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鉴赏论文【优秀14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小鱼儿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体育舞蹈鉴赏论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舞蹈鉴赏论文 篇1

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在发展过程之中一直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在高校体育课程之中,也一直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在我国普通高校教学中具有着较高的人气。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将针对其基本的开设情况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其结果有以下几点。

1、体育舞蹈课程的受欢迎度

体育舞蹈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一般来说是集健身、塑形与运动美感为一身的体育课程,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之中,它融入了体育锻炼以及交际技巧与体育素质的修养等多方位为一体。这种具有着多角度与全方位的体育教学形式,且其舞蹈形式是以男� 同时由于其在学生中具有较高人气,很多老师为了课程的方便开展,纷纷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可以说体育舞蹈课程是深受我国高校学生与教师欢迎的。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对于体育舞蹈的欢迎程度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在学生中间,还是在教师中间其受欢迎度都接近100%。所以这就要求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在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其受欢迎度的特点,大幅度增加体育舞蹈的课时及选修课程。体育舞蹈课程的特点,促进了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这种积极性,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舞蹈课程之中,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研究的新内容之一,因此我们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者,有义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水平,为学生的发展的提供更好的舞台。

2、体育舞蹈课程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笔者所收集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30所普通高校之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学校所占比例达90%以上,其中还有6所学校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的专业课,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具有着三年以上的年限。在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等方面,其主要内容为拉丁舞、摩登舞、以及交谊舞等,这些教学内容已经得到了我国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普遍认可,同时这些课程的发展及教学水平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也普遍得到了认可。体育舞蹈课程中以拉丁舞为例,其舞蹈动作要求具有着专业性质,要求技术相当纯熟。可以说,很多专业从事拉丁舞的舞者都要求学习者从小进行练习。同时在体育舞蹈之中,不仅仅包含了高校所开设的这三种,其舞种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仅仅就摩登舞项群而言,其中就包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等,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这其中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对于这种种类多样,要求严格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高校在开设时候的学时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其在规定的学时之中很难按照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

3、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师队伍不具专业性

任何课程的开设都需要一部分该专业相关的专业教师,但是一般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存在着差距。由于很多高等院校在体育相关课程的投入有限,对于体育课程的研究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就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除了体育舞蹈专业培训的学校,例如北京体育体育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几十所高校之外。其余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师都是非专业性质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并非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和研究,而是从事体操或者是艺术体操专业� 这种兼职为主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从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也不利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科的全面建设。此外,就我国高校规模及体育教学而言,在我国专业从事体育舞蹈并不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当前,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 此类就业岗位并不具有吸引力,且普遍存在毕业即转行现象。为培养体育舞蹈专业优秀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建立了体育舞蹈专业,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的艺术类考生愿意进入大学深造。虽然势头在上升,但是在短时间之内仍旧无法扭转人们对于其的热衷度。当前高校体制从教要求起点很高,所以学校很难聘请到真正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

4、体育舞蹈课程缺乏统一的教材

教材作为供教师教学使用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了课本、讲义等。在我们传统的理解当中,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别。广义的教材主要指的是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多媒体材料等资料。其中当然也可以包括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而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与亲自演练,在教学之中除了教师的排演之外,有时教师也采用影音视频资料进行辅助性的教学。可以说教材的缺失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主要缺憾。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来说,其授课教师应该主要采用较为权威的体育舞蹈教材。但是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多种多样,由于其地域的不同,学校等级的区别,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都制约着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课堂讲授,所以说仅仅使用固有教材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学生状况以及在实际教学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进行适合自身学校的教材的编写工作。

5、体育舞蹈课程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体育舞蹈具有着体育竞赛的竞技性特点,在体育舞蹈之中,主要包含了动作、技术和战术综合表现的动作美。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课程时,对于不同的舞蹈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与表现风格。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条件与表现风格,把具有各自特色的动作塑造的更具有艺术个性。体育舞蹈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音乐,优美动听的音乐必不可缺。体育舞蹈的这些特征,都对其教学场地及设施,特别是教学场地的氛围营造要求较高。目前,各学校的设施情况参差不齐。由于我国普通高校的资金与设施有限,其对于体育舞蹈的课程投入也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无论是从师资建设等方面,还是从学校分配体育舞蹈课程的课时方面,都是较为有限。而对于体育舞蹈课程赖以生存的场地来说,也是具有着较大的限制。可以说师资、课时、场地,使得想要在体育舞蹈课程之中大幅度发展的学生很难得到真正意义的满足。

综上所述,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虽然很受师生欢迎,但在师资队伍建设及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因诸多原因,存在教师队伍专业性、教材、基础设施等不足的因素,导致了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开展起来存在诸多瓶颈。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国的普通高校加大投入力度,必然会为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出具有专业性质的体育舞蹈队伍,建设出一大批高水平体育舞蹈课程。

体育舞蹈鉴赏论文 篇2

1、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发展的历史溯源

追溯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19世纪西方列强侵入中国,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体育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这种新兴的“舶来品”逐渐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首先是在沿海各地发展起来,随着时代格局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育舞蹈在中国各地的发展也是波澜起伏。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运动,体育舞蹈的普及与发展逐渐融入到竞技体育运动中来。依据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常规发展阶段、多元发展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

1.1竞技体育舞蹈初步发展期

初步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即20世纪80年代。来自美国大学的舞蹈队来到中国进行体育舞蹈表演,一般称为国际标准舞,这次演出促进了中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依据西方国家体育舞蹈的发展形式,给我国的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资料显示在1990年举办了首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这即是竞技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雏形,由于竞技体育舞蹈的特殊魅力以及优美的健身形式,吸引了各地区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国家规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体育舞蹈比赛,因而各省市级的体育舞蹈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1.2竞技体育舞蹈常规化发展期

常规化发展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地体育舞蹈赛事的举办与兴起,体育舞蹈比赛逐渐走向正规化发展模式。199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协会,这标志着我国有了较为正规的体育舞蹈比赛的管理组织,但是在这一时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的人数非常少,又不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内,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没有将其列为重点发展运动项目。1993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着手进行项目培训,聘请了国内外诸多专家、教练员进行体育舞蹈培训,从而规定了具有国际标准的技术动作。到了1997年北京舞蹈学院增设体育舞蹈相关学科的本科教育专业。1998年全国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以及体育专业院校相继设置了体育舞蹈专业,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比赛的专业人员,使其逐步走向专业化。到了2000年国家开始改组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并与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重组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了专业的领导团队。在这一时期体育舞�

1.3竞技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竞技体育舞蹈呈现了多元融合发展,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全国范围内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自2001年中国各地区体育舞蹈赛事逐年增多,并且呈现多种赛事运动融合发展,多元化进行。体育舞蹈在国际上发展的转折是2002年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从此时起体育舞� 随着体育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04年的英国黑池大赛中国选手栾江和张药获得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在竞技体育舞蹈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还有,2005年张劲和罗文清获得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2006年陆宁和魏巍、2007年赵亮和张丁芳等等。在摩登舞比赛中,全国职业组冠军齐志锋是我国摩登舞界最耀眼的一颗星。这些领军人物为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竞技体育舞蹈快速发展期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舞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增加了积分赛,一年4站,赛事的增多为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手提供了磨炼的机会,并积累了宝贵的比赛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于国际大型赛事。到了2009年又增添了2站,即5个分站和1个总决赛,赛事更加趋于激烈。到了2012年国家开始重视体育舞蹈比赛的质量,实现与世界体育舞蹈赛事的互融共通,同时对各公开积分赛进行缩减,即3个分站和1个总决赛。随着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国际性的体育舞蹈赛事,在2011年由北京开始承办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齐聚北京同场竞技,中国体育舞蹈呈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我国选手包揽了拉丁和摩登舞10块金牌,2013年在东亚运动会上,获得了9金3银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国体育舞蹈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

2、新常态下竞技体育舞蹈的特征与拓展

2.1男女搭伴,协调统一

体育舞蹈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异性对舞、男带女随、女展男托、互相依托、和谐配合的“男女双人搭伴”的基本运动形式,在竞技体育舞蹈中通过男女配对学习、共同训练、竞赛才能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舞蹈艺术之美。男女舞伴间配合的是否默契、和谐,直接影响到舞伴双方专业水平的提升乃至双方的未来发展。通过寻找一位外在条件和内在性格特征都比较适合的舞伴,可以共同钻研高深的舞蹈技巧以及彼此肢体的完美配合、心灵的休戚与共、引导与跟随的默契等,这充分展示了体育舞蹈的艺术美,使其享受体育舞蹈带来的酣畅淋漓之感,成为每个体育舞蹈选手最高的追求和向往。

2.2竞技与美感和谐共融

竞技体育舞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比赛中体育舞蹈选手的姿势、服饰、舞步、优美的配合等等显然成为了赛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因而被誉为“最美的比赛赛场”。依据竞技体育舞蹈的种类不同,各具特色,例如在标准舞比赛时,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晚礼服,加上悠扬完美的音乐旋律,伴随着体态优美、动作高雅、流畅而又起伏有序的舞步,给赛场留下了一段轻柔洒脱的魅力之感。在拉丁舞比赛中选手的服饰性感艳丽,音乐节奏鲜明而又强烈,舞步动作表现为不同方向的扭摆腰髋,时而豪放,时而妩媚,时而缠绵,富有情调。所以无论哪一种体育舞蹈均会令舞蹈者尽享其中之美感、快感,同时还会让观众心矿神怡,恋恋不舍。

2.3风格各异的竞技体育舞蹈

一般来看体育舞蹈有两大类,包含10个舞种,其中每个舞种的基本舞步要有几十种之多,根据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规则组合方式的不同其难度级别也会相应的提升,每支舞都由易至难分为铜牌级、银牌级、金牌级、金星一级、金星二级、金星三级到最后的花步套路,包含上百种舞姿舞步。每一舞种的风格都是由其发源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等相互影响,传承创新而形成的。通过竞技体育舞蹈的人体美、艺术美、表现力等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2.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优化发展

竞技体育舞蹈另外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比赛设项上,一般是从年龄阶段来看,有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成人组、壮年组、长青组等,其中包含有舞蹈爱好者以及专业舞蹈选手,从水平高低来看,有业余组、专业组、职业组等,针对不同学习训练、不同级别的人群都有设项。通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体育舞蹈运动真正实现了普及推广,大众参与,健身娱乐。对于项目的提高,要求着力选拔精英、健将,为国争光等。通过各种比赛形式,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基层到高层的训练与选拔,为体育舞蹈选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身的梦想、民族的梦想、国家的梦想。

2.5比赛的系统性、规范性、公平性

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首先应注重系统性,因为一个完整的体育舞蹈系统要包含选手本人及其服饰、舞步节奏、动作组合、音乐等,其中各个因素互相配合,协同一致,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舞蹈的运动之美。另外在各要素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体育舞蹈的音乐也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体育舞蹈的舞种繁多、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其中的表现手法、音乐节奏的配合、赛事的规则都要求具备完整的规范性,才能够让比赛顺利的进行。依据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公布的比赛规则,针对体育舞蹈不同舞种常用的音乐节拍、标准速度、基本节奏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选手服饰方面的要求也讲求规范、自然,特别是标准舞的比赛服装,男士要求西服或燕尾服,一般选手多穿燕尾服,这更能体现出庄重的气质,展现身体的线条美,动作的洒脱自然美。女士要求穿晚礼服式露背长裙,这样能够体现出背、腰、臀、膀、腿部的动作艺术美,最终达到一种风格美。竞技体育舞蹈比赛中要求各个环节公平、公正、公开,这也是竞技体育比赛的基本前提与准则。其中首先体现在分组公平,根据参赛选手的年龄、学舞年限、训练环境等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组别。另外体现在裁判员的公平性,要严格按照比赛的规章程序进行,一般比赛规定每位裁判员只负责一对选手的某一个方面的打分,这样不仅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动作细节,而且还能够保证评分的客观、准确。

3、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虽然是一个新生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在竞技体育所有的项目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竞技体育舞蹈是融合了运动、艺术、美学、服饰文化、民族特色等因素,能够系统地体现出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竞技体育舞蹈融合西方文化理念,交融发展,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直至今日逐步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舞蹈运动,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魅力。

(1)竞技体育舞蹈的竞技性特征,科学选材是基础,长期系统训练,赛练结合,以赛促练;

(2)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性特征,以表现难美为主的竞技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均衡,主观评判为主的评判方式,评分方法因赛而异;(3)竞技体育舞蹈的社会学特征,娱乐观赏,行发情感,增进交流,建立友谊,缓解压力,提升道德;

(4)竞技体育舞蹈的文化学特征,舞蹈礼仪丰富高雅,服饰多样典雅,伴奏音乐、提升美感,传播交流中外文化,愉悦身心,育人为本。

体育舞蹈鉴赏论文 篇3

在第四节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赏析了体育舞蹈之美,有拉丁舞有现代舞,其中尤其以拉丁舞中的桑巴最让人印象深刻。

桑巴又称“森巴”,是巴西的国舞,它形成于黑人贸易的时代,结合吸收来自欧洲的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来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当地流行的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从而演变成今天的现代桑巴。

桑巴之于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对足球有很深的爱好,尤其是南美足球,而桑巴则深深的融入在巴西足球文化之中,看巴西的比赛不仅看他们的默契技术,同时也非常让我期待进球后,球员张扬在在绿茵场上演绎的足球桑巴。

众所周知,巴西有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举国上下都是充盈着桑巴的味道,人们不知疲倦的奔跑舞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桑巴的一个特点就是: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舞蹈者狂放不羁,动作幅度很大,节奏强烈,给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觉。而在舞蹈的同时,还有着各种击打乐器的附和,快节奏的鼓点,高昂的音乐,让人想不跟着扭动身体都难。

然而,桑巴的另外一个特点却被掩盖了,就是她的细腻。桑巴的舞蹈节奏很快,所以对步点对髋关节手臂以及腰臀的配合要求比较高,没有细腻的舞艺是很难协调身体的摆动的。因此,桑巴也是一种细腻甚至堪称华丽的舞蹈。

为了将桑巴舞的特点表现出来,舞者必须欢快,煽情,激昂的表演。今天桑巴里的很多动作都要求,舞者盆骨倾侧。这个动作很难完成,但没有它桑巴就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所以舞者需要保持一种热烈积极向上的情绪,由此也可以知道为什么巴西最擅长桑巴了。二十四小时高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性格才能够将桑巴演绎到极致。巴西地处巴西高原上,高原气候也要求他的子民天生开朗,天生拥有出众的舞蹈能力,随性表演的欲望。

每当那带有浓烈奔放的巴西混音歌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总情不自禁的扭胯,随音乐摇摆着自己的身体,虽然没有那么标准,但是这份快乐还是深深的印在心里的。每当有什么不顺或者紧张的时候,我总会听听桑巴歌曲看看桑巴的视频,让自己被那种热烈的大胆的气氛感染,这样心情也会很快平静,做事业更有效率不再胆怯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也应该向一个舞者一样,把积极的生活态度人情饱满的性�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4

一、体育舞蹈的产生以及早期的发展

1.体育舞蹈的产生

xxxx年的欧美舞蹈界人士,在广泛研究传统宫廷舞、交谊舞及拉美国家的各式风格舞蹈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规范和美化加工后创作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四种舞,总称摩登舞,后又加了维也纳华尔兹和五种拉丁风格的拉丁舞,� 以休闲娱 而在舞步、动作、体能、精神上有进一步严格规定的则为竞赛舞,也就是奥委会所承认的符合奥运竞赛精神的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历史虽短却已深受群众青睐。

2.体育舞蹈早期的发展

体育舞蹈又名“社交舞”,是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中的舞种之一,法国革命后,Ballroom Dancing流传民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传播到全球各地,并形成一股跳舞热潮,至今不衰。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交舞”之“社交”发展为“竞技”,将单一的舞种发展为摩登舞、拉丁舞两大系列的十个舞种,并在xxx年成立了“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这个组织将当时欧美流行的舞姿、舞步、方向等规定为统一标准,制定了有关舞蹈理论、技巧、音乐、服装等竞技的标准,公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为世界各国所遵循,英国的黑池甚至成了“国标舞”的圣地。目前,世界各国将国际标准舞易名为“体育舞蹈”,欲将舞蹈运动纳入体育运动项目。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舞蹈运动总会”于xxx年9月4日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xxxxx�

3.体育舞蹈在国内的发展

体育舞蹈是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上世纪初,交谊舞率先进入上海市。30年代后,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已广泛流行。解放后,交谊舞的流行就更为广泛。用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体育舞蹈便以她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非奥运会项目中最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列入中国文化部“荷花奖”的评奖单项,中国舞蹈“荷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立项的我国唯一的舞蹈专家奖。从此,国际标准舞正式纳入专业舞蹈评奖行列。国标舞事业从此展开一个崭新的篇章。

xxx年5月“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体育舞蹈培训中心

在全国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并依照国际比

赛规则,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体育舞蹈竞赛规则草案》”,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

从xxx年起,每年都举办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

xxxx年5月,我国首次派代表团赴英国参加第70届国际体育舞蹈锦标赛。

二、体育舞蹈的分类与特点

1.体育舞蹈的分类

体育舞蹈在我国可分为大众体育舞蹈和竞技体育舞蹈两大类,两者都是同一属性的事物,只是后者具有体育竞技功能。

大众体育舞蹈:用口语表达也叫交谊舞蹈或舞厅舞,包括三步、四步、水兵舞等等。它的技术动作比较简单,没有严格的规范性,舞者跳起来比较轻松、自然、流畅,容易学会,具有高贵典雅、洒脱大方的风格特点。同时,由于交谊舞带有浓厚的娱乐艺术色彩,因而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求,在我国普及很广泛。

竞技体育舞蹈:也即我们平常说的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舞)包含有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大的系列。每个系列各有5种风格迥异的舞蹈,其中摩登舞典雅大方、动作流畅、气度非凡体现了一种贵族气息和绅士风范;拉丁舞则热情奔放、动作洒脱,具有拉丁美洲的文化艺术色彩。总体来说竞技体育舞蹈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对选手身体素质、服饰等有严格规定,并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不通过长期、系统、科学训练很难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所以其普及程度不及大众体育舞蹈。

2.体育舞蹈的特点

(1)优美性

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现形式。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在优雅的环境中伴随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音乐翩翩起舞,按照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通过点与线造成静与动的形态。舞蹈中男士协调、稳健的体态和女士匀称有致、曲线优美的形体,形成了阳刚之躯与阴柔之体的区别与协调,使之在对比中显示出美妙的和谐统一,进而给人以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变化美、整体美的享受。

(2)艺术性

体育舞蹈动作幅度大,具有向空间充分延伸的特征,活动时舒展大方、协调连贯、节奏感强、姿态优美,充分展示了人的形体美,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且体育舞蹈中的音乐,都是选自世界名曲,在跳舞时逐渐体味旋律的内涵及思想感情和韵味,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3)文明性

体育舞蹈分两大类十个类种,各个舞种的舞姿都有严格的要求,汇聚了各国民族文明的精华。如摩登舞在风格上具有端庄、挺拔、稳重典雅、洒脱流畅等特点,审美取向上保持着浓厚的社会礼仪性。在舞蹈中挺拔的舞步体态、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和高度和谐统一的舞步韵律,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自信、教养、自尊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而散漫、粗俗、缺乏教养的神态举止,都与舞蹈所表达的精神内含格格不入,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体育舞蹈对文化事业的影响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服饰美、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轻松自如的舞步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升华。

体育舞蹈能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舞蹈的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仅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能有力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体育舞蹈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上从事体育舞蹈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人们不甘寂寞地从家庭的小天地走向了社会大舞台,领略和享受体育舞蹈艺术的美,赞叹生活的美好。

从体育文化的角度来观赏体育舞蹈会使我们得到新的启迪。体育舞蹈携带着生活的芬芳,以高贵的气质、典雅的风采,成为健与美的结晶;乘着艺术的翅膀,跨人体育的圣殿,这些传统舞和现代舞,起源于民间,孕育于现代生活的土壤,体育舞蹈的体育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能把人们的审美体验带人深刻和崇高的层面,使人们从中获得一种体育艺术的力量,体育舞蹈的魅力使审美的主体――观众在观赏中产生美感,达到高层次的美的享受。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5

文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种族生活习惯经过漫长的发展就形成了文化。体育舞蹈也是如此,人类为了体现社交的友谊创造了交谊舞。历经百年之后,当初的交谊舞形式已� 我们所经历的文化形式在变,不变的是文化当中蕴含的人文理念。

一、体育舞蹈文化的概念与起源

(一)体育舞蹈的概念

目前,对于体育舞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起源指向,根据舞蹈的形式,普遍认为它是由交谊舞演化而来的。在世界上,最早是英国舞蹈教师进行了肢体动作上的约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式舞蹈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国标舞。由于舞姿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发展的时候演变成了好几种舞蹈风格,比较著名的当属摩登舞和拉丁舞。

(二)体育舞蹈文化的起源

早在11世纪,欧洲贵族为了体现身份,便把民间的舞蹈进行整合提炼,再加上一代代的编舞师对于贵族气质的融合,形成了舞蹈高雅、贵气、拘谨的动作特点,这与当时的民间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宫廷制度不复存在,大量的宫廷舞传播到民间,由于宫廷舞蹈动作高雅大方,很快便在欧洲社会流传开来,这个时期的体育舞蹈被美国学派人士称之为社交舞。

1950年的世界舞蹈大赛,打破了之前舞蹈只具有娱乐性的现状,实现了娱乐与竞技相结合的效果,这之后又经过了几十年的规范与演变,在2000年正式成为悉尼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正式成为比赛项目。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体育舞蹈的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原始舞、大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体育舞蹈的发展阶段。

二、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一)传播途径

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时并不被大众所接受,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方面:第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传播;第二,通过在民间组织比赛或者是培训班,舞蹈者通过竞技或者传授的形式模仿舞姿进而进行传播;第三,通过专业的机构或者个人在电视上进行动作示范以及讲解的方式进行传播。

体育舞蹈从传播方式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直接通过体育舞蹈比赛对现场观众进行直接传播;第二层面是在第一层面的基础上,通过传媒手段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等直接传递给千里之外的欣赏者;第三层面是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上,进行人与人、传媒与人之间的传播,形成了传播信息网络。

(二)传播方式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型、间接型以及刺激型。直接型指的是通过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点对点式的传播,间接型主要是在传播时加入了起到中介作用的第三方,通过媒体等途径实现信息的传达。

刺激型传播就是体育舞蹈的分散性传播,一旦获得之后就能够在自身所在的群体中传播,也可以在传播时形成一定的等级观念,即只在一部分"圈儿内人"中进行传播。由于在舞蹈交流过程中存在差异性,把这些有差异的结构去掉,以达成舞蹈上的共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舞蹈的传播,还能够在传播时碰撞出新的舞蹈火花。

(三)传播过程

最早体育舞蹈是通过外国华侨传入中国的,但是由于这种舞蹈形式与中国国民意识不符合,在很多观念上存在冲突,所以能够学习的人为数不多,专业舞蹈者更是屈指可数。然而经过时间的推移,人们一点点对舞蹈形式有所接受,直到改革开放,体育舞蹈才被我国大众普遍接受。根据我国的文化特点,对西方的体育舞蹈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我国审美的体育舞蹈会被大众接受,不符合的会经过一系列的改变而被大众接受,久而久之,体育舞蹈便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三、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一)精神层面的发展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动作艺术,能够得以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诠释性,舞蹈的本身重点不在于好看,而是在于反映出故事主人公的内心变化。由于各国在语言上存在差异,内心的复杂变化不方便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可以通过舞蹈很好的展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体育舞蹈同样如此,竞技是目的,表演是方式,在进行一场力量的激烈较量之后不会让人感到紧张,原因在于这种紧张感被美感冲刷掉了,带给人完美的精神享受。为了使体育舞蹈在我国能够有长久的发展,应该专心致力于创作,以此带动起全民的舞蹈热情,丰富大众业余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体育舞�

(二)制度层面的发展

应该在制度上大力加强对于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合理完善体育舞蹈体系。还应该在学校多开展体育舞蹈活动推广工作,让学生能够踊跃的参与进体育舞蹈的队伍中。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塑造体形。对于学生的舞蹈教授工作要通过专业人士实施,最好能够在学校组建一支相对专业的体育舞蹈队,对体育舞蹈进行体系化的发扬工作。在社会上,要依靠符合其发展的营销手段,大力推广体育舞蹈,为体育舞蹈制定相应的合理化练习准则,以确保大众不盲目学习体育舞蹈。通过这种学习,来缩小与西方国家在体育舞蹈方面的差距。

(三)文化层面的发展

要在现下的体育舞蹈体系中加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使其它国家人士能够在舞蹈中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认可东方文化的特色。随着体育舞蹈在奥运会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注意到体育舞蹈的中国元素,开始对中国有所了解,但是范围还不够广,远不能和其他文化带给世界的印象深,比如建筑、语言以及儒家文化等。为此要加大我国体育舞蹈的特色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让中国体育舞蹈代表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体育舞蹈文化影响广泛,无论是对于外在的美感,还是对于内在的感受,亦或是在竞技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透过体育舞蹈文化,可以感知历史变迁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所以应该发挥现有的科技手段,积极传达体育舞蹈文化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司丽艳。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2]段子玉。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武汉体育学院,2014.

[3]崔晓。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的运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4.

[4]徐凤萍。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思考[D].武汉体育学院,2009.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6

1、音乐的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1.1、音乐的烘托有助于体育舞蹈中意境表达

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主要作为氛围和气息的描述者存在,是人类情感意识中特殊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纵使无法给予我们具体的美得感受,但它用声音的形式传达给人的强烈感情色彩把人带入另一种美的境界,是无形的美,有句话说“形动于外而精于内”充分描述了舞蹈的艺术形式。舞者应该认真探究音乐与舞蹈深层含义和联系,激发感情,融入音乐创造的意境,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的舞蹈才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例如独具西班牙风情的斗牛舞,通过激烈欢快的舞曲,可以使观众深切体会到当时的情景。由此可见,在体育舞蹈中,舞蹈与音乐的结合,用听觉来传达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用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舞者自身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

1.2、音乐可以激发舞者的情感

人的神经中枢对接收到的听觉刺激而作出的心理反映都是有规律的,不同程度的听觉刺激,能够造成程度各异的心理反映。在这种反映中,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够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感悟和抒发,可以致使舞蹈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情景的表达中,同时不断的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想象,从而描绘出意义非凡的舞蹈意境,使整套舞蹈动作赋予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如拉丁舞中的伦巴所选用的音乐大都是缠绵、浪漫的,因为伦巴大都是表现爱情的舞蹈,自身的特征制约着音乐的选择;恰恰选用的的音乐曲调多是欢快且逗趣的;斗牛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西班牙,所以斗牛舞的的音乐则是西班牙风格的曲调,为了表现男子汉的英武气概。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必须要深刻地领会出配乐的特点风格,才能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将自身情感挥洒自如,从而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舞蹈演员自身不能够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3、音乐能加强对动作的记忆

当舞者经过长时间的联系后,对舞蹈动作熟练的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可以不用思考,就能在音乐旋律中不断展现舞蹈动作。因为舞蹈的动作编排和选择都是与音乐的特点相吻合的。动作的快慢变化以及动作之间的连接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或各种特殊的音乐效果而设计编排出来的,这样可使练习者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产生回忆和联想。在很多表演和比赛中,舞者或因为紧张等问题而忘记舞蹈动作,而在音乐帮助和引导下,都能够较快速的恢复起记忆。

2、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2.1、体育舞蹈与音乐内在联系的需要

不同风格的舞蹈音乐与舞蹈舞步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不可改变,不可混淆。如果在《西班牙斗牛舞曲》这类雄壮有力的音乐中跳华尔兹,那效果就如同在迪厅中跳民族舞一样不相适宜,而我们所熟知的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节拍虽然都是3/4拍,但华尔兹的速度为每分钟30小节,维也纳华尔兹的速度为每分钟60小节,如舞曲互换后,所体现的舞蹈风格就迥然不同了。

2.2、音乐教育是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成套动作和组合练习中,如果对音乐结构的变化规律缺乏了解,就会造成动作与音乐脱节,动作之间的连接出现停顿,无法与音乐做到协调一致,影响连贯性。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学生音乐素质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为体育舞蹈的内容丰富,而音乐的变化也相对的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才能掌握好体育舞蹈这门课程。同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就成了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2.3、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影响舞蹈作品的品质

创作一个舞蹈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进行方法。一是先构思动作,再找合适的音乐,一种是先听音乐,让音乐启发的灵感,形成构思。很多大师在访谈中都表示到,他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编排出一组舞蹈,然而在此之前花了编舞的数倍时间来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将情感运用和表达的更细腻和妥帖。所以,舞蹈编导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从整体上理解音乐的构思所表现的主题以及蕴含的情感,从而将舞蹈动作融合在音乐之中。

2.4、舞蹈教师的音乐素养影响舞蹈教学的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舞蹈教师承担着舞蹈编导的工作,和剧团里的舞蹈编导不同的地方是,舞蹈老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舞蹈教师能够对学生讲解出音乐中细微的变化,引导学生在舞蹈中体验音乐,并将理解和感悟反馈到舞蹈动作中。然而如果舞蹈教师无法理解音乐,只能将音乐当节拍器使用,则无法深层次的进行舞蹈教学。并且舞蹈教师的音乐素养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对待音乐的态度,并间接的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水平。

3、结语

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高校舞蹈专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为了体育舞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不容小觑,建议在舞蹈专业中增加音乐类课程,并且要结合体育舞蹈特征,系统讲授体育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专题理论课,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多种音乐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知识。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7

体育舞蹈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形体语言,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艺术。体育舞蹈是依据人们的审美情趣、生理需求、音乐享受及社交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舞步与音乐“会话”,让人们随着舞曲漫步,从中领悟美感乐感,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从而达到健身与健心的目的。

1.健身价值

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是指体育舞蹈运动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的有益的、有用的内容,并且人们通过参与体育舞蹈运动来实现这一目的。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活动。他是一项有节律的身体运动,其运动负荷量可塑性强,可因人而异。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社会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2.心理健康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活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

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人类的交际需求,包含情感因素在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因而就有交际的需求。人的交际是为了交流有关认知性与情绪评价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体育舞蹈除了有益与身体活动外,还有益于人际的交流。

人际交往是一种智慧和才能。成功交往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把握分寸感,所以分寸感就是要适当、适度、适时、适事等,这一切均在你的言行举止之中。通过体育舞蹈的媒介作用,能增加交际的机会,调节交际的气氛,满足交际者的心理需要;能培养良好的礼仪风度,使交际者更加自信。通过群体交往,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奋发向上、乐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3.审美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美是体育舞蹈的灵魂,他在不断的创造美、展示美。风格各异的舞步、舞曲把舞者带入了美妙的境界。有的婉转流畅,旋转起伏,似行云流水;有的刚进顿挫,潇洒奔放,动静交织;有的步态从容,平稳大方,悠闲轻松;有的轻快活泼,跳跃转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有的缠绵抒情,舞姿柔媚动人。这些都让人有强烈的感觉,使人3情绪激奋,以致产生霎时间的情感幻象,使舞蹈者获得没的享受。美是为人而存在的,对自然美得欣赏是人的发现,对体育舞蹈的欣赏又何尝不是。体育舞蹈的美是在舞步与舞曲的配合中产生的,它是舞步与音乐的“对话”。舞蹈中既能表现男子的阳刚之美,又能展示女子的娇柔之美。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得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

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梳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

体育舞蹈所具有的审美特性在体育教学中也有特殊的美育功能。学生们的审美情感,可以通过体育舞蹈合理地得到宣泄,从而满足学生们的审美需求,丰富学生们的审美体验。

然而,从事体育舞蹈的不同参与者在审美情趣、审美标准上也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社会性及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理特点。一般中老年人喜欢节奏缓慢、舞曲悠扬的华尔兹、伦巴舞;而年轻人喜欢节奏鲜明、动感强烈,富有激情的牛仔舞和恰恰舞,这与年轻人的生理、心理、审美情趣相吻合。

4.经济价值

体育舞蹈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通过健身价值转化而来的隐形价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能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正如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普罗科普所说:“经常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要年轻20-30岁”。可见,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宝贵的财富,能为国家节约大笔的医疗保健费。

5.竞技价值

体育舞蹈是新兴的体育竞技项目,他还有待人们去认识、去接受,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它将成为正式的奥运会项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体育舞蹈开展的好坏,对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腾飞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迅速开展我国的体育舞蹈活动,不仅可以直接为国争光,而且也是加速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腾飞的战略需要。

体育舞蹈鉴赏论文 篇8

1、培养美感与体育舞蹈教学的联系及其重要性

1.1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美感的重要价值

体育舞蹈不同于其他静态艺术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审美教学意义。美感教育就是通过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力、认识和理解能力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因此,体育舞蹈教学和美感教育交叉重叠,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美感的过程。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美感教育,一方面能够让人在愉悦中享受体育舞蹈的节奏感、韵律感等,同时也有利于体育舞蹈整体美感的展现,能够提升体育舞蹈整体水平。培养美感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培养美感能够通过具象化的肢体动作把人体内心的感受、想法、情感传递得更加透彻。

1.2体育舞蹈教学与培养美感的相互联系

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美感特征,体育舞蹈自然也不例外。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是,体育舞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形体、形象和造型方面,体育舞蹈正是通过形体形态、肢体动作、艺术造型等方面给观众带来完美的美感体验。也正是这些方面的体现才能使得人们对美的感受、认知和理解不断增强和提升,能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提升审美品位。而美感教育则是希望通过人们对美的认知、理解能力的提升来增加自身审美情趣,同时收获审美愉悦感,获得精神满足。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把握美学教育能够增加体育舞蹈教学的精神意义,让人们不仅仅收获运动技巧,同时也通过美学教育增加精神满足,既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美感的策略研究

2.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只有当教师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通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培养起正确的审美观。因此,要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教师自己必须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自己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才能够言传身教,将这种能力融入教学技巧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外,在不断提升体育舞蹈教学和技巧教育等专业水平之外,教师们同样应当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去探索发现美学产生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全面把握美学的起源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同学的审美观。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美感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美感,虽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但是教师同样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既学好体育舞蹈又培养美感的效果。所以,转变教学方式很有必要,在体育舞蹈教学课堂上不再仅仅只是关注舞蹈动作的熟悉,而是应该从各个细节全方位把握体育舞蹈教学,如柔韧性训练、形态舞姿等基本要求的规范,以此来保证体育舞蹈学习的基本功。然后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过于宽松或严厉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是用适当宽松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尽量地展现自身的实力,而不是疲于应付。教师的亲身示范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注意教学语言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教学方法是否能让学生接受,应当采取最恰当的方法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水平。

2.3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

基本功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的环节,进步和提升都是建立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之上的,扎实的基本功是培养美感的基础,基本功训练与审美训练相互依赖、不能分离。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基本功指的自然是舞蹈基本功,它包括了男女舞者的站姿、体态、形体表现能力,一般的要求是身体自然直立,目不斜视平视前方,肩膀放轻松自然垂立,抬头挺胸,重心放到前脚掌。尽管体育舞蹈的基本功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要想做到完美呈现就必须经过漫长辛苦的训练,很多人都会舍本逐末,忙碌追求技巧花样的学习,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基本功的训练过程十分枯燥,因此就需要教师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做好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或是进行美学教育。

2.4选择恰当风格的音乐伴奏

任何舞蹈教学都不能脱离音乐而存在,体育舞蹈也不例外,音乐同样也是体育舞蹈的灵魂。不同风格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旋律、节奏、曲调,舞蹈能够具象化地反映音乐的内涵,因而这些不同也会影响体育舞蹈的表现,选择恰当风格的曲调至关重要。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基础,节奏的快慢会变换音乐的情绪感染能力同时也会影响舞蹈的表现状态,不论是激进或悠长、热烈或微弱、严肃或轻松都能够通过节奏、节拍的变换来表现。而旋律的变化更是直接改变了观众的感官感受,直接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选择恰当风格的音乐配合不同风格的体育舞蹈才能够更加细腻地展现体育舞蹈的美感。例如,华尔兹的优雅端庄,就比较适合曲调缓慢、旋律悠长的音乐,这样才能将观众带入抒情的氛围之中,欣赏华尔兹的优美舞步。而探戈就需要激情、强劲的节奏感来彰显其活力和热情,像《卡门》等节拍、节奏感强的音乐就十分合适。

2.5塑造专属于体育舞蹈的气质美

由于地域差异,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至今仍在流传的大约有十多种,因为起源不同,也展示了来自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特有的风俗风格。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思想文化的差异,有些热情、性感、狂野的舞蹈风格在思想较为保守的国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虽然表演者会尽力表现其中的舞蹈动作,但是缺失了其中的精髓,难以找到要领。这种学习大多只是学习了体育舞蹈表演的表面,丢失了其内在的文化传承,因而才会显得肤浅,缺乏真情流露,失去了体育舞蹈的艺术美感和艺术内涵。缺少了这些东西,舞蹈就失去了灵魂,观众们看到的也就只剩麻木的肢体变化,而不能欣赏到体育舞蹈的美感所在。所以,对于体育舞蹈表演者来讲,学习体育舞蹈同样需要去了解自己所学舞蹈分支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这样才能对其中所包涵的风俗人情、思想文化和历史变迁有所了解,才能够用心展示出舞蹈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赋予体育舞蹈艺术生命,呈现出赋有美感内涵的体育舞蹈。

3、结语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美感训练主要包括动作美、音乐美、形体美、服饰美四大要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的美感培养应当紧紧围绕这四大因素展开。只有结合扎实的基本功和恰当的音乐风格及独特的舞蹈气质,才能展现体育舞蹈的整体美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训练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培养其专属的舞蹈气质,再融入恰当风格的音乐背景、良好的情感氛围之中,达到完美的呈现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美感,提升学生在体育舞蹈中各个方面的审美水平、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9

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1990年亚运会后,我国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并组织了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借助媒体的宣传,体育舞蹈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

近10年,体育舞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2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加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我国与世界体育舞蹈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参加国际赛事,并夺得了骄人的成绩。人们逐渐被这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所吸引,参与体育舞蹈的人越来越多,已达上千万,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体育舞蹈也被正式批准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

但是,我国体育舞蹈的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选手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外,中外文化的差异对这一项目的发展也有深层次的影响。本文通过查阅有关体育舞蹈文化方面的资料,观看英国黑池舞蹈节、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等体育舞蹈比赛视频,并咨询相关专家,从体育舞蹈的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文化对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影响,为我国体育舞蹈的健康发展、普及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外体育舞蹈的特性

(一)西方国家体育舞蹈的文化特性

体育舞蹈(即国际标准舞)是源于西方国家的舞蹈艺术。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将民间的交谊舞进行整理,并规范了它的舞步、舞姿和跳法,形成了摩登舞系列;20世纪50年代又整理形成了拉丁舞,至此,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体育舞蹈(即国际标准舞)形成了统一的舞蹈,它包括摩登舞(也称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舞系,共10个舞种,英国的黑池也成为“国标舞”的圣地。

这10个舞种风格迥异,每个舞种都有渊远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标准舞最初起源于民间舞蹈,后传入欧洲宫廷,是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社交方式,具有欧洲文化特征;拉丁舞则是非洲文化、印地安人文化和欧洲南部文化的结合体。它们将各国的艺术和文化汇集在一起,使人们领略到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1],完美诠释了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其音乐、服装、表演显露出西方文化多元化特征。

另外,西方人特有的“个体本位、富于创造”的文化特征也深深影响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形成现今体育舞蹈独特的国际性、多元性、唯美性、教育性、娱乐性、交融性、韵律性、情感性、造型性、表演性、展示性、流动性、人文性、动力性、大众性、健身性、竞技性等诸多特点,并形成特殊的社会、物质、精神魅力。无论是体育舞蹈赛场,还是在电视转播中的舞者们都是那么的亮丽和高雅,他们超常的身体能量、高超的舞蹈技术、高雅的艺术气质、优美的韵律感、丰富的感情流露、忘我的表演意识强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西方国家体育舞蹈文化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着西方人特有的风格。

(二)中国体育舞蹈的文化特性

体育舞蹈进入中国,可以说是被动的。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大同、求小异”的基本观念。人们追求“和谐”和“礼让”,崇尚“中庸”和“周旋”的理念,中庸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而且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文明,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思维定势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2]。因此,面对舶来品——体育舞蹈,其展现个性的舞蹈表现方式、热情奔放的情感宣泄、性感火爆的舞姿展现,对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庸、含蓄,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一文化差异,也是我国每个选手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选手除了在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缺少“力”与“美”的结合以外,也常常有对舞蹈风格的诠释不足,缺乏强烈情感的表达。甚至有的舞者简单地模仿外国选手的面部表情,曲解了情感由内到外自然流露的道理。

二、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区该项目开展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现今体育舞蹈已经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育舞蹈运动在中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传入期:20世纪30年代末,体育舞蹈的前身一交谊舞传入我国,开始体育舞蹈的启蒙期。

(二)基础建设期:20世纪80年代,外国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举办培训,体育舞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6年成立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组办每年1次的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赛事,运动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体育舞蹈迅速向全国推广。

(三)普及发展时期=2000年之后,我国体育舞蹈与世界交流增多,2002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加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国际交流加强,中国体育舞蹈迅猛发展。

目前,体育舞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00万体育舞蹈运动爱好者,年龄涵盖少儿、青少年、中年以至老年。从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推行了《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同年举行“奥运节拍恰恰恰,全国万人拉丁舞大赛”这些全民拉丁的大型活动,将全民体育舞蹈推至高峰。

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办的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从诞生到蓬勃发展的今天已是第17届,它正在走向成熟,吸引了更多的体育舞蹈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实践着中国体育舞蹈的商业化经营道路。锦标赛可以为优秀体育舞蹈青少年提供一个文武兼修的平台,同时,为中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科学、规范化培养和选拔体制的形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尤其是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在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中频频获奖,掀起中国体育舞蹈新的热潮,人们开始热衷于欣赏和讨论中国体育舞蹈和西方体育舞蹈的差距,不断认识并引进国外优秀选手授课和培训,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舞蹈风格特点。总之,中国的体育舞蹈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体育舞蹈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不同的民族创造出不同的文化,由不同文化模式塑造出来的人在其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情感情趣、信仰体系、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一)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

体育舞蹈文化如同任何一种体育文化一样,绝不会脱离它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宗教信仰。体育舞蹈的各个舞种起源于世界不同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它涉及欧洲、非洲、印地安人等多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在历史上,西方文化信仰中,上帝是他们心中最高崇拜,祈祷是他们在感受上帝的召唤。西方现代派舞蹈代表人——泰德?肖恩认为:“舞蹈是上帝和他的信徒行为最完美的象征”[5]。舞蹈中更关注“我与上帝之交谈的个体关系”因而其舞蹈最主要形式是独舞或双人舞,体育舞蹈也是主要表现男女之间情感的交流,多为舞者内心世界的衬托和外化表现。比如:摩登舞中舞者穿着公主式的长裙和王子似的燕尾服,像是在为人们展示一种典雅、唯美的神话故事。西方传统文化精神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带有虚幻的意象,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使他们的艺术达到至纯唯美的境界。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一直是多神崇拜。在《炎帝文化与现代文明》一文中谈到了中国“人与人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精神,个人依附群体,很少有孤独感”这种祖先灌注于中国文化血脉中的群体精神,构成了中国舞蹈以“群舞”为主的表现形式。如我们今天常见的成形作品《丰收舞》、《挤奶舞》、《采蘑菇》等,舞蹈中的身体语言,是八卦阴阳的整合,其文化内涵归其要旨画的是“圆”走的是“循环”。

体育舞蹈自传入我国,作为集体表演的舞种“艺术表演舞”成绩突出,体现我们整体配合的优势,但是我们在独舞或双人舞项目上却有不小的劣势,我国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用舞蹈动作来表达意境,在展现艺术个性方面稍有欠缺,我们应注重运动员艺术修养,鼓励创造能力的发挥,促进我国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音乐文化差异

音乐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它的每一支舞蹈都是对不同音乐的演绎,都有着非常深厚宽广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节奏和节拍,人体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节奏和和节拍,美妙动听的音乐与人体优美的身体动作和谐统一起来,使体育舞蹈的舞蹈风格得以展现。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他们不只是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如中国的《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体现出阴柔美,追求“天人合一”和“和谐”的境界。而西方《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音域宽广,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追求“力”与“气势”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幽美”而西方音乐更讲究节奏,着重力度和美学,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其实两者并不是矛盾的,著名摩登舞大师路卡在他技术高峰期,能够将内在的气息与身体肌肉配合达到完美极致的境界,诠释了内外和谐,气息与力量的完美融合[7]。许多国外专家授课时也在不断强调“以气息带动”“由内向外发”更体现了内在气息与外在力量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的舞者如果把东方音乐文化中的气息与和谐,同西方音乐文化中的力量与节奏恰当地结合起来,使二者都得到更好地诠释,将会提高我们舞蹈的演绎能力。中国也尝试将我国的优秀音乐改编适用于体育舞蹈,例如,由我国著名音乐《梁山伯和祝英台》、《十面埋伏》改编的舞曲创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舞蹈,引起世界体育舞蹈家们的关注。

(三)服饰文化的差异

体育舞蹈服装、服饰的美是这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竞赛中还是训练时,运动员对自己的服装和化妆都是十分在意的,它是舞者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东西方的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人物的服饰中看到,大多是身着宽松飘逸的服装,藏而不露,表达稳重、含蓄的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服饰多以显示人体美为目的,突出人体曲线,展现男子健美的身躯和女子优美的形体。林语堂曾经指出:“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上不同之点,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它。”而西方学者莱辛说:“我承认衣服也有一种美,但是比起人体美来,衣服美算得上什么呢?”这就是西方服饰人体直观美和中国服饰人体装饰美的最大区别。

体育舞蹈中无论是摩登还是拉丁,服装完全展现并突出舞者的身体线条,尤其是拉丁舞中要求女士后背和膝盖以下裸露,充分展示舞者人体肌肉线条,体现出舞蹈的风格特点,更烘托出拉丁舞的特殊民族情调。

2004年8月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的8分钟演出期间,14名秀丽的中国女孩穿着艳丽的超短旗袍,拿着琵琶、二胡等中国民乐演奏开场,这一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服装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典范。

(四)审美文化不同

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人的审美知觉在漫长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并通过种族的遗传而获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造就不同民族的审美文化。相比之下,在审美的过程中,西方更注重的是立体思维,追求思维的逻辑严谨性,重视概念的确定性,充满开拓的力度[8]。因此,体育舞蹈的动作是放射性的,强调突出较长的身体线条,男士突出人体肌肉线条,女士则突出人体曲线美,展现优雅而又性感的气质,舞蹈技能上注重“力”和“速度”,舞蹈表现力超强。

而我们中国思维大多是内敛的,向心的,中国传统艺术是有内涵的,对力和速度的表现力较弱。用服装和装饰来体现人体内在的气质。

体育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传递内心感受,审美文化的不同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方向和风格,除了学习西方优秀选手的技术,学习他们对“力”与“美”的展现能力以外,我们可否把中国审美文化中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也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是值得深思的。

(五)礼仪文化不同

中西礼仪存在差异,从根本上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信仰。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人们在交往中的习惯也不同。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古籍中有许多是论述礼教的论著,如《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中国的古代礼仪讲究尊老敬贤、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等,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有很强的等级观念,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有很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9]。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传统被保留,但是中国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的礼仪文化中,不同于东方的等级观念,西方更加强调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不同于东方的集体主义精神,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和个性的展现。从标准舞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它最初流行在欧美宫廷的贵族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宫廷礼仪,极具绅士风度和淑女风采。

在体育舞蹈中,舞伴之间请舞与谢舞、男士对女士的关注、舞者与观众的互动,以及舞者对自己行为、衣着方面的自律等,充分体现了其礼仪文化的特征。在西方,人们从小接受人人平等、互尊互爱等礼仪方面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也能在体育舞蹈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因此,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精神文明程度。我们应当发挥我们民族礼仪文化中优秀的元素,彻底摒弃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个性发展的等级观念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的体育舞蹈赛事中,甚至还出现比赛竞争对手之间的争斗、运动员休息室环境的维护太差等方面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选手对体育舞蹈的理解的偏差。

体育舞蹈展现的是文化底蕴,如果想达到职业舞蹈水平,就需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音乐感知和深刻的生活感悟。因此,中国体育舞蹈不只是学习西方体育舞蹈技术,而且要追求体育舞蹈对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挖掘它的艺术精神层面,加强艺术修养的培养,才能把握体育舞蹈的灵魂,获得优异的成绩。

四、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探索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之路

全球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黑池舞蹈比赛的夺冠、国家队的成立、参加国际赛事的增多、结合“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举行的万人桑巴大赛等等,从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体育舞蹈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追赶着世界体育舞蹈的步伐,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探索学习先进的体育舞蹈文化,促进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一)重视中国体育舞蹈的制度文化

在西方发展100多年的体育舞蹈运动,其人才培养体制和竞赛体制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值得中国体育舞蹈来借鉴。欧美国家的许多学生从(6~7岁)就开始接受芭蕾舞形体训练,并可以参加由体育舞蹈明星们举办的体育舞蹈培训班,受到较规范的启蒙训练。体育舞蹈赛事在英国黑池舞蹈节已举办了82届,世界锦标赛举办了55届,具有非常完善的竞赛体制。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近年来大力推行体育舞蹈技术等级培训制度,出台了相关的体育舞蹈运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组建了体育舞蹈国家队,还积极改革赛制,打造了上海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全国城市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以及全国大奖赛等精品赛事。

但是,由于各地体育舞蹈发展状况不平衡,应进一步加强少儿选手的规范教学,顾及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艺术修养和个性发展,有意识使他们了解体育舞蹈文化,关注运动员的情感表现,提高技术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我们建立从少儿到青少年不同阶段的人才梯队,并要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使体育舞�

(二)关注中国体育舞蹈的精神文化

提高体育舞蹈水平应从舞者对体育舞蹈的音乐、思想、观念、品格、精神、心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和发展。体育舞蹈竞赛中不仅要有超常的专项素质、良好的竞技状态、稳定的心理素质、扎实的舞蹈技术,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脱俗的精神境界。我们只有深刻研究并挖掘出它的文化内涵,才能把握其精髓,表现每一种舞蹈的风格,充分展示体育舞蹈特殊的魅力。如果运动队训练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动作的练习,模仿高水平选手的新动作,新组合,忽视文化底蕴方面的培养,运动员无法细致地展现音乐和舞蹈的内涵,准确地表达艺术个性,难以达到舞蹈中灵与肉的合一。因此,教练员、评判员、运动员文化素养水平必然制约着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其中对体育舞蹈的传播者——教练员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定期对教练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舞蹈历史、世界文化、音乐、服装、化妆、舞蹈创编、外语、体育理论、训练学、解剖学等等)以及加强与国际的交流是提高教练员水平的有效途径。教练员应及时了解体育舞蹈技术发展的信息,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音乐素养和舞蹈编导能力,从而使体育舞蹈训练水平快速提高。

(三)加强体育舞蹈文化研究,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

体育舞蹈的10个舞种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如何更了解它们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与中国文化相契合,仅靠中国的体育舞蹈选手去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作为科研支持,除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自然学科的支持以外,对于体育舞蹈的文化研究也亟待加强。这样,我们的选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舞蹈的文化背景、修养要求,以及美学意义,从而更准确地演绎各种动作技术。

自1987年以来,中国体育舞蹈协会举办了多次教练员培训班,聘请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专职国际教练员,或先进国家体育舞蹈运动的专家、学者讲课,这开拓了体育舞蹈界国内外交流的先河。但是,这些交流和授课的内容大多是以技术动作的交流为主,缺少文化层次的交流活动。因此,在体育舞蹈界,国内外的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亟待加强。

此外,目前国内外体育舞蹈赛事很多,应多鼓励青少年选手走出去,深入了解世界的体育舞蹈,也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舞蹈。

(四)发挥媒介宣传功能,加强体育舞蹈文化宣传

社会传媒的高度发展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得到及时的信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体育舞蹈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途径。体育舞蹈是一项极具观赏性、艺术性的运动,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等传播媒介来宣传体育舞蹈文化,普及体育舞蹈知识?。例如,上海电视台举办的“舞林大会”的节目,与英国的“星随舞动”有着异曲同工的功效,通过明星与体育舞蹈专业选手搭档进行PK,吸引了全国人们观赏并参与选票。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栏目专门设置体育舞蹈专辑,由专家和选手介绍体育舞蹈的各项舞种。如果能够与各界传媒通力合作,加大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宣传力度,将体育舞蹈的文化知识和体育舞蹈的娱乐性更好地展示给人们,吸引人们关注它、喜爱它,发挥它老少皆宜、既可竞赛又适合表演的特点,提高普及率,势必会将中国体育舞蹈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重视体育舞蹈文化产品的开发,促进市场形成

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IDSF)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将体育舞蹈发展成为奥运项目而努力,也希望体育舞蹈可以通过社会化走向商业化。中国体育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被社会理解并认可,体育舞蹈的教育、培训、表演、竞赛和体育舞蹈用品已经融入经济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

在中国,体育舞蹈有着广阔的商业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首先,体育舞蹈拥有广泛的消费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体育舞蹈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能够支付高额的消费资金;其次,和体育舞蹈有关的商品呈多样化、现代化、高档化发展,如服装、鞋子、音像制品等等,引发大众消费热潮,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社会化进程;第三,体育舞蹈主打产品——体育舞蹈赛事,其规格越办越大,如国际赛、洲际赛、国家赛等等;第四,体育舞蹈的培训业和教育业蓬勃发展,众多的青少年体育舞蹈培训学校成立,体育舞蹈逐渐职业化。

体育舞蹈文化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体育舞蹈市场的进一步形成和其商业化运作的成熟,对体育舞蹈本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开拓新的体育舞蹈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体育舞蹈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的体育舞蹈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我们的选手已经连续两年获得黑池舞蹈节职业新星组的冠军,引起世界体育舞蹈界的注目。此外,中国的艺术表演舞在世界上也稍有成就,《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揉进体育舞蹈中,汲取和运用了华夏文化的成分,为世界展示中国的社会文化与体育舞蹈结合,使世界人们通过体育舞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体育舞蹈的价值和魅力的体现,关键在于全面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挖掘我们民族的、专项的、个体的、个性化的创造精神和独具的感染力,比如,对特有的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和审美文化等的充分展示并和国际体育舞蹈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体育舞蹈项目已经风靡世界,中国人在体育舞蹈的大舞台上开始上演绚丽的篇章,西方体育舞蹈文化正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一贯“内敛”“中庸”的中国人也迷恋上了激情四射的体育舞蹈,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已站在了黑池舞蹈节冠军领奖台上,中国的体育舞蹈事业在良好的基础上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体育舞蹈文化对体育舞蹈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对体育舞蹈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我们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去接收、选择、发展它,寻求发展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途径。

体育舞蹈鉴赏论文 篇10

一、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人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既自觉又叛逆,各种矛盾在他们身上交错。特别是步入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才开始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社会性: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他们对社会信息的接收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广泛,反映到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对父母、老师不再是迷信、依赖甚至是依恋,他们开始独立思索,用自己独特的的见解和行为方式传达自己的独立意向。闭锁性:不再像高中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动荡性:青年时期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若冰霜,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敏感性:处在身体、视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智力发展高峰:与生理发展,特别是与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相适应,逐渐达到智力发展的高峰。据研究,若以100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的知觉能力即可达到100;初中到高中,记忆能力从95逐渐达到100;比较、判断能力,初中时为80左右,到高中时达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也从初中时的90左右发展到高中的100。社会需求高峰:青年处于富于理想、充满追求的时期。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各种情感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创造高峰:青年是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生中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他们拒绝保守,勇于探索和实践,智力又处于发展的高峰。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无不从青年时期起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可见,青年时期是人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平衡,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体育舞蹈与德育教育

1.德育教育

1.1概念。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的总称。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1.2现状。

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构成了德育教育系统,而在这三个因素中,社会的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诸多思潮的激荡中彼此渗透,对青少年的成长很难带来稳定而持续的正向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和留守学生,又使得家庭教育面临真空的沉默。基于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得不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得不承载更多的家庭教育,不得不为学生的三观形成担负责任。面临违法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面临厌学生队伍日益扩大的问题,面临理想的缺失和诚信的不足,面临传统美德观念的淡薄,使得学校必须在德育工作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

2.高校体育舞蹈在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德育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规律出发’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结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教育。目前我国在体育锻炼上仍保持着长期不变的内容与结构,这种僵化的方式不能持久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满足不了学生多层次的锻炼需求。而高校体育舞蹈集文化、体育、音乐等艺术� 在节奏明快、旋律悠扬、热情奔放的音乐节奏下进行高校体育舞蹈训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塑造完美体形、培养良好气质和增强乐观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功效’同时它还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平衡’疲劳得以消除’体质得以增强’学习精力和效率得以提高。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舞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显示出的重要的作用。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高校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

3.高校体育舞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强身健体

随着独生子女这一社会现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家庭的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学习压力等又使得疾病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高校体育舞蹈的适时推出,为高校学生的强身健体提供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所谓的&宅’人的生活方式。加之其负荷量不强,节奏有规律,避免了高强度对抗性运动中容易造成的创伤,使其健身的作用更易实现。加拿大学者利格曾对进行高校体育舞蹈的健身效果进行长时期追踪,发现参加高校体育舞蹈活动的学生心肺系统明显好于不参加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加速了新陈代谢,机体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衰退机能得以延缓。这一研究结果更好的表明了高校体育舞蹈强身健体的功能。

3.2有利于心理健康

高校体育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力是有指向性的,在舞蹈过程中,人的注意力指向舞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舞蹈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舞曲、节奏和舞姿上,而注意力的集中使得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与放松,所以高校体育舞蹈具有缓解机体疲劳、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高校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自信心的提升。这种自信又会使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积极地情绪,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有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人的舞蹈技能会有所提高,而随着舞蹈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骄傲和愉快的情绪能促进自尊心的发展。

3.3有利于提高交往能力

高校中的独生子女比例较高,这些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单一,性格形成期的主要交往对象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上学后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交往中始终没有成功的范本或模式可供参考,无怪乎报端屡屡出现由于交往障碍造成的高校惨案。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很高,情商很低。而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情感表达上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能取代的作用。学生们在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要尝试与别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摩擦与不适也只能依靠自己来解决。可以说,在这项运动中,每个人对于如何与人合作交往,如何通过舞蹈表情达意都是初学者,而共同探索的过程就是在一次次的交往和调整中完成的,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交往能力。

3.4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大学校园,对于良好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必须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增进精神文明建设,这就要求开展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建设思想阵地的文娱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体、寓教于智、寓教于美’形成宽领域、高品味、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我国的学生学习压力、竞争压力之大居于世界前列,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又使得学生也处于迷茫中,这就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和要求。纵观所有文化建设形式,高校体育舞蹈的参与面广、形式活泼,更容易丰富校园文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切实起到了健身文明建设的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标语、黑板报、校园广播都可

三、小结

德育教育究其实质就在于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高校体育舞蹈可以增强学生体质,陶冶良好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坚毅品质,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这也就决定了高校体育舞蹈在实施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舞蹈鉴赏论文 篇11

1、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艺术大众化教育在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社会背景下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在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下,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被视为“没有用的东西”,被学校和学生抛诸脑后[2]。相比而言,美国早在1994年就制订出版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有一个副标题,指每位年轻的美国人在艺术中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这种全新的素质教育规定艺术等同于数理化等核心学科,这显然是以全球宏观的文化视角来关注人的教育和人的发展,符合人类渴望心灵感知、审美体验的本性。《标准》强调,艺术教育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所有学生,不论背景、天赋,即便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内容,舞蹈教育便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社会物质、文化、感情和审美等方面进行了开拓与变革。李岚清在其《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在重视共同基础和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逐步创造条件,安排丰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同时,可以试行学分管理的办法。实践表明,素质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利于各个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3]。这无疑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目标综合化的要求———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类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将“快乐体育”融入体育中。这种教育形式不但具有艺术教育静态美学的渗透,而且有体育动态运动的渗透。它不但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而且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对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自2006年12月“阳光体育运动”开始实施以来,体育舞蹈以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节奏感而深受大学生喜爱。但目前由于学校认知、场地设施条件、地区经济发展及师资等各方面原因,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体育舞蹈艺术教育。尽管有的高校学生自发创建了体育舞蹈艺术社团,但在日常的训练中,由于场地及指导教师的缺乏,导致社团的活动难以得到保障,训练效果不佳,舞蹈审美能力也相对较低,对舞蹈作品的赏析仅仅停留在形式美欣赏的层面上。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舞蹈社团门槛过高,原因在于社团要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和表演,因此对入团学生的要求较高,这样自然就将许多“条件一般”的学生拒之门外。目前,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普及手段主要是开设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程。然而受上课所需硬件(如舞蹈房大小及数量)及软件(教师人数及专业素养)的限制,将很多热爱体育舞蹈的大学生阻挡于大门之外,使体育舞蹈大众化受到制约。加上大多数学生舞蹈基础薄弱,甚至在进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舞蹈,在基本姿态和动作协调性上都难免存在一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会影响他们对体育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高校的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与其他课(如专业课等)同时开课,选课的时间冲突也会使很大一部分对体育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放弃选修。以上种种情况表明,体育舞蹈的大众化教育似乎是校园里的一个口号。而将体育舞蹈教育渗透到高等教育中,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并使之逐渐走向大众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的问题。

2、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具体意义

作为一项新型体育运动,体育舞蹈融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将艺术与运动相结合。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实现大学生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2.1丰富高校体育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体育课开设的可供选择的项目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三大球”外,瑜伽、形体、攀岩、户外运动、定向运动等各种比较新颖的项目也已加入到高校体育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将艺术与运动高度结合,符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体育舞蹈种类较多,分2个项群,10个舞种,如华丽典雅的华尔兹,欢乐跳跃、轻快灵活的快步,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伦巴,热情奔放、诙谐风趣的恰恰等。舞种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不同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提供了可能性,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的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2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形象气质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注意自身气质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业繁重或者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了驼背、斜肩、歪脖、O型腿等不良体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气质。体育舞蹈中的形体训练主要是以芭蕾舞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来塑造人最基本的身体形态,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以实现有效的生物学改造,从而塑造优美的体形,并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体形,使体形符合一定的美学标准,为塑造良好的形象气质奠定基础。

2.3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舞蹈是一种全身性的高负荷运动,表演者需要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生化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的健康发展,更需要表演者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各项素质全面发展,还需要表演者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智能水平,表现为伶俐、聪明、悟性好、表演意识强。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舞蹈活动,学生的肌肉可以得到放松和锻炼,呼吸循环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平衡能力和灵敏度得到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体育舞蹈可以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疲劳,缓解因为学习压力而造成的精神极度紧张。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翩翩起舞,将情感注入到舞蹈当中,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来,忘却了学习的疲劳,得到了全身心的放松。

2.4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想像力以及创造力

美具有形象性、愉悦性、陶冶性、体验性等特点。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均是从知觉开始的,通过感知事物的表象,进而激起美感,心情愉悦,从而享受美。体育舞蹈中的形体美、动作美、服饰美、音乐美等无不体现出美的这些特点。体育舞蹈是以肢体语言的美感使学生得到熏陶,同时以所有艺术共有的内在情感来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除了培养审美能力,体育舞蹈对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理学家认为,人的想像力、创造力源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好坏决定了人是否具有想像力、是否具有创造潜力,而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可通过自身学习和教师启发、引导去开拓和创新,勤以想像,把日常所见所闻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变成艺术素材,并巧妙地用肢体语言传递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整合创新、灵活贯通的多种能力。因此,体育舞蹈教育对激发学生想像力、挖掘学生创造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2.5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它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同时也是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体育舞蹈是两个或者多个人合作的艺术,需要在给定的音乐节奏范围内,运用身体技术与舞伴或团队配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进行舞蹈知识与技术上的交流与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男女之间的心理制约,并逐渐学会理解和包容对方,出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素质。同时,体育舞蹈要求舞者气质高雅、姿态挺拔,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3、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基于体育舞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决定了体育舞蹈教育在高校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然而如何在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育,并使之趋向大众化,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认为,将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育放在大众化视角下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推动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育向前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体育舞蹈的普及和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3.1从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入手,抓好体育舞蹈课程开设工作

开设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是普通高校进行体育舞蹈教育的重要途径,各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促使该项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另外,可在开好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开设体育舞蹈必选课。

3.2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舞蹈基础较差,要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掌握体育舞蹈,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首先,体育舞蹈教学应是一种快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重个性的独立解放,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健康发展[4]。其次,在课时量允许的前提下,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开阔学生的舞蹈视野。另外,还可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加入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预防学生身体受伤。

3.3积极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舞蹈教育属于校园文化的软体部分,是校园文化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宽泛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因此,在搞好体育舞蹈教学的基础上,搭建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获得认同与自信[5]。

3.4加强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舞蹈作为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项目,必然会吸引众多学生参与,然而要长久推广这一项目,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十分重视体育舞蹈的规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优美而准确,且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并能根据教学需要做出正确示范或正误对比示范。因此建议各普通高校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学观摩、外派进修、校际间技术与教学交流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高思想素质和较强舞蹈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3.5学校领导应提高对体育舞蹈的重视

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体育舞蹈运动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是学校能够与时俱进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校改革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对体育舞蹈的认可度决定了学校对体育舞蹈的资金投入、决定了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体育舞蹈才能在普通高校中真正实现大众化的长久发展。综上所述,艺术和教育天然就有着一种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艺术化的教育、教育的艺术化、艺术化的学习、学习的艺术化,都将成为面向未来的综合艺术教育应当涵盖的主题。体育舞蹈正是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发挥着它的优势和作用,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体育舞蹈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使体育舞蹈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大众化,而且有益于澄清体育舞蹈这种艺术教育仅仅是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偏颇认识[2]。

通过在普通高校探索体育舞蹈教育大众化的实施途径,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对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培养既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严谨科学态度,又具备较高人文艺术素养和健康体魄的高等人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12

一、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种身心都必须投入的全身性的娱乐运动项目。它的练习必须伴有音乐节奏,练习者处于音乐旋律中,体会并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然后用舞蹈表达出来。因此它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好处,具有较高的心理学价值。在舞蹈过程中身心都投入到舞蹈之中,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节奏及优美舞曲上,将内心的感觉赋于舞蹈中,让身体的部分机体得以充分休息及调整。在舞蹈过程中人们的心情得到释放,消极情绪得以舒缓。不仅能陶冶个人情操也能消除精神疲劳。同时,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集体体育运动,不同合作形式还有增强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1.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体育舞蹈造型与节奏的搭配变化可以衍生出多种造型,在体育舞蹈练习与编创训练中,学生以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变化表达对音乐的感悟,编创出独具一格的舞蹈造型,这种编创学习与竞技表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求知欲,促使他们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动作结构和更加天衣无缝的配合,这样的训练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群体舞,它对于人与人间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舞蹈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舞者通过动作的配合及身体语言的交流,在优美的舞曲中进行着思想的交流。这既能促进舞者双方的感情交流,又能增强舞蹈之间的配合。而且体育舞蹈是一种适合于各种场合的舞蹈,课堂上、舞会上、广场上等地方都可以进行舞蹈。不受水平差异与年龄限制,这种舞蹈运动方式既能满足大学生对于交友的需要也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往。借由体育舞蹈,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融洽了关系,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研究证实体育运动能有效释放学生的负面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融艺术与体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在练习中能塑造学生刚柔并济的身型,培养学生的高雅大方气质。体育舞蹈所塑造的仪态美、举止美,会在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中展示出来,提高人的自信心。

4.培养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学习体育舞蹈,不仅要学习体育舞蹈的技术技能,还要学习体育舞蹈文化。在体育舞蹈技术技能的学习上,练习者不断克服体力上与心理上的障碍完成动作,不断超越自己力争动作更加完美,这个不断练习、挑战、超越的练习过程,就是不断顽强拼搏、积极进取,锻炼坚韧品质的过程。体育舞蹈文化的学习是开拓视野、汲取丰富精神营养的学习,也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对大学生的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极具技术性与观赏性,它就是一项展示美、创造美、传播美的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塑造优雅的姿态和刚柔并济的体态。体育舞蹈表演更是美不胜收,灯光美、舞台美、服饰美、音乐美、造型美、体态美的结合对于表演者与观赏者而言都是一场审美的盛宴。

1.体育舞蹈中男女选手的身材、形体有别,展出迥然不同的美学特征。要求男选手健壮有力、修长稳健,女选手匀称有致、曲线优美,展现出阳刚与阴柔的协调对比美。这种对身型的要求以及体育舞蹈的练习能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协调和均衡发展,增强整个机体的灵敏性与协调性,从而优化身姿,塑造优美外形。

2.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舞蹈是集体育美与舞蹈美于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美是体育舞蹈的基本特征。体育舞蹈运动除了遵循对称、和谐、统一、整齐等美学形式、法则外,还体现了体育特定的健美、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体育美学价值要求。在运动美、人体美、音乐美、精神美的体育舞蹈表演与欣赏中,直观优美的艺术形象与形式,适合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能使他们心情愉悦地接受美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13

一、体育舞蹈的内容

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是体育运动和艺术舞蹈相结合的新兴项目,由各国经典社交舞蹈提炼出来经历长久的磨合改善形成的舞种,其主要包括现代舞和拉丁舞。

1.现代舞

现代舞又名摩登舞,包含了众多著名舞种类别如探戈、华尔兹、快步等,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舞者双方以握抱的姿态,按照规律的舞步线程逆时针迈步,要求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

2.拉丁舞

拉丁舞包括了恰恰、伦巴、桑巴、牛仔以及斗牛舞,其相对于现代舞没有那么多的约束要求,显得更为自由,注重肢体的表现与音乐情感的表达,要求舞者肢体优美舒展,和谐大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以及竞技性。

二、体育舞蹈教育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体育舞蹈以其特有的方式融合了体育教育与艺术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内心情感等生理机能与心理特征将音乐表达出� 舞蹈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高校德育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肢体动作是体育舞蹈的核心;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基础;精神表达是舞蹈的源泉本质,因此体育舞蹈的教育对激发人对艺术美感的认识以及情感表达有着重要意义,体育舞蹈教师通过舞蹈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的动作创造,同时提升对审美与音乐享受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结合音乐的律动创造出美感的动作,表达应景应情的情感心理。体育舞蹈的教育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主的审美能力,同时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因此对体育舞蹈教育的研究、分析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体育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教育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的德、体教育也开始与时俱进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体育舞蹈的学员队伍不断壮大,对学校的教育需求也相应地增大。学校以及舞蹈培训机构为了满足学生良好学习的需求,对师资力量的综合调整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舞蹈早年传入中国至今,结合了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文化基础体系,随着时间推移的进程,已经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推进了我国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众多舞者以及艺术人员的精神素养,锻炼了身心。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体育舞蹈教育仍有不足之处,有待不断在实践中积累调整而有所改善。

1.教育基础差别大

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学习年龄、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舞蹈技能及精神素养良莠不一的局面,使得体育舞蹈教育的统一化教育难度加大,影响教育进度与课程的水平设置。

2.舞蹈素养、个人表达方式不一

体育舞蹈是双人配合的运动项目,要求配合默契,动作协同一致,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高度统一。由于搭档彼此的成长环境、舞蹈基础、性格品行都不可能统一一致,对教育方式与教学进程带来不便。

3.因材施教难度大

在大部分的学校以及培训机构,体育舞蹈老师与学员之案件的关系多是一对多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的作用,给统一协调学员舞蹈基础增添困阻,针对学员的个性化教育也有较大难度。

四、体育舞蹈教育研究与改善

针对体育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矛盾的解决方式,是如今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在深化教育体制的同时,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有需要对德、智、体、美的教育统筹一致,加深德育、美育在各大教学环节发挥的作用。体育舞蹈教育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式的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修养,从传统的知识课本教育转变为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与个人的思想动作表达,能够形成自我的认知体系与表现风格,与舞伴的协同统一的过程,有助双方放松心态形体,消除隔阂,对与人的交际能力有良性的培养,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审美感官提升,在艺术优雅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之路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参考国外某些教育方式以及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向一体化方向推进改善,实现众多教育形式的接轨。其中艺术美感的审美认知培养抛却了传统教学的强制压迫性,方式多为侧面引导,鼓励劝教,教学内容由生硬古板的文字转变为直白形象的图文、视频、以及动作示范。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吸收,在强调自主性培养的同时增强了互动性,能够让人精神上升华获得满足。

五、结语

体育舞蹈教育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其“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为其他领域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性思维,奠定了未来教育方式的基本思路。艺术美感的培养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体育舞蹈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优雅的形体,促进形成高雅的审美认知。体育舞蹈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尚处于推行实践阶段,素质教育的改革完善在教育工作中越加被重视,由于推行时间不足以及教育体系的尚不完善导致体育舞蹈教育发展比较滞后,为了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进行,必须结合我国文化教育体制的实情发展,勇于创新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为教育实施提供依据。

体育舞蹈的论文 篇14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业余体育舞蹈的开展成为体育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的基础,对培养人们健康的体育意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开展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合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对策。

1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开展的影响因素

1.1业余体育舞蹈的参与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因素。调查发现: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参与者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其中塑造形体占68%、兴趣培养占78%和健身健美占73%;占有运动动机中重要部分。体育舞蹈能使体态端正,以美的形体展示优美的舞姿,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达到塑造美的形体的效果。参与体育舞蹈还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增进感情与交流。而少儿体育舞蹈可以扩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功效。

1.2业余体育舞蹈的经费投入

吉首市经济发展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加体育舞蹈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如进行练习时的专业的衣服、舞蹈鞋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调查发现:学习体育舞蹈活动的费用主要是家人支持,其次为个人的工资支付,极少的是由单位出资。可见,体育舞蹈活动消费也属于较高水平的消费,参与者需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1.3教练员年龄结构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教练员普遍在20—30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在精力和体力上都有旺盛的,有足够的身体条件来完成教学工作。但在实践经验方面没有年长的人多,心智能力不足,都会给年轻的教练员的执教带来不利影响;而30岁以上的仅占两成,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非常承受,而且有较长的工作经验,但这个年龄段的教练员却不多。

1.4教练员学缘结构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教练员所调查的10人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1人,本科生学历的有4人,大专学历的有5人,这说明教师的整体学历结构较合理。经过短期培训的教师有2人,通过考级考证的教师有2人,通过专业院校系统学习的教师有6人,这些教练员的舞蹈基础较好,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同时,由于大多数的教师不能外出进修的机会,导致体育舞蹈教学的信息和知识更新速度慢,新的运动技术知识得不到及时的传授。所以,吉首市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体育舞蹈教练员的教学素质,重点培养一批年轻教练员,创造更多外出进修机会。

1.5教练员执教年限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的教练员中,执教年限1—2年的有4位,而执教年限3—5年的有6位。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教练员都参加过体育舞蹈训练,有些甚至参加过各地区及全国体育舞蹈比赛,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吉首市体育舞蹈教师整体上执教年限较长。所以在提升年轻教练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使整个市区的教练员教学能力不断完善。

1.6管理员管理水平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的管理员中,从业年限为1年以下的有4位,从业年限1年—3年的有4位,而从业年限为3—5年的有2位,从业年限为5年以上的有2位。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管理员的管理经验较少,管理员从业年限较短。

1.7管理员业务能力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的管理员中,接受过专业管理培训的有3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管理培训的有7人,通过调查了解到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管理员接受管理培训的机会较少,一些管理知识和手段过时,不利于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所以,吉首市应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体育舞蹈管理员的专业管理知识,创造更多外出进修机会。

2影响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分析

2.1体育舞蹈宣传力度不够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参与者对该运动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在被调查的100名成员中,仅有19人表示对此项运动非常了解,25人表示比较了解,46人表示不太了解,正确地了解体育舞蹈的概念与内涵有助于促进该活动的发展。在吉首市调查人员中了解体育舞蹈活动的途径,有14%的人表明通过网络电视了解,36%的人表明通过市区广告了解;45%的人通过朋友介绍了解,还有5%的人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业余体育舞蹈参与者了解该项运动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但排在第一位的却是通过朋友介绍了解,而作为现代信息传递工具的网络电视却排第三位,这说明吉首市对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向广大市区人民宣传其健身、娱乐、交际的功能,应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区人们传播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与健身功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市区体育舞蹈活动中来。

2.2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赛事较少

大众性的体育活动竞赛对市区体育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和鼓舞作用。每年定期举办一定的市区体育舞蹈比赛或表演,既能丰富市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群众参与该运动的积极性,对促进市区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作用。调查发现,吉首市每年举办的体育舞蹈赛事和表演活动少之又少,因此,相关机构应多举办或参与此相关的赛事,让广大参与者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市区业余体育舞蹈活动中来。

2.3参与者以少儿和中老年人为主,缺少年轻人的参与者

体育舞蹈是一种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业余体育舞蹈的形式更多样,适合男女老少共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进行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人群多集中在少儿和中老年人,其原因在于:少儿活泼好动,舞蹈学习对少儿的身心都有很大帮助;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通过体育舞蹈活动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结交一些朋友,轻松地度过闲暇时间。而年轻人由于面临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参与业余体育舞蹈的机会很少,造成了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缺少年轻人的参与,使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参与者缺乏活力与青春。

2.4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场地不够合理、设施不够完善

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场地集中在室内舞蹈房和广场、公园,缺少较为标准的舞蹈室和器材设备等。这样使得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的开展和推广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发展,提高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普及和水平,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对体育舞蹈场馆设施建设,完善硬软件条件。

3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对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

多组织各类体育舞蹈比赛,增加少儿、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参赛的频率,调动参与者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宣传体育舞蹈运动,相关机构可聘请高水平运动员来本市进行表演及宣传体育舞蹈的魅力,开阔各界人士的眼界,增强体育舞蹈的观念和意识,激发年轻人参与活动的热情。

3.2加强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教练员的培养

重视教练员队伍质量,对于各专业学校和业余培训班的教师应进行严格把关。所有体育舞蹈教师必须通过资格认证,同时也需定期外出进修,提高教练员的教学方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使一批在岗的青年教练员迅速成长起来。

3.3加强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场地设施的建设

通过社会赞助和其他途径来改善环境和设施。不仅起到宣传的作用,还可提高教练员的待遇,使其更好的安心服务体育舞蹈这一行业。同时,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和国标舞协会应加强对这些业余体育舞蹈培训学校和舞蹈场所的评审和监察工作,不同层次的训练应具备相应水平的场所,以保证完善场所所需的设施。

3.4加大对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

目前,吉首市业余体育舞蹈活动大部分属于培训机构和自发的非正式组织,规模较小。多数体育舞蹈活动缺乏一定的系统组织,各自为阵,不易培训机构和自发组织长期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并取得专业管理组织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促进体育舞蹈活动健康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