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项目管理硕士论文【精选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关键词: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任务分解 项目进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53
项目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管理技术。它是指项目的管理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当今研究生生活现状
1.1 就业形势日趋紧张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是社会重要人力资源,对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生的就业如“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业环境比较乐观。近几年,为更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在研究生招生数量上逐年提高,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也相应大幅度增加,研究生就业优势逐渐削弱,就业危机感逐渐增加。
1.2 学习兴趣逐渐缺失
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是抱着逃避就业的心态,当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换来的不是光明的就业前景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时,常常无所适从,对生活缺乏信心,毕业时不得不被动将自己贱卖。
2 项目管理方法在研究生生活规划中的实施流程
2.1 项目实施计划
2.1.1 项目实施计划的前提
在实施计划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是想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不会有充足的准备和动力。近几年,不少科研机构都强调研究型人才的“博士化”,对有志涉足科研领域和进行学术深造的同学来说,应该把重心放在关注学科前沿研究、打好学术基础等方面,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对打算毕业后直接找工作的研究生来说,在研一时应该认真读书。
2.1.2 项目实施计划的内容
计划是为完成一个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任务安排。对研究生生活的项目计划,要解决以下问题:①项目做什么(what):这几年应完成的工作有哪些。②如何做(how):这些工作如何去完成。③何时做(when):研究生这几年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应确定各项工作需要的时间、何时开始、每项工作需要哪些资源等。④花费多少(how much):确定每项工作需要多少经费及这几年的总花费。
2.2 项目的任务分解
2.2.1 主要任务计划
主要任务计划是对研究生几年的各方面生活进行分解,包括:各学期的学习任务,学习费用,时间安排,学习目标等。针对研究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五个学期:
2.2.1.1 第一个学期――学习的学期
这个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各科的基础课程。不管研究生们是想毕业后择业或者是想继续读博深造,都需大量理论知识的支持。此外,这个学期刚进校门,学习兴头正浓,可以趁此机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读书学习。
2.2.1.2 第二个学期――补充知识的学期
进校一个学期之后,对学习和周围的环境都较为熟悉了,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这个学期要重点学习自己所欠缺的知识。此外,也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学习团队协作的精神。
2.2.1.3 第三个学期――毕业论文资料收集与开题的学期
研究生阶段的第三个学期,要开始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而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大量资料的收集和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才能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因此,这个学期,一定要抓紧时间大量搜查资料和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所要写作论文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定出较好的毕业论文的框架。
2.2.1.4 第四个学期――论文完成和就业选择学期
这个学期,首要需做的事情是论文的写作,为顺利毕业奠定基础,同时,写毕业论文可以锻炼对时间的安排能力。另外要开始进行就业的思考,认清自己是想涉足于哪个领域以得到发展。如果想要考博继续深造的同学,这时要开始了解各种考试信息,为考试做准备。
2.2.1.5 第五学期――论文答辩和择业冲刺学期
这个学期,首先要对论文进行扫尾工作,顺利通过答辩对每个研究生同学是尤为重要的事情。其次最重要的问题是就业或者博士研究生考试。
2.2.2 辅助计划
以上对研究生生活每个学期的时间和工作安排是经验的总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对每个研究生同学都适用。每位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有两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每个时间段一定要专注于每个阶段的事情,不要受外界环境影响太大,一定要专心致志;第二,对自己所进行的事情和目标任务要经常进行反思,如果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2.3 项目的收尾与评估
每个阶段的项目目标完成后,研究生同学要对整个计划目标与学习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和对照,此外要做好考核,使其他学生借鉴经验。项目的评估通常包括三个方面:项目评估――从研究生同学整个研究生生涯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评定,对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项目验收――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个人要审查自己最终的学习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果是否令自己满意。项目跟踪――建立研究生毕业后的跟踪机制,审查把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到研究生生活中是否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目标。
3 项目管理方法在研究生生活中运用的积极作用
3.1 推动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
扩招使学生平均拥有的教学设施、师资、科研设备等减少,有限的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项目管理对这一问题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和内容值得借鉴,希望教育界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来促进和推动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
3.2 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项目管理方法设定一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生同学多少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上去,并且这些目标是一个接一个的,最终是为选择就业或者博士研究生考试的整体目标而服务的。只有这样,研究生同学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以刺激学习的不断进步。
3.3 提升职业竞争力
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使研究生们学会管理时间,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精学细,使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必将在求职过程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郑祥江,郝生跃。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教育硕士教育机制构建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构建培养模式改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是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管理上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和协调职能,成立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管理机构。在培养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和导师组负责学术管理;学院分管院长负责教育硕士的日常管理工作。教育硕士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难以离岗,可采用寒暑假集中脱产学习和其余时间在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2年,实习实践不少于1年,采取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课堂讲授、课外自学、实践(实习)、网上交流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构建“教、学、研一体化”、“教与学双向互动”等人才培养模式。(二)完善培养方案,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学位课注重理论提升,兼顾现实需求;专业课注重提高实践能力,深化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与落实;选修课注重开拓学术视野,为个性化培养提供宽广的空间。重视教学案例建设,提高教育硕士从理论高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理念上,坚持实践性、应用性的目标取向,直面基础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张教学相长,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形成正确的科研观[3]。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捕捉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教学与改革的前沿动态。教育硕士学员构成复杂、专业背景和原有基础参差不齐,任课教师通过成立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过程进行督查,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任何一个大学,任何专业,若想在教育上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4]。教育硕士具有实践性和学术性的双重特点,导师是培养的关键。一是严格“遴选、培训、考核”三个环节,突出导师的教学研究背景和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传、帮、带”的好风气,严格导师的考核。二是实施“双导师”制,吸收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兼任导师。三是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以集体的力量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地方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也是当地重要的教师教育基地,与地方政府及下属教育单位或教育研究部门签订校地全面合作的协议,建立了“教育硕士实习实践基地”,为教育硕士的招生和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四)建立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体现其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突出论文的“针对性、研究性、应用性”,严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及答辩等环节,实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实行公开答辩,聘请校外基础教育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过程做到严谨、规范,以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支持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鼓励教育硕士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职教育硕士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优结合。鲁东大学已有22项有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题,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完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教育硕士所特有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笔者认为,发挥地域优势,保障培养质量是提升教育硕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办学方向上,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至上。教育硕士主要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利在教育硕士个人、功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这是办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前提。在办学条件上,要始终把选好学科方向带头人,建设结构合理、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的导师队伍放在首位,这是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办学机制上,要始终重视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凝练特色,这是办好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内在要求。
作者:宋传广 刘晓华 单位:鲁东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科研项目管理;应用探讨
一、绪论
项目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资源进行重组及再造,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近年来许多科研院所将项目管理模式纳入其管理体系当中,根据项目管理流程对人员、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很多科研院所优化办公服务平台,项目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为科研服务,削减了管理成本。根据项目管理再造组织机构,使得运行效率大为提高。
科研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在现代管理中有其显著的特点,一般被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指项目立项阶段,目的是提高中标率。中期项目管理旨在对项目进度的把握,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后期的项目管理基本是提高成果转化率。在如今的项目管理实践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是“重立项、轻过程”,“两头重,中间轻”。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着重研究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方法,采用综合进度评估的方法,为项目管理提供有效的进度模型保证实施。
二、项目立项管理
常见的科研立项项目一般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倒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和“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综合两者的管理模式。倒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指由科研研究人员发起,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或优势,申报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和要求可能相距甚远。往往达不到成果的输出,更不用提成果转化的有用性。例如可能会出现科研人员利用自身知识储备,针对某一尖端领域科学技术过分探讨,既消耗了资源又达不到成果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1]。这些项目在形式上可能独辟蹊径,可以综合各种项目,但是实际上很难达到企业、政府甚至学术界的需要,而成为纸上谈兵的深奥理论。
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是由项目组织方按照实际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内容、遴选方案、集中组织评估,是现代科研采用的最多的模式。可以很好地便利发起方将成果化为己用,解决最亟需的问题。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因为其功利性较强的特点可能会导致组织方对被委托方状况的不了解,所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命题作文式的科研模式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商机,不利于长远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因此,实践中常采取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过程管理
项目过程管理是项目控制管理的关键,过程之间由于该过程往往是由一系列过程和活动组成的,它将形成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网络。一定的控制流程决定着过程之间的顺序。科研过程管理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过程[2]。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包括对科研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筹划。明确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目的与内涵,具体包括:
1、优化科研项目的成本和缩短周期,从而缩短科研项目研究的生命周期。2、运用生命周期的全质量管理和控制,把质量控制从事后监测转变为事前预防,能够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提高经济收益。3、由于科研项目的周期较长,所以对动态管理的要求较高。适度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可以达到刚性与弹性的统一。要将项目中期评估、跟踪管理以及计划的弹性等纳入考核指标中去。
四、项目成果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为项目制定可执行的并且合理的标准是很重要的。绩效判断的难点在于研究结果的非定量和多样化。在各类绩效判断指标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学术收益:一般用数目、引用文献情况、专利数来衡量科研项目的成果,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总有用。引文研究的总体数量对于研究单位来说比较有用,但是对于一个项目这种方法存在时滞,因为这种方法侧重于定量的宏观分析。对于短期内的微观统计分析存在缺陷性。[3]
2.社会收益:社会指单个科研项目对社会整体弗里德影响,包括生活福利、保护环境、促进政府决策等等。由于定性的测量比较困难,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对其进行衡量,采用模糊处理的方法。当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被认为该项目具有正外部性,对社会福利有正面影响。
3.经济收益:科研成本包括科学技术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所需要的资金总量,是申报、实验和运用等几个不同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之和。科研投资是从事地方科研所必须的新增生产费、推广经费和研制费用等组成。在项目成果管理中,一般用货币表示,即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和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所花费的人、物、财开支。
4.混合收益:衡量混合收益的指标,一般要视具体项目情况和特点确定,经常只是一种思路或是模糊的判断。有的项目为政府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也提供了建议,影响了政府或企业的决策,提高了社会效益;有的基础研究型项目,会为社会培养研究人才,这种项目除了学术收益外就有明显的社会收益。因此,如前所述,能够带来两种或以上类型收益的产出就是混合收益。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大多数项目都是混合收益。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在项目进度和成本之间可以寻求有效的平衡,在组织形式上矩阵式组织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矩阵组织是指同一名人员既隶属于原来的职能部门,又参与到项目或者小组的生产中去。相对于传统的树型结构,这种结构保持了组织的弹性,可以充分用各学科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减少科研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人员冗余,进而有利于加快项目管理进度与缩减成本等各方面进行平衡和比较,有助于提高项目收益。
综上,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观点,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项目从前期立项研究一直到项目的验收管理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科研项目的系统管理模型,并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阶段三大的管理内容作了详细介绍。(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部)
参考文献
[1] 杜亚灵,尹贻林。社会资本视域下风险分担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关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03):13-15.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意识是基础
深化全员培训,提升安全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工程项目全员安全“强素质工程”,将安全理念及知识列为所有培训班的重要内容,当成必学必考课程。管理层,要重点加强国际、工程项目一流的先进安全理念和方法培训,提升安全管理力、决策力,做到正确决策,安全决策。管理层,要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知识和法规理念的培训,提升安全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策划水平,逐步达到人人懂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管理工程项目的局面。操作层,要根据岗位要求实施按需培训,不断强化“七个能力”培训,即基本的安全意识、基本安全操作、基本危害辨识与控制、基本的监护、基本应急逃生、基本自救互救、初期灾害的处置能力的培训,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安全执行力的落实。
坚持不懈实施班组长安全素质提升工程。班组长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十分重要。按照国发23号文件的要求,保证班组长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的要求,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在岗班组长安全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调研分析,根据中心班组长能力和素质的实际状况,做出班组长素质提升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连续性和不断深化,持续提高班组长抓基础安全的技能和水平,树立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的权威,赋予班组长现场工程项目的决策权、组织权、评估验收权、考核奖惩权、应急处置权等,对班组长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激发班组长工作激情。狠抓班组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和执行落地,积极指导班组抓好人、机、物的优化配置,规范作业流程、工序转换、交叉作业、巡回检查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执行落地,推进实现基层班组工作要求指标化、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推进基层班组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做到各环节风险严格受控。增强全员的相互关爱意识,自觉做到风险相互提醒、操作相互关注、违章相互纠正、安全相互保证。对发现的隐患立即提醒、逐级提醒、相互提醒,切实消除班组安全管理盲区,全面提升班组防范事故、保证安全的能力。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先导
安全文化是企业营造安全氛围,建设本质性安全企业的前提之一,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最大潜能作为基本准则。一般情况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是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只有靠先进的文化的素养的培育,才能逐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安全管理也是一样,靠安全文化熏陶,才能使之思想上得到重视,不断引导和提高了人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才能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正确看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有可能产生自觉的、可控的安全行为。因此,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应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促进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使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理念传播与认同、安全环境布置与氛围营造、安全业绩考核与激励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员工从思想到行为基本做到“我能安全”。把中心成立以来的安全管理经验和积淀进行总结提炼,参照国家提出的《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基本规范》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标准要求,把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方面进行统一考虑,按照一体化管理的理念,进一步规范、确定和提炼,建立适应工程项目开发中心的安全文化体系。不断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创建活动,为争创工程项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奠定基础。
培育积极的安全态度,结合工程项目开展的新一轮工程项目承诺制,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的安全承诺建设,按照企业法人代表对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层对企业法人代表、项目中心负责人对企业管理人、层层签订工程项目承诺,落实好主动承诺的责任制。在承诺的基础上,开展工程项目诚信体系建设,所有的项目都纳入到工程项目诚信体系中来,根据履行工程项目职责和践诺情况进行授信评级,对安全诚信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从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对安全诚信差,要列为重点隐患排查的名单,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要公开曝光,限期整改。同时通过对多年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归纳,系统、全面地提炼其精髓与特质,形成中心工程项目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完成中心安全文化的纲领性的文件手册,指导各个基层单位培养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推进符合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基础安全是关键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法治意识与职责意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求和以法治安全的策略,在工程项目企业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加强对直接作业行为的引导规范。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自身的安全责任,要保持敏锐的安全观察力,要不断提高安全业务能力,在作业现场违章指挥,针对发现的“三违”问题,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要严格执行管理人员的工程项目责任制,选拔一些懂安全、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管理队伍之中,为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对直接作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必要人员保障。要健全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职工明白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为是符合要求的,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为是不符合要求的,切实规范直接作业的操作行为。
强化直接作业能力培训。首先改变直接作业培训方式方式,针对行业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员工队伍的作业技能培训。其次是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的岗前考核。第三是注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教育相结合,通过对事故产生原因、危害的分析,使员工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严格执行安全项目责任制。落实每个员工的工程项目职责,是工程项目工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工程项目做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确保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各个工种达到本质安全,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发挥表率作用。第二是督促一线班组长落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责任。定期不定期地对班组长进行安全考核,对那些只重工程项目效率不重视工程项目、不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经排查所在班组的安全隐患多、“三违”多班组长及时进行更换。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有效减少和消除“三违”行为。习惯性“三违”现象是导致工程项目事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检查中所发现的习惯性“三违”现象要及时进行制止,在企业中进行全员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员工,要及时开除或换岗,同时对于能够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工程项目工作做)●(的较好的员工,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出广大职工自觉遵守操作堆积和工程项目法律法规的主动性,激发出自觉排查隐患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有效减少和消除“三违”现象,控制伤事故的发生。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下,随着国家安全管理政策调整、工程项目行业标准修订、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企业工程项目目标任务变化,结合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须及时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之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企业要根据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顶层设计。继续建立完善与企业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套相关人员。结合中心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素质再提高问题,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全队伍建设。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企业坚持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领导分管负责制,安全总监具体负责制,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保持一部一站、部站分设的管理模式,安全处负责安全综合管理工作,安全监督站负责安全监督工作。各管理区成立安全管理监督组,继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监督网络。做好调研和规划,不断配齐安全、职业健康专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的管、控能力。继续贯彻落实三级安全主任监督、四级安全监督制,把符合条件的安全技术人员聘任到安全主任监督、四级安全监督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
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管理体系是重点
进行新一轮全员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重点宣贯GB/T28001-2011新标准,加强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培训和理解,增强全员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意识、风险意识,使全员了解管理体系的实质,强化安全风险核心管理,有效开展工程项目和管理过程的安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全面提升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的管控能力。
强化事前预防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在新建设项目、新技术推广、新工艺应用、新设备采购等环节上,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的风险研究分析,做好安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把可能的隐患消灭在事前阶段,提高单位对项目风险的管控能力,做到安全关口前移。
加强体系内部审核的管理,重点培养一批有审核能力的内部审核员。采用内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一批即懂得各项业务又懂安全管理体系理论的内部审核员,解决内部审核员缺乏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满足内部审核的需要,规范和有效开展内部审核活动,逐步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工程项目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近年来,国家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企业安全工程项目标准化基本规范》等工程项目标准化规范。企业应以此为契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项目企业标准化规范”与安全管理体系异同点的研究,整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工程项目标准化评比工作,对已达标的分项目,要分级指导和监管服务,帮助提升水平、加快改进;对未达标的分项目,以及尚未开展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有新工艺工程项目的分项目,要抓紧组织制定地方安全标准和规范,全面推进标准工程项目作,切实把中心安全管理体系与之有效整合,结合实际,优化建立一体化的体系,既满足国家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又符合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便于运行和管理,减少管理内容重复现象的发生。
完善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职责,探索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对解决重点、难点安全管理问题的管理评审机制和项目化运作机制,负责人亲自实施项目挂帅。出台相应的运作制度,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和项落实活动,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力和有效决策,不断推动安全管理体系扎实有效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继续规范和完善运行模式,按照基层班组的工程项目类型,利用系统化的思想分别制定规范内容,把基层所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到其中,重点围绕工程项目进行的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进一步规范基层站队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正确做事的准则,不断强化职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能力,贯彻按标准做好工作就是工作的标准的要求。逐步实现安全管理唯一运行的文件,克服体系理论与实际操作在基层脱节的现象,克服体系的复杂化,基层不愿执行的现象。
强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 ,体系运行就是落实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项工作,我们需要好的体系,更需要好的落实,并且落实工作也是体系管理的一个最关键环节,无论多么好的体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就变成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不重落实一旦形成习惯和风气,将会影响整个体系有效运转,甚至会导致体系的失败。体系运行是一个全要素、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执行过程,应事先进行培训学习,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使全员都做好执行的思想准备。体系应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的职工统一使用,一视同仁。在职工中不断提倡格守制度规则是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诚信,更是职工应尽的一种责任。
进一步融合体系运行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安全管理体系修订工作时,充分探讨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管理的关系,重点策划好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日常工程项目活动的接口、与年度工程项目承包目标的接口、与新业务方面的管理接口、与上级不断更新的管理要求的接口、与部门日常管理制度的接口等,策划方案要达到即能保持体系基本文件结构和基本内容相对稳定,又能体现日常频繁变化的要求,并能纳入体系一体化运行。特别要策划好与法律法规、标准的结合以及实际工作内容的结合,增强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祁有红,祁有金。 安全精细化管理[M]. 北京:新华出版社,第一版。2011:51-53.
[2] 刘铁忠,李志祥。 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2):21――25.
[3] 李爽。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3(6):110-111.
[4] 蒋勇。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安全2005.3(7):222-225.
[5] 姜威。 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探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12.
[6] 韩晓霞。 QHSE管理体系及其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7]许立甲,李杰等。石油石化行业危害与事故监测预警技术探讨阴。中国工程项目科学技术,2008 2 ( 4 ) :79-81.
[8]郭杰。钻井施工现场风险源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fJ].内蒙古石油工程项目,2012 (20):31一33.