理组

本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风险护理措施和方法:①将手术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有关知识向患者讲解,使其对术后存在的跌倒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有充分的了解;②根据压疮出现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客观评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也要进一步加强,使患者充分了解加强翻身的重要性;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身上的管道情况进行识别,气道湿化管和静脉输液管都需维持一定压力。针对不同管道应该设计不同颜色标识,使其一目了然,使护理隐患和护理失误的发生减少。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过程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常规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有7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针对护理整体评价结果为满意的患者55例;风险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风险护理措施后,没有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针对护理整体评价结果为满意的患者66例。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显著的高于风险护理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98,P=0.0066);临床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风险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67,P=0.0026)。

3讨论

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而言,在针对其实施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改善和提高护理实践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院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护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院临床护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的特点,不断总结并提出了一套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本院在组织开展相关护理实践的过程中,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高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本院经常通过专题培训、集中讨论的形式不断向相关医护工作者强调和灌输“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讲解等形式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升其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能力和应对风险实践的效率,从而确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迅速康复,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从本文研究数据比较情况上分析,实施风险护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水平显著降低,而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显著升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外科护理专业论文完整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策略将166例以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分为(士)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士)分,差异有统计学作用(t=,P=);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

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帮助维持性血透患者掌握动-静脉内瘘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护理干预

动一静脉内瘘是经外科手术将表浅毗邻的动静脉作直接吻合,使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动脉化形成皮下动一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液通路,被称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

但由于出血、感染、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内瘘的使用。

我院于对行动一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一般资料选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行动一静脉内瘘术为透析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6例。

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损害。

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3例: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36-70岁,平均(士)岁;文化程度:大学20例,中学41例,小学22例;透析年龄2-6年,平均(士)年;原发病:肾小球肾炎49例,高血压肾病34例;造瘘部位:高位25例,低位58例。

对照组83例:男性53例,女性30例;年龄36-70岁,平均(士)岁;文化程度:大学21例,中学42例,小学20例;透析年龄2-6年,平均(士)年;原发病:肾小球肾炎47例,高血压肾病36例;造瘘部位:高位26例,低位57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龄、原发病、造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训学作用(P>)具有可比性。

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瘘护理、病情观察和饮食运动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资料管理。

建立动一静脉内瘘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联系方式、原发病、造瘘部位、内瘘知识掌握程度等。

②健康评估。

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分析其存在的容易导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③心理指导。

说明动一静脉内瘘的必要性及作用,告知术中配合策略,让患者适应角色,以正常的心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④保护伤口及造瘘肢体。

指导穿刺口的观察及出血的紧急处理策略;保持局部伤口清洁干燥;术后造瘘肢体保持伸直,不屈肘,造瘘侧肢体位置高于心脏位置,避开提重物;局部注意保暖,衣着宽松,避开在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及静脉输液及受压。

观察指标①评估内瘘知识掌握情况。

内容包括: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内瘘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造瘘伤口及造屡肢体的保护策略、穿刺点出血的紧急处理策略、造瘘侧肢体功能锻炼策略、肢端循环的观察策略、

用药知识共6项内容,每项内容分4级计分(4分:完全了解;3分:比较了解;2分:一般了解;1分:不了解),满分24分,得分越高,掌握越好。

②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出血、肿胀手综合症、感染、血栓形成)。

统计学策略。

采用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爹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知识掌握为(士)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士)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t=,P=)。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末期患者延长生命、提高存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血管通路的建立则是进行血透的必要条件,资料显示[2],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则其费用较使用插管者少,且进行透析后的存活率高。

但由于术后出血、肿胀手综合征、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内瘘的使用和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内瘘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P=),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说明针对患者的需求,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及家庭的经济情况等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并发症的能力,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念嫦,罗春晓,钟贵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理由分析及护理策略[J]海南医学2008,19(7):45-46.

[2]李红,何梅,谭君。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3-1138.

[3]王周勤,白咏梅,杨海宁,等。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9):705-707,718.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篇4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福建某医学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正在进行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学习的287名四年制本科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4名,女生243名;年龄21~22岁。

1.2情境模拟教学

1.2.1设计理念与思路

针对本科生动手兴趣浓厚、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采用多功能示教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模拟病房等同步教学,利用预先设置的临床案例及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病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

1.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采取单项练习、自制器具-情境模拟、学生讨论-情境模拟和综合模拟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综合情境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情境教学病例,每个病例均包括课程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包括普外科术前、术后常见的护理原则)和普外科常见技能,并将模拟病例设定在模拟系统上。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8~9名,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情境病例的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所展现的疾病进行护理操作,并于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配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其中,引流管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根据普外科的常见手术部位在模拟人相应部位应用硅胶引流管及拉链模拟术后引流管及切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1.2.3教学设备

综合情境模拟主要设备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并配置相应的实训室及辅助设备。实训室由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监控系统组成。利用透视玻璃隔开监控区和操作区,配备等离子液晶显示器,并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连接。能模拟创伤、休克、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状况,配合声音和画面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基于沈江华等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从中选出实验课教学评价部分,共16个条目,包括教师教学方法(6条)、课程设置(5条)、教学效果(3条)、综合评价(2条)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不满意=1,基本不满意=2,基本满意=3,满意=4,总分64分,分数越高,表示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越高。以总分的80%和60%为界划分为3个水平,≥51分为高,≥38分且<51分为中等,<38分为低。请5名护理教≮≯育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选择6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7;抽取30名学生在1周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3。同时,设定2个半开放式问题,分别是“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评价总分为(57.94±0.29)分,评价水平为高者250名(87.1%),中等37名(12.9%)。各维度得分如下:教学方法(3.70±0.33)分,课程设置(3.57±0.45)分,教学效果(3.66±0.46)分,综合测评(3.58±0.6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条目是对本实验目前教学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启发思维和锻炼能力,分别为(3.85±0.38)分、(3.73±0.48)分和(3.70±0.50)分。对于“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180名(62.7%)学生选择“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对于“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237名(82.6%)学生选择“应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

3讨论

3.1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基本认可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的总体评价及各维度评价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教学方法维度的评价得分最高,显示学生对情境模拟教学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情境模拟教学在传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之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弥补了技能型实验过分强调单一技能操作,而忽略患者其他问题及学生学习需求的缺陷,有效缩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减少了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初步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因此得到学生较高评价,为将该教学方法在高校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各条目来看,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认为该教学形式有助于锻炼及培养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是创造逼真的模拟情境,且在综合实验中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模拟情境中,同时锻炼各种技能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并强调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护士的角色、作用、处境、工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开放式问题了解到,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希望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该结果一方面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愿望,并希望教学内容能进一步与临床实际贴近;同时,反映了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模拟环境中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的原因在于在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每组学生有8~9名,人数偏多,造成个别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际操作。

3.2建议

3.2.1推广教学方法

目前,情境模拟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到护理综合实践中,受到学生及教师的广泛好评,成为未来护理实践教学发展的方向。综合实验情境模拟训练不是呆板的单一技能的护理操作练习,而是在训练中设计了复杂的病情变化,使学生经历了全面的病情观察,并可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见识工作中的各种意外,掌握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克服了单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刻板和与实际脱离的缺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允许犯错,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可在教师指导和重复实践中使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普外科护理实践学习中,还可推广到外科护理学其他领域,以及妇产科护理、急救护理、健康评估等对操作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

3.2.2改进教学设备

尽管情境模拟使学生在所设置的具体生动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但仍然与实际临床场景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各护理高校应进一步建设情境模拟实训室,并引进高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如智能化无线综合模拟人,使模拟人及模拟实验室环境与临床实际高度接近,创造更加逼真的临床场景,使高校护理教学能进一步顺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弥补临床实习和见习中的不足。

3.2.3优化教学过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